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占有不是财产犯罪的法益 被引量:65
1
作者 车浩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2-132,共11页
占有不是财产犯罪的法益。一方面,占有不是普遍存在于所有财产犯罪中的概念。财产的范围包括物和利益,而占有对象只能是有体物而不能是利益。另一方面,占有也不是盗窃罪的法益。占有仅仅是一个在理论上构建出来的隐性构成要件要素,将其... 占有不是财产犯罪的法益。一方面,占有不是普遍存在于所有财产犯罪中的概念。财产的范围包括物和利益,而占有对象只能是有体物而不能是利益。另一方面,占有也不是盗窃罪的法益。占有仅仅是一个在理论上构建出来的隐性构成要件要素,将其缺乏根据地提升为法益,并以此判断盗窃罪成立与否的做法,混淆了构成要件要素与法益,用实质性的法益思考替代了构成要件检验。破坏占有本身并不必然具有违法性,因而占有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保护对象。关于"被害人"的刑法规定以及关于"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的司法解释,只适用于财物所有人而不适用于占有人。承认占有是法益会与刑法对所有权人的保护出现冲突。在司法实践中,窃取他人占有的本人财物不构成盗窃罪,能够得到判例传统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权 占有 财产犯罪 法益 构成要件
原文传递
论窃取财产性利益 被引量:48
2
作者 刘明祥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77,共20页
我国刑法虽然没有像德、日刑法那样区分财物与财产性利益,但在解释某种具体财产罪时,也得考虑其侵害的对象是仅限于狭义的财物还是也包含财产性利益。盗窃罪的对象仅限于狭义的财物(不包含财产性利益),是由盗窃罪的特征即构成要件所决... 我国刑法虽然没有像德、日刑法那样区分财物与财产性利益,但在解释某种具体财产罪时,也得考虑其侵害的对象是仅限于狭义的财物还是也包含财产性利益。盗窃罪的对象仅限于狭义的财物(不包含财产性利益),是由盗窃罪的特征即构成要件所决定的。肯定财产性利益可以成为盗窃罪对象的主张,与区分财产罪的基本理论不符,会动摇财产罪的根基。狭义的财物和财产性利益的区分,与盗窃罪的成立相关。对窃取财产性利益的案件,不按盗窃罪而按诈骗罪等其他罪名定罪处罚,或者采取其他方式处理,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窃 定罪 处罚 财物 财产性利益
下载PDF
人格与财产二元权利体系面临的困境与突破——以“人格商品化”为视角展开 被引量:38
3
作者 蓝蓝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55,共8页
人格商品化现象对人格与财产的二元权利体系造成了强烈冲击,由此也引发了诸多理论争议。当下,人格权观点与财产权(二元权利)观点、知识产权观点,分别代表了在人格权制度内部和外部解决人格商品化问题的不同思路。在这三种观点中,人格权... 人格商品化现象对人格与财产的二元权利体系造成了强烈冲击,由此也引发了诸多理论争议。当下,人格权观点与财产权(二元权利)观点、知识产权观点,分别代表了在人格权制度内部和外部解决人格商品化问题的不同思路。在这三种观点中,人格权与知识产权观点各有自身的不足或缺陷,只有财产权(二元权利)观点才是我国目前解决人格商品化问题的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商品化 人格权 财产权 人格利益 财产利益
下载PDF
信息产权理论与知识产权制度之正当性 被引量:25
4
作者 冯晓青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3-110,共8页
知识产权的客体知识产品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无形的信息。这种信息的生产对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信息产权的理论看,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合理性应当解决新信息的足够生产、信息的消费者(用户)对信息的足够而合理的分享,以及信息专有与... 知识产权的客体知识产品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无形的信息。这种信息的生产对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信息产权的理论看,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合理性应当解决新信息的足够生产、信息的消费者(用户)对信息的足够而合理的分享,以及信息专有与信息自由和分享矛盾的调适等问题。知识产权制度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和安排特别是其中的利益平衡机制,妥善地解决了信息产权理论上信息垄断与信息分享之间的悖论,从而使其存在和运行具有充分的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制度 产权理论 正当性 制度的合理性 利益平衡机制 知识产品 信息产权 信息自由 制度设计 信息分享 信息垄断 新信息 消费者 客体
下载PDF
建立在现代产权制度基础之上的城市规划 被引量:20
5
作者 何明俊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3,共5页
