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O和CaO含量对CaO-Al_2O_3-SiO_2系泡沫微晶玻璃析晶与发泡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博 曹建尉 梁开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1-194,共4页
以CaO-Al2O3-SiO2玻璃为基体,以石墨为发泡剂,制备硅灰石基泡沫微晶玻璃,研究了玻璃中引入ZnO和增加CaO含量对析晶与发泡的影响.结果表明,ZnO可降低发泡过程中假硅灰石晶相的析出量,促进玻璃粉与发泡剂混合物的烧结,降低发泡剂在较低温... 以CaO-Al2O3-SiO2玻璃为基体,以石墨为发泡剂,制备硅灰石基泡沫微晶玻璃,研究了玻璃中引入ZnO和增加CaO含量对析晶与发泡的影响.结果表明,ZnO可降低发泡过程中假硅灰石晶相的析出量,促进玻璃粉与发泡剂混合物的烧结,降低发泡剂在较低温度下的损耗.提高CaO含量,样品结晶度增大,相同温度下玻璃的粘度增加,发泡效率降低.原料中ZnO加入量6wt%、CaO含量为18wt%的CaO-Al2O3-SiO2玻璃粉,较低温度下烧结充分,发泡剂损耗相对较少,在1000℃的发泡温度下可获得气孔率高的泡沫微晶玻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微晶玻璃 硅灰石 假硅灰石
下载PDF
Fe_2O_3对CaO-Al_2O_3-SiO_2系泡沫微晶玻璃析晶与发泡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博 曹建尉 梁开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5-17,共3页
以含铁的CaO-Al2O3-SiO2玻璃为基体,以石墨为发泡剂,制备了保温绝热的硅灰石基泡沫微晶玻璃,研究了铁对析晶与发泡的影响。结果表明,CaO-Al2O3-SiO2玻璃中的Fe3+对假硅灰石晶相的析出有促进作用,随Fe2O3含量增加,泡沫微晶玻璃中假硅灰... 以含铁的CaO-Al2O3-SiO2玻璃为基体,以石墨为发泡剂,制备了保温绝热的硅灰石基泡沫微晶玻璃,研究了铁对析晶与发泡的影响。结果表明,CaO-Al2O3-SiO2玻璃中的Fe3+对假硅灰石晶相的析出有促进作用,随Fe2O3含量增加,泡沫微晶玻璃中假硅灰石晶相含量增加;玻璃发泡过程中表面积增大、部分Fe3+被还原,促进了硅灰石晶相的析出;适量的Fe2O3可以使发泡剂充分反应,有利于获得孔隙率高的泡沫微晶玻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微晶玻璃 硅灰石 假硅灰石
原文传递
活性硅酸钙高温相变历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洪景南 孙俊民 +2 位作者 许学斌 杨会宾 李运改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6-742,747,共8页
通过TGA/DSC、XRD、FTIR、SEM等测试手段,对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副产物-活性硅酸钙在各温度区间的相变历程进行系统研究。TGA/DSC结果表明活性硅酸钙结构中有5个结晶水,160℃时开始逐渐失去结晶水,600℃前结晶水脱除完毕,672℃时部分Si... 通过TGA/DSC、XRD、FTIR、SEM等测试手段,对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副产物-活性硅酸钙在各温度区间的相变历程进行系统研究。TGA/DSC结果表明活性硅酸钙结构中有5个结晶水,160℃时开始逐渐失去结晶水,600℃前结晶水脱除完毕,672℃时部分Si-O-H键断裂,失去羟基。XRD和FTIR结果表明700℃时活性硅酸钙结构已破坏,衍射峰消失,转变为无定形的非晶态;700~800℃时发生晶型转变,结构开始转变为有序的硅灰石晶体结构;1100℃时完全转变为低温型2M型硅灰石结构;1300℃时完全转变为高温型假硅灰石结构。活性硅酸钙的高温相变经历了"活性硅酸钙→脱水硅酸钙→脱羟基硅酸钙→2M型硅灰石→假硅灰石"的转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硅酸钙 高温相变 硅灰石 假硅灰石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硅酸钙矿化CO_2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绳昊一 吕莉 +7 位作者 梁斌 李春 袁博 叶龙泼 岳海荣 王昱飞 朱家骅 谢和平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80,共5页
基于CO2矿化利用(CMU)的学术思想,提出了钾长石与氯化钙或硫酸钙焙烧提钾/提钾渣矿化固定CO2的技术路线。但是这两种路线得到提钾渣中硅酸钙(主要物相是硅灰石Ca Si O3和假硅灰石Ca3Si3O9)矿化CO2活性有很大的差异。本文考察了焙烧温度... 基于CO2矿化利用(CMU)的学术思想,提出了钾长石与氯化钙或硫酸钙焙烧提钾/提钾渣矿化固定CO2的技术路线。但是这两种路线得到提钾渣中硅酸钙(主要物相是硅灰石Ca Si O3和假硅灰石Ca3Si3O9)矿化CO2活性有很大的差异。本文考察了焙烧温度对硅酸钙矿化CO2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焙烧硅酸钙矿化CO2转化率达到95%,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硅酸钙的转化率逐渐降低,由900℃的82%逐渐降至1300℃的48%。XRD分析表明,焙烧处理使硅灰石逐渐转化成为更易于与CO2反应的假硅灰石;SEM观察发现,焙烧导致非晶态的硅酸钙颗粒晶化与烧结,比表面积显著地降低。上述两种相反的影响中,比表面积降低的不利因素占据了主导,从而降低了硅酸钙矿化CO2反应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矿化 硅灰石 假硅灰石
下载PDF
窑法磷酸磷矿还原渣矿化固定CO_2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超 吕莉 +3 位作者 梁斌 岳海荣 李春 绳昊一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22,共6页
本文对窑法磷酸磷矿还原渣矿化CO2进行了研究,着重考察了CO2压力、反应温度以及时间对钙的碳酸化沉淀率、碳酸化溶解率以及钙的总碳酸化率的影响,采用Aspen软件模拟不同矿化反应条件下溶液组成,并结合热力学计算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本文对窑法磷酸磷矿还原渣矿化CO2进行了研究,着重考察了CO2压力、反应温度以及时间对钙的碳酸化沉淀率、碳酸化溶解率以及钙的总碳酸化率的影响,采用Aspen软件模拟不同矿化反应条件下溶液组成,并结合热力学计算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O2压力的增加,钙的总碳酸化率增加,但是压力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钙的总碳酸化率迅速增大,但是当温度超过75℃以后趋于稳定;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钙的总碳酸化率逐渐升高,在30min以后趋于稳定。本研究中不同反应条件下钙的总碳酸化率均不超过61%,这可能是由于原料中以及反应产生的SiO2对未反应假硅灰石颗粒的包裹所致。研究发现,不同反应条件下钙的碳酸化溶解率占钙的总碳酸化率的比例在7%-34%之间变化,因此,在硅酸钙的CO2矿化研究中仅仅使用钙的碳酸化沉淀率来表征钙的碳酸化率,不考虑矿化液中以碳酸氢钙形式溶解的钙对矿化的贡献是不恰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矿化 假硅灰石 钙的碳酸化 磷矿还原渣 窑法磷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