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inetic Performance of Oil-field Produced Water Treatment by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被引量:22
1
作者 苏德林 王建龙 +1 位作者 刘凯文 周定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91-594,共4页
The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BAF) was used to treat the oil-field produced water. The removal efficiency for oil, COD, BOD and suspended solids (SS) was 76.3%-80.3%, 31.6%-57.9%, 8.6.3%-96.3% and76.4%--82.7%, re... The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BAF) was used to treat the oil-field produced water. The removal efficiency for oil, COD, BOD and suspended solids (SS) was 76.3%-80.3%, 31.6%-57.9%, 8.6.3%-96.3% and76.4%--82.7%, respectively when the hydraulic loading rates varied from 016m·h^-1 to 1.4m·h^-1. The greatest partof removal, for example more than 80% of COD removal, occurred on the top 100cm of the media in BAF. The kinetic .performance of BAF indicat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of BOD removal efficiency with the hydraulic loadingrates, in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s could be described by c1/c1=l-exp(-2.44/L^0.59). This equation could be used topredict the B OD.removal efficiency at different hydraulic loading 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KINETICS oil field produced water wastewater treatment
下载PDF
高含氯采油废水生物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秀珍 李斌莲 +1 位作者 于晓丽 谢萍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02年第2期17-18,共2页
采用SBR活性污泥法,选用从海水、采油废水及长期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的耐盐有机物优势降解菌来处理高含氯采油废水。现场中试试验证明:在氯离子浓度小于10000 mg/L时,用该法可使处理后的高含氯采油废水达标排放。研究表明,解决高含... 采用SBR活性污泥法,选用从海水、采油废水及长期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的耐盐有机物优势降解菌来处理高含氯采油废水。现场中试试验证明:在氯离子浓度小于10000 mg/L时,用该法可使处理后的高含氯采油废水达标排放。研究表明,解决高含氯采油废水生物治理的前提是驯化具有良好有机物降解性能的耐盐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油气田 含氯 采油废水 SBR法 生物治理
下载PDF
海上生产污水气浮旋流分离装置设计及试验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春花 王春升 +2 位作者 周超 尚超 陈家庆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5-59,共5页
为提高海上平台生产污水的处理效率,研发了气浮旋流分离装置。通过气浮旋流分离流场分析,设计入口流速、管径及罐体直径等关键参数,依据多相流场数值模拟结果优化分离装置结构及其处理量,根据试验分析结果确定分离装置的最佳操作条件,... 为提高海上平台生产污水的处理效率,研发了气浮旋流分离装置。通过气浮旋流分离流场分析,设计入口流速、管径及罐体直径等关键参数,依据多相流场数值模拟结果优化分离装置结构及其处理量,根据试验分析结果确定分离装置的最佳操作条件,并通过现场试验检测生产污水的除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稳流内筒采用喇叭口且朝上布置时的除油率最高,随生产污水含油量的提高,除油率先迅速增大而后趋于稳定,随生产污水注气比的增大,除油率先逐渐减小而后趋于稳定;气浮旋流分离装置采用两级串联模式运行性能平稳,且除油效果较显著。现场测试数据表明除油后的生产污水含油质量分数可以控制在(10~19)×10^(-6)之间,分离装置的平均除油率达到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污水 气浮旋流分离 除油率 含油质量分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Oilfield produced water treatment in internal-loop airlift reactor using electrocoagulation/flotation technique 被引量:8
4
作者 Saad H.Ammar Ahmed S.Akbar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879-885,共7页
