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脑、心血管活性药——法舒地尔 被引量:47
1
作者 罗洁 闵苏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41-945,共5页
法舒地尔是目前唯一临床可用的Rho激酶抑制剂暨新型细胞内Ca2+拮抗剂,能强效扩血管、保护缺血脑组织,临床主要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后脑血管痉挛、脑缺血等的防治。鉴于Rho蛋白/Rho激酶系统在细胞分子水平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近年... 法舒地尔是目前唯一临床可用的Rho激酶抑制剂暨新型细胞内Ca2+拮抗剂,能强效扩血管、保护缺血脑组织,临床主要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后脑血管痉挛、脑缺血等的防治。鉴于Rho蛋白/Rho激酶系统在细胞分子水平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对法舒地尔的研究不断深入,其脑、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尤其明了。该药更多的适应证已处于临床试验后期中,有望成为颇具前景的新型脑、心血管活性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舒地尔 蛋白激酶抑制剂 钙通道阻滞药 心血管系统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静蓉 王秀娟 +2 位作者 何蕾 皇鑫 杨斌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13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将132例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13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将132例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是6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模式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联合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加法舒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及心率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预后指标和炎性因子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及心率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炎性因子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研究组无创通气时间[(112. 4±7. 9) h比(138. 6±8. 4) h,t=18. 458,P=0. 001]、住院时间[(11. 2±3. 4) d比(14. 3±4. 7) d,t=4. 341,P=0. 00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数[62例(93. 94%)比53例(80. 30%),χ2=5. 469,P=0. 019],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P <0. 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法舒地尔治疗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呼吸功能不全 正压呼吸 蛋白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Targeted therapy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 被引量:15
3
作者 Ashish Jakhetiya Pankaj Kumar Garg +3 位作者 Gaurav Prakash Jyoti Sharma Rambha Pandey Durgatosh Pandey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CAS 2016年第5期345-352,共8页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GISTs) are mesen-chymal neoplasms originating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usually in the stomach or the small intestine, and rarely elsewhere in the abdomen. The malignant potential...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GISTs) are mesen-chymal neoplasms originating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usually in the stomach or the small intestine, and rarely elsewhere in the abdomen. The malignant potential of GISTs is variable ranging from small lesions with a benign behaviour to fatal sarcomas. The majo-rity of the tumours stain positively for the CD-117(KIT) and discovered on GIST-1(DOG-1 or anoctamin 1) expression, and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a driver kinase-activating mutation in either KIT or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α. Although surgery is the primary modality of treatment, almost half of the patients have disease recurrence following surgery, which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an effective adjuvant therapy. Traditionally, GISTs are considered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resistant. With the advent of targeted therapy(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here has been a paradigm shift in the management of GISTs in the last decade. We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argeted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GI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s IMATINIB Survival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获得性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津京 张为民 +1 位作者 陈蓓 林建光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3-110,共8页
