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道德和精明理性的不可通约性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1,共7页
按照西方哲学家一般的理解 ,只有符合行动者的个人利益的行为对行动者来说才是合乎理性的行为。这种意义上的理性叫做“精明理性”。然而道德的行为常常包含利他主义的因素。相当多的西方哲学家极力想证明道德与精明理性总是一致的。笔... 按照西方哲学家一般的理解 ,只有符合行动者的个人利益的行为对行动者来说才是合乎理性的行为。这种意义上的理性叫做“精明理性”。然而道德的行为常常包含利他主义的因素。相当多的西方哲学家极力想证明道德与精明理性总是一致的。笔者认为道德的价值基础和精明理性的价值基础是不可通约的 ,即无法客观比较的 ,故当它们相冲突时 ,我们无法从逻辑上客观地证明道德的理由总是优于精明理性的理由 ,反之亦然。当道德与精明理性相冲突时 ,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 ?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求助于具有反思精神的公众舆论或理性反思的共识。然而这种共识依然不是完全客观的 ,我们依然没有纯客观的标准决定我们最有理由做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精明理性 实践理性 价值 不可通约性
下载PDF
哥梯尔的“协议道德”理论评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真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58-61,共4页
哥梯尔在《协议道德》一书中,试图完全从个人利益出发推导出道德的原则。具体地讲,哥梯尔极力想证明:第一,有理性的个人在相互交往中,遇到类似"囚徒悖论"情景中的次佳化问题时,愿意接受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限制性条款(即道德... 哥梯尔在《协议道德》一书中,试图完全从个人利益出发推导出道德的原则。具体地讲,哥梯尔极力想证明:第一,有理性的个人在相互交往中,遇到类似"囚徒悖论"情景中的次佳化问题时,愿意接受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限制性条款(即道德的原则),用以限制个人无止境地追求个人利益,从而避免次佳化问题,并实现共同的利益;第二,一旦达成限制性条款或协议,各方遵守条款或协议是符合理性的,即符合各方的个人利益的。以上两点在"重复性的囚徒悖论"情景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但哥梯尔的"协议道德"理论仍然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梯尔 协议道德 囚徒悖论 契约论 精明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