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ng biomarkers and proteomic fingerprints for classification studies
1
作者 Brian T. Luke Jack R. Collins +3 位作者 Jens K. Habermann DaRue A. Prieto Timothy D. Veenstra Thomas Ried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年第4期453-465,共13页
Early disease detection is extremely important in th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many diseases, especially cancer. Often, proteomic fingerprints and a pattern recognition algorithm are used to classify the pathologica... Early disease detection is extremely important in th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many diseases, especially cancer. Often, proteomic fingerprints and a pattern recognition algorithm are used to classify the pathological condition of a given individual.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accurate classification of the existing data implies an underlying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Two fingerprint-based classifiers, decision tree and medoid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and a biomarker-based classifier were examined using a published dataset of mass spectral peaks from 81 healthy individuals and 78 individuals with 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 (BPH). For all three methods, classifier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the original data and the data after permuting the labels of the samples (BPH and healthy). The fingerprint-based classifiers produced accurate results for the original data, though the peaks used in a given classifier depended upon which samples were placed in the training set. Accurate results were also obtained for the dataset with permuted labels. In contrast, only three unique peaks were identified as putative biomarkers, producing a small number of reasonably accurate biomarker-based classifiers. The dataset with permuted labels was poorly classified. Since fingerprint-based classifiers accurately classified the dataset with permuted labels, the argument for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from a fingerprint-based classifier must be questio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RKER CLASSIFIER proteomic fingerprint
下载PDF
WCX纳米磁珠在肝细胞癌血清蛋白质组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摇顺华 刘池波 郭仁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指纹图谱技术筛选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可用于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方法:采用弱阳离子纳米磁性微球捕获血清中的蛋白,ProteinChip PBS II-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仪检测绘制成蛋白指纹图谱。所有蛋白指纹图谱采用Biomarker W... 目的:探讨蛋白指纹图谱技术筛选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可用于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方法:采用弱阳离子纳米磁性微球捕获血清中的蛋白,ProteinChip PBS II-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仪检测绘制成蛋白指纹图谱。所有蛋白指纹图谱采用Biomarker Wizard 3.1分析之后用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识别最终用于诊断的蛋白标志物并优化组合建立诊断模型。结果:在肝细胞癌患者和对照组之间找到72个差异蛋白峰(P<0.01)。其中质荷比(m/z)为4471、8936、11670和13752的蛋白峰建立肝细胞癌的诊断模型。该诊断模型能很好地把肝细胞癌患者从正常人群中区分出来,其敏感性为93.3%(56/60),特异性为95.1%(78/82)。经双盲实验验证,该模型对肝细胞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8.9%(32/36),特异性为90.6%(58/64)。结论:采用纳米磁性微球与蛋白质芯片阅读仪联用的蛋白指纹图谱技术可以检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并建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肝细胞癌诊断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蛋白指纹 诊断
下载PDF