从政府的作用和现代行政法的角度出发,从现代产权制度和公共利益的角度,初步分析利益主体的物权、相邻权,政府的发展权、征用权、对财产的公共管理。提出建立在产权制度之上的城市规划应是在私有产权和公共利益之间形成平衡的城市规划机... 从政府的作用和现代行政法的角度出发,从现代产权制度和公共利益的角度,初步分析利益主体的物权、相邻权,政府的发展权、征用权、对财产的公共管理。提出建立在产权制度之上的城市规划应是在私有产权和公共利益之间形成平衡的城市规划机制,以保护产权、维护相邻权、公平配给发展权、合理确定征用权的法律依据。建议城市规划的制度建设要走向公平、公正、公开,并将公共利益与产权的维护有机地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制度 现代 基础 公共利益 城市规划机制 利益主体 初步分析 公共管理 法律依据 合理确定 制度建设 相邻权 行政法 政府 维护
下载PDF
德日刑法学中的财产罪保护法益问题之比较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明祥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8-42,共5页
财产罪侵害何种法益是以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上早有争议的问题。在德国有法律的财产说、经济的财产说和法律的经济的财产说之争,在日本则有本权说、占有说及各种修正说之论。争论的实质在于:是扩大、缩小、还是适当限制财... 财产罪侵害何种法益是以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上早有争议的问题。在德国有法律的财产说、经济的财产说和法律的经济的财产说之争,在日本则有本权说、占有说及各种修正说之论。争论的实质在于:是扩大、缩小、还是适当限制财产罪的处罚范围。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本质的学说而论,财产罪的本质是侵犯财产所有权,似乎本权说更为可取;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也要求对财产罪的处罚范围加以限制,采取本权说更符合刑法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罪 法益 所有权 占有说 德国 日本 刑法 本权说 修正说 财产
下载PDF
征收制度在我国的异化与回归 被引量:22
7
作者 吴光荣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68,共13页
原《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使我国的征收制度异化为解决城市发展所需用地的手段。《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努力使被异化的征收制度回归其本来面目,但仍然有其局限性。要使征收制度真正回归,不仅要改革现行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制... 原《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使我国的征收制度异化为解决城市发展所需用地的手段。《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努力使被异化的征收制度回归其本来面目,但仍然有其局限性。要使征收制度真正回归,不仅要改革现行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而且必须解决好城市非公益性的用地需求。非公益性的用地需求不仅可以通过一对一的协商机制来解决,在特殊情形下还可以通过民主表决的方式来解决,以降低交易成本与交易风险。通过集体利益适当限制个人利益,为以民主表决方式解决非公益性用地需求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征收 拆迁 公共利益 集体利益
原文传递
我国加密货币财产属性的司法认定——以金融法与民商法的二维区分为视角 被引量:22
8
作者 许多奇 蔡奇翰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1年第6期90-102,共13页
近期,加密货币价格的大起大落引起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如何防范其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不仅成为监管的首要宗旨,也成为司法的重要考量因素。加密货币治理天然兼具私法属性和公法属性,只注重私法中的财产属性,无法关照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影响... 近期,加密货币价格的大起大落引起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如何防范其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不仅成为监管的首要宗旨,也成为司法的重要考量因素。加密货币治理天然兼具私法属性和公法属性,只注重私法中的财产属性,无法关照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及各方权益;而过于重视以"公共利益"形式出现的金融秩序,则可能导致当事人的合同自由与财产权丧失有效的法律保护,这在司法裁判中频繁出现的加密货币合同效力及其可兑换性问题上体现得尤为充分。在司法裁判中,区分民商法与金融法两个维度,更有利于厘清加密货币的财产属性。当私主体的风险仅限于合同双方当事人时,应从民商法的角度,肯定加密货币的财产属性;而当私主体交易的风险可能向金融市场传递时,则应当从金融法的角度,认定其为金融商品或货币资产属性,否认交易的有效性并限制加密货币与法定货币之间的可兑换性。其中,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交易的数额和频率、交易对象的特定性是判断金融风险是否传导的界分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密货币 财产属性 民商法 金融法 公共利益
下载PDF
论监护关系中不当财产管理行为的救济--兼论“利益相反”之概念的必要性 被引量:21