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receptor,IGF-1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 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receptor,IGF-1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获得性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选用EGFR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的人肺腺癌细胞PC-9和H460,分别用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将其诱导成耐药的PC-9/ZD和H460/ER细胞。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IGF-1R及EGFR信号通路分子及EMT相关分子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PC-9/ZD和H460/ER为EGFR-TKI获得性耐药细胞,分别对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的敏感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9和H460细胞相比,耐药的PC-9/ZD和H460/ER细胞形态呈现间质细胞表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加(P<0.05)。PC-9/ZD和H460/ER细胞中间质标志分子vimen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PC-9/ZD细胞的E-cadherin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与PC-9和H460细胞相比,PC-9/ZD与H460/ER细胞的IGF-1R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AKT和ERK磷酸化水平明显上调(P<0.05)。PC-9/ZD细胞的EGFR磷酸化水平与PC-9细胞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H460/ER细胞的EGFR磷酸化水平较H460细胞显著降低(P<0.05)。结论:EGFR突变型PC-9细胞和野生型H460细胞的获得性耐药细胞中均发生了EMT,并且IGF-1R信号蛋白表达增多,提示EMT及IGF-1R信号转导通路均可能在NSCLC的EGFR-TKIs获得性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抗药性 肿瘤 蛋白激酶抑制剂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上皮-间质转化 表皮生 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巴瑞替尼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擘 宋晓婷 +4 位作者 廖双璐 于淼 栾婷婷 李若瑜 赵作涛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评价巴瑞替尼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纳入对外用药物治疗不敏感或不耐受的中重度AD患者。治疗前由皮肤科医生和患者完成4项量表评估, 包括研究者整... 目的评价巴瑞替尼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纳入对外用药物治疗不敏感或不耐受的中重度AD患者。治疗前由皮肤科医生和患者完成4项量表评估, 包括研究者整体评估(IGA)、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瘙痒数字评价量表(NRS)以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 同时留取患者皮疹照片并行血常规、生化指标及总IgE检查, 除外禁忌后予口服巴瑞替尼2 mg/d治疗16周。治疗开始后在第1、2、4、8、12、16和20周定期随访, 评估以上4种评分, 并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纳入24例AD患者, 均完成16周的药物治疗和20周的随访观察。4种评分开始治疗后20周内均呈持续下降趋势。第20周时, IGA评分由基线(4.13 ± 0.61)分降至(1.12 ± 0.49)分(t = 22.70, P < 0.001), EASI评分由(37.59 ± 14.86)分降至(4.53 ± 3.78)分(t = 10.55, P < 0.001), NRS评分由(6.83 ± 2.26)分降至(0.72 ± 0.58)分(t = 10.69, P < 0.001), DLQI评分由(18.67 ± 8.64)分降至(1.39 ± 0.85)分(t = 8.40, P < 0.001)。随访期间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 3例在开始口服药物时出现胃部不适, 继续治疗后症状消失;3例出现急性过敏表现(1例过敏性结膜炎、2例急性荨麻疹), 使用抗组胺药物后很快缓解且无复发。结论巴瑞替尼可为AD尤其是外用药物控制不佳、需考虑加用系统药物的中重度AD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Janus激酶类 蛋白激酶抑制剂 治疗结果 巴瑞替尼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吉非替尼继发耐药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吉泽 范理宏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0-464,共5页
吉非替尼(gefitinib)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类靶向药物,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已接受过铂类为基础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进展期患者。然而,靶向药物同样... 吉非替尼(gefitinib)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类靶向药物,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已接受过铂类为基础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进展期患者。然而,靶向药物同样存在着继发耐药的问题。关于继发耐药的相关研究中,目前普遍认同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的二次突变学说;但亦有研究显示,吉非替尼的耐药与药物的转运、EGFR/Met基因的扩增以及信号通路的改变有关,非单一机制能完全解释其耐药性。因此,本文将对目前关于吉非替尼继发耐药的机制以及克服耐药的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抗药性 肿瘤 蛋白激酶抑制剂 分子药理作用机制 吉非替尼
原文传递
蛋白激酶C抑制剂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吴静 杨睿 刘树业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114-117,共4页
蛋白激酶C(PKC)是一组磷脂依赖性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与蛋白激酶A(PKA)和蛋白激酶G(PKG)共同构成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GC超家族。PKC包括传统型PKC、新型PKC、非典型PKC和与PKC相关的一些激酶(PRK)成员。PKC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 蛋白激酶C(PKC)是一组磷脂依赖性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与蛋白激酶A(PKA)和蛋白激酶G(PKG)共同构成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GC超家族。PKC包括传统型PKC、新型PKC、非典型PKC和与PKC相关的一些激酶(PRK)成员。PKC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组织和细胞中,对细胞的生长代谢、增殖分化等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表明,多种细胞的变异和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PKC的异常表达有关。因此,设计和寻找高效的PKC抑制剂对于多种有效药物的合成和临床上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治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PKC抑制剂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大量文献报道了多种有效的PKC抑制剂,并对其作用位点、作用机制以及临床试验数据等进行了分析。这些PKC抑制剂的发现对于PKC的结构分析和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这些高效的PKC抑制剂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酶抑制剂 胰蛋白酶抑制剂 蛋白激酶抑制剂 肿瘤 综述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晚期及高危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弘鑫 张波 +4 位作者 沈朝勇 王黔 王海斌 严芝强 陈家驹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7-442,共6页
