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语语音教学的回顾与现状——兼评Jazz Chants作为英语语音教学的手段 被引量:102
1
作者 乐金马 韩天霖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21,共6页
本文回顾了外语语音教学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听说法、对比语言分析、交际语言教学、语意兼顾理论、英语作为国际语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等主要教学流派对语音教学的影响。探讨了外语语音教学的原则,并将Jazz Chants作为一种有效的英语... 本文回顾了外语语音教学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听说法、对比语言分析、交际语言教学、语意兼顾理论、英语作为国际语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等主要教学流派对语音教学的影响。探讨了外语语音教学的原则,并将Jazz Chants作为一种有效的英语语音教学手段进行了分析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教学 语意兼顾 JAZZ CHANTS
原文传递
英语语流音变现象浅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海燕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21-122,共2页
语音变化是语言变化的主要方面之一,英语语流中的音变对英语听力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对英语语流中音变的一些规律进行分析,以助提高我们的英语听力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流音变 连读 同化 弱读 英语听力
下载PDF
优化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捷径——“音形义结合” 被引量:4
3
作者 何芸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08年第2期60-62,共3页
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因此,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加强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和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加强英语语音基础,从小学阶段开始,就用"音形义结合"的教学方式教... 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因此,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加强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和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加强英语语音基础,从小学阶段开始,就用"音形义结合"的教学方式教授英语词汇可以大大改善词汇教学和记忆的效果,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词汇学习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形义结合 语音 词汇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原文传递
论上古汉语否定副词的突显、强调功能
4
作者 张雨涛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9-55,共7页
上古汉语中一类否定副词,可以在某些语境中不表否定语义,前人大多认为这些否定副词只是补足音节,没有其他意义。结合语例分析,这些不表否定义的否定词实际上含有突显、强调的语用功能。同时,以《史记》为代表的典籍中,出现了大量“羡余... 上古汉语中一类否定副词,可以在某些语境中不表否定语义,前人大多认为这些否定副词只是补足音节,没有其他意义。结合语例分析,这些不表否定义的否定词实际上含有突显、强调的语用功能。同时,以《史记》为代表的典籍中,出现了大量“羡余否定”的语例,否定词在其中同样起到强调内容、强化主观情态的作用。上述两种现象并非孤立,从外在形式到内在语义结合比较,它们可以认为是否定词的突显、强调的情态功能在不同的语言形式上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词 衬音形式 羡余否定 强调功能 主观情态
下载PDF
汉语方言中“而今”的读音及用字问题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小平 曹瑞芳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1-549,共9页
文章首先利用已有文献材料和新的专题调查材料展示现代汉语方言中表"现在"义的"而今"一词的读音及用字情况,随后运用语音历史层次演变思路分析"而"和"今"的读音演变由来,并辨析"而"... 文章首先利用已有文献材料和新的专题调查材料展示现代汉语方言中表"现在"义的"而今"一词的读音及用字情况,随后运用语音历史层次演变思路分析"而"和"今"的读音演变由来,并辨析"而"和"今"的用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而今 读音 用字
下载PDF
英汉语言符号的象似性问题再探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力维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6-60,共5页
近二三十年以来,关于语言符号的象似性问题仍然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本文拟从语言符号所表现的属性象似性入手,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由语言的缘源、演变和发展去探究英汉两语言微观层面的相似处与联系点,以揭示其所表现出的象似性。并且... 近二三十年以来,关于语言符号的象似性问题仍然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本文拟从语言符号所表现的属性象似性入手,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由语言的缘源、演变和发展去探究英汉两语言微观层面的相似处与联系点,以揭示其所表现出的象似性。并且由此比较该认识与以往语言学界对此观点上的异同处,以产生新的启示,提供有益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 语言符号 象似性 音形义 争议