MALDI-TOF-MS结合WCX技术在垂体腺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开宇 金杭煌 刘池波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目的:应用基质辅助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结合WCX纳米磁珠技术,筛选垂体腺瘤血清生物标志物,并建立血清蛋白指纹分类决策树。方法:分析40例垂体腺瘤、6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样本,找到差异蛋白峰,建立垂体腺瘤的诊断... 目的:应用基质辅助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结合WCX纳米磁珠技术,筛选垂体腺瘤血清生物标志物,并建立血清蛋白指纹分类决策树。方法:分析40例垂体腺瘤、6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样本,找到差异蛋白峰,建立垂体腺瘤的诊断模型和分类决策树。结果:在实验与对照组间找到42个差异蛋白峰(P<0.01),以其中质荷比(m/z)为3382.0、4601.9、9191.2的3个蛋白峰建立垂体腺瘤的诊断模型。该模型对正常人群筛选垂体腺瘤的敏感性90.00%,特异性为88.30%;经双盲实验验证,该模型对垂体腺瘤诊断的敏感性为88.00%,特异性为83.30%。结论:利用MALDI-TOF-MS结合WCX纳米磁珠技术可筛选出垂体腺瘤患者和健康对照成人血清蛋白质谱存在的差异蛋白质峰,可作为垂体腺瘤检测、随访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蛋白指纹 诊断模型
下载PDF
蛋白指纹图谱技术对肾透明细胞癌分期和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董德鑫 李汉忠 +2 位作者 严维刚 纪志刚 张玉石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4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应用蛋白组指纹图谱技术对不同分期和手术前后的肾透明细胞癌进行血清差异蛋白研究,寻找显著性表达的差异蛋白,以判定肾透明细胞癌的分期和预后。方法:采集肾透明细胞癌血清样本33例,其中术前血清样本24例,男性18例,女性6例,TNM分... 目的:应用蛋白组指纹图谱技术对不同分期和手术前后的肾透明细胞癌进行血清差异蛋白研究,寻找显著性表达的差异蛋白,以判定肾透明细胞癌的分期和预后。方法:采集肾透明细胞癌血清样本33例,其中术前血清样本24例,男性18例,女性6例,TNM分期:Ⅰa期8例,Ⅰb期7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Ⅳ期4例。肾透明细胞癌术后组:男性5例,女性4例,TNM分期:Ⅰa期3例,Ⅰb期4例,Ⅱ期2例。应用磁珠联合MALDITOF MS技术对肾透明细胞癌血清进行差异蛋白研究,筛选出显著性差异的血清蛋白,并应用遗传算法建立诊断模型。结果:肾透明细胞癌早期组与晚期组之间差异蛋白峰133个,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蛋白峰2个,分子量为9293.53和4 646.76(P<0.05)。利用ClinProTools2.2软件通过遗传算法优化选择,筛选出15个差异蛋白峰建立诊断模型,诊断识别能力为91.67%。肾透明细胞癌术前组与术后组之间差异蛋白峰128个,其中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蛋白峰10个,分子量分别为3 885.32、7 769.69、2 770.68、5 163.14、9 070.9、3 542.1、5 135.01、4 301.21、4 271.81和7 684.4(P<0.05)。通过遗传算法筛选出15个差异蛋白峰建立诊断模型,诊断识别能力为100%。结论:肾透明细胞癌不同分期和手术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的血清蛋白,应用遗传算法建立血清差异蛋白的诊断模型,模型识别能力高,有助于肾透明细胞癌的分期和预后的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蛋白指纹图谱 血清 分期 预后
原文传递
蛋白指纹图谱技术筛选神经精神狼疮的生物标志物
5
作者 陈焕 孙玲 +7 位作者 陈华 胡朝军 李永哲 王彭 谢静 巴德年 何维 张烜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2-405,共4页
目的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联合弱阳离子交换(WCX)磁珠法分析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脑脊液蛋白质谱,建立树形分类模型并验证其诊断价值。方法MALDI—TOF—MS联合WCX磁珠法生成脑脊液蛋白质谱... 目的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联合弱阳离子交换(WCX)磁珠法分析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脑脊液蛋白质谱,建立树形分类模型并验证其诊断价值。方法MALDI—TOF—MS联合WCX磁珠法生成脑脊液蛋白质谱,比较NPSLE治疗前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蛋白质谱,采用t检验、Kmskal.WallisH检验和Wilcoxon检验分析2组间及NPSLE组治疗前后差异峰,建立NPSLE树形分类模型。以独立样本(12例NPSLE、12例腰椎间盘突出和9例其他自身免疫病的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盲法检验该树形分类模型对诊断NPSL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NPSLE治疗前组与对照组、NPSLE治疗前组与治疗后组相比,分别有12个和4个差异峰。以质荷比(na/z)8595、7170、7661、7740和5806差异峰建立NPSLE树形分类模型,对54例建模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2.6%,对33例独立样本盲法检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7%和85.7%。结论本研究首次建立了MALDI—TOF.MS联合WCX磁珠法检测NPSLE脑脊液蛋白质谱的方法,据此建立的NPSLE树形分类模型对诊断NPSLE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血管炎 中枢神经系统 生物学标记 蛋白指纹图谱技术
原文传递
运用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建立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卓春 石运莹 +6 位作者 蔡蓓 王兰兰 武永康 应斌武 冯伟华 胡朝军 李永哲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9-503,共5页
