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链淀粉、蛋白质及脂类对大米粉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1
作者 余世锋 杨秀春 +1 位作者 Menager Lucile 马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2,共5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别对籼米、粳米、泰国香米及糯米米粉热特性作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直链淀粉、蛋白质及脂类对米粉糊化熔点、峰值、糊化终点温度及糊化焓变有重要影响。直链淀粉显著影响大米米粉的糊化熔点、峰值和终点温度...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别对籼米、粳米、泰国香米及糯米米粉热特性作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直链淀粉、蛋白质及脂类对米粉糊化熔点、峰值、糊化终点温度及糊化焓变有重要影响。直链淀粉显著影响大米米粉的糊化熔点、峰值和终点温度,高直链淀粉含量的大米米粉的糊化熔点、峰值和终点温度均高于中、低及糯米米粉;高直链淀粉含量的大米蒸煮性差、能耗高、蒸煮时间长,中、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大米蒸煮性好、能耗少、蒸煮时间短。米粉中的蛋白质可能起到升高米粉糊化熔点、峰值及终点温度的作用;大米蛋白质含量越高,大米蒸煮性越差、能耗越高、蒸煮时间越长。米粉中的脂类对米粉热特性的影响较复杂,脂类可能起到降低糊化熔点糊化焓变的效果;大米中脂类含量越高,大米蒸煮性好、能耗少、蒸煮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淀粉 蛋白质 脂类 热特性 DSC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热性质及其空间构象对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吴海波 齐宝坤 +6 位作者 江连洲 李杨 冯红霞 曹亮 马文君 丁俭 王瑞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2-46,共5页
采用差示量热扫描(DSC)法和荧光光谱法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的热性质和空间构象进行分析,探讨大豆蛋白的热性质和空间构象对其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大豆分离蛋白的7S球蛋白与11S球蛋白的Td值、△H值与表面疏水性存... 采用差示量热扫描(DSC)法和荧光光谱法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的热性质和空间构象进行分析,探讨大豆蛋白的热性质和空间构象对其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大豆分离蛋白的7S球蛋白与11S球蛋白的Td值、△H值与表面疏水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即7S球蛋白与11S球蛋白的Td值、△H值越小,表面疏水性越大。原因是△H值越低,分子相对伸展使疏水性残基暴露较多,导致蛋白质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疏水性。荧光光谱表明6种大豆分离蛋白具有典型的色氨酸发射光谱,荧光峰峰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不同品种的大豆分离蛋白随着荧光峰峰位数值和峰强越大,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极性越强,表面疏水性越高。这与大豆品种密切相关,埋藏在内部的疏水基团的暴露是导致表面疏水性增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热性质 DSC 荧光光谱 表面疏水性
下载PDF
燕麦麸皮添加量对面团流变特性及面筋蛋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黄莲燕 王红娜 +2 位作者 张小爽 张慧娟 王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76,91,共7页
将燕麦麸皮以0%、10%、15%、20%、25%(w/w)的比例添加到小麦粉中,研究燕麦麸皮添加量对面团及面筋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燕麦麸皮添加量的增加,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粘度崩解值显著(p<0.05)增加,稳定时间、回生值显著(p<... 将燕麦麸皮以0%、10%、15%、20%、25%(w/w)的比例添加到小麦粉中,研究燕麦麸皮添加量对面团及面筋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燕麦麸皮添加量的增加,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粘度崩解值显著(p<0.05)增加,稳定时间、回生值显著(p<0.05)降低,面团的热机械学性质下降;面筋蛋白的弹性模量、粘性模量增大,tan δ值降低,面筋蛋白固体特性增强,机械强度增大;面筋蛋白的热降解温度下降、600℃时的质量损失率显著(p<0.05)增大,面筋蛋白热稳定性降低;面筋蛋白二硫键含量显著(p<0.05)下降了25.74%~37.59%;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添加燕麦麸皮后面筋蛋白原本均匀、致密的网络网络结构遭到破坏,面筋蛋白网络结构变得脆弱、呈蜂窝状。综上所述,添加燕麦麸皮会破坏面筋蛋白均匀致密的网络结构,这可能是导致面团流变性质劣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麸 面筋蛋白 热机械学性质 动态流变学性质 蛋白热性质 二硫键 微观结构
下载PDF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grain quality and yield of different panicle weight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Oryza sativa L.) cultivars 被引量:10
4