Oilfield produced water is large quantities of salty water trapped in underground formations and subsisted under high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that are brought to the surface along with oil during production. Produc... Oilfield produced water is large quantities of salty water trapped in underground formations and subsisted under high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that are brought to the surface along with oil during production. Produced water(PW) contains a lot of pollutants such as hydrocarbons and metals, this water must be treated before disposal. Therefore, different techniques are being used to treat produced water. Electrocoagulation is an efficient treatment technique involving the dissolution of anodes and formation of electro-coagulants, while the simultaneous generation of H_2 bubbles at the cathode leads to the pollutant removal by flotation. Electrocoagulation(EC)method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and widely used processes to treat oilfield produced water. In the present work, a conventional internal-loop(draught tube) airlift reactor was utilized as electrocoagulation/flotation cell for PW treatment by inserting two aluminum electrodes in the riser section of the airlift reactor. The EC airlift reactor was operated in a batch mode for the liquid phase. Different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were studied on the oil and turbidity removal efficiencies such as current density, initial pH, electrocoagulation time, and air injec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mixing of the oil droplets in the PW was accomplished using only the liquid recirculation resulted by H_2 microbubbles generated by EC process which enhanced the oil remova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urther showed that the EC time required achieving ≥ 90% oil removal efficiency decreases from 46 to 15 min when operating current density increases from 6.8 to 45.5 mA·cm^(-2). This reactor type was found to be highly efficient and less energy consuming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exis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 which used mechanical ag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duced water wastewater treatment Electrocoagulation/flotation Internal loop Airlift reactor
下载PDF
ZB系列絮凝剂在油田采出液及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景霞 林大泉 +1 位作者 回军 王有华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2年第2期27-30,共4页
介绍了ZB系列絮凝剂的合成及应用情况。采用ZB06处理油田采出液,投加量20μg/g,30 min可使出水油含量小于500μg/g。ZB、ZG絮凝剂与PAC按一定比例配制成SP169用添加剂,可使SP169的脱水效果提高30%以上。ZB有机絮凝剂与PAC复配后处理炼... 介绍了ZB系列絮凝剂的合成及应用情况。采用ZB06处理油田采出液,投加量20μg/g,30 min可使出水油含量小于500μg/g。ZB、ZG絮凝剂与PAC按一定比例配制成SP169用添加剂,可使SP169的脱水效果提高30%以上。ZB有机絮凝剂与PAC复配后处理炼油厂含油污水时,浮渣生成量比单独使用PAC减少3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B系列絮凝剂 油田采出液 含油污水处理 添加剂
下载PDF
采油废水厌氧处理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穆剑 匡丽 +1 位作者 高迎新 张丹丹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07-814,共8页
为了深入认识石油烃的厌氧降解过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大庆油田采油废水处理系统厌氧池和进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基于DGGE和克隆文库的分析结果均表明,厌氧生物膜中存在的古菌源自于采油废水。厌氧生物膜和采油废水中的古菌主... 为了深入认识石油烃的厌氧降解过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大庆油田采油废水处理系统厌氧池和进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基于DGGE和克隆文库的分析结果均表明,厌氧生物膜中存在的古菌源自于采油废水。厌氧生物膜和采油废水中的古菌主要是产甲烷菌,包括嗜甲基的Methanomethylovorans thermophila和利用氢和甲酸的Methanolinea tarda。值得注意的是,氢营养型的M.tarda在厌氧生物膜中得到了富集。进水和厌氧生物膜中的细菌群落结构明显不同。进水中的主要细菌类群为Epsilonproteobacteria,而生物膜中的主要类群为Nitrospira和Deltaproteobacteria。在厌氧生物膜中发现许多与产甲烷古菌(尤其是氢营养型产甲烷菌)协同降解石油烃类物质的细菌相关克隆:其中一个克隆与Syntrophus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该类菌是产甲烷菌介导的厌氧烃降解微生物区系中的关键细菌;许多Deltaproteobacteria克隆属于group TA类群,该类群细菌主要参与芳香族化合物产甲烷菌介导的厌氧降解过程。这些结果表明,在大庆油田采油废水厌氧处理系统中已经建立起由产甲烷菌所介导的厌氧石油烃降解的微生物区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废水 厌氧处理 产甲烷菌 厌氧烃降解
