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审判为中心视阈下的侦诉审关系
1
作者 洪刚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92-98,共7页
以审判为中心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重大改革部署,实现以审判为中心需要厘清侦查与审判、侦查与起诉、起诉与审判三者之间的关系。侦诉审关系的运行机理包括:正当程序是侦诉审权力运行的边界,逆向制约是侦诉审权力控制的方式,诉审分离... 以审判为中心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重大改革部署,实现以审判为中心需要厘清侦查与审判、侦查与起诉、起诉与审判三者之间的关系。侦诉审关系的运行机理包括:正当程序是侦诉审权力运行的边界,逆向制约是侦诉审权力控制的方式,诉审分离是侦诉审权力实现的要求。侦诉关系是程序合作与业务引导;侦审关系是职能配合与结构制约;诉审关系是诉讼服务与权力分离。重塑以审判为中心侦诉审关系需要做到:克服侦查中心主义、坚持统一证明标准及差异化证据标准、保障辩护权的有效行使、完善相关刑事诉讼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侦诉审关系 统一证明标准 差异化证据标准 有效辩护
下载PDF
“庭审中心主义”下的侦诉审分工负责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青莹 吴璨 《嘉兴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40-144,共5页
实践中,侦诉审分工负责关系因受检察监督、联合办案、"侦查中心主义"影响而呈现出形式化特征,严重背离了分工负责的分权制约和纠错理论要求。"庭审中心主义"要求摒除造成侦诉审分工负责关系形式化的原因要素,这将... 实践中,侦诉审分工负责关系因受检察监督、联合办案、"侦查中心主义"影响而呈现出形式化特征,严重背离了分工负责的分权制约和纠错理论要求。"庭审中心主义"要求摒除造成侦诉审分工负责关系形式化的原因要素,这将会带动侦诉审分工负责关系回归理性。而侦诉审分工负责关系回归理性还需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体制改革,规范检察诉讼监督权合理行使,强化辩方制约地位等相关举措的密切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审中心主义” 侦诉审 分工负责
下载PDF
“以审判为中心”视野下的诉讼关系 被引量:82
3
作者 卞建林 谢澍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42,172,共10页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需要首先厘清诉审、诉侦、诉辩的相互关系。新型诉审关系,应当以控审分离为前提,以不告不理为原则,从而推动庭审实质化;新型诉侦关系,应当将侦查阶段视为公诉职能延伸与拓展的主要方向,探索检察介...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需要首先厘清诉审、诉侦、诉辩的相互关系。新型诉审关系,应当以控审分离为前提,以不告不理为原则,从而推动庭审实质化;新型诉侦关系,应当将侦查阶段视为公诉职能延伸与拓展的主要方向,探索检察介入侦查、公诉指导侦查制度,明确检察机关在审前程序中的主导地位,强化侦查监督与动态制约机制;新型诉辩关系,应当在合理的诉讼构造之下各尽其职、各负其责,达成对抗而不对立之共识,在诉讼进程中形成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的良性互动,并进一步落实检察机关维护律师合法权益之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庭审实质化 诉审关系 诉侦关系 诉辩关系
原文传递
建构我国刑事诉讼合理构造的理念与原则 被引量:21
4
作者 宋英辉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25,共8页
刑事诉讼构造是刑事程序法律规范所确立的刑事诉讼各要素之间的诉讼地位和相互关系。建构合理的刑事诉讼构造是修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关键。在我国 ,建构合理的刑事诉讼构造 ,必须确立控诉与审判分离、裁判权中立。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诉讼构造 控审分离制度 裁判中立原则 审判职能 诉讼理论
原文传递
论人民法院不得启动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 被引量:3
5
作者 易延友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159,共15页
人民法院启动再审是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一部分,其既包括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也包括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从刑事诉讼基本原理来看,允许人民法院启动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的做法违反了不告不理原则、控审分离原则和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在... 人民法院启动再审是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一部分,其既包括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也包括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从刑事诉讼基本原理来看,允许人民法院启动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的做法违反了不告不理原则、控审分离原则和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在部分案件中还违反了上诉不加刑原则。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大陆法系、英美法系还是混合法系,无论是否允许法院启动再审,都不允许法院启动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允许法院启动不利于被告人再审的制度在当今已经不具有任何正当性。从实务的角度,人民法院应当立即停止启动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从立法的角度,应当明确禁止人民法院启动不利于被告人再审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 不告不理原则 控审分离原则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 上诉不加刑原则
