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及易发性分区与评价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松林 谈树成 +1 位作者 蒋顺德 李军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1-356,共6页
保山市隆阳区地处云南省西部,境内有高黎贡山、怒江、澜沧江等大型山脉和河流,地形起伏大,地层出露比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气候条件多样,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强烈,这些都为地质灾害提供了很好的成灾条件。通过野外实地排查与核实发现,保山... 保山市隆阳区地处云南省西部,境内有高黎贡山、怒江、澜沧江等大型山脉和河流,地形起伏大,地层出露比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气候条件多样,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强烈,这些都为地质灾害提供了很好的成灾条件。通过野外实地排查与核实发现,保山市隆阳区现状地质灾害发育,并且类型齐全。利用GIS与GPS技术将调查结果数字化到1∶10万地形、地质图上,可以看出保山市隆阳区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总体上呈现出北部、东南部分布较多,中部、西部分布较少的特点。在现状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对保山市隆阳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将整个保山市隆阳区划分为4个大区共11个亚区,结合成灾地质规律,对各个分区进行了详细评价,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和诱发主导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阳区 地质灾害 空间分布规律 易发性分区 分区评价 地质规律
下载PDF
云南云龙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闫洁茹 赵志芳 +1 位作者 史青云 张伟华 《中国锰业》 2016年第4期12-14,共3页
根据云龙县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基于地质灾害现状,采用定性分析结合定量分析方法,对云龙县各类地质灾害进行评价,将云龙县划分为4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个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和3个地质灾害低易发区,为云龙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关键词 云龙县 地质灾害 定量分析 易发性分区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呼和浩特市辖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姜亚东 那仁格日勒 周丹丹 《环境与发展》 2022年第8期38-45,共8页
地质灾害是一种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的灾害,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会造成巨大危害。为了解呼和浩特市地质灾害易发性情况,本文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构建了适宜呼和浩特市辖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借助ArcGIS平台,... 地质灾害是一种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的灾害,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会造成巨大危害。为了解呼和浩特市地质灾害易发性情况,本文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构建了适宜呼和浩特市辖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借助ArcGIS平台,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呼和浩特市辖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得出以下结论:呼和浩特市辖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回民区北部的低中山地区和新城区北部的低中山地区,涉及的乡镇有攸攸板镇和保和少镇,区内不良地质现象较严重,构造断裂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较密集,该区发育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57处,其中崩塌48处,泥石流7处,滑坡2处,占城区面积的27.78%;低易发区及潜在易发区分布在大黑河冲积平原南部的部分地区,以及山前倾斜平原的大部,地势较平坦,起伏不大,地形较开阔,地质环境简单,占城区面积的5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浩特市辖区 地质灾害 层次分析法 易发性分区
下载PDF
吉林省舒兰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光 王清 《甘肃科学学报》 2017年第2期70-73,共4页
通过野外实际调查,结合MAPGIS处理统计手段,应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以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植被条件、人为条件和灾害点密度评价因子,对舒兰市各乡镇进行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划分,共划分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个,中易发区3... 通过野外实际调查,结合MAPGIS处理统计手段,应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以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植被条件、人为条件和灾害点密度评价因子,对舒兰市各乡镇进行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划分,共划分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个,中易发区3个,低易发区8个。此次地质灾害调查及易发区的划分成果,将为舒兰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兰市 地质灾害 易发区划分 综合危险性指数法
下载PDF
山西省洪洞县地质灾害调查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1
5
作者 贾国凯 周小波 +1 位作者 贾春华 张强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3期245-245,247,共2页
为全面查清洪洞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和发育规律,夯实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基础,通过对洪洞县县域内的地质灾害及隐患进行逐一排查,开展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了解灾害及隐患的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 为全面查清洪洞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和发育规律,夯实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基础,通过对洪洞县县域内的地质灾害及隐患进行逐一排查,开展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了解灾害及隐患的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对县域内地质灾害及其形成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了系统的详细分析,基本查明了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的分布、形成环境地质条件和发育特征;并对其危害性进行评价,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的监测网络,为减灾防灾和制定防灾规划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防治规划 易发区划 洪洞县
下载PDF