作者 BIAN Jin-long REN Gao-lei +6 位作者 HAN Chao XU Fang-fu QIU Shi TANG Jia-hua ZHANG Hong-cheng WEI Hai-yan GAO Hu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999-1009,共11页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Oryza sativa L.) cultivars showed high yield potential and poor tasting quality when compared with common japonica rice cultivars. Large panicle is a prominent factor of high yield for indi...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Oryza sativa L.) cultivars showed high yield potential and poor tasting quality when compared with common japonica rice cultivars. Large panicle is a prominent factor of high yield for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cultivars, and the panicle weight varies greatly among different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cultivars. It is important to research on yield and grain quality of different panicle weight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cultivars. In this study, two different panicle types indica-japonica hybrid cultivars were used to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 of yield and grain quality. The yields of two heavy panicle weights indica-japonica hybrid cultiva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wo medium panicle weight rice cultivars. The cooking and eating quality and starch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panicle type cultivars were evaluated. Yongyou 6715(medium panicle) and Yongyou 1852(heavy panicle) got the relatively higher cooking and eating quality. Rice cultivars with medium panicle weight had more large starch granules and higher relative crystallinity than cultivars with heavy panicle weight.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retrogradation enthalpy(ΔHret) of medium panicle type cultiva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heavy panicle type cultivar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mylose content among different panicle type cultivars. Protein content of heavy panicle type cultiva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edium panicle type cultivar, and protein content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 cooking and eating quality in this study. The cultivar Yongyou 6715 got the highest taste value with the lowest protein content. Thu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mphasis on improving rice cooking and eating quality of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cultivars is how to reduce the protein content in rice grai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medium panicle type with high grain weight is the desired panicle type for high quality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ELD EATING and cooking quality starch AMYLOSE CONTENT protein CONTENT morphology thermal properties
下载PDF
天然胶乳中的蛋白质对其热老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同建 陆应梅 +2 位作者 陈莉 陈媛媛 符新 《化学工程师》 CAS 2008年第9期1-3,共3页
