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君书》的“民本”思想体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建会 王云鹏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16-18,31,共4页
以"民本"思想为主要宣扬诉求的《商君书》继承了法家学派的传统,主动探讨"治民之法"和"使民之道",主张创造多个社会范畴内的统治机制以形成社会差序格局并给予百姓所期望的人人平等机制下建构的平民政治... 以"民本"思想为主要宣扬诉求的《商君书》继承了法家学派的传统,主动探讨"治民之法"和"使民之道",主张创造多个社会范畴内的统治机制以形成社会差序格局并给予百姓所期望的人人平等机制下建构的平民政治模式,取得了轴心时代的阶段性成果。《商君书》的"民本"理论经过历史的检视具有普世性和科学性,重新探讨其建构的"民本"思想体系及应有价值是我们在当代社会发展法制理论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 “安民” “养民” “治民” “使民”
下载PDF
宋代帝王巡幸及其仪制考论
2
作者 张志云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27-31,共5页
巡幸是指古代帝王巡视地方州郡。宋代因其所处外部环境,其帝王巡幸不仅有北宋初期带有军事性质的亲征巡幸和南宋高宗朝的逃亡性质巡幸,亦包括祭祀性质的巡幸和纯粹的省方。宋太祖与太宗几次地方巡幸均带有军事性质,其规制不如太平盛世... 巡幸是指古代帝王巡视地方州郡。宋代因其所处外部环境,其帝王巡幸不仅有北宋初期带有军事性质的亲征巡幸和南宋高宗朝的逃亡性质巡幸,亦包括祭祀性质的巡幸和纯粹的省方。宋太祖与太宗几次地方巡幸均带有军事性质,其规制不如太平盛世时一样铺张奢华。北宋祭祀性质的巡幸及地方州郡巡幸不仅其仪仗具有一定规制,而且在服饰、迎驾、途中恩赐、考察地方制度以及回京等环节均有相关仪制。而南宋高宗朝处于遭受金人一次次南侵的窘境下,其所谓"巡幸"不过借此名义向南逃亡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巡幸 仪制
下载PDF
城镇养老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笠萍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56-58,共3页
在我国社会养老十分有限的条件下 ,传统的家庭养老已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公寓养老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 ,建立以社区网络化服务为内涵的居家养老 。
关键词 家庭养老 公寓养老 居家养老
下载PDF
老年社区规划设计构想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瑜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76-177,共2页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老龄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通过养老模式的比较,分析了老年人居住形态,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社区规划设计构想。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老年社区 老年人住宅 养老模式 居住环境 规划设计
下载PDF
关于“中国教育梦”的思考 被引量:5
5
作者 宋乃庆 罗士琰 陈朝东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后,袁贵仁部长提出了"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中国教育梦"是"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后,袁贵仁部长提出了"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中国教育梦"是"中国梦"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有教无类,意指教育公平化,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意指教育个性化,这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思想;终身学习,意指教育可持续性,这是我国全民发展的不竭动力;人人成才,意指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任务,也是全面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支撑。学习和研究"中国教育梦"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发展,有利于"中国教育梦"助推"中国梦",最终实现人人成才、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中国教育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终身学习 人人成才
下载PDF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理念的历史演进 被引量:3
6
作者 高正亮 万作芳 《教育史研究》 2021年第4期28-40,共13页
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理念经历了从成立初期的“教育以工农群众为主要对象”,到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教育为劳动大众服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教育为人民服务”,再到改革开放后“依靠人民办教育”的演变历程,实现了教育服务人民与依... 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理念经历了从成立初期的“教育以工农群众为主要对象”,到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教育为劳动大众服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教育为人民服务”,再到改革开放后“依靠人民办教育”的演变历程,实现了教育服务人民与依靠人民的有机统一。21世纪党提出并深入实践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理念。这一理念深刻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发展壮大,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立新中国,再到推行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的教育实践中,其在每一历史阶段,都有独特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理念 历史演进 时代特征
下载PDF
对家庭养老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2
7
作者 牟羡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年第11期17-19,25,共4页
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 ,文章主要针对家庭养老的概念、特点及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关系谈了几点认识 ,以期对当今我国的养老问题有些启示。
关键词 家庭养老 社会养老 养老社会化
下载PDF
旅平河南赈灾会活动始末 被引量:2
8
作者 苏新留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2期33-36,共4页
2 0世纪 2 0年代后期 ,河南发生严重旱灾 ,旅平河南赈灾会组织了颇具规模的灾民移垦活动 ,他们经过比较周密的部署 ,将数万嗷嗷待哺的河南灾民移送到了东北 ,并尽可能地使灾民得到较为妥善的安置。旅平河南赈灾会的此次灾民救助活动在... 2 0世纪 2 0年代后期 ,河南发生严重旱灾 ,旅平河南赈灾会组织了颇具规模的灾民移垦活动 ,他们经过比较周密的部署 ,将数万嗷嗷待哺的河南灾民移送到了东北 ,并尽可能地使灾民得到较为妥善的安置。旅平河南赈灾会的此次灾民救助活动在民国河南灾荒救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平河南赈灾会 灾民移垦活动 民国时期 东北地区