原文传递
Rapid removal of polyacrylamide from wastewater by plasma in the gas–liquid interface 被引量:4
7
作者 Wenzhe Song Yu Zhang +5 位作者 Jianwei Yu Yingxin Gao Teruki Naitoc Gaku Oinumac Yasutaka Inanagac Min Y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9期1-7,共7页
Due to the severe restrictions imposed by legislative frameworks, the removal of polyacrylamide(PAM) rapidly and effectively from produced wastewater in offshore oilfields before discharge is becoming an urgent challe... Due to the severe restrictions imposed by legislative frameworks, the removal of polyacrylamide(PAM) rapidly and effectively from produced wastewater in offshore oilfields before discharge is becoming an urgent challenge. In this study, a novel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 based on plasma operated in the gas–liquid interface was used to rapidly decompose PAM, and multiple methods including viscometry, flow field-flow fractionation multi-angle light scattering, UV–visible spectroscopy, and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hanges of PAM.Under a discharge voltage of 25 kV and pH 7.0, the PAM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from 100 to 0 mg/L within 20 min and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decreased from 49.57 to1.23 mg/L within 240 min, following zero-order reaction kinetics.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background TOC as high as 152.2 mg/L, complete removal of PAM(100 mg/L) was also achieved within 30 min.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PAM improved following plasma treatment for 120 min. Active species(such as O3 and H2O2) were produced in the plasma. Hydroxyl radical was demonstrat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gradation of PAM due to the inhibitory effect observed after the addition of an ·OH scavenger, Na2CO3. Meanwhile, the release of ammonia and nitrate nitrogen confirmed the cleavage of the acylamino group.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plasma, with its high efficiency and chemicalfree features, i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the rapid removal of P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fshore OILFIELD HYDROXYL RADICAL PLASMA Polyacrylamide(PAM) produced wastewater
原文传递
纳米TiO_2成型颗粒降解采油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宏菊 王新蕾 +1 位作者 罗威 贾万瑾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41,共3页
为了解决粉体纳米TiO2及负载型的TiO2在处理废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常温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纳米TiO2的成型颗粒,较大的粒径有利于催化剂的分离、回收和重复利用。同时对制备的纳米TiO2的成型颗粒光催化剂,采用XRD、SEM等手... 为了解决粉体纳米TiO2及负载型的TiO2在处理废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常温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纳米TiO2的成型颗粒,较大的粒径有利于催化剂的分离、回收和重复利用。同时对制备的纳米TiO2的成型颗粒光催化剂,采用XRD、SEM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以锐钛矿型存在,平均粒径350μm,催化活性良好、表面积大、有特殊的多孔结构。利用自制的纳米TiO2成型颗粒处理冀东油田的采油废水,处理后出水的COD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COD去除率达到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型颗粒 纳米TIO2 光催化剂 采油废水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采出污水处理絮凝剂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单秀华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02-104,108,共4页