云南省维西县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及易发性分区 被引量:6
6
作者 何燕 杨顺 潘华利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4-81,共8页
维西县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高山峡谷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年降水量大且集中,决定了该区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受自然、气候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全县境内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地质灾害时空分布不均,暴发... 维西县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高山峡谷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年降水量大且集中,决定了该区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受自然、气候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全县境内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地质灾害时空分布不均,暴发时段集中在5—9月;暴发区域多集中在人口聚集的澜沧江干流、永春河、腊普河等河谷区域.通过网格划分、选取致灾因子及对主要致灾因子赋值的方法,将维西县按照0.0~7.5,7.5~15.0,15.0~25.0的区间划分为低、中、高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沿岸及永春河沿岸,占县境总面积40.43%,中等易发区分布在腊普河流域,占县境总面积6.99%,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西岸和东岸部分区域,占县境总面积52.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西县 地质灾害 孕灾环境 易发分区
下载PDF
辽宁省雷电易发区及预警应对等级划分 被引量:4
7
作者 马虹旭 袁湘玲 +1 位作者 张凯 姜禹 《气象科技》 2021年第4期647-653,共7页
基于辽宁省1981-2010年雷暴日数据、2012-2019年闪电定位数据和2015年公里网格GDP及人口数据,采用AHP法、风险矩阵法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省闪电活动时空特征,得出10km×10km网格区域雷电易发等级及应对等级。结果表明:... 基于辽宁省1981-2010年雷暴日数据、2012-2019年闪电定位数据和2015年公里网格GDP及人口数据,采用AHP法、风险矩阵法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省闪电活动时空特征,得出10km×10km网格区域雷电易发等级及应对等级。结果表明:辽宁省2012-2019年闪电活动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闪电活动主要发生在6-9月,总闪和负闪最大值出现在8月,正闪活动最大值出现在6月;辽宁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趋势呈现北部比南部多,东西部比中部多,从地形地貌上看,辽宁地区雷暴日数空间分布符合山地大于平原,平原大于沿海地区的分布规律。辽宁地区雷电易发区域呈自中部丘陵和平原地区向东西部山区逐渐递减的分布趋势,雷电易发区域与经济发达区大体重叠,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易发区划 应对等级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天府新区(成都部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虎 石莉莉 郑志军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6年第2期35-41,共7页
根据每个致灾因子权重和调查数据,确定了各单元格内致灾因子的赋值。在此基础上,叠加由地质灾害分布图确定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宏观区划,对每个单元格进行综合评价。按计算结果和野外调查情况确定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的依据,并按此依据... 根据每个致灾因子权重和调查数据,确定了各单元格内致灾因子的赋值。在此基础上,叠加由地质灾害分布图确定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宏观区划,对每个单元格进行综合评价。按计算结果和野外调查情况确定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的依据,并按此依据对天府新区(成都部分)地质灾害进行易发程度分区,并依据分区结果提出了天府新区(成都部分)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府新区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防治
原文传递
福建省地质灾害日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林小红 刘爱鸣 +1 位作者 黄志刚 温继业 《福建气象》 2009年第1期6-10,共5页
对福建1991~2006年地灾日短时强降水的特征分析,发现地灾频数高发区集中在闽西北的中南部地区、闽中地区及闽南南部地区。短时强降水中心与地灾频数高发区的空间分布较一致,最大高值中心出现在闽西北,其空间分布同福建山地地形和影... 对福建1991~2006年地灾日短时强降水的特征分析,发现地灾频数高发区集中在闽西北的中南部地区、闽中地区及闽南南部地区。短时强降水中心与地灾频数高发区的空间分布较一致,最大高值中心出现在闽西北,其空间分布同福建山地地形和影响天气系统关系密切。短时强降水均值的日变化特征呈单峰型,7时雨强最强;短时强降水极值的日变化特征呈双峰型,夜晚20时雨强最强,波峰至波谷的雨强持续时间约在6—7个小时。从不同持续性短时强降水雨强值来看,1h、3h及6h触发地质灾害的平均雨强值为30、50、120毫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区 短时强降水 持续性短时强降水
下载PDF
浅谈遵义市新蒲新区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和防治分区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常福 《企业技术开发》 2015年第3期70-72,共3页
贵州省新蒲新区位于遵义市东部。文章介绍了新蒲新区的地理特征、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灾害特征,并对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和防治分区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地质环境特征 地质灾害特征 易发分区 防治分区 建议
下载PD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assessment and mitigation of coal bump in an island longwall panel 被引量:6
11
作者 Wang Hongwei Jiang Yaodong +2 位作者 Zhu Jie Shan Ruyue Wang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5期625-630,共6页