本文采用超速离心的方法,去除天然橡胶粒子表面保护层蛋白质,通过改变天然橡胶中蛋白质的含量,分析了蛋白质对硫化胶的力学性能和热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范围内,随着天然橡胶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其力学性能和热老化性能逐... 本文采用超速离心的方法,去除天然橡胶粒子表面保护层蛋白质,通过改变天然橡胶中蛋白质的含量,分析了蛋白质对硫化胶的力学性能和热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范围内,随着天然橡胶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其力学性能和热老化性能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天然橡胶 力学性能 热老化性能
下载PDF
甜杏仁分离蛋白的组成及部分理化特性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清安 张馨允 +1 位作者 冯郁蔺 史芳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564-2575,共12页
【目的】明确甜杏仁分离蛋白的相关理化性质,研究蛋白质性质变化与产品加工特性间的关系,开发高质量的甜杏仁产品。【方法】通过碱溶酸沉法制得甜杏仁粗蛋白,经Osborne分级法制备分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利用全自... 【目的】明确甜杏仁分离蛋白的相关理化性质,研究蛋白质性质变化与产品加工特性间的关系,开发高质量的甜杏仁产品。【方法】通过碱溶酸沉法制得甜杏仁粗蛋白,经Osborne分级法制备分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环境电子扫描显微镜(ESEM)、圆二色光谱(C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A)及流变仪等,研究甜杏仁分离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表面形态特征、二级结构、热性质及流变性,并拟合出温度与分离蛋白黏度间的线性方程,计算其活化能Ea及频率因子K0。【结果】甜杏仁4种分离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丰富,含有17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含组氨酸),谷氨酸含量最多;清蛋白、球蛋白及醇溶蛋白表观结构较为紧密,呈聚集态,而谷蛋白则表现为松散、多孔的片状;分离蛋白二级结构分子构象中,α-螺旋及无规则卷曲占主要部分。由DSC结果可知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热变性温度分别为62.84、72.98、78.33和45.70℃,热稳定性关系为:醇溶蛋白>球蛋白>清蛋白>谷蛋白,结合DSC与ESEM可知聚集程度为:清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谷蛋白。4种甜杏仁分离蛋白的溶液均属于非牛顿流体,其黏度与温度符合阿累尼乌斯(Arrhenius)指数方程,能够很好地对实际情况进行拟合,可运用于指导实际生产。【结论】甜杏仁分离蛋白可作为一种优质植物蛋白来源,本研究结果对甜杏仁蛋白质产品的开发具有参考意义,有利于在产品开发及生产加工过程中对含蛋白产品的功能及品质进行控制,提高其附加值进而促进甜杏仁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杏仁 分离蛋白 氨基酸 热性质 流变性
下载PDF
氧对大豆蛋白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汪广恒 周安宁 +1 位作者 郭蓉 胡小兵 《粮油食品科技》 2005年第4期18-20,共3页
用DSC和TG分析了大豆蛋白在氮气、氧气和模拟空气条件下的热性能。用FT-IR测定了未加热处理的大豆蛋白和在氮气和氧气条件下加热的大豆蛋白的官能团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三种气体条件下大豆蛋白的热分解都经历脱水和小分子物质的逸出... 用DSC和TG分析了大豆蛋白在氮气、氧气和模拟空气条件下的热性能。用FT-IR测定了未加热处理的大豆蛋白和在氮气和氧气条件下加热的大豆蛋白的官能团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三种气体条件下大豆蛋白的热分解都经历脱水和小分子物质的逸出、蛋白质变性分解、残余物分解等三个阶段。由于氧化反应,加速了大豆蛋白的变性和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热性能 TG DSC FT-IR
下载PDF
虾肉糜及其复合素材的介电特性和热物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冰冰 杨林莘 +1 位作者 程裕东 金银哲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1-479,共9页
以凡纳滨对虾肉糜为对象,测定不同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物含量的虾肉糜在10-80℃范围内的介电特性和热物性。结果表明,虾肉糜及其复合素材的介电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介电损失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穿透深度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 以凡纳滨对虾肉糜为对象,测定不同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物含量的虾肉糜在10-80℃范围内的介电特性和热物性。结果表明,虾肉糜及其复合素材的介电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介电损失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穿透深度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一定温度和频率下,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物含量的增加会降低介电常数,而对介电损失和穿透深度无显著影响。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比热容、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密度和比热容随着大豆蛋白乳化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对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无显著影响。对所测数据进行拟合,得到预测10-80℃介电特性和热物性的拟合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肉糜 大豆分离蛋白 介电特性 热物性
