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PCNA、BCL-2和P53^(mt)蛋白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不同病变皮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爱华
胡昌军
黄晓欣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 分析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癌变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B-淋巴细胞瘤 /白血病 - 2抗凋亡蛋白 (BCL- 2 )和突变型 P5 3基因蛋白 (P5 3mt)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 ABC法和En Vision TM +System两步法。结果 PCN...
目的 分析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癌变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B-淋巴细胞瘤 /白血病 - 2抗凋亡蛋白 (BCL- 2 )和突变型 P5 3基因蛋白 (P5 3mt)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 ABC法和En Vision TM +System两步法。结果 PCNA、BCL- 2和 P5 3mt蛋白在砷中毒患者的不同病变皮肤中均有表达 ,且无论是阳性细胞密度还是阳性率均呈现出癌变组 (A组 ) >癌前组 (B组 ) >一般病变组 (C组 )的趋势 ;癌变组 3项指标协同阳性率为 83.33% ,明显高于癌前组的 5 4.5 4%和一般病变组的 2 3.0 8% ;任何两指标间均有高度相关性(P<0 .0 1)。结论 PCNA、BCL- 2和 P5 3mt的协同高表达是砷性皮肤病变恶性转化的重要标志 ,皮肤角化过度患者有相当比例的表达 ,提示其具有恶变的潜在危险 ;燃煤型砷中毒致皮肤癌变过程中 ,PCNA、BCL - 2和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型砷中毒
增殖细胞核抗原
B-淋巴细胞瘤
白血病-2抗凋亡蛋白
P53
相关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精氨酸对大肠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生存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云检
马清涌
+1 位作者
高小鹏
宋政军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6年第6期378-381,共4页
目的探讨精氨酸(Arg)对大肠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生存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肠腺瘤和大肠癌患者各6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每日口服25%Arg120ml,对照组每日口服5%葡萄糖液120ml,连续3天。干预前、后1日内取...
目的探讨精氨酸(Arg)对大肠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生存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肠腺瘤和大肠癌患者各6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每日口服25%Arg120ml,对照组每日口服5%葡萄糖液120ml,连续3天。干预前、后1日内取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和正常大肠黏膜,观察其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生存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生存素的表达,表达结果用标记指数表示。结果试验组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干预前、后分别为腺癌[(78.8±5.6)%,(70.5±4.7)%]、腺瘤[(60.3±6.5)%,(52.9±4.2)%]、癌旁组织[(40.2±4.4)%,(32.7±4.1)%],干预后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腺瘤瘤旁组织和两组的正常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干预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试验组生存素标记指数干预前后分别为腺癌[(67.2±3.8)%,(55.7±6.3)%]、腺瘤[(80.5±6.1)%,(68.4±5.6)%],干预后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rg能够抑制大肠癌和大肠腺瘤高增殖活性及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的表达,表明Arg对大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大肠腺瘤
精氨酸
增殖细胞核抗原
生存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及细胞增殖的原位观察
被引量:
7
3
作者
章宜芬
黄志勇
吴鸿雁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62-666,共5页
应用bcl_2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癌基因bcl_2原位杂交技术对50例胃癌、20例胃溃疡及20例胃正常粘膜中PCNA、bcl_2的表达进行原位观察,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TUNEL)技术对12例胃...