针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污水性质特点,采用化学絮凝法对采出污水进行处理,但不同类型的絮凝剂处理效果不同。室内对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污水进行絮凝处理,从污水处理后水中含油量和浊度两方面,分析评价不同类型絮凝剂的污水处理效果。经室内... 针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污水性质特点,采用化学絮凝法对采出污水进行处理,但不同类型的絮凝剂处理效果不同。室内对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污水进行絮凝处理,从污水处理后水中含油量和浊度两方面,分析评价不同类型絮凝剂的污水处理效果。经室内评价表明:高分子无机絮凝剂处理效果优于低分子无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与有机絮凝剂复配使用污水处理效果优于无机或有机絮凝剂单剂。经室内评价实验,优选出三元复合驱采出污水处理的最佳絮凝剂复配配方,达到最优污水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采出污水 絮凝剂 含油量 复配配方
下载PDF
g-C_(3)N_(4)/TiO_(2)复合薄膜光催化降解石油采出水中多环芳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庆华 张丽 +3 位作者 杨懿 杨佳 石佳玉 尹方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88-1798,共11页
针对亟待解决的石油开采废水中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物的生物毒害性问题,利用紫外光辐照g-C_(3)N_(4)/TiO_(2)复合薄膜光催化剂,对取自内蒙某采油现场的采出水水样进行降解处理,研究多组分PAHs污染物... 针对亟待解决的石油开采废水中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物的生物毒害性问题,利用紫外光辐照g-C_(3)N_(4)/TiO_(2)复合薄膜光催化剂,对取自内蒙某采油现场的采出水水样进行降解处理,研究多组分PAHs污染物共存条件下的不同环数PAHs发生光催化氧化反应的降解规律及降解动力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表征光催化剂表面微观形貌,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富集和萃取水样中的PAHs,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分析PAHs含量。经UV/gC_(3)N_(4)/TiO_(2)光催化反应处理,采出水中不溶的颗粒态萘优先于溶解态萘被降解去除,经60 min后对萘的总去除率可达61.13%。大于4环不溶性高环PAHs,可被优先光催化降解,从而高毒性的PAHs污染物被逐级转化为相对较低生物毒性的苊烯、蒽、菲、萘等,其中苊烯的含量增长最显著。结论石油采出水的外排处理工艺中增加PAHs光催化脱毒工艺具有一定可行性,对于保障原有水厂中的生化工艺段高效率、稳定运行将极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采出水 多环芳烃 光催化降解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原文传递
离心法处理三元采出水试验及工程应用设想 被引量:4
11
作者 夏福军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1年第12期39-45,共7页
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大规模应用三元复合驱等化学驱油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和可采储量。残余在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的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使采出的污水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导致采出水油水分离困难,现有的采出水油水沉降分... 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大规模应用三元复合驱等化学驱油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和可采储量。残余在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的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使采出的污水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导致采出水油水分离困难,现有的采出水油水沉降分离处理技术很难实现污水的有效油水分离。结合Stokes定律,确定采用高速离心法处理三元复合驱采出水。试验结果表明:当污水中的含油浓度≤700 mg/L时,高速碟片离心机转速为5 000~6 000 r/min且在不加药的条件下,可使处理后污水中的含油质量浓度≤50 mg/L、悬浮物质量浓度≤50 mg/L,满足后续过滤进水水质的指标要求。应用离心油水分离处理技术可以简化现有的重力沉降工艺,推荐工程采用自然沉降+高速碟片离心技术处理三元复合驱采出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水 污水处理 三元复合驱 Stokes定律 离心机
下载PDF
复合处理剂FYS-1在油田注聚采出液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永庆 赵玉鹏 李景全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9期67-68,共2页