目的:评价伊马替尼治疗晚期、高危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73例GIST患者资料,其中晚期患者73例,高危患者100例,分别比较两类患者中服用伊马替尼患者与未服药患者的预后情况。结... 目的:评价伊马替尼治疗晚期、高危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73例GIST患者资料,其中晚期患者73例,高危患者100例,分别比较两类患者中服用伊马替尼患者与未服药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73例晚期患者平均随访31(6~66)个月;Cox回归分析显示,其中服用伊马替尼患者总生存期(OS)明显长于未服用伊马替尼患者(1年OS:100.0%vs.78.6%,2年OS:93.1%vs.26.1%;HR=0.040,95%CI=0.011~0.152,P=0.000)。100例高危患者平均随访45(6~73)个月;亚组分析示,其中术后服用伊马替尼1年患者较未服药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FS)明显延长(3年RFS:66.7%vs.38.5%;HR=0.341,95%CI=0.134~0.868,P=0.024),而服用伊马替尼2年患者较服用伊马替尼1年患者RFS也明显提高(1年RFS:100.0%vs.100.0%,2年RFS:100.0%vs.88.9%,3年RFS:91.7%vs.66.7%;HR=0.108,95%CI=0.015~0.778,P=0.027);5例术后服用3年伊马替尼患者3年RFS为100.0%。服用伊马替尼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浮肿、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等,以1~2级为主。结论:伊马替尼治疗晚期、高危GIST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高危患者术后建议至少服用3年伊马替尼,但是否延长服药年限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蛋白激酶抑制剂 无病生存
原文传递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厄罗替尼或长春瑞滨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黄诚 黄韵坚 +4 位作者 庄武 吴标 徐振武 张晶 黄章洲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与长春瑞滨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4例经病理学确诊且EGFR基因突变(19外显子缺失或L858R点突变)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厄洛替尼...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与长春瑞滨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4例经病理学确诊且EGFR基因突变(19外显子缺失或L858R点突变)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厄洛替尼组43例,服用厄洛替尼(150mg,口服,每天1次)治疗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21例,给予以长春瑞滨为主的两药联合方案或单药化疗。结果厄洛替尼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6%(33/42)和38.1%(8/21),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8.1%(37/42)和61.9%(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09、5.37,均P〈0.05);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1.6个月和5.6个月,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18.18,P〈O.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0个月和16.5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9,P=0.193)。药物不良反应多为I、Ⅱ度,无因不良反应需停药者,未发现药物相关死亡。厄洛替尼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30例(71.4%)、腹泻13例(31.o%)、肝功能异常10例(23.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14例(66.7%)、恶心或呕吐10例(47.6%)、贫血9例(42.9%)、血小板下降7例(33.3%)、便秘7例(33.3%)、周围神经炎5例(23.8%),对照组较厄洛替尼组有更多的3~4级不良反应患者,分别为15例(71.4%)和7例(16.7%)(X^2=1.69,P—o.193)。结论厄洛替尼用于治疗EGFR突变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疾病进展时间优于化疗组,中位生存期无差异,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减少,可作为EGFR敏感突变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合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蛋白激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表观扩散系数在非小细胞肺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雪萍 马明平 +1 位作者 黄劲柏 俞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4-269,共6页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5月-2015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9例拟接受TKI的晚期NSCLC患者,于靶向治疗前、治疗...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5月-2015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9例拟接受TKI的晚期NSCLC患者,于靶向治疗前、治疗1周后以及治疗4周后进行3次CT及MRI扫描,比较不同时间点肿瘤长径、平均ADC值的变化;分析不同时间点肿瘤平均ADC值与肿瘤最大径及最大径变化率的相关性;比较有效组及无效组各个时间点ADC值组内及组间差异。用Bland-Altman分析法分析操作的可重复性。结果治疗1周后ADC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加(t=-6.329,P<0.05),而治疗1周后肿瘤最大径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ADC值明显升高(t=-4.878,P<0.05),肿瘤最大径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4,P<0.05)。靶向治疗前肿瘤ADC值与治疗4周后的最大径变化率呈负相关(r^2=-0.474,P<0.05)。有效组内靶向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有效组与无效组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操作者间可重复性好。结论靶向治疗1周后的ADC值能较肿瘤最大径更敏感地反映肿瘤治疗后的改变,并且治疗前的ADC值在预测靶向治疗4周后的最大径变化趋势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具有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蛋白激酶抑制剂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整合素β_1表达上调对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耐药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学兰 周彩存 鞠立霞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3-488,共6页