9
作者 解亘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6-156,共21页
在监护人不当管理被监护人财产之情形,存在着被监护人利益、交易安全以及监护人自由裁量之尊重三种价值之间的冲突。如何兼顾才是问题的核心。我国《民法通则》第18条第1款是限制监护人法定代理权的一般条款。违反该条款的行为,或构成... 在监护人不当管理被监护人财产之情形,存在着被监护人利益、交易安全以及监护人自由裁量之尊重三种价值之间的冲突。如何兼顾才是问题的核心。我国《民法通则》第18条第1款是限制监护人法定代理权的一般条款。违反该条款的行为,或构成无权代理或构成代理权滥用。引入基于形式判断基准的利益相反概念,有利于明晰论证负担的分配。未来的监护制度中需要为形式上构成利益相反实质上却有利于被监护人的财产管理行为预留具有实效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护 财产管理 利益相反 《民法通则》第18条第1款
原文传递
财产犯罪保护法益的实务选择 被引量:20
10
作者 黎宏 王琦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2,共20页
关于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理论上有两条探讨路径,一是以盗窃罪保护法益为中心的"财物转移视角",包括所有权说、本权说、占有说及中间说;二是以刑法保护的财产应当具备何种性质为中心的"财产损失视角",包括法律财产... 关于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理论上有两条探讨路径,一是以盗窃罪保护法益为中心的"财物转移视角",包括所有权说、本权说、占有说及中间说;二是以刑法保护的财产应当具备何种性质为中心的"财产损失视角",包括法律财产说、经济财产说及法律-经济财产说。所有权人取回被他人合法占有的财物行为定性,直接反映了学说之间的对立。这类案件的裁判文书常常直接选取"财物转移视角"下的四种学说进行说理,虽然能实现个案公平,但都无法为每一子类案件提供一个协调的、共通的理论基础。其他的判决理由则可归纳出"造成合法占有人财产损失"的共性,实质上属于法律-经济财产说的立场。法律-经济财产说符合法秩序统一性原则,也更契合我国财产犯罪的立法特征。但是将其作为财产犯罪唯一的保护法益,有待进一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犯罪 保护法益 所有权人 合法占有 法律-经济财产说
原文传递
盗窃罪中财产性利益占有的规范化解释进路 被引量:18
11
作者 马永强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63,共12页
偷换二维码案的认定涉及诸多理论争议。通过对此类案件的构成要件定型分析可以发现,在涉事主体方面,行为人、商户、顾客三方关系是此类案件涉事主体的合理确定。无论是对于诈骗罪还是盗窃罪的行为定型方面,均存在难以解释的问题。特别... 偷换二维码案的认定涉及诸多理论争议。通过对此类案件的构成要件定型分析可以发现,在涉事主体方面,行为人、商户、顾客三方关系是此类案件涉事主体的合理确定。无论是对于诈骗罪还是盗窃罪的行为定型方面,均存在难以解释的问题。特别是认为此类案件构成诈骗罪和新型三角诈骗的主张,在逻辑链条上无法有力地阐明其扩张解释的理由。对此,合理的解释路径是个别、例外地承认在此类涉及侵权行为以及民事请求权消灭的场合下,财产性利益的规范性占有的可能。这种规范化的理解虽然扩张了事实性的占有概念,但具有整体法秩序上的理由,并且符合刑法作为规范学的学科定位。与此同时,通过义务分配的功能性分析,也可以有效地区分不同情况,对于相关案件中的行为作出妥当的、符合罪刑法定原则要求以及司法实践需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窃罪 诈骗罪 财产性利益 占有 自然主义
下载PDF
股权利益分离机制下隐名出资问题之再阐释 被引量:15
12
作者 周游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160,共9页
《公司法解释(三)》对隐名出资问题进行了规定,引发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此之新一轮省思。在隐名出资场合不仅存在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之间的合同关系,还有实际出资人、名义股东与公司及其他股东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公司法解释(三)》的... 《公司法解释(三)》对隐名出资问题进行了规定,引发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此之新一轮省思。在隐名出资场合不仅存在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之间的合同关系,还有实际出资人、名义股东与公司及其他股东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公司法解释(三)》的破局尝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反映出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反思股权本质,理顺股权当中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建构股权利益分离机制,兼顾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以及公司其他股东的意思,将有可能寻求更为理性的破局之道,也符合有限责任公司兼具人合性与资合性的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出资人 股东资格 人身利益 财产利益 善意取得
下载PDF
