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8篇文章
< 1 2 1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力新论——大生产观初探 被引量:20
1
作者 巨乃岐 刘冠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13-27,共15页
我国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八种生产力定义各有其特点和不足。定义生产力范畴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 :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范畴作系统深入的研究 ;必须依据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和特点重新审视生产力。基于此 ,生产力的新定义是 :生产力是人... 我国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八种生产力定义各有其特点和不足。定义生产力范畴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 :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范畴作系统深入的研究 ;必须依据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和特点重新审视生产力。基于此 ,生产力的新定义是 :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认识、改造和建设世界的能力系统 ,而生产力系统是由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 ,自然生产力是其前提和基础 ,社会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在自然生产力中 ,自然界的自然力是其基础和要素 ,生物的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 ;在社会生产力中 ,物质生产力是其基础和条件 ,精神生产力是其关键和先导 ,人才生产力是其主体和主导。而且生产力系统是一个有规律地运动发展着的统一整体 ;有机联系、重心转移、互动发展的生态规律是生产力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一般法则。这种新生产力定义的提出 ,深化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 ,深化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 ,深化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同时对于深入阐述马克思“自然向人生成”的思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新论 自然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慧 《山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12期76-78,共3页
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充裕的生物量同时也会促进生态系统功能的优化,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而抚育间伐与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针对国内外森林抚育间伐对生物量与生产力影响的研究... 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充裕的生物量同时也会促进生态系统功能的优化,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而抚育间伐与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针对国内外森林抚育间伐对生物量与生产力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针对我国森林尤其是人工林质量低的现状,提出2点建议:(1)把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作为评价森林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2)对森林抚育对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影响进行长期定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森林生物量 生产力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北京山区油松林乔木层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游伟斌 梁芳 +3 位作者 贾忠奎 张田田 陈雪 马履一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03-206,共4页
研究了抚育间伐对30a生油松人工林的影响,以林木分级为基础,以弱度、中度、强度和对照4种间伐强度对油松林进行间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处理对其生长以及碳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中度间伐有益于油松林分生长和碳储量提高... 研究了抚育间伐对30a生油松人工林的影响,以林木分级为基础,以弱度、中度、强度和对照4种间伐强度对油松林进行间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处理对其生长以及碳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中度间伐有益于油松林分生长和碳储量提高,该研究为人工林抚育间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生物量 油松 生产力 碳储量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谈科技成果生产力转化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志宏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59,共3页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形成生产力的关键性环节。阐述了根据科技成果的不同类型 ,分层次开展转化工作 ;选择适当的方式 ,促使成果最佳转化 ;
关键词 科技成果 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 成果转化 转化方式 技术市场 科技成果评估制度
下载PDF
水稻的分蘖规律与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鲁雪林 周汉良 郑秋玲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15,共4页
以冀粳 14号的主茎和不同蘖位 1~ 4次分蘖为材料 ,研究了水稻的分蘖规律与分蘖生产力。结果证实 ,中晚熟水稻品种主茎有 2个蘖位转折期 ,主茎 3蘖位为第 1蘖位转折点 ,主茎N蘖位为第 2蘖位转折点 ;在主茎 1~N -1蘖位中 ,在水稻具有n ... 以冀粳 14号的主茎和不同蘖位 1~ 4次分蘖为材料 ,研究了水稻的分蘖规律与分蘖生产力。结果证实 ,中晚熟水稻品种主茎有 2个蘖位转折期 ,主茎 3蘖位为第 1蘖位转折点 ,主茎N蘖位为第 2蘖位转折点 ;在主茎 1~N -1蘖位中 ,在水稻具有n - 3的叶、蘖同伸规律的同时 ,主茎n蘖位上一次分蘖与主茎n - 2蘖位下一次分蘖还具有n- 2的蘖、蘖同伸规律 ,即纵向上主茎每长 2片叶 ,横向上分蘖次数增加 1次的规律 ;最优蘖位形成的规律是 :在所有同次分蘖中 ,N - 1和N - 2蘖位 1次分蘖生产潜力最大 ,N - 3和N - 4蘖位 2次分蘖生产潜力最大 ,N - 5和N - 6蘖位 3次分蘖生产潜力最大 ;合理利用强优势中位蘖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蘖规律 生产力 增产潜力
下载PDF
试论人的提升 被引量:8
6
作者 辛世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1,共5页
人作为历史的存在物 ,始终是未完成的 ,始终处于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之中。与一般物质发展过程有所不同的是 ,人的提升是一个不断走向自觉的过程。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人的提升表现为三个层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 ,人的提升表现为不断... 人作为历史的存在物 ,始终是未完成的 ,始终处于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之中。与一般物质发展过程有所不同的是 ,人的提升是一个不断走向自觉的过程。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人的提升表现为三个层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 ,人的提升表现为不断发展生产力 ,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 ,人的提升表现为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使人与人的关系明白合理 ;在人性完善的层面 ,人的提升表现为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人在三个层面的提升不是孤立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提升 生产力 社会关系 精神
下载PDF
生产力概念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6
7
作者 杨琪 褚孔志 《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5,共5页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但是对生产力的界定,迄今学术界仍有争议。本文通过回到马克思理论的原创文本,认为,生产力是对人类生产活动(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精神的生产)水平的概括,它通过劳动的生产率、分工协作的效率、...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但是对生产力的界定,迄今学术界仍有争议。本文通过回到马克思理论的原创文本,认为,生产力是对人类生产活动(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精神的生产)水平的概括,它通过劳动的生产率、分工协作的效率、对自然力的利用率、人的思维水平表现出来,凝聚在人类的劳动产品中,因而这个属性在人类一定历史时期的活动中就客体化为一种客观的整体物质力量,从而成为一种可以认知的度,不但作为物质载体的生产工具可以表征生产力的水平,而且生产关系也表征一定的生产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属性 客体化
下载PDF
现代生产力结构探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巨乃岐 《天中学刊》 2006年第1期50-54,共5页