目的:探讨整合素β1表达上调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吉非替尼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以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PC9、PC9/PCD(脂质体pcDNA3.1稳... 目的:探讨整合素β1表达上调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吉非替尼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以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PC9、PC9/PCD(脂质体pcDNA3.1稳定转染空白对照株)和PC9/D6(脂质体稳定转染整合素β1细胞株)3株细胞经0.5μmol/L吉非替尼作用后,MTT法检测3株细胞的增殖情况。建立3株细胞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设治疗组(3mg/kg吉非替尼)和对照组(1%Tween-80),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称取瘤体质量,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整合素β1、EGFR和p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了整合素β1的PC9/D6组增殖率明显高于PC9/PCD和PC9组(P<0.05)。吉非替尼对PC9/D6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最不明显,抑制率是61.38%,与PC9/PCD和PC9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C9/PCD和PC9组的抑制率分别是93.54%和95.16%。PC9/D6裸鼠移植瘤中整合素β1的表达水平高于PC9/PCD和PC9组(P<0.01)。EGFR在3组之间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裸鼠移植瘤经吉非替尼治疗后,pEGFR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PC9/D6治疗组中pEGF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C9/PCD和PC9组(P<0.01)。结论:无论体内或体外实验均显示,整合素β1表达上调可降低细胞株或移植瘤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提示整合素β1可能通过一种新的耐药机制参与了肿瘤细胞对EGFR-TKI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抗药性 肿瘤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蛋白激酶抑制剂类 整合素Β1 吉非替尼
原文传递
靶向治疗高危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2
作者 闵凯 曹峰瑜 +2 位作者 任骏 吴彪 肖新波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08-141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伊马替尼治疗高危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56例接受伊马替尼靶向治疗的高危GIST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9例无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经伊马替尼(400mg... 目的:探讨应用伊马替尼治疗高危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56例接受伊马替尼靶向治疗的高危GIST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9例无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经伊马替尼(400mg/d)治疗6-8个月后,无完全缓解(CR)者,部分缓解(PR)14例,疾病稳定(SD)4例,疾病进展(PD)1例;7例(36.8%)PR患者获得手术切除机会。35例行手术切除后服用伊马替尼(400mg/d)1年,随访3例复发,1年复发率8.6%;2例终断服药,无法评估疗效。结论:伊马替尼治疗GIST疗效肯定,对于高危GIST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能让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获得手术机会,术后辅助化疗可能提高无瘤生存率,不良反应较轻能够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原癌基因蛋白质类c-kit 蛋白激酶抑制剂 分子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JAK1/2抑制剂治疗成人皮肌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13
作者 林俊杰 戚春燕 +4 位作者 李阳 佘欣妍 蔡丽婷 王晓华 陈永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评价JAK抑制剂治疗成人皮肌炎(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DM患者。开始治疗前由皮肤科医生完成DM皮损范围和严重程度指数(CDASI)评分,同时留取患者皮疹照... 目的:评价JAK抑制剂治疗成人皮肌炎(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DM患者。开始治疗前由皮肤科医生完成DM皮损范围和严重程度指数(CDASI)评分,同时留取患者皮疹照片并行血常规、生化指标、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肌炎特异性抗体检查,除外禁忌后予口服JAK1/2抑制剂2 mg/d治疗12周。治疗开始后于第4、8、12周随访,评估CDASI评分,复查相关指标,并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纳入7例DM患者,6例患者完成12周的药物治疗和随访观察。CDASI评分开始治疗后均呈持续下降趋势,持续改善可维持至第12周。治疗12周后,部分有肌痛和/或肌无力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部分患者肌酶指标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JAK1/2抑制剂有望成为激素控制不佳、需使用激素或其他系统药物的成人DM患者治疗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Janus激酶类 蛋白激酶抑制剂 JAK抑制剂
下载PDF
对仑伐替尼联合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治疗晚期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步舒 刘梦梦 +3 位作者 潘花 潘求忠 彭瑞清 张星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2期84-90,117,共8页
目的 探讨应用仑伐替尼联合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治疗晚期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应用仑伐替尼联合抗PD-1治疗的晚期肉瘤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仑伐替尼联合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治疗晚期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应用仑伐替尼联合抗PD-1治疗的晚期肉瘤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16例;中位年龄为36(18~73)岁;包括软组织肉瘤24例和骨肉瘤2例;治疗前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为0~1分;其中软组织肉瘤的病理类型包括平滑肌肉瘤6例、滑膜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2例、纤维肉瘤2例和其他11例。原发灶位于头颈部1例、四肢10例、躯干6例及腹腔或脏器9例。依照法国国家癌症中心联盟(FNCLCC)分级方法,13例(50%)患者为G3级。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结果、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等;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1.1对疗效进行评估,并对各病理型肉瘤患者的结果进行比较;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常见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CTCAE)4.0对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进行评估。结果 以仑伐替尼联合抗PD-1抗体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患者3例,作为二线治疗方案的患者4例,作为三线及以上治疗方案的患者19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1.9个月(1.1~45.0个月)。1例患者失随访。总体客观缓解率(ORR)为20.0%,疾病控制率(DCR)为72.0%。末次随访时,疾病进展患者18例,达到生存终点患者8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7.8个月(95%CI:3.6~12.0),中位总生存时间(OS)23.3个月(95%CI:13.1~33.6)。不良反应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血TSH水平升高)17例(68.0%)、皮疹6例(24.0%)、瘙痒6例(24.0%)、疲乏5例(20.0%)及高血压4例(16.0%)等,其中大部分为轻中度。结论 仑伐替尼联合抗PD-1抗体的治疗方案对晚期肉瘤患者有效,且不良反应总体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药物疗法 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 蛋白激酶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抗体 仑伐替尼