下载PDF
控审分离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现状及完善 被引量:1
6
作者 肖本山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6-50,共5页
控审分离是现代刑事诉讼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 ,这一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有所体现 ,但妨害控审分离的因素仍然存在 。
关键词 控审分离 刑事诉讼 中国 起诉方式 控诉权 公诉人
下载PDF
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控审关系的透析--以余金平案为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丁文婷 《焦作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20-25,共6页
余金平案引发了诸多争议,在案件的背后是紧张的控审关系。余金平案中检察院与法院对量刑权争夺,检察机关偏离了所具有的中立客观性。立法一方面对适用认罪认罚的案件没有限制适用范围,另一方面规定对于认罪认罚的案件,法院一般应当采纳... 余金平案引发了诸多争议,在案件的背后是紧张的控审关系。余金平案中检察院与法院对量刑权争夺,检察机关偏离了所具有的中立客观性。立法一方面对适用认罪认罚的案件没有限制适用范围,另一方面规定对于认罪认罚的案件,法院一般应当采纳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检察机关几乎具备了“准审判”的功能。对于认罪认罚制度中控审关系的优化完善,法院应当实质性行使审判权。一方面无论审判程序如何简化,法官都要进行实质审查;另一方面,无论是否适用速裁程序,法庭都应当开庭审理。鉴于检察官提出确定刑量刑能力有所不足,应当对案件予以区分,将重罪与轻罪区别开以及明确从宽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审关系 量刑建议 检察主导 以审判为中心
下载PDF
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三项突破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满生 谷声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0-107,共8页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审判为中心的内涵体现为侦、诉、审关系上以审判权为中心;事实认定上以庭审为中心;定罪量刑上以法官为中心。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最紧迫的是落实刑事...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审判为中心的内涵体现为侦、诉、审关系上以审判权为中心;事实认定上以庭审为中心;定罪量刑上以法官为中心。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最紧迫的是落实刑事辩护权利,改善刑事辩护生态,实现刑事辩护的有效化和普遍化,最直接的是通过刑事庭审的实质化真正发挥庭审在整个诉讼过程中的作用,并最终促进公安、检察、审判三者关系的深度调整,形成合理的侦、诉、审关系,实现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 庭审实质化 律师辩护 侦诉审关系
下载PDF
关于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基本方向的思考
9
作者 谢佑平 闫自明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1-158,共8页
我国刑事诉讼具有构造特征不够彰显、职权主义色彩浓厚的特点,因此,修改刑事诉讼法应当优先确立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和审判中立三个目标。本文就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审判中立原则的基本内涵、我国刑事诉讼程序违反它们的表现及其原因等... 我国刑事诉讼具有构造特征不够彰显、职权主义色彩浓厚的特点,因此,修改刑事诉讼法应当优先确立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和审判中立三个目标。本文就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审判中立原则的基本内涵、我国刑事诉讼程序违反它们的表现及其原因等逐一进行了剖析,并针对诉讼机制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修改刑事诉讼法所应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诉讼构造 控审分离 控辩平等 审判中立 中国
原文传递
论审辩冲突中法官的中立性困境
10
作者 王景龙 陈育龙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02-110,共9页