下载PDF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研究生教育探究——以三所高校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钟玮 《高教论坛》 2015年第4期84-87,共4页
从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研究生教育的背景出发,对广州大学、宜春学院、肇庆学院三所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进行案例研究,分析讨论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并由此建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研究生教育应定位为应用型... 从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研究生教育的背景出发,对广州大学、宜春学院、肇庆学院三所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进行案例研究,分析讨论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并由此建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研究生教育应定位为应用型,应与职业教育改革相结合,应加强协同创新,应量力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研究生教育 应用型人才
下载PDF
论江泽民的新闻舆论导向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合敏 《河套学院论坛》 2011年第3期87-93,共7页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不仅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导向问题,明确要求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必须把"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作为根本任务、根本原则,而且对坚持正确导向,加强舆论引导,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原则...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不仅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导向问题,明确要求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必须把"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作为根本任务、根本原则,而且对坚持正确导向,加强舆论引导,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原则,为新形势下的新闻舆论导向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思想理论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泽民 新闻舆论导向思想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原文传递
老年人平衡能力特点及评估 被引量:19
11
作者 霍洪峰 林佳龙 +1 位作者 赵亮 赵焕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1期10331-10334,共4页
学术背景:平衡能力是人体的一项重要生理机能,在人类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直接影响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严重的会引起老年人跌倒,诱发其他疾病。目的:总结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老年... 学术背景:平衡能力是人体的一项重要生理机能,在人类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直接影响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严重的会引起老年人跌倒,诱发其他疾病。目的:总结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老年人平衡能力研究的发展方向。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12/2007-06有关老年人平衡能力方面的文章,检索词"elderly,balance",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208篇文章。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7-12/2007-06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老年人、平衡能力",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85篇文章。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找全文。纳入标准:①平衡能力的研究。②老年人平衡特征。③平衡能力评价。④运动干预对平衡能力的研究。排除理由:①较陈旧的文献。②重复研究。文献评价:共19个研究满足全部纳入标准,予以纳入。其中6篇为老年人平衡特征的文献、8篇平衡评价的文献、5篇运动干预老年人平衡影响的文献。资料综合:①平衡能力是人体相关系统功能的集中表现,研究影响平衡能力的前庭系统、视觉系统、躯体感觉、神经系统及肌肉-骨骼等系统功能增龄性的变化趋势,探究导致平衡能力增龄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待解决的问题。②平衡测试是定量评定平衡能力的前提,针对老年群体的特殊性,逐步寻求安全、简捷能全面反映其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③国内专业人员日益提高了对平衡的关注,发表的论文也较多,但由于平衡评定方法不统一,对中国人民平衡能力增龄性变化的研究没有继承性,研究国民的平衡能力增龄性变化是必要的。④众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延缓平衡能力的衰退。但研究比较分散,运动项目比较单一,探究利于干预的运动项目以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平衡能力 运动干预 探讨
下载PDF
新农合政策与农村居民的就医地点选择变化 被引量:13
12
作者 江金启 《南方经济》 CSSCI 2013年第2期56-66,共11页
为引导参合农民更多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新农合试点后曾多次降低村诊所和乡镇医院的起付线和提高报销比例。然而,政策的这种调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吗?它对农村居民的就医地点选择起到怎样的作用?利用中国营养和健康调查(CHNS)2004和2006... 为引导参合农民更多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新农合试点后曾多次降低村诊所和乡镇医院的起付线和提高报销比例。然而,政策的这种调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吗?它对农村居民的就医地点选择起到怎样的作用?利用中国营养和健康调查(CHNS)2004和2006年度的农户数据,研究通过一个多选项Logit模型对此进行了验证和回答。研究发现,在新农合开展较早的2004年,参合农民病后更可能选择到附近的诊所就医;到2006年,参合对农民病后是否选择去看医生已起不到显著影响作用,但提高了他们病后进行自我治疗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就医地点选择 农村居民 多选项Logit模型
下载PDF