原文传递
等离子体对花生蛋白功能特性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文涛 张华 +3 位作者 刘兴丽 相启森 陈一凡 张艳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59,66,共7页
采用常压等离子体射流对花生蛋白进行改性,并对其功能特性、结构和热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花生蛋白经等离子体处理150 s,其溶解性、持水性和吸油性分别提高了278%、25.9%、73.7%。花生蛋白分子粒径变小,大分子蛋白聚合物解聚为小分... 采用常压等离子体射流对花生蛋白进行改性,并对其功能特性、结构和热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花生蛋白经等离子体处理150 s,其溶解性、持水性和吸油性分别提高了278%、25.9%、73.7%。花生蛋白分子粒径变小,大分子蛋白聚合物解聚为小分子物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二级结构中β-折叠含量逐渐降低,β-转角含量不断提高,蛋白结构由紧密变松散。等离子体处理30~60 s时,紫外最大吸收波长(λmax)蓝移,吸收峰升高,三级结构改变,蛋白分子展开。处理90~150 s时,λmax红移,吸收峰下降,大分子蛋白解聚。差示扫描量热法结果表明,花生蛋白在等离子体处理后,花生伴球蛋白具有更多有序的空间构象,其变性协同性降低,而花生球蛋白空间构象有序度降低。等离子体处理通过大幅改变花生蛋白的分子结构和粒径分布,显著改善其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蛋白 等离子体 功能特性 结构 热特性
下载PDF
大豆蛋白对玉米淀粉复合凝胶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世锋 肖云鹏 +3 位作者 高帅 刘梦 于小娟 马莹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0-142,共3页
以玉米淀粉和大豆蛋白为原料,制备玉米淀粉-大豆蛋白复合凝胶,采用扫描电镜和DSC等仪器测定了玉米淀粉-大豆蛋白复合凝胶的微观形貌及热特性,探讨了大豆蛋白含量对玉米淀粉-大豆蛋白复合凝胶微观结构及热特性的影响。SEM结果表明玉米淀... 以玉米淀粉和大豆蛋白为原料,制备玉米淀粉-大豆蛋白复合凝胶,采用扫描电镜和DSC等仪器测定了玉米淀粉-大豆蛋白复合凝胶的微观形貌及热特性,探讨了大豆蛋白含量对玉米淀粉-大豆蛋白复合凝胶微观结构及热特性的影响。SEM结果表明玉米淀粉-大豆蛋白复合凝胶结构致密且有孔隙,蛋白含量越高,复合物凝胶孔隙越多;DSC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玉米淀粉复合物热稳定性高,热特征温度在100℃~140℃,复合物热特性与大豆蛋白分子大小及结构相关,凝胶体系中复合物含量与蛋白质含量相关。因此,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可通过蛋白含量有效控制复合凝胶微观结构特性、孔隙率及复合物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大豆蛋白 复合物 微观结构 热特性
原文传递
大豆蛋白组分/葡聚糖复合体系相行为及热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建华 杨晓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7,共8页
采用浊度、相图及DSC热性质分析研究了中性多糖葡聚糖(DT)对大豆7S蛋白及11S蛋白热稳定性、相行为及热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葡聚糖分子质量或浓度可加速大豆7S蛋白热聚集,葡聚糖对大豆11S蛋白热聚集的影响趋势同7S蛋白。相图分析结... 采用浊度、相图及DSC热性质分析研究了中性多糖葡聚糖(DT)对大豆7S蛋白及11S蛋白热稳定性、相行为及热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葡聚糖分子质量或浓度可加速大豆7S蛋白热聚集,葡聚糖对大豆11S蛋白热聚集的影响趋势同7S蛋白。相图分析结果表明当葡聚糖分子质量由10 ku逐渐增加到67、100、500 ku,大豆蛋白组分/葡聚糖形成稳定混合物的区域逐渐减小,同时不稳定区域也呈降低趋势,但凝胶区域呈上升趋势,与大豆7S蛋白/葡聚糖相图相比大豆11S蛋白/葡聚糖相图中随葡聚糖分子质量增加凝胶区域进一步加大,相分离区域相对较大。大豆7S、11S蛋白体系中添加葡聚糖提高了7S、11S蛋白的热稳定性同时降低了热焓值,且此趋势随葡聚糖分子质量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组分 葡聚糖 热稳定性 相行为 热性质
下载PDF
牙鲆鱼、多宝鱼肌原纤维蛋白性质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俪宁 贾慧 +3 位作者 李琦 徐畅 董秀萍 潘锦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4-48,共5页
鱼类肌肉蛋白的组成与性质决定了其加工特性和产品特性。以牙鲆鱼和多宝鱼为研究对象,用SDS-PAGE分析二者肌肉蛋白的组成形式,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动态流变仪研究二者肌原纤维蛋白的热变特性、流变特性,以及乳化性和起泡性等蛋白... 鱼类肌肉蛋白的组成与性质决定了其加工特性和产品特性。以牙鲆鱼和多宝鱼为研究对象,用SDS-PAGE分析二者肌肉蛋白的组成形式,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动态流变仪研究二者肌原纤维蛋白的热变特性、流变特性,以及乳化性和起泡性等蛋白功能特性,并对以上性质进行比较。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牙鲆鱼肌浆蛋白在20.1~44.3 k Da间,较多宝鱼肌浆蛋白多两条特异条带,而牙鲆鱼肌原纤维蛋白在97.2~66.4 k Da处较多宝鱼多一条特异条带。DSC研究显示牙鲆鱼肌原纤维蛋白变性温度为39.98℃,高于多宝鱼的37.86℃,流变分析中,牙鲆鱼、多宝鱼肌原纤维蛋白损耗模量G″在30~40℃间均有流变特性转折点。二种鱼类肌原纤维蛋白的功能特性随着蛋白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乳化性结果显示,低浓度时牙鲆鱼肌原纤维蛋白乳化活性高于多宝鱼。起泡性研究显示,低浓度牙鲆鱼肌原纤维蛋白起泡性低于多宝鱼,中与高浓度时高于多宝鱼。同时随着浓度的升高,多宝鱼起泡性趋于稳定。研究结果表明,牙鲆鱼及多宝鱼的蛋白组成二者肌原纤维蛋白流变特性-乳化特性以及起泡性等功能特性均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鱼 多宝鱼 肌原纤维蛋白 流变特性 热变特性