下载PDF
Ⅲ~Ⅳ期肺腺癌患者EGFR-TKI单药治疗前基线^(18)F-FDG PET/CT代谢参数的价值
15
作者 崔燕 李旭 +2 位作者 陈聪霞 郭悦 姚稚明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0-395,共6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单药治疗前基线^(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预测Ⅲ~Ⅳ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北京医院EGFR-TKI单药治疗且治疗前1个月内完成基线^(18)F...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单药治疗前基线^(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预测Ⅲ~Ⅳ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北京医院EGFR-TKI单药治疗且治疗前1个月内完成基线^(18)F-FDG PET/CT显像的61例Ⅲ~Ⅳ期肺腺癌患者(男19例、女42例,中位年龄64岁)的资料。分析临床资料及^(18)F-FDG摄取最高病灶的代谢参数,包括SUVmax、瘦体质量SUVmax(SULmax)、瘦体质量SUV峰值(SULpeak)、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随访患者治疗后疗效、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采用ROC曲线分析获得各代谢参数预测疾病缓解、疾病进展的最佳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PFS和OS的预后因素。结果疗效评估为疾病缓解者42.9%(24/56),SULpeak、SUVmax、SULmax、MTV、TLG预测疾病缓解的最佳界值分别为5.9、13.1、11.1、10.6 ml、99.6 g,SUVmax>13.1组、MTV>10.6 ml组、TLG>99.6 g组的疾病缓解率明显高于SUVmax≤13.1组[51.2%(21/41)和3/15;χ^(2)=4.37,P=0.037]、MTV≤10.6 ml组[9/12和36.6%(15/41);χ^(2)=5.53,P=0.019]、TLG≤99.6 g组[10/13和35.0%(14/40);χ^(2)=6.96,P=0.008]。随访0.05~6.80年,10.3%(6/58)无疾病进展,44.3%(27/61)患者死亡。SULpeak、SUVmax、SULmax、MTV、TLG预测PFS的最佳界值分别为11.2、17.0、13.7、2.7 ml、14.8 g;预测OS的最佳界值分别为5.6、14.3、8.8、2.8 ml、37.3 g。从未吸烟、SUVmax≤17.0、SULpeak≤11.2患者的PFS期明显延长(χ^(2)值:3.87~7.37,均P<0.05),其中从未吸烟[风险比(HR)=2.29,95%CI:1.08~4.87,P=0.031]、SULpeak≤11.2(HR=2.67,95%CI:1.35~5.27,P=0.005)是PFS期延长的独立预测因子。Ⅲ+ⅣA期、SUVmax≤14.3、SULpeak≤5.6、SULmax≤8.8、TLG≤37.3 g患者的OS期明显延长(χ^(2)值:5.78~8.83,均P<0.05),其中Ⅲ+ⅣA期(HR=2.81,95%CI:1.08~7.32,P=0.034)、SULmax≤8.8(HR=9.66,95%CI:1.25~74.91,P=0.030)是OS延长的独立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基因 erbB-1 蛋白激酶抑制剂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原文传递
吉非替尼在7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晓彤 李龙芸 +3 位作者 王树兰 王孟昭 张力 钟巍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7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既往接受过化疗或放疗或不能耐受放化疗的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每天250mg)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有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时为止。结果38例患者应用吉非...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7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既往接受过化疗或放疗或不能耐受放化疗的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每天250mg)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有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时为止。结果38例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其中部分缓解7例(18.4%),疾病稳定21例(55.3%),疾病控制率达73.7%。平均随访时间11.3个月(0.3~25.5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5.1±1.4)个月C95%可信区间(CI):2.34~7.863,中位生存时间为(12.9±1.9)个月C95%CI:9.15~16.653。1年生存率为55.2%。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和腹泻,其中Ⅰ~Ⅱ级腹泻12例(31.6%),Ⅲ~Ⅳ级腹泻2例(5.2%),需住院治疗,其中1例因不良反应退出治疗。Ⅰ~Ⅱ级皮疹发生率为63.1%(24例),主要为皮肤干燥、痤疮样皮疹。结论吉非替尼可安全用于70岁以上晚期NSCLC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蛋白激酶抑制剂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Regorafenib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祁兴顺 贾佳 +4 位作者 刘雷 陈辉 柏明 樊代明 韩国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25-227,共3页
Regorafenib是1种新型的多激酶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转移性结肠癌和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旨在总结Regorafenib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进展。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已证实Regorafenib在肝癌患者中的安全性。Ⅱ期临床试验也显示Regorafenib作为肝... Regorafenib是1种新型的多激酶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转移性结肠癌和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旨在总结Regorafenib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进展。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已证实Regorafenib在肝癌患者中的安全性。Ⅱ期临床试验也显示Regorafenib作为肝癌患者的二线治疗手段可以较好地控制肿瘤的进展。1项正在进行的Ⅲ期随机对照试验将比较Regorafenib与安慰剂之间作为晚期肝癌的二线治疗手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分析表明Regorafenib可以有效地控制肝癌进展,有望成为晚期肝癌的二线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蛋白激酶抑制剂 临床试验 综述