复合处理剂FYS-1是针对油田采出液中聚合物含量高、粘度高和油水乳化严重等特点而研制开发的一种非离子型高分子产品。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具有优良的综合处理能力,一剂多用,在油田注聚采出液处理领域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复合处理剂 聚合物 采出液 脱水 污水处理
下载PDF
油田采出污水回注处理工艺优化及水质提标
13
作者 王丹丹 吕雷 +1 位作者 岳柳青 张冬林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5期33-36,56,共5页
针对陕北油田某撬装注水站采出污水回注处理加药管线堵塞、处理后水质不达标问题,通过系统分析水质和各水处理单元的处理效果,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水处理药剂加量及加药工艺不合理、各水处理单元的设备运行制度不科学、不规范。采用优化水... 针对陕北油田某撬装注水站采出污水回注处理加药管线堵塞、处理后水质不达标问题,通过系统分析水质和各水处理单元的处理效果,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水处理药剂加量及加药工艺不合理、各水处理单元的设备运行制度不科学、不规范。采用优化水处理药剂加量、优化加药工艺和优化设备运行制度等措施,采出污水回注处理装置持续稳定运行,处理后水的各项指标能满足地层平均空气渗透率≤0.01μm^(2)的回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污水 回注 工艺优化 水质提标
下载PDF
聚合物驱采出污水有效回注方法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振 王占玲 荆凯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8年第2期40-42,62,共4页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金属铁锈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污水中二价铁离子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污水中三价铁离子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通过在采出污水中加入污水处理剂、曝氧、加入一定比例清水的方式,能够提高采出污水配置或者稀释聚合物溶液的...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金属铁锈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污水中二价铁离子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污水中三价铁离子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通过在采出污水中加入污水处理剂、曝氧、加入一定比例清水的方式,能够提高采出污水配置或者稀释聚合物溶液的黏度。进行聚合物溶液的合理配置,实现采出污水有效回注,是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污水 回注 聚合物驱
下载PDF
嗜盐菌在油田含盐采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梅梅 范俊欣 +1 位作者 岳勇 谢水祥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0年第1期52-55,共4页
嗜盐菌具有独特的细胞结构、生理功能和代谢产物,能够在高盐环境下正常生存和生长,适宜于偏碱性的环境,因而能有效应用于含盐污染物的治理。结合油田含盐采出废水的特点,介绍了嗜盐菌的特点、嗜盐机制等,及嗜盐菌在含盐采出废水和其它... 嗜盐菌具有独特的细胞结构、生理功能和代谢产物,能够在高盐环境下正常生存和生长,适宜于偏碱性的环境,因而能有效应用于含盐污染物的治理。结合油田含盐采出废水的特点,介绍了嗜盐菌的特点、嗜盐机制等,及嗜盐菌在含盐采出废水和其它有机污染物处理中的作用,为油田含盐采出废水的处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并为更大范围地推广嗜盐菌在油田含盐采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盐菌 高盐 油田 采出废水 处理
下载PDF
残余聚合物对油田污水的结垢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段明 袁瑞瑞 +2 位作者 王虎 唐洪明 张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3-125,148,共4页
主要采用碳酸钙沉积法和硬垢量测定法,考察了聚合物分子量和浓度对旅大(LD)10-1油田采出水结垢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含聚污水体系的结垢状况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增强了溶液的结垢趋势。由于聚合物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 主要采用碳酸钙沉积法和硬垢量测定法,考察了聚合物分子量和浓度对旅大(LD)10-1油田采出水结垢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含聚污水体系的结垢状况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增强了溶液的结垢趋势。由于聚合物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之间的螯合竞争作用,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钙离子浓度总体呈增加趋势,硬垢量呈减少趋势。在含聚污水中,当向含有阻垢剂的采出水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时,聚合物分子与EDTA和有机磷酸阻垢剂BHF-04分子之间的螯合竞争和协同阻垢作用,使得结垢规律变得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结垢 采出水 协同作用
下载PDF
采油污水的室内再现配置及静态混合器剪切强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桑义敏 陈家庆 +2 位作者 梁存珍 孔惠 刘梦伟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27,共7页