审辩冲突是相对于审辩交易的另一种审辩关系的异化模式,与后者的隐蔽性、妥协性相比,审辩冲突呈现出直接与对抗的特点。在当前有关审辩冲突的论述中,几乎都提及到法官中立性缺失的问题。但是,鲜有人认识到,法官中立性缺失背后隐藏的是... 审辩冲突是相对于审辩交易的另一种审辩关系的异化模式,与后者的隐蔽性、妥协性相比,审辩冲突呈现出直接与对抗的特点。在当前有关审辩冲突的论述中,几乎都提及到法官中立性缺失的问题。但是,鲜有人认识到,法官中立性缺失背后隐藏的是中立性困境,这种困境让法官难以自拔。审辩冲突中法官中立性困境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包括:案卷笔录中心主义、轻视辩方心态、法官心态越位;外因包括:考核压力、政策导向、舆论干预。应当重视辩护律师的作用、强调法检互相制约、重申审判独立。将法官中立性困境这一问题限定在审辩冲突现象范围之内讨论,也比以往从宏观上研究法官中立性问题更加直观与集中。最终要通过理念突破、制度改革从法官的角度缓解,甚至消除审辩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辩冲突 法官中立性 控审分离 诉讼构造
下载PDF
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效力中的控审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瑞鑫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75-82,共8页
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认罪认罚案件法院无故未采纳量刑建议,在检察院抗诉后法院予以改判的现实案例,展现出控审双方在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法律效力这一问题中的权力“交锋”和利益博弈。由于认罪认罚案件中“检察主导”的突出以及新《刑事... 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认罪认罚案件法院无故未采纳量刑建议,在检察院抗诉后法院予以改判的现实案例,展现出控审双方在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法律效力这一问题中的权力“交锋”和利益博弈。由于认罪认罚案件中“检察主导”的突出以及新《刑事诉讼法》第201条赋予量刑建议以刚性约束力,使“审判中心”似乎面临挑战,法院面对量刑建议存在接受或者排斥的两难情形。控审双方在量刑建议效力上的交锋深刻影响着我国刑事诉讼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其实质在于对抗式诉讼模式和协商式诉讼模式之间的不同。实现控审关系在这一问题上走向“交融”,需从宏观上把握好以审判为中心和认罪认罚从宽的关系,在微观上要求检察院以全面客观的量刑证据材料作为提出量刑建议的依据,法院遵守法律规定并严格审查案件量刑失当问题,检法两机关互相尊重对方的量刑权力,加强沟通,弥合分歧,真正在认罪认罚案件中分工、配合、制约,实现案件处理的效率与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量刑建议 检察主导 审判中心 控审关系
下载PDF
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简易程序设置的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波 张奎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90-94,39,共6页
刑事简易程序在一九九六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首次在一审程序得以确立,其简便、快捷的审判方式有效地节省了司法资源,减轻了当事人的讼累。但是,刑事简易程序在立法上的不完善以及在司法实践中所出现的困惑也使该程序日益受到司法实务... 刑事简易程序在一九九六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首次在一审程序得以确立,其简便、快捷的审判方式有效地节省了司法资源,减轻了当事人的讼累。但是,刑事简易程序在立法上的不完善以及在司法实践中所出现的困惑也使该程序日益受到司法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关注。试图通过对刑事简易程序的立法规定以及实际的运作进行分析,希望找出一条既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又能有效追求公正与效率的改革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正与效率 控审分离 程序转换 司法监督
下载PDF
论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基本方向和具体目标
13
作者 谢佑平 闫自明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0-48,共9页
我国刑事诉讼具有构造特征不够彰显、职权主义色彩浓厚的特点,因此,修改刑事诉讼法应当优先确立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和审判中立三个目标。本文就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审判中立原则的基本内涵、我国刑事诉讼程序违反它们的表现及其原因等... 我国刑事诉讼具有构造特征不够彰显、职权主义色彩浓厚的特点,因此,修改刑事诉讼法应当优先确立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和审判中立三个目标。本文就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审判中立原则的基本内涵、我国刑事诉讼程序违反它们的表现及其原因等逐一进行了剖析,并针对诉讼机制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修改刑事诉讼法所应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诉讼构造 控审分离 控辨平等 审判中立
下载PDF
司命千里——宋朝司理参军制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文龙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5-59,共5页
