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健吾文学批评文体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董希文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2年第6期49-54,共6页
文章在分析李健吾随笔式批评文体产生原因的基础上 ,着重论述了其在文体结构、文体语言及文体表达手法的选择等几个方面的特征。文章认为散漫自如、短小精悍是其体式特征 ,絮语话语、警策性话语及审美描述性语言是其语言特征 ,多种修辞... 文章在分析李健吾随笔式批评文体产生原因的基础上 ,着重论述了其在文体结构、文体语言及文体表达手法的选择等几个方面的特征。文章认为散漫自如、短小精悍是其体式特征 ,絮语话语、警策性话语及审美描述性语言是其语言特征 ,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构成了表达手法的主要特点。文章最后分析了随笔式批评文体的使用原则及其局限 ,同时对八十年代兴起的“李健吾批评文体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文体 随笔体 絮语风格
下载PDF
有意味的形式:人类学视野下的词典体小说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晓禺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22,共5页
从人类学的视角对《马桥词典》等词典体小说的文体意义进行了论述。分别从词典的"大"与"实"和小说的"小"与"虚"之间的张力,论述了词典体小说文体的本体论意义;从文体形式的散文化倾向和文本内... 从人类学的视角对《马桥词典》等词典体小说的文体意义进行了论述。分别从词典的"大"与"实"和小说的"小"与"虚"之间的张力,论述了词典体小说文体的本体论意义;从文体形式的散文化倾向和文本内容的边缘书写这一角度论述了文体形式和文本内容的同构性;从人类学展演理论的视角重新探讨了词典体小说文本重构性和再创造性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典 小说 散文化 情境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散文诗文体的流变轨迹及特点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珂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2-37,共6页
 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在新诗革命特定时期契合的产物,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具有诗化和散文化的双重特点,特别是在外形上具有散文的形体,在文体功能上与诗的抒情功能有殊途同归之处。20世纪中国散文诗经历了从散文化...  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在新诗革命特定时期契合的产物,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具有诗化和散文化的双重特点,特别是在外形上具有散文的形体,在文体功能上与诗的抒情功能有殊途同归之处。20世纪中国散文诗经历了从散文化的诗到诗化的散文的的发展轨迹,其文体建设经历了一条曲折之路。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散文诗的非独立文体的存在方式一直影响着新诗的文体建设,加剧了新诗的"自由化"和"散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散文诗 新诗 散文化 诗化 文体
下载PDF
郁达夫英诗汉译散体化现象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旭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108,共4页
本文试图运用现代西方描写翻译学理论,尝试在白话文学语境下通过个案分析,结合20世纪初叶中国的文学团体创造社的重要成员郁达夫译诗与译论,考察其翻译中表现出的散体化现象。文章重点从诗学观和翻译规范的角度,分析早期以汉语白话为译... 本文试图运用现代西方描写翻译学理论,尝试在白话文学语境下通过个案分析,结合20世纪初叶中国的文学团体创造社的重要成员郁达夫译诗与译论,考察其翻译中表现出的散体化现象。文章重点从诗学观和翻译规范的角度,分析早期以汉语白话为译入语理念的形成过程,讨论其散体化趋势形成的动因,并就其中的负面因素进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诗 白话 散体 张力 诗学观 翻译规范
原文传递
朱自清早期译诗活动寻踪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旭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784-788,808,共6页
现代文学研究表明翻译诗歌在主体文学多元系统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汉语学界就此却甚少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运用现代西方描写翻译学理论,尝试在白话文学语境下通过个案分析,结合20世纪初叶中国重要的文学翻译家朱自清的译诗与译论... 现代文学研究表明翻译诗歌在主体文学多元系统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汉语学界就此却甚少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运用现代西方描写翻译学理论,尝试在白话文学语境下通过个案分析,结合20世纪初叶中国重要的文学翻译家朱自清的译诗与译论,考察其翻译中表现出的散体化现象。文章重点从诗学观和翻译规范的角度,分析早期以汉语白话为译入语理念的形成过程,讨论其散体化趋势形成的动因,并就其中的负面因素进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诗 白话 散体 张力 诗学观 翻译规范
下载PDF
“局外人”与公众话语——伍尔夫后期小说的文化立场与散文化写作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红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4-87,共4页
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晚年逐渐形成了一种“局外人”文化立场,受这一立场的影响,对公众日常历史观的宣扬成了其后期小说的创作主旨,而小说的散文化写作则成了她后期小说的主要创作手法。这种新的创作主题和艺术形式形象地传达了她对公众之... 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晚年逐渐形成了一种“局外人”文化立场,受这一立场的影响,对公众日常历史观的宣扬成了其后期小说的创作主旨,而小说的散文化写作则成了她后期小说的主要创作手法。这种新的创作主题和艺术形式形象地传达了她对公众之声的重新思考和意图弥合精英与公众之间的鸿沟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外人 公众 日常历史观 散文化小说
下载PDF
纯朴村姑 淡抹脂粉——陶渊明田园诗平淡风格技巧探赏 被引量:2
7
作者 石社生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52-54,共3页
陶渊明的田园诗 ,如一幅情韵天成的田园乡村画卷 ,其风格平淡清新自然 ,而其风格的形成又是诗人艺术匠心独运的结果。本文从题材选择、白描手法运用、朴素清新的诗歌语言、情景理交融境界的形成等方面探讨了陶诗的平淡艺术风格。
关键词 陶诗 田园诗 平淡风格
下载PDF
论现代散文化小说的“散文化”思维
8
作者 刘海燕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1-15,共5页
自"五四"以来,中国现代小说就普遍存在着一种"散文化"现象,"散文化小说"便是其中之一。它意味着小说创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它呈现出与中国传统小说几乎完全不同的审美形态和思维模式,显示出&... 自"五四"以来,中国现代小说就普遍存在着一种"散文化"现象,"散文化小说"便是其中之一。它意味着小说创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它呈现出与中国传统小说几乎完全不同的审美形态和思维模式,显示出"散文化"的思维特征。而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对当代小说的写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化小说” “散文化” 思维模式 跨文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