北京市养老设施建设需要解决六大问题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占五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60,共5页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养老设施建设的调研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认为北京市未来一个时期应着力解决养老设施现实存在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均衡、服务水平不高以及养老模式不清晰和政府职能定位不明确等六大问题。
关键词 北京 养老 设施建设
下载PDF
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谷志杰 郑海涛 王文建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1-63,共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有以下重要变化:第一,废除民事诉讼的前置程序;第二,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的机制;第三,《交通事故认定书》取代《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第四,规定机动车实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并设立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有以下重要变化:第一,废除民事诉讼的前置程序;第二,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的机制;第三,《交通事故认定书》取代《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第四,规定机动车实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并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第五,规范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行为;第六,方便群众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程序 快速处理 交通事故认定书 强制保险 法律责任 方便群众
下载PDF
新农合政策与农村居民就医地点选择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江金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99-202,共4页
利用中国营养和健康调查2004年和2006年的农户数据,研究通过多选项Logistic模型分析了新农合政策与农村居民就医地点选择的关系。回归结果显示:在新农合开展初期,新农合对人们的就医地点选择有显著影响,能够起到增加农村居民利用县乡医... 利用中国营养和健康调查2004年和2006年的农户数据,研究通过多选项Logistic模型分析了新农合政策与农村居民就医地点选择的关系。回归结果显示:在新农合开展初期,新农合对人们的就医地点选择有显著影响,能够起到增加农村居民利用县乡医疗机构的作用。但随着新农合的全面覆盖,政策的作用迅速下降。即便增大新农合对各级医疗机构的就医补助,新农合亦未能起到显著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就医地点选择 农村居民 多选项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美国联邦政府的温饱项目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太刚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8期43-48,共6页
为解决美国低收入群体所面临的温饱问题,美国联邦政府启动了食品券项目、学校早餐项目、全国学校午餐项目、特别牛奶项目、夏季食品供应项目、日常副食项目、儿童及成人看护食品项目、妇女、婴儿和儿童的特别营养补充项目、低收入家庭... 为解决美国低收入群体所面临的温饱问题,美国联邦政府启动了食品券项目、学校早餐项目、全国学校午餐项目、特别牛奶项目、夏季食品供应项目、日常副食项目、儿童及成人看护食品项目、妇女、婴儿和儿童的特别营养补充项目、低收入家庭能源援助项目,对低收入群体给予实物救助。美国联邦政府对温饱问题的这种解决之道,对于中国的反贫困战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决温饱 食品券 低收入群体 实物救助
下载PDF
孔子教育范式与中华文化传承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小强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6-11,共6页
孔子创立了中国独特的私学教育范式,其主要内容为:有教无类,自主办学;以和为贵,尊师重道;由内及外,梯级传播;薪火相传,代代相继。孔子的教学模式为启发式,因材施教;学习方法为探索式,自主学习;教学内容为夏商周三代文化精粹"六艺&q... 孔子创立了中国独特的私学教育范式,其主要内容为:有教无类,自主办学;以和为贵,尊师重道;由内及外,梯级传播;薪火相传,代代相继。孔子的教学模式为启发式,因材施教;学习方法为探索式,自主学习;教学内容为夏商周三代文化精粹"六艺"。这种私学范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教育制度,有效地传播了中华优秀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教育范式 私学 有教无类 以和为贵 梯级传播
下载PDF
作为执政思想的“以民为本”
18
作者 雷忠 汪婷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40-45,共6页
考察中国"以民为本"执政思想的发展脉络。将其划分为被动天命观、基于主动天命观的民本执政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民本执政思想等3个历史阶段。通过基于主动天命观的出现解析了民本执政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通... 考察中国"以民为本"执政思想的发展脉络。将其划分为被动天命观、基于主动天命观的民本执政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民本执政思想等3个历史阶段。通过基于主动天命观的出现解析了民本执政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通过"天命-民本"的矛盾运动,解析了基于主动天命观的民本执政思想的没落;通过中国共产党民本执政探索的4个阶段分析,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民本执政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民本执政思想植根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植根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植根于代表占中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利益的工人阶级立场,植根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意志的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民为本 天命观 民本执政思想 被动天命观 主动天命观
下载PDF
People-Centered Care: Concept Analysis
19
作者 Aya Nitamizu Noyuri Yamaji Erika Ota 《Health》 CAS 2022年第11期1130-1142,共13页