为了便于采油污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以静态混合器为主体,设计、加工了一套采油污水室内再现配置装置,配置效果稳定,探讨了含油量、剪切速率等不同配置条件下的再现采油污水粒度分布、乳化度等性能参数以及配置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并... 为了便于采油污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以静态混合器为主体,设计、加工了一套采油污水室内再现配置装置,配置效果稳定,探讨了含油量、剪切速率等不同配置条件下的再现采油污水粒度分布、乳化度等性能参数以及配置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并总结出再现采油污水乳化度(%)与主要配置条件的对应关系表。研究结果表明,静态混合器的压力损失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明显升高,而随含油量增大呈现出基本稳定的状态;随着剪切速率不断增大,再现采油污水的整体油珠粒径变小,乳化度增大;对于低剪切速率,含油量和剪切作用在促进油珠粒径变化趋势的竞争中前者占优势,所以含油量越大,整体油珠粒径越大;对于高剪切速率,含油量和剪切作用在促进油珠粒径变化趋势的竞争中后者占优势,使得油珠平均粒径随含油量增大而略微降低,同时油珠粒径范围随含油量增大而变窄;随着含油量的增大,各种剪切速率条件下的乳化度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污水 再现配置 静态混合器 剪切强度 粒度分布
原文传递
絮凝沉降-Fenton氧化-吸附法处理采油污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志刚 张宁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50-53,65,共5页
我国油田的采油污水绝大部分经处理后用于油田注水 ,但由于种种原因 ,还有一部分采油污水不能回注 .这部分水外排至环境中 ,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以甘谷驿油矿采油污水为研究对象 ,采用絮凝沉降 -Fenton氧化 -吸附法对该采油污水... 我国油田的采油污水绝大部分经处理后用于油田注水 ,但由于种种原因 ,还有一部分采油污水不能回注 .这部分水外排至环境中 ,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以甘谷驿油矿采油污水为研究对象 ,采用絮凝沉降 -Fenton氧化 -吸附法对该采油污水进行外排处理实验研究 .考察了 pH值、H2 O2 投加量、Fe2 +投加量、氧化时间、吸附时间、活性炭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最佳处理条件为絮凝剂选用聚合硫酸铁 ,沉降 30min ;pH为 3.0~ 4 .0 ,30 %双氧水加量为 8mL/L ,m (Fe2 +)∶m (H2 O)为 4 % ,氧化时间 12 0min ;活性炭加量 4 .0~ 5 .0 g/L ,吸附时间 12 0min .在这种处理条件下 ,可使污水含油量从 93.1mg/L降至 5mg/L以下 ,悬浮物含量从 172mg/L降至 10mg/L以下 ,CODCr值从 2 6 34mg/L降至 10 0mg/L以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污水 FENTON氧化 吸附法 絮凝沉降 吸附时间 CODCR值 投加量 回注 油田注水 悬浮物含量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回注水膜分离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俊林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05X期225-227,230,共4页
低渗透油田回注水膜分离技术是一项固膜分离技术,针对采油污水的回注处理而研发,也可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处理。该技术主要应用于低渗透油田回注水处理中。通过对膜分离技术的研究,确定膜性能的主要技术每数和对膜及膜组件的选择与... 低渗透油田回注水膜分离技术是一项固膜分离技术,针对采油污水的回注处理而研发,也可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处理。该技术主要应用于低渗透油田回注水处理中。通过对膜分离技术的研究,确定膜性能的主要技术每数和对膜及膜组件的选择与膜运行性能的研究,得出周期内膜出水量与跨膜压差变化关糸与膜通量与跨膜压差关系,用试验的方法确定膜设计通量,并在现场应用中得到检验。解决了以往研究中出现的膜污染严重、清洗频繁、回收水率低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膜分离技术 采油污水 污水回注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作为唯一碳源的好氧和厌氧生物降解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文哲 张昱 杨敏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13-1519,共7页
油田为提高原油采收率而采用聚合物驱油作业,产生的采出水中残留着阴离子型高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PAM)。废水中PAM和淀粉共存时PAM可发生碳链断裂和生物降解,然而以PAM作为唯一碳源的生物降解性还不清楚。利用好氧悬浮污泥和厌氧升流式... 油田为提高原油采收率而采用聚合物驱油作业,产生的采出水中残留着阴离子型高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PAM)。废水中PAM和淀粉共存时PAM可发生碳链断裂和生物降解,然而以PAM作为唯一碳源的生物降解性还不清楚。利用好氧悬浮污泥和厌氧升流式反应器,分别处理PAM为唯一碳源的模拟废水(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 d,PAM浓度为200 mg·L-1),结果表明,好氧反应器出水的PAM浓度和黏度均没有降低,同时运行84 d后污泥流失,造成系统崩溃。而厌氧反应器出水PAM浓度和黏度分别降为169.81 mg·L-1和1.50 mPa·s,流场流分离耦合多维角度激光光散射分析发现PAM的分子质量从2.17×107Da降低到3.35×106Da,表明厌氧条件下可以利用PAM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物降解,并发生碳链断裂。延长HRT从2~8 d可以提高利用PAM作为唯一碳源的厌氧处理效果,出水分子质量进一步降低到1.60×106Da,同时黏度也从1.50 mPa·s降低到1.21 mPa·s。串联生物膜反应器也可以提高利用PAM作为唯一碳源的厌氧生物处理效果,在HRT为4 d条件下PAM的分子质量和黏度降低到1.87×106Da和1.26 m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采出水 唯一碳源 延长水力停留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