宋初设置司理参军,是赵宋一代地方司法权整顿的重要措施,亦是地方属官体制改革的最重要手段。司理参军作为刑狱官的专职化,是宋代"狱贵初情"的重要表现,极大促进了宋朝州级司法"特于详断之初"的科学化;司理参军的设... 宋初设置司理参军,是赵宋一代地方司法权整顿的重要措施,亦是地方属官体制改革的最重要手段。司理参军作为刑狱官的专职化,是宋代"狱贵初情"的重要表现,极大促进了宋朝州级司法"特于详断之初"的科学化;司理参军的设置,形成了"鞫司",亦使宋代司法参军检法职能专职化,形成"谳司"。二者作为曹官系统与推官、判官所在幕职官系统类似"判司"职能的环节化,共同完成了宋朝独具特色"鞫谳分司"制度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司理参军 鞫谳分司 法律史
下载PDF
控审分离视野下的庭外调查
15
作者 李毅 《榆林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0-95,共6页
庭外调查实质是法官的一项客观照顾义务,是为了维护被追诉人权益而设的,而控审分离也是保障被追诉人的权益,二者有相通之处。控审分离要求:检察院和法院分开设置,法院的审判以检察院的起诉为前提,庭外调查应以起诉状为基础,不能超出起... 庭外调查实质是法官的一项客观照顾义务,是为了维护被追诉人权益而设的,而控审分离也是保障被追诉人的权益,二者有相通之处。控审分离要求:检察院和法院分开设置,法院的审判以检察院的起诉为前提,庭外调查应以起诉状为基础,不能超出起诉状中的请求范围,要遵循诉审同一、不告不理,这些是实行庭外调查国家的共同之处。重构庭外调查应注意对法官的限制、控辩双方的充分参与、证据的使用等问题,使其不与控审分离相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外调查 控审分离 不告不理
下载PDF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控审分离原则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16
作者 朱顺 王维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7-43,共7页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较好地体现了控审分离原则,仍存在检、法互相配合不利于控审分离、侦查权的运行不完全符合控审分离原则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妨碍了法院的中立地位,有损于刑事诉讼的正义价值,应当在法律修订过程中有针对性...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较好地体现了控审分离原则,仍存在检、法互相配合不利于控审分离、侦查权的运行不完全符合控审分离原则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妨碍了法院的中立地位,有损于刑事诉讼的正义价值,应当在法律修订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控审分离 分权制衡 诉讼公正
下载PDF
论罪名变更的制度建构
17
作者 陈玉忠 李香敏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6-87,共2页
从制度层面来说,现行立法及司法解释在相关制度设计上存在一定缺陷,导致了刑事审判中的罪名变更问题上的检法冲突和辩审矛盾。文章从完善立法、司法实践与理论发展、与国际接轨三方面分析了制度建构的必要性,按照控审分离原则、维护被... 从制度层面来说,现行立法及司法解释在相关制度设计上存在一定缺陷,导致了刑事审判中的罪名变更问题上的检法冲突和辩审矛盾。文章从完善立法、司法实践与理论发展、与国际接轨三方面分析了制度建构的必要性,按照控审分离原则、维护被告人辩护权、兼顾公正与效率等诉讼理念,对罪名变更的制度建构进一步探讨,提出了包括条件和范围、方式和适用以及协商变更的程序等内容的具体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名变更 制度建构 控审分离 辩护权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视野下的诉审关系
18
作者 班玉兰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2-86,共5页
在现代法治国家,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是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来行使的,二者不能混同。法院不能承担控诉职能,起诉也不能对判决产生预决的效力。然而,我国控审角色经常发生混同,控审不分的现象着实常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公检法机关分... 在现代法治国家,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是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来行使的,二者不能混同。法院不能承担控诉职能,起诉也不能对判决产生预决的效力。然而,我国控审角色经常发生混同,控审不分的现象着实常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公检法机关分享着共同的"作战目标",打击犯罪等同于正义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深刻影响着每一位司法工作者,再加上两机关权力的同源性使得诉审之间的关系具有天然的亲和力;而另一方面,检察机关携法律监督权,凌驾于法官之上,成为"法官之上的法官",影响法官独立办案。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法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院,法官也不能真正独立作出裁判。对此,如何转变司法观念,真正落实控审分离,对于理顺诉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审关系 角色混同 控审分离 律监督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