利益衡量:行政补偿的制度功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平正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3,27,共4页
公共利益的引入使财产权具有了社会性,它为公用征收权力的存在和运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使之成为一项普遍的宪法制度和政治实践。财产权神圣观念的丧失并不意味着可以对财产权任意地施加限制与剥夺,只是在承袭近代财产权保障制度... 公共利益的引入使财产权具有了社会性,它为公用征收权力的存在和运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使之成为一项普遍的宪法制度和政治实践。财产权神圣观念的丧失并不意味着可以对财产权任意地施加限制与剥夺,只是在承袭近代财产权保障制度合理内核的前提下,征收补偿制度的建立才具有了客观依据。事关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价值判断的做出只有建立在对二者公平衡量的基础上,方能真正保障公民的财产权等基本权利。行政补偿制度的建立就是该大背景下的关键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财产权 征收补偿 利益衡量
下载PDF
资源共享的本质问题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彭洁 白晨 赵伟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3年第1期2-7,11,共7页
资源共享作为资源优化配置与利用效率提升的一种重要方式,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但到目前为止,资源共享的内涵和本质等基本问题并未得到系统梳理和深入解读。本文在对共享、资源及资源共享等基本定义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资源共享作为资源优化配置与利用效率提升的一种重要方式,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但到目前为止,资源共享的内涵和本质等基本问题并未得到系统梳理和深入解读。本文在对共享、资源及资源共享等基本定义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相关学科在关注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对资源共享的认识。基于此,对资源共享概念进行再界定,提出资源共享存在的3个本质特征,包括以利益交换为基本前提、通过产权让渡行为而形成非独占关系以及满足稀缺方的需求。进一步论述了资源共享的产权转移条件和资源匹配条件,以期对资源共享的相关理论体系建设和资源共享实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 资源共享 非独占 产权 利益交换
下载PDF
论管制征收构成标准——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例为中心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玎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0-173,共14页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审理33个管制征收案件时主要采用是否属于物理性侵占、是否属于经济利益互惠、财产权行使是否构成对公共或他人的妨碍、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对财产价值的影响程度五类标准。管制征收构成标准的体系构建,需通过对五类...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审理33个管制征收案件时主要采用是否属于物理性侵占、是否属于经济利益互惠、财产权行使是否构成对公共或他人的妨碍、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对财产价值的影响程度五类标准。管制征收构成标准的体系构建,需通过对五类标准进行形式与实质递进式的双阶层划分来实现:是否属于物理性侵占、是否属于经济利益互惠以及财产权行使是否构成公共妨碍为第一阶层的形式标准。一项管制行为属于物理性侵占即构成管制征收;管制行为属于经济利益互惠或者财产权行使构成对公共或他人的妨碍,则不构成管制征收。在不属于物理性侵占、经济利益互惠或者财产权行使构成公共妨碍的情况下,对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和对财产价值的影响程度作第二阶层的实质判断。不符合公共利益标准或者对财产价值造成过度影响的管制行为构成应于补偿的管制征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制征收 准征收 财产权 公共利益
原文传递
论人格物与一般人格权的内在契合 被引量:13
16
作者 冷传莉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69,共8页
人格物是一种新型物质形态,因其凸显人格利益而明显区别于普通之物,司法解释和实践已为人格物的确立及规则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并确立了透过物之形态实现人格利益的特殊保护机制。但人格物所蕴含的人格利益并不为法定化的具体人格权... 人格物是一种新型物质形态,因其凸显人格利益而明显区别于普通之物,司法解释和实践已为人格物的确立及规则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并确立了透过物之形态实现人格利益的特殊保护机制。但人格物所蕴含的人格利益并不为法定化的具体人格权所包容,经检视与探寻,若能在未来中国民法典中确立一般人格权这一开放性的人格权制度,则人格物救济的请求权基础当从一般人格权条款中得到合理支持,以补充传统民法理论于此规范之不足。相应地,人格物理论与制度体系的建构将为一般人格权的发展提供新的素材并促进一般人格权制度的现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物 人格利益 一般人格权