下载PDF
IGF-1R抑制剂联用可增强人非小细胞肺癌PC9/G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范理宏 祁慧薇 王杰军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2-227,共6页
目的:观察单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 (ge? tinib) 或联合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024作用于人非小... 目的:观察单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 (ge? tinib) 或联合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024作用于人非小细胞肺癌耐药株PC9/G细胞后,该细胞对吉非替尼耐药性的影响,并探讨IGF-1R与肿瘤细胞耐药的相关机制。方法:用吉非替尼和AG1024单独或联合作用于PC9/G细胞后,采用MTT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利用中效原理判断两药联用的效果;FCM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磷酸化EGFR(phosphorylated EGFR, p-EGFR)、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 Akt,p-Akt)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的表达水平。结果:吉非替尼和AG1024单独作用于PC9/G细胞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和细胞凋亡促进作用;而吉非替尼和AG1024联合作用,能更显著地抑制细胞增殖,且凋亡细胞显著增加(P<0.05)。 Western印迹法检测发现,联合用药组的p-EGFR、p-Akt和p-ERK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IGF-1R抑制剂AG1024和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联用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提高耐药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受体 IGF1型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蛋白激酶抑制药 抗药性 肿瘤 吉非替尼
原文传递
Evolution of breast cancer therapeutics: Breast tumour kinase's role in breast cancer and hope for breast tumour kinase targeted therapy 被引量:1
19
作者 Haroon A Hussain Amanda J Harvey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4年第3期299-310,共12页
There have bee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in recent decade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need to develop more effective therapeutic techniques that are patient specific wit... There have bee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in recent decade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need to develop more effective therapeutic techniques that are patient specific with reduced toxicity leading to further increases in patients' overall survival; the ongoing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recurrence, resistant and spread also needs to be maintained.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breast cancer pathology, molecular biology and progression as well as identification of some of the underlying factors involved in breast cancer tumourgenesis and metastasis has l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s. Over a number of years interest has risen in breast tumour kinase(Brk) also known as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6; the research field has grown and Brk has been described as a desirable therapeutic target in relation to tyrosine kinase inhibition as well as disruption of its kinase independent activity. This review will outline the current "state of play" with respect to targeted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as well as discussing Brk's role in the processes underlying tumour development and metas-tasis and its potential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breast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TUMOUR kinase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6 BREAST neoplasms Targeted molecular therapy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peptides and proteins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s
下载PDF
甲状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冀叶 马静 李晓江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1-674,共4页
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为主,但对于转移性的、侵袭性的和晚期的甲状腺癌患者来说,手术效果有限,而且碘放射治疗和化疗对这些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治疗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因此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则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将... 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为主,但对于转移性的、侵袭性的和晚期的甲状腺癌患者来说,手术效果有限,而且碘放射治疗和化疗对这些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治疗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因此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则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将从甲状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蛋白激酶抑制剂类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