下载PDF
牛乳蛋白与淀粉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佳曼 李丹丹 +2 位作者 崔波 陶阳 韩永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408-413,共6页
淀粉基食品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淀粉在加工过程中其结构(颗粒态、分子态结构)和理化性质(糊化、流变学和回生性质)的变化。牛乳蛋白可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吸附于淀粉颗粒的表面,抑制淀粉吸水膨胀和淀粉酶对其的降解作用;牛乳蛋... 淀粉基食品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淀粉在加工过程中其结构(颗粒态、分子态结构)和理化性质(糊化、流变学和回生性质)的变化。牛乳蛋白可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吸附于淀粉颗粒的表面,抑制淀粉吸水膨胀和淀粉酶对其的降解作用;牛乳蛋白亦可在静电相互作用、氢键、疏水相互作用等的共同作用下与淀粉分子间形成稳定或不稳定(相分离)的凝胶,改变淀粉基食品的流变学特性。本文综述了淀粉和牛乳蛋白之间相互作用方式以及牛乳蛋白对淀粉热特性、流变学特性和消化性质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明晰淀粉和牛乳蛋白相互作用机理,为利用牛乳蛋白改善淀粉基食品的加工性能、感官和营养品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蛋白 淀粉 相互作用力 热特性 流变学特性 消化特性
下载PDF
复合增塑剂对玉米醇溶蛋白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立娜 李桂娟 +2 位作者 李娜娜 秦立福 康海杨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1-173,共3页
以木糖醇和甘油为复合增塑剂制备出木糖醇/甘油/玉米醇溶蛋白膜。通过TGA、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电子织物强力机研究玉米醇溶蛋白膜的热性能、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160℃之前膜性能稳定,与纯玉米醇溶蛋白膜相比,添加复合增... 以木糖醇和甘油为复合增塑剂制备出木糖醇/甘油/玉米醇溶蛋白膜。通过TGA、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电子织物强力机研究玉米醇溶蛋白膜的热性能、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160℃之前膜性能稳定,与纯玉米醇溶蛋白膜相比,添加复合增塑剂后玉米醇溶蛋白膜表面产生了多孔结构,随木糖醇含量增加孔洞结构有增大的趋势,抗拉强度略有下降,伸长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醇溶蛋白 增塑剂 蛋白膜 热性能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酰化对芸豆分离蛋白热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雯 尹寿伟 +1 位作者 唐传核 杨晓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2-95,共4页
从参与酰化反应基团的视角,运用热分析(DSC)技术,研究了不同酰化阶段芸豆分离蛋白热学性质的变化规律。芸豆分离蛋白(KPI)的酰化过程存在两个主要的酰化阶段,酸酐-蛋白比为0~0.1(乙酰化)和0~0.2(琥珀酰化)g/g,为ε-氨基(Lys)酰化阶段... 从参与酰化反应基团的视角,运用热分析(DSC)技术,研究了不同酰化阶段芸豆分离蛋白热学性质的变化规律。芸豆分离蛋白(KPI)的酰化过程存在两个主要的酰化阶段,酸酐-蛋白比为0~0.1(乙酰化)和0~0.2(琥珀酰化)g/g,为ε-氨基(Lys)酰化阶段(N-酰化);再增加酸酐与蛋白比,ε-氨基酰化基本完成,反应进入羟基(Thr,Ser)酰化阶段(O-酰化)。在N-酰化阶段,琥珀酰化诱导KPI的热稳定性增加,而焓变(ΔH)略有降低,乙酰化不影响KPI的热稳定性和焓变(ΔH);羟基酰化阶段,酰化导致KPI变性温度(Td)降低,伴随焓变(ΔH)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豆分离蛋白 酰化 热学特性
下载PDF
大豆7S蛋白组分-卡拉胶共混体系的相行为及热性质
16
作者 朱建华 杨晓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8-33,共6页
主要采用浊度测量、差示量热法(DSC)、相图构建及激光共聚焦(CLSM)技术研究3种不同荷电量卡拉胶(κ-、ι-、λ-型)与大豆7S蛋白组成的共混体系的热性质、相行为及形貌结构。结果表明:同质量浓度多糖添加时,7S蛋白热稳定性随卡拉胶携带... 主要采用浊度测量、差示量热法(DSC)、相图构建及激光共聚焦(CLSM)技术研究3种不同荷电量卡拉胶(κ-、ι-、λ-型)与大豆7S蛋白组成的共混体系的热性质、相行为及形貌结构。结果表明:同质量浓度多糖添加时,7S蛋白热稳定性随卡拉胶携带电荷量的增加而增加。添加卡拉胶均提高大豆7S蛋白的热变性温度,同时降低热焓值,影响效果依次是λ-卡拉胶>ι-卡拉胶>κ-卡拉胶。λ-卡拉胶/7S蛋白相图的均相区域面积低于κ-卡拉胶-7S蛋白相图及ι-卡拉胶-7S蛋白相图的对应值,非均相区域面积则高于后两者。共混体系非均相区域宏观和微观结构均显示为相分离态,而均相区域蛋白多糖呈均一共混态,宏观上无相分离。大豆7S蛋白-卡拉胶共混体系相行为和微结构的多样性有利于构建新型风味和功能性生物因子控释食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7S蛋白 卡拉胶 热性质 相行为 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