现代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认识、改造和创造世界的能力。生产力系统是由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自然生产力是其前提和基础,社会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在自然生产力中,自然界的自然力是其基... 现代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认识、改造和创造世界的能力。生产力系统是由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自然生产力是其前提和基础,社会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在自然生产力中,自然界的自然力是其基础和要素,生物的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在社会生产力中,物质生产力是其基础和条件,精神生产力是其关键和先导,人才生产力是其主体和主导。生产力系统是一个有规律的运动发展着的统一整体,有机联系、重心转移、互动发展的生态规律是生产力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一般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结构 自然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
下载PDF
知识生产力:历史演变与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向军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4-30,共7页
知识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演化的新阶段,是一种新形态的生产力。知识生产力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物质生产力充分发展、需要结构变化、环境的约束、知识商品化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知识生产力是以... 知识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演化的新阶段,是一种新形态的生产力。知识生产力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物质生产力充分发展、需要结构变化、环境的约束、知识商品化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知识生产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生产力,它意味着知识不仅成为生产力的主导因素、增长的主要源泉,而且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先导因素。知识生产力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的过程,是以信息化的充分发展为基础,具有全球性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特性的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生产力 知识生产力 知识经济 知识社会
原文传递
论教育的生产力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屹东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4-58,70,共6页
本文从教育的先导性和基础性,教育的科学化和科学的教育化,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教育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教育化的视角,论述了教育具有潜在生产力、显在生产力、根本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的特征。
关键词 教育 教育教学化 教育社会化 教育产业化 生产力
下载PDF
论置盐定理与马克思利润率下降理论的区别与互补 被引量:6
11
作者 骆桢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0-98,共9页
置盐定理通常被认为挑战了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理论。然而,我们用一个单部门模型将置盐定理表述为总量形式,发现马克思和置盐的技术变动是不同类型。在马克思模型中,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进而使得利润率下降的新技术要被资本家采用的前... 置盐定理通常被认为挑战了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理论。然而,我们用一个单部门模型将置盐定理表述为总量形式,发现马克思和置盐的技术变动是不同类型。在马克思模型中,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进而使得利润率下降的新技术要被资本家采用的前提是实际工资提高。从而,不论是在马克思还是在置盐的理论中,实际工资提高都是利润率下降的必要条件。马克思利润率下降理论中的技术变动会导致不变资本增速超过净产出,难以持续。因此,马克思利润率下降理论描述的是生产力发展受阻时的技术变动,置盐定理则描述的是生产力发展时的技术变动,两者互补。但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理论中所描述的技术变动源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所展示的是资本主义内生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润率下降 置盐定理 生产力进步 资本主义矛盾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怎样搞好社会主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卫兴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共9页
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怎样搞好社会主义,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寻求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搞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理论与实践也说明搞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公有制,搞社会主义必须抓好三个主要环节,一是快速发展... 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怎样搞好社会主义,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寻求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搞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理论与实践也说明搞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公有制,搞社会主义必须抓好三个主要环节,一是快速发展生产力,二是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建立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搞好社会主义的这三个环节的实践中推进的。同时要把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和重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自觉地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 列宁 邓小平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共同富裕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经济体制变革的统一逻辑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共7页
目前中国思想界经常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经济体制对立起来进行分析,其重要原因是假定两种不同体制只有一种是正确的,另一种是错误的;而没有看到这两种体制其实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产业... 目前中国思想界经常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经济体制对立起来进行分析,其重要原因是假定两种不同体制只有一种是正确的,另一种是错误的;而没有看到这两种体制其实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产业升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水平与改革开放后生产力水平有重大差异,基于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也自然需要不同的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行经济改革并不是纠正前三十年的偏差,而仅是纠正改革这个时间点上的偏差。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是符合国情的选择;而改革反映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要求。为了推进改革,对改革前经济体制进行理想化的反思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当市场经济已经深入人心之时,通过简单否定改革前经济体制来证明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正当性已经没有必要。从较长的历史尺度来看,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所实施的是如何在既有国情下尽快赶超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本质都是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的辩证关系探索一条适应不断变革的时代、不断发展的国情、不断变化的世情的发展道路。中国能成功实现转型,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源于中国传统的“求实”“重实”的传统。强调包容、融合,因而也就不太相信“教条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而是愿意根据实际修正与调整理论,这也是新中国经济体制70年变革的统一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 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理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运江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14-16,共3页
