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非复制型HIV为载体进行目的基因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春生 宋莉 +2 位作者 孔北华 马道新 魏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讨非复制型HIV作为基因转移载体的有效性,为卵巢癌基因治疗转移方法提供新思路。方法磷酸钙沉淀法将非复制型HIV基因转移载体(pHR'CS)系统中的3种成分质粒共转染入病毒包装细胞293T,荧光显微镜、电镜、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病... 目的探讨非复制型HIV作为基因转移载体的有效性,为卵巢癌基因治疗转移方法提供新思路。方法磷酸钙沉淀法将非复制型HIV基因转移载体(pHR'CS)系统中的3种成分质粒共转染入病毒包装细胞293T,荧光显微镜、电镜、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病毒产生情况。病毒上清过滤、浓缩后感染卵巢癌细胞SKOV3和正常人成纤维细胞GF,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感染效果。PCR、RT-PCR鉴定目的基因HSV-tk在靶细胞中的整合转录结果。光镜观察及MTT法测定GCV的体外杀伤效应,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GIR)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293T细胞中有大量GFP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大量浓缩后病毒颗粒,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到510nm处有一高吸收峰,此非复制型HIV感染卵巢癌细胞SKOV3和正常人成纤维细胞GF后,PCR、RT-PCR均显示600bp的HSV-tk阳性条带。光镜观察到细胞在GCV作用后出现明显形态变化;MTT法显示GCV对转导HSV-tk的SKOV3和GF细胞有显著杀伤作用。结论非复制型HIV可将目的基因高效转移至卵巢癌细胞中,为一种有效的基因转移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复制型hiv 载体 基因转移 基因疗法
下载PDF
鱼腥草对HIV假病毒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文胜 石秀兰 +1 位作者 李敏 赵国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1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观察鱼腥草体外对HIV假病毒的作用。方法:鱼腥草给予大鼠灌胃,采血制备含药血清;HIV假病毒载体pNL4-3 Luc R-E-和质粒phRL-SV40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含药血清刺激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观察荧光素酶活性及检测P24蛋白含量。结果:实... 目的:观察鱼腥草体外对HIV假病毒的作用。方法:鱼腥草给予大鼠灌胃,采血制备含药血清;HIV假病毒载体pNL4-3 Luc R-E-和质粒phRL-SV40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含药血清刺激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观察荧光素酶活性及检测P24蛋白含量。结果:实验组的荧光素酶值和P 24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鱼腥草对HIV假病毒复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推测其具有潜在的抗艾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hiv假病毒 荧光素酶活性 P24蛋白 HEK293T细胞
下载PDF
HIV-1假病毒的构建及对人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细胞系的感染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晓蕾 卢春 +1 位作者 吕志刚 秦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5-569,共5页
目的:分离、克隆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的包膜糖蛋白(VSV-GP)编码基因,包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假病毒,并研究其对人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细胞系BCBL-1细胞的感染状况。... 目的:分离、克隆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的包膜糖蛋白(VSV-GP)编码基因,包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假病毒,并研究其对人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细胞系BCBL-1细胞的感染状况。方法:根据GenBank登记的VSV-GP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PCR引物,其5′端分别引入HindⅢ和BamHⅠ酶切位点。以质粒pHCMV-G为模板,PCR扩增VSV-GP基因,经双酶切后定向克隆进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SV-GP。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核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后与含包装和复制功能缺陷的HIV-1基因组重组质粒pNL4-3.Luc.R-E-共转染人胚肾HEK293T细胞,收获细胞进行Western blot,检测HIV-1p24蛋白的表达;收获HIV-1假病毒感染BCBL-1细胞,进行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活性检测以及用ELISA的方法检测感染后细胞上清中HIV-1p24蛋白的含量。结果:PCR分离、克隆的VSV-GP序列全长1536bp,序列经过核酸分析证实;Western blot在HIV-1p24蛋白预期位置检测到特异性条带;HIV-1假病毒感染BCBL-1细胞后上清可以检测到HIV-1p24蛋白,并且测得Luciferase活性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成功包装了HIV-1假病毒,并且该病毒可以感染BCBL-1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泡性口炎病毒包膜糖蛋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假病毒 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 感染
下载PDF
HIV-1 B亚型假病毒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茂鹏 李昌 +4 位作者 杜寿文 朱羿龙 朱娜 孙丹丹 金宁一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制备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和ENV包膜蛋白的HIV-1 B亚型假病毒用于感染研究,并建立可行的鉴定方法。方法双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后收获病毒上清,TRIzol法提取病毒基因组并采用RT-PCR进行报告基因扩增,Western印迹和ELISA... 目的制备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和ENV包膜蛋白的HIV-1 B亚型假病毒用于感染研究,并建立可行的鉴定方法。方法双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后收获病毒上清,TRIzol法提取病毒基因组并采用RT-PCR进行报告基因扩增,Western印迹和ELISA法检测病毒P24抗原。假病毒感染HIV-1允许细胞,进行报告基因检测、病毒滴度测定以及单轮感染活性实验研究。结果与结论建立了HIV-1假病毒制备与鉴定方法,制备获得了B型HIV-1假病毒,经鉴定具备感染SupT1和TZM-bl细胞能力,为HIV-1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B亚型假病毒 感染 鉴定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