下载PDF
“甩”字的形音义考 被引量:2
7
作者 曾良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117,128,共8页
"甩"的字形较晚出现,它是来自"串"的变形,中间有个过渡字形"■"。"甩"这个字形在记录词音、词义时,有比较复杂的关系。"甩"字记录了多个词,它还有音贯的读音,可表示拋摔的含义(此与... "甩"的字形较晚出现,它是来自"串"的变形,中间有个过渡字形"■"。"甩"这个字形在记录词音、词义时,有比较复杂的关系。"甩"字记录了多个词,它还有音贯的读音,可表示拋摔的含义(此与掼跤的"掼"是同词异写),也表示贯串或贯串物(如"桶甩")。古籍中"串"与"丳"俗写混用,造成音义相混,不少方言"串"与"拴""栓"同音。"甩"字升摆切的读音有几种可能的途径。从"串""甩"等字在具体文献用例的词义对应也能对"甩"的形音义加深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甩” “串” 读音 字形 字用
原文传递
论唐代诗文中的吐蕃异称——兼论唐朝的民族政策与“吐蕃”读音 被引量:2
8
作者 南晓民 刘妍君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153-159,共7页
唐代很多诗文都提到"吐蕃",不过有些是以别称出现的,如"土番、西蕃、西戎"等。这些词都可表示"吐蕃"含义,写法又都与"吐蕃"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文章统称之为"吐蕃异称",并把它们划分... 唐代很多诗文都提到"吐蕃",不过有些是以别称出现的,如"土番、西蕃、西戎"等。这些词都可表示"吐蕃"含义,写法又都与"吐蕃"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文章统称之为"吐蕃异称",并把它们划分为与吐蕃"音同形近"和"义同形异"两大类;进而阐述了与"吐蕃"异称相联系的唐朝民族政策及"吐蕃"读音问题,明确"吐蕃"不可能读bō音。文章旨在回顾那段唐蕃密切交流交往的历史,重新认识古代中华民族内部的族群关系及相关的语言、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诗文 吐蕃 异称 音同形近 义同形异
下载PDF
音形义循环操练法与词汇高效记忆--以英语专业四级词汇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琳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56-58,共3页
英语单词包括"音"、"形"、"义"三个部分,单词学习时应当先熟悉"音"和"形",然后再熟悉单词的"义"。可以通过词汇音形义循环操练法,包括音形循环、音形义循环、单词复习等步... 英语单词包括"音"、"形"、"义"三个部分,单词学习时应当先熟悉"音"和"形",然后再熟悉单词的"义"。可以通过词汇音形义循环操练法,包括音形循环、音形义循环、单词复习等步骤,提高英语单词记忆和语言基本功训练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词汇 音形义 循环操练 高效记忆
下载PDF
汉语语境下双重编码理论适用性检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小川 闫岩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8-83,共16页
本研究通过5组实验探索汉语语境下双重编码理论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双重编码理论的具体性优势在汉语的字和词的层面都是适用的,但记忆衰减现象仅在汉字层面得到了完全确认。汉语词的音近性和/或形近性、词汇具体程度和回忆时间三要素具... 本研究通过5组实验探索汉语语境下双重编码理论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双重编码理论的具体性优势在汉语的字和词的层面都是适用的,但记忆衰减现象仅在汉字层面得到了完全确认。汉语词的音近性和/或形近性、词汇具体程度和回忆时间三要素具有显著的交互影响:音近性和/或形近性对汉语具体词的记忆产生正面影响,而对汉语抽象词的记忆产生负面影响。这一影响最终体现为抽象音近形近词中具体性优势的消泯和记忆衰减度的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编码理论 音近性 形近性 回忆 记忆衰减
原文传递
英语专业四级语音水平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明慧 杨红旗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86-91,共6页
本文从音素发音、语流中的弱读、连读和不完全爆破等四个方面调查分析了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在专业英语四级口试中的语音水平。调查结果表明:1)学生的口语水平越高,他们的音素发音正确率也越高,低分段学生的音素发音中存在一些比较严重... 本文从音素发音、语流中的弱读、连读和不完全爆破等四个方面调查分析了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在专业英语四级口试中的语音水平。调查结果表明:1)学生的口语水平越高,他们的音素发音正确率也越高,低分段学生的音素发音中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错误;2)口试成绩最好和最差的学生,他们在弱读、连读和不完全爆破等方面的表现也分别为最好和最差,而4分段、3分段和2分段等中间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与其成绩相关性不高;3)在四个被调查的因素中,音素发音正确率最高,其次依次为不完全爆破、弱读和连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素发音 语流中的弱读 连读 不完全爆破
下载PDF
谈谈英语发音的正确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涵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49-151,共3页