目的运用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建立SLE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组学诊断模型。方法联用弱阳离子磁珠与蛋白质芯片阅读仪绘制64例SLE患者组及168例对照组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用Biomarker P... 目的运用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建立SLE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组学诊断模型。方法联用弱阳离子磁珠与蛋白质芯片阅读仪绘制64例SLE患者组及168例对照组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用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5.0(BPS)软件筛选特异性的血清蛋白标志物并建立SLE诊断模型。结果在SLE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找到60个差异蛋白峰(P<0.05),其中28个蛋白峰在SLE患者表达增高,32个蛋白峰表达降低。由BPS软件筛选的4个蛋白标志物(质荷比为3376.02、4070.09、7770.45、28045.10)建立的诊断模型能很好的把SLE患者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健康对照者区分出来,经过盲法验证,其对SLE的诊断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96%。结论采用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能筛查识别出与SLE疾病相关的特异性血清蛋白标志物,由4个质荷比分别为3376.02、4070.09、7770.45和28045.1的SLE特异性血清蛋白标志物建立的SLE疾病诊断模型具有高敏感性及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
下载PDF
应用蛋白指纹图谱筛选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生物标志物 被引量:2
7
作者 史群 林玮 +3 位作者 胡朝军 白伊娜 张文 张奉春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通过蛋白组学研究发现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单克隆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疗效相关的新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入组患者为17例经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后病情仍为中至重度活动性RA... 目的通过蛋白组学研究发现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单克隆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疗效相关的新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入组患者为17例经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后病情仍为中至重度活动性RA患者,分别在第0、2、6、14和22周联合英夫利西单抗(200mg/次)静脉滴注。分别留取治疗前(第0周)、治疗中(第14周)及治疗后(第26周)血清,并进行详细临床病情评估。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检测血清中蛋白组学。结果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临床改善者13例(76.5%),无改善者4例(23.5%)。在治疗有效的患者中,蛋白组学分析共有10种小分子蛋白水平随治疗而下降;而治疗无效的患者上述10种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此外,无论是治疗有效还是治疗无改善的患者血清中均有2种蛋白分子峰值随治疗升高。结论利用蛋白组学方法可发现与TNF抑制剂治疗相关的血清蛋白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可能有助于预测TNF抑制剂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 蛋白组学
下载PDF
蛋白质组指纹作为吉非替尼治疗肺癌适应症筛选标准的初步验证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裴毅 胡守喜 +3 位作者 吉利娜 李琦 魏淑青 杨永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7期1288-1290,共3页
目的:验证M/Z:8693,4889低表达;M/Z:1762,1576高表达四组蛋白质指纹预测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符合情况。方法:对6名准备服用吉非替尼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服药前行SELDI检查,服药1个月后,按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 目的:验证M/Z:8693,4889低表达;M/Z:1762,1576高表达四组蛋白质指纹预测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符合情况。方法:对6名准备服用吉非替尼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服药前行SELDI检查,服药1个月后,按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对已经服用吉非替尼治疗达1个月以上并有可观察肿瘤评价疗效的外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名,于疗效评价后的第二、三天进行SELDI检查。比较CR+PR组中M/Z:8693、4889低表达,M/Z:1762、1576高表达指纹的符合率。结果:按实体瘤疗效评价CP+PR组的10名患者全部符合,M/Z:8693,(漂移±50H+),M/Z:4889,(漂移±100H+)低表达,M/Z:1762,(漂移±50H+),M/Z:1576,(漂移±50H+)高表达,符合率10/10;3名PD患者全部符合,M/Z:8693,(漂移±50H+),M/Z:4889,(漂移±100H+)高表达,M/Z:1762,(漂移±50H+),M/Z:1576,(漂移±50H+)低表达,符合率3/3。其中M/Z:8693±50H+指纹为主要评价指纹。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M/Z符合8693,(漂移±50H+),4889,(漂移±100H+)低表达,1762,(漂移±50H+),1576,(漂移±50H+)高表达,接受吉非替尼治疗有较高疗效。(注:M/Z=质/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适应症 蛋白质多肽谱指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