This study presents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to assess the risk of coal bumps and produces a stress–relief technology using boreholes to mitigate risk during the extraction of an island longwall panel.Based on the g... This study presents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to assess the risk of coal bumps and produces a stress–relief technology using boreholes to mitigate risk during the extraction of an island longwall panel.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in an island longwall panel in the Tangshan Coal Mine,Tangshan,China,a numerical FLAC3D(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 Dimensions)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determine and to map the zones in the panel with a high risk for coal bumps.Th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modeling show that the roof deformation starts to occur at more than 30 m ahead of the longwall face and the deformation starts to accelerate after a distance of 10 m in front of the longwall face.Large and rapid roof deform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precursor of coal bump occurrence during the extraction of an island longwall panel.Based on the numerical results,a stress–relief technology using boreholes,which was employed to release abutment pressure,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numerical methods.The modeled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eak stress concentration could be released by drilling boreholes in the zones prone to coal bumps.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ress release increased with the borehole length and decreased with the borehole spac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land longwall panel Coal bump Bump-prone zones Stress-relief BOREHOLES
下载PDF
地震易发区高校避震疏散空间需求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佳瑜 赵小勇 +2 位作者 白林波 王勇 郑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5-314,共10页
地震易发区存在严重的震灾威胁,科学优化地震易发区不同人口聚集区的避震疏散具有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意义。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生活区别于中小学,是一种特殊的人口聚集区。以宁夏大学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资料和影像数据统计,运... 地震易发区存在严重的震灾威胁,科学优化地震易发区不同人口聚集区的避震疏散具有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意义。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生活区别于中小学,是一种特殊的人口聚集区。以宁夏大学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资料和影像数据统计,运用GIS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避震疏散空间需求及路径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在大学校园避震疏散时,可确定广场、草地和操场等开敞空间为避震场所;在避震空间容量约束下,可以通过优化后的区位配置(location allocation,LA)模型将校园避难人员分配到避震场所;应根据需求点和避震场所的空间分布,避让危险区域、避免人群相向移动建立避震路线;避震空间分布不平衡会导致无法快速有效避难。建议在人口高聚集处应增加可用于避震的开敞空间以加强疏散效率;为更好地发挥其避震作用,可将大学校园设置成中长期的避震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震疏散 大学校园 LA模型 疏散空间需求 疏散路径 地震易发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龙桥镇地质灾害易发分区评价
13
作者 赵竞 许丹 《安徽地质》 2022年第3期256-260,共5页
本文结合地质灾害形成的区域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诱发条件和地灾发育现状条件,以定性评价为基础,通过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定量计算对庐江县龙桥镇1∶10 000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并评价。依据危险性等级阀值将其划分为高易发、中易... 本文结合地质灾害形成的区域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诱发条件和地灾发育现状条件,以定性评价为基础,通过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定量计算对庐江县龙桥镇1∶10 000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并评价。依据危险性等级阀值将其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3个区,其中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为22.45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1.34%;中易发区面积为26.44 km~2,占全区面积为25.13%;低易发区面积为56.31 km~2,占全区面积为53.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龙桥镇 地质灾害 易发性分区
下载PDF
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荒漠化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62
14
作者 慈龙骏 杨晓晖 陈仲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87-294,共8页
气候变化与荒漠化间的反馈机制已成为全球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减缓温室气体增加与防治荒漠化也成为全球协同行动的领域。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荒漠化及其防治不仅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 ,同时气候变化对中国的荒漠化也会产生显著影... 气候变化与荒漠化间的反馈机制已成为全球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减缓温室气体增加与防治荒漠化也成为全球协同行动的领域。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荒漠化及其防治不仅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 ,同时气候变化对中国的荒漠化也会产生显著影响。文中采用全国 1914个气象站的数据作为基线数据 ,在根据植被区划图在青藏高原上对Thornthwaite方程做适当订正的基础上 ,选择未来两个具代表性的年份 (2 0 30年和 2 0 5 6年 )用HadCM 2模型来预测全球变化框架下中国未来荒漠化生物气候类型区的变化。结果表明 ,各生物气候类型区的面积基本上均呈增加的趋势 ,其中以亚湿润干旱区增加为主 ,半干旱区次之。与 1990年的 395 6 5 81万km2 的荒漠化生物气候类型区面积相比 ,在GHGs年增量为 1%且考虑硫酸盐溶胶影响的情况下 ,2 0 30年和 2 0 5 6年分别提高了 11 33%和12 94% ,而在GHGs年增量为 0 5 %且考虑硫酸盐溶胶影响的情况下 ,则分别提高了 3 75 %和6 95 % ,比前者分别减少了 7 5 8和 5 99个百分点。虽然在GHGs年增量 0 5 %的减少情况下 ,中国未来荒漠化生物气候类型区面积扩大和程度加剧的速度有所减缓 ,但其总体增加仍很显著。因此进一步开展气候变化与荒漠化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并用以指导中国的荒漠化防治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气候变化 荒漠化生物气候类型区 Thornthwaite方程订正 青藏高原 HadCM2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