要学好英语首先要学好英语发音。造成中国人发不好英语音的最大原因是中国人不知道英语和汉语在发音方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文章分析了中国人发不好英语音的重要原因,对英语发音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并从唇型和舌位两方面着重阐述了英语... 要学好英语首先要学好英语发音。造成中国人发不好英语音的最大原因是中国人不知道英语和汉语在发音方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文章分析了中国人发不好英语音的重要原因,对英语发音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并从唇型和舌位两方面着重阐述了英语发音的要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发音 唇型 舌位
下载PDF
“鲲”字音义考辨
13
作者 孙永建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82-85,共4页
《庄子》中最重要的一篇是《逍遥游》,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鲲鹏意象。古今中外的解说家对“鲲”字进行了不同的阐释。本文考察其音、形、义及其文人使用情况,归纳出“鲲”在文学作品中是巨鱼形象,鲲鱼形象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形象
下载PDF
应县方言的代词
14
作者 蒋文华 《长治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34-36,共3页
文章在较为详细地描写应县方言中代词的语音形式和词形的基础上,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了应县方言的语法特征,并指出方言代词发展的历史轨迹,以期还原一个比较完整的应县方言代词面貌。
关键词 应县方言 代词 语音形式 词形变化 语法举例
下载PDF
论期刊编辑的“字辨”功夫
15
作者 姬建敏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3-85,共3页
目前,期刊上出现的错别字比较多,究其原因,与编辑的字辨功夫薄弱有关。字辨功夫,也就是辨别别字的功夫。要提高编辑的字辨功夫,编辑一要辨记字音,分辨字形;二要辨记字形,记清笔画;三要辨记字义,掌握规律;四要辨记字体,勤于查证。
关键词 编辑 辨字 字音 字形 字义 字体
下载PDF
学习英语语音时常出现的错误及改正方法
16
作者 王蕊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52-54,共3页
由于受到母语和方音的影响 ,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发音时常出现一些错误 ,本文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 ,指出其存在的错误并提出相应的改正方法。
关键词 改正方法 英语语音 强读 弱读 节奏 英语学习 元音 辅音 语音教学
下载PDF
方言在佛經語言研究中的價值舉隅
17
作者 陳文杰 《汉语史研究集刊》 CSSCI 2017年第2期246-257,共12页
漢語方言是研究漢語史的重要證據之一。方言證古是我國語言學研究的一個古老傳統。本文結合實例從以下數個方面談方言在佛經詞語研究中的價值和作用:方言助印證、補充詞義;方言助觀察詞彙傳承發展;方言助辨明讀音;方言助考求詞之內部形式。
关键词 佛經詞語 方言證義 方言證音 方言證詞之內部形式
原文传递
招呼语“你好”的交际特点及其教学
18
作者 黄均凤 程乐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2-25,共4页
作为汉语中最基础的一种招呼语,"你好"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其难点主要涉及"你好"的语音形式、使用规则及教学策略式。"你好"的语音难点,主要体现在声调上。其口语形式,体现为发生音变的"你&qu... 作为汉语中最基础的一种招呼语,"你好"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其难点主要涉及"你好"的语音形式、使用规则及教学策略式。"你好"的语音难点,主要体现在声调上。其口语形式,体现为发生音变的"你"与受语调影响的"好"的实际读音组合形成的三类复合形式(句音):(1)ni24/35+hao31/41,(2)ni24/35+hao312/413,(3)ni24/35+hao214/314。在使用上,"你好"有一种倾向性的规律,可概括为:受对象制约的"三用"、"三不用"和受功能制约的"一"用、"多"不用。根据"你好"的语音难点及使用规则,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呼语 你好 交际特点 语音形式 使用规则
下载PDF
对“肮髒”“腌臜”之类语词的考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之明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45-48,共4页
通过对“肮髒”与“腌臜”音义演变历史的考察 ,试图说明 :1 表示“不净”义的“肮”与其古代表示“高亢刚直貌”的“肮”当非一词 ;2 表示“不净”义的“肮似当为“腌”的音转与形变。同时本文也指出某些辞书在联绵词立项。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词汇 "AogZhang" "腌Za" 音变 义变 发展历史 联绵词 形变
下载PDF
黏、粘二字形音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薛志霞 《语言科学》 2007年第4期107-110,共4页
"黏、粘"二字的字形、字音问题一向让使用者踌躇不定。文章首先考察了长期以来使用这两个字的歧异情况,然后通过考察历代字书、韵书,提出"粘"是"黏"的俗字,约产生于南北朝时期,最初两字同音同义,到元代俗... "黏、粘"二字的字形、字音问题一向让使用者踌躇不定。文章首先考察了长期以来使用这两个字的歧异情况,然后通过考察历代字书、韵书,提出"粘"是"黏"的俗字,约产生于南北朝时期,最初两字同音同义,到元代俗字"粘"又产生俗音,"黏、粘"二字自此走上字形与字音分化的道路。现代语言规范使两个字的字形、字音及词性得以确定,便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形 字音 俗字 俗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