应用bcl_2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癌基因bcl_2原位杂交技术对50例胃癌、20例胃溃疡及20例胃正常粘膜中PCNA、bcl_2的表达进行原位观察,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TUNEL)技术对12例胃癌、8例胃溃疡及10例胃正常粘膜中凋亡细胞进行原位观察,探讨胃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关系.发现PCNA和bcl_2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物质及bcl_2原位杂交染色阳性物质在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及胃溃疡中的表达;TUNEL染色阳性物质在胃癌中的表达密度显著低于胃溃疡及正常胃粘膜.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PCNA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而bcl_2的表达无显著差异;Ⅰ、Ⅱ、Ⅲ级胃腺癌及不同临床病理分期(pT1、pT2、pT3)中PCNA及bcl_2的表达无显著差异.因此,PCNA、bcl_2的高表达及凋亡细胞的减少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bcl_2与胃癌的发生有关,但与其发展及预后关系不大;PCNA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组织
原位观察
胃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增殖细胞核抗原
BCL-2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CNA、BCL-2和P53^(mt)蛋白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不同病变皮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爱华
胡昌军
黄晓欣
机构
贵阳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解放军第
出处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9-411,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30 0 6 0 0 77)
文摘
目的 分析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癌变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B-淋巴细胞瘤 /白血病 - 2抗凋亡蛋白 (BCL- 2 )和突变型 P5 3基因蛋白 (P5 3mt)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 ABC法和En Vision TM +System两步法。结果 PCNA、BCL- 2和 P5 3mt蛋白在砷中毒患者的不同病变皮肤中均有表达 ,且无论是阳性细胞密度还是阳性率均呈现出癌变组 (A组 ) >癌前组 (B组 ) >一般病变组 (C组 )的趋势 ;癌变组 3项指标协同阳性率为 83.33% ,明显高于癌前组的 5 4.5 4%和一般病变组的 2 3.0 8% ;任何两指标间均有高度相关性(P<0 .0 1)。结论 PCNA、BCL- 2和 P5 3mt的协同高表达是砷性皮肤病变恶性转化的重要标志 ,皮肤角化过度患者有相当比例的表达 ,提示其具有恶变的潜在危险 ;燃煤型砷中毒致皮肤癌变过程中 ,PCNA、BCL - 2和 P5
关键词
燃煤型砷中毒
增殖细胞核抗原
B-淋巴细胞瘤
白血病-2抗凋亡蛋白
P53
相关性
Keywords
Arsenism
due
to
coal
burning
proliferation
cellular
nuclear
antigen
B
cell
lymphoma/Leukemia
2
Mutation
P53
gene
protein
Correlation
分类号
R599 [医药卫生—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精氨酸对大肠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生存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云检
马清涌
高小鹏
宋政军
机构
河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出处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6年第6期378-381,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精氨酸(Arg)对大肠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生存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肠腺瘤和大肠癌患者各6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每日口服25%Arg120ml,对照组每日口服5%葡萄糖液120ml,连续3天。干预前、后1日内取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和正常大肠黏膜,观察其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生存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生存素的表达,表达结果用标记指数表示。结果试验组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干预前、后分别为腺癌[(78.8±5.6)%,(70.5±4.7)%]、腺瘤[(60.3±6.5)%,(52.9±4.2)%]、癌旁组织[(40.2±4.4)%,(32.7±4.1)%],干预后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腺瘤瘤旁组织和两组的正常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干预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试验组生存素标记指数干预前后分别为腺癌[(67.2±3.8)%,(55.7±6.3)%]、腺瘤[(80.5±6.1)%,(68.4±5.6)%],干预后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rg能够抑制大肠癌和大肠腺瘤高增殖活性及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的表达,表明Arg对大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大肠癌
大肠腺瘤
精氨酸
增殖细胞核抗原
生存素
Keywords
eolorectal
cancer
colorectal
adenoma
arginine
proliferation
cellular
nuclear
antigen
survivin
分类号
R735.34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及细胞增殖的原位观察
被引量:
7
3
作者
章宜芬
黄志勇
吴鸿雁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62-666,共5页
基金
南京市卫生局科学基金(Q970104)
文摘
应用bcl_2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癌基因bcl_2原位杂交技术对50例胃癌、20例胃溃疡及20例胃正常粘膜中PCNA、bcl_2的表达进行原位观察,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TUNEL)技术对12例胃癌、8例胃溃疡及10例胃正常粘膜中凋亡细胞进行原位观察,探讨胃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关系.发现PCNA和bcl_2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物质及bcl_2原位杂交染色阳性物质在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及胃溃疡中的表达;TUNEL染色阳性物质在胃癌中的表达密度显著低于胃溃疡及正常胃粘膜.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PCNA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而bcl_2的表达无显著差异;Ⅰ、Ⅱ、Ⅲ级胃腺癌及不同临床病理分期(pT1、pT2、pT3)中PCNA及bcl_2的表达无显著差异.因此,PCNA、bcl_2的高表达及凋亡细胞的减少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bcl_2与胃癌的发生有关,但与其发展及预后关系不大;PCNA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胃癌组织
原位观察
胃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增殖细胞核抗原
BCL-2
免疫组织化学
Keywords
gastric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
cell
apoptosis,
proliferating
cellular
nuclear
antigen
(PCNA),
bcl_2
分类号
R735.2 [医药卫生—肿瘤]
R730.21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PCNA、BCL-2和P53^(mt)蛋白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不同病变皮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张爱华
胡昌军
黄晓欣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精氨酸对大肠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生存素表达的影响
王云检
马清涌
高小鹏
宋政军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及细胞增殖的原位观察
章宜芬
黄志勇
吴鸿雁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