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研究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情况,探讨防护对策。方法于2019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法,调查某三级医院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登记的603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案例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其接触人群、接触方式、接触源及预防用药情...目的调查研究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情况,探讨防护对策。方法于2019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法,调查某三级医院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登记的603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案例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其接触人群、接触方式、接触源及预防用药情况。结果603例职业接触事件中,<30岁的年轻医务人员更容易发生职业接触(70.98%,428/603);护士最多(48.92%,295/603);职业接触多发生在外科(35.16%,212/603);锐器伤为最主要接触方式(86.90%,524/603);手部为主要接触部位(90.38%,545/603);高发地点为病房(53.57%,323/603)和手术室(22.72%,137/603);易发生职业接触的操作是拔针(34.83%,210/603)、手术(20.89%,126/603)和整理/清洁物品(19.73%,119/603);致伤锐器中最主要物品为头皮针(34.73%,182/524);接触源以乙型肝炎为主(39.30%,237/603);接触源主要来自含有血液的医疗器械(81.92%,494/603));预防用药前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分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40,P<0.01);预防用药前后HBsAb滴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2,P<0.01)。结论综合采取有针对性的职业接触的防护教育、操作规范、疫苗接种和监测管理是行之有效的降低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调查研究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情况,探讨防护对策。方法于2019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法,调查某三级医院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登记的603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案例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其接触人群、接触方式、接触源及预防用药情况。结果603例职业接触事件中,<30岁的年轻医务人员更容易发生职业接触(70.98%,428/603);护士最多(48.92%,295/603);职业接触多发生在外科(35.16%,212/603);锐器伤为最主要接触方式(86.90%,524/603);手部为主要接触部位(90.38%,545/603);高发地点为病房(53.57%,323/603)和手术室(22.72%,137/603);易发生职业接触的操作是拔针(34.83%,210/603)、手术(20.89%,126/603)和整理/清洁物品(19.73%,119/603);致伤锐器中最主要物品为头皮针(34.73%,182/524);接触源以乙型肝炎为主(39.30%,237/603);接触源主要来自含有血液的医疗器械(81.92%,494/603));预防用药前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分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40,P<0.01);预防用药前后HBsAb滴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2,P<0.01)。结论综合采取有针对性的职业接触的防护教育、操作规范、疫苗接种和监测管理是行之有效的降低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