哈贝马斯论述了科学经过技术物化为物质形态,从而实现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并执行意识形态职能,虽维护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现状,但他没意识到在广度和深度上加深其基本矛盾,推进其灭亡过程的一面,没... 哈贝马斯论述了科学经过技术物化为物质形态,从而实现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并执行意识形态职能,虽维护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现状,但他没意识到在广度和深度上加深其基本矛盾,推进其灭亡过程的一面,没意识到科学技术还有推进社会政治民主化过程的一面,没意识到科学技术还有与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相联系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生产力 意识形态 社会功能 哈贝马斯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土地所有制改革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太淼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1-40,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对研究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的土地改革问题,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土地所有制改革是当代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改革的方向不是实行土...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对研究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的土地改革问题,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土地所有制改革是当代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改革的方向不是实行土地私有化。中国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取向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所有制结构层面,要推进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向土地国有制的动态结构调整;第二个层面是所有制实现形式层面,要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不断创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 土地所有制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的可持续经营 被引量:2
16
作者 詹有生 钱卫民 《江西林业科技》 2005年第3期11-14,18,共5页
通过对常绿阔叶林研究,努力探索一条发展常绿阔叶林的途径。将阔叶林划分为3个经营类型,分别为:初期幼龄林组成抚育类型、中期幼龄林抚育间伐类型、中龄林密度管理类型。并提出小面积皆伐的采伐方式,同时对常绿阔叶林的生态功能和生产... 通过对常绿阔叶林研究,努力探索一条发展常绿阔叶林的途径。将阔叶林划分为3个经营类型,分别为:初期幼龄林组成抚育类型、中期幼龄林抚育间伐类型、中龄林密度管理类型。并提出小面积皆伐的采伐方式,同时对常绿阔叶林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力进行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生态功能 生产力 经营类型 可持续经营
下载PDF
制度与制度权威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松玉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1-15,共5页
制度本质上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基础之上的行为规范,它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符合某种秩序的要求。制度权威的本质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物质生产过程和社会交往过程内在秩序性要求的服从。制度和制度权威建设,必须使制度符合一定... 制度本质上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基础之上的行为规范,它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符合某种秩序的要求。制度权威的本质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物质生产过程和社会交往过程内在秩序性要求的服从。制度和制度权威建设,必须使制度符合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社会关系和人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制度权威 生产力 社会关系
下载PDF
《资本论》与当代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薰华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4-9,共6页
《资本论》在当代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是科学的发展观。它唯物辩证地阐述:生产力(由人力与物力结合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人力所有者与物力所有者结合的社会形式、以及派生的产品所有者的关系)、上层建筑(生产关系集中... 《资本论》在当代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是科学的发展观。它唯物辩证地阐述:生产力(由人力与物力结合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人力所有者与物力所有者结合的社会形式、以及派生的产品所有者的关系)、上层建筑(生产关系集中表现的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社会形式)三者之间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正是基于生产力发展,从而引领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作用与反作用。社会发展意味着创新。《资本论》对上述规律的阐述,应注意它在当代的发展。本文特别注意作为生产力源泉的"自然条件",也就是人口、资源、环境对生产力的影响。生产力本身注意它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教育的作用,在生产关系中注意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对促进生产力的作用,以及生产关系如何决定分配关系,又由分配关系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当代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原文传递
论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及实践路径
19
作者 袁淑娟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24年第8期90-92,共3页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深刻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这一重要阐释不仅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征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今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前进方向。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和鲜明...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深刻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这一重要阐释不仅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征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今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前进方向。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性以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最后结合我国发展实际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可行性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内涵 实践路径
原文传递
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Zusammenwirken”概念的解读——兼论唯物史观的建构
20
作者 鲁克俭 李芸淇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5期45-54,共10页
“Zusammenwirken”概念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核心概念,但在以往的阐释中被长期误读,这一误读造成了其在语词含义、适用领域和使用语境等方面的争议。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中,马克思提示了“Zusammenwirken”概念的... “Zusammenwirken”概念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核心概念,但在以往的阐释中被长期误读,这一误读造成了其在语词含义、适用领域和使用语境等方面的争议。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中,马克思提示了“Zusammenwirken”概念的两重含义:一是指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的“共同活动”,二是指历史发展中的“共同作用”。由此,马克思也展示出其建构唯物史观的思路:将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作为基础性的矛盾运动,推演出生产力同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usammenwirken 活动 环境 作用 生产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