Purpose: This study aims to clarify the definition, attribute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concept of people-centered care (PCC). Method: Rogers and Knafl’s evolutionary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nce... Purpose: This study aims to clarify the definition, attribute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concept of people-centered care (PCC). Method: Rogers and Knafl’s evolutionary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ncept of People-centered care. The cords such as “Attributes,” “Antecedent,” and “Consequences” were extracted on the coding sheet. The extracted contents of each of the “Attributes,” “Antecedent,” and “Consequences” from the created coding sheets were summarized as codes, and similar codes were categorized. Result: We included 33 studies in the analysis. As a result of the analysis, we identified four attributes (the subject is people, approaches to improving and enhancing health issues, relationships as a basis for partnership building, and behavioral attitudes for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ur antecedents (changes in social conditions, increasing people’s ownership of their health, health issues in modern society, and care in a variety of settings), and three consequences (achieving goals set by the people themselves, self-transformations of both people and healthcare providers,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s). Discuss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PCC was defined as “an initiative in which people step forward and partner with health care providers to improve and enhance health issues in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In various social and individual changes, the realization of PCC is expected to result in the achievement of goals set by the people themselves together with health care provider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ople-Centered Care Community Members Health Care providers PARTNERSHIP Concept Analysis
下载PDF
Stigma and Discrimination against People Living with HIV and AIDS in Malawi
20
作者 Mercy Pindani Makhubela Nkondo +1 位作者 Alfred Maluwa Sadandaula Muheriwa 《World Journal of AIDS》 2014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stigma and discrimination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HIV and AIDS who were on home based care in the Lilongwe district of Malawi. The study design was descriptive through sectional and u...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stigma and discrimination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HIV and AIDS who were on home based care in the Lilongwe district of Malawi. The study design was descriptive through sectional and utilized qualitative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method. Fifteen people living with HIV and AIDS, aged between 15 and 60 years were purposively sampled from three organizations, which were: Light Hous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eople living with HIV and AIDS in Malawi and Lilongwe Diocese. Qual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an open ended interview guide during in-depth face to face interviews with the participants. The data were analysed using ATLAS. ti 5.0.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 participants were facing stigma and discrimination because they were living with HIV and AIDS. Distant relatives were the main source of stigma and discrimination followed by friends and church members. Most participants indicated that they felt they were discriminated because HIV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bad behaviours such as prostitution or promiscuity. However some of them complained that they contracted the virus from their married partners and hence they did not deserve to be stigmatized or discriminated against.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creation of awareness among community members on the transmission of HIV and the need for home based care for the chronically ill people living with HIV and A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ople LIVING with HIV and AIDS Community Home Based CARE STIGMA and DISCRIMINATION Primary CARE providERS HIV Transmission and Preven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