原文传递
假球行为的刑法定性 被引量:13
17
作者 潘星丞 陈芹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41,共5页
我国假球案以受贿定罪,遗漏了对假球行为的定性,形成"重反腐、轻打假"的错位;理论界对假球定性的探讨也缺乏说服力。域外司法不将假球认定为受贿罪,而均认定为诈骗罪,其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假球亦应定性为诈骗罪:参赛者未向组... 我国假球案以受贿定罪,遗漏了对假球行为的定性,形成"重反腐、轻打假"的错位;理论界对假球定性的探讨也缺乏说服力。域外司法不将假球认定为受贿罪,而均认定为诈骗罪,其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假球亦应定性为诈骗罪:参赛者未向组织者提供真实的比赛,获得"债务免除"利益;保护比赛是保护财产法益与保护体育诚信的完善契合;量刑时应考虑体育诚信的主观价值损失;不能以国家利益为借口打假球。因假球而受贿的,则触犯诈骗与受贿两罪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法 体育诚信 诈骗罪 财产法益 假球
下载PDF
论北斗时代的个人位置信息法律保护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君琳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45,共12页
我国北斗时代的到来使得基于卫星导航的个人位置信息呈指数级增长。但对个人位置信息内涵、类型、特征和其承载的正当利益的基本认识的缺乏影响了我们对法律应当如何保护个人位置信息这一问题的判断。个人位置信息是个人信息的一种新类... 我国北斗时代的到来使得基于卫星导航的个人位置信息呈指数级增长。但对个人位置信息内涵、类型、特征和其承载的正当利益的基本认识的缺乏影响了我们对法律应当如何保护个人位置信息这一问题的判断。个人位置信息是个人信息的一种新类型,具有弱识别性、高私密性、强法益关联性,不仅与个人的人格利益紧密相关,还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公共利益属性。我国应当明确个人位置信息的法律地位,以确保现有法律的适用;依据个人位置信息滥用风险的制造力和控制力的强弱,分配利益相关者保护的义务与责任,防止在侵害和保护个人位置信息上"搭便车";同时制定为公共利益处理个人位置信息的规则以防止权力被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 个人位置信息 隐私权 财产利益 公共利益
原文传递
数据交易下权益边界的实践探索与调适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澎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20年第2期67-77,共11页
数据作为区别于传统客体的新兴民事权利客体,依附数据交易而实现其特定价值,同时具有社会资源、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的法定属性。数据交易下,其权益边界成为民事权利主体资格探讨的必备要素,关乎着数据主体资格、法律关系和私权制度价值... 数据作为区别于传统客体的新兴民事权利客体,依附数据交易而实现其特定价值,同时具有社会资源、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的法定属性。数据交易下,其权益边界成为民事权利主体资格探讨的必备要素,关乎着数据主体资格、法律关系和私权制度价值。我国司法实践认为数据权益应因其劳动增值而取得,美国则认为数据权益应当回归数据应用的价值。基于分析,对数据权益应严格数据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同时基于数据交易而赋予数据控制者基于数据主体的衍生权利,并建立各类数据控制者之间进行数据流转的合规性标准,以求在总结司法实践和立论的基础上,为数据权益的边界界分提供参考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 产权边界 人格利益 财产利益
下载PDF
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的特征及其合理性探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利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37-39,共3页
知识产权制度在赋予权利人专有的知识产权的同时,也对该权利给予相应的限制,这种限制一般只限于财产权,并且具有有限性和法定特征。对知识产权予以限制,体现了知识产品权益分配的公平正义观,体现了知识产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知识产权人... 知识产权制度在赋予权利人专有的知识产权的同时,也对该权利给予相应的限制,这种限制一般只限于财产权,并且具有有限性和法定特征。对知识产权予以限制,体现了知识产品权益分配的公平正义观,体现了知识产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知识产权人的社会责任,协调与平衡了知识产权人的专有权利与公众对知识和信息的利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人 权利限制 专有权利 体现 权利人 财产权 知识产品 权益分配 需求 法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