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
作者 熊皓舒 田埂 +6 位作者 刘朋 赵万顺 李晨鸣 朱永宏 叶正良 章顺楠 闫凯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4331-4337,共7页
中医药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医药行业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新形势下,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中药工业需要加快突破的关键领域之一。对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领域在工艺设计、分析检测、过程建模、制造装备等方... 中医药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医药行业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新形势下,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中药工业需要加快突破的关键领域之一。对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领域在工艺设计、分析检测、过程建模、制造装备等方面的关键共性问题进行解析,综述了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中工艺过程理解、生产过程实时分析方法开发、过程控制策略建立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企业研究实践,介绍了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 D)、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多变量统计分析等关键技术在上述3个研究方向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实际工业应用的难点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中药企业应用和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生产过程 质量控制 质量源于设计 过程分析技术 实验设计 多变量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论中药制药工程科技创新方略及其工业转化 被引量:26
2
作者 程翼宇 瞿海斌 张伯礼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共3页
该文简要分析了中药工业若干瓶颈问题以及重大技术需求,概述了中药制药工程领域技术现状,进而提出中药制药工程科技创新战略方向,构建了新一代中药制药核心技术框架,提议创新发展以制药工艺"精密化、数字化及智能化"为主要特... 该文简要分析了中药工业若干瓶颈问题以及重大技术需求,概述了中药制药工程领域技术现状,进而提出中药制药工程科技创新战略方向,构建了新一代中药制药核心技术框架,提议创新发展以制药工艺"精密化、数字化及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代中药制药技术,最后对中药制药工程科技创新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工业 中药制药工程 制药工艺 过程分析技术 转化科学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quality by design in the current drug development 被引量:14
3
作者 Lan Zhang Shirui Mao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Quality by Test was the only way to guarantee quality of drug products before FDA launched 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To clearly understand the manufacture processes, FDA generalized Quality by Design(QbD) i... Quality by Test was the only way to guarantee quality of drug products before FDA launched 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To clearly understand the manufacture processes, FDA generalized Quality by Design(QbD) in the field of pharmacy, which is based on th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how materials and process parameters affect the quality profile of final products. The application of QbD in drug formulation and process design is based on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sources of variability and the manufacture process. In this paper,the basic knowledge of QbD, the elements of QbD, steps and tools for QbD implementation in pharmaceutics field, including risk assessment, design of experiment, and 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 are introduced briefly. Moreover,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s of QbD in various pharmaceutical related unit operations are summarized and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LITY by design(QbD) 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 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CQA) DESIGN of experiment(DoE) Risk assessment Near infrared(NIR)spectroscopy
下载PDF
过程分析技术的理念与发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姚志湘 粟晖 +1 位作者 许文强 张小玲 《广西工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4-10,共7页
过程分析技术(PAT)是新世纪以来过程工业的重要技术进展.研究简要介绍了过程分析在过程分析化学、过程分析技术中概念的转化,概述了PAT的发展.通过阐述PAT的架构和理念,说明了过程分析技术与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的对应关系,同时对技术发... 过程分析技术(PAT)是新世纪以来过程工业的重要技术进展.研究简要介绍了过程分析在过程分析化学、过程分析技术中概念的转化,概述了PAT的发展.通过阐述PAT的架构和理念,说明了过程分析技术与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的对应关系,同时对技术发展的前景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展望了过程分析技术的发展对过程工程和控制理论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分析技术(pat) 过程分析化学(PAC) 质量源于设计(QbD) 间歇过程控制
下载PDF
过程分析技术(PAT)在原料药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刘伟 何勇 +1 位作者 吴斌 蒋轲磊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39-1246,共8页
该文通过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原料药(API)的浓度调节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介绍了在良好生产规范条件下过程分析技术(PAT)的实施过程。利用偏最小二乘算法开发出两个校正模型分别用以监控原料药和水分含量,并通过模型校正均方根误差(RM... 该文通过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原料药(API)的浓度调节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介绍了在良好生产规范条件下过程分析技术(PAT)的实施过程。利用偏最小二乘算法开发出两个校正模型分别用以监控原料药和水分含量,并通过模型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交叉检验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以及对应的决定系数(R2)来评估模型的性能。为保证模型性能,按照分析方法验证要求对模型的线性和范围、准确性、精密度(重复性)、专属性以及稳健性指标进行验证。最后通过系统性能测试确认检测系统满足商业化运行的要求。结果显示,采用过程分析技术控制浓度调节过程,可以大幅度缩短浓度调节时间,节约蒸汽能耗和检测费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偏差,提升产品工艺水平和批次间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好生产规范 过程分析技术 近红外 在线监控 偏最小二乘
下载PDF
太赫兹技术在药物化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晓鸿 赵红卫 +3 位作者 刘桂锋 张增艳 吉特 吴胜伟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91-2198,共8页
太赫兹(THz)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近些年发展迅速,许多研究表明该技术在国防安全、信息通信、材料、环境、化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利用太赫兹光谱和太赫兹成像技术在药物化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 太赫兹(THz)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近些年发展迅速,许多研究表明该技术在国防安全、信息通信、材料、环境、化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利用太赫兹光谱和太赫兹成像技术在药物化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Hz-TDS)在药物活性成分(active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APIs)的检测、异构体的区分、药物的多晶型和假多晶型的鉴别以及混合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进展;阐述了太赫兹成像技术在分析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包衣膜厚度、密度、结构特性,以及监测产品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方面的应用优势。此外,还介绍了太赫兹技术在药物动力学研究及药物生产过程分析中的创新性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THz) 太赫兹光谱 太赫兹成像 药物活性成分(APIs) 生产过程分析技术(pat)
原文传递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丹参多酚酸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过程监测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侯湘梅 张磊 +2 位作者 岳洪水 鞠爱春 叶正良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435-2441,共7页
该文将近红外光谱作为过程分析技术的工具,研究并建立了丹参多酚酸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过程监测方法。采用7个正常操作批次建立柱色谱过程的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MSPC)模型,以2个测试批次(包括1个正常操作批次和1个异常操作批次)验证模型... 该文将近红外光谱作为过程分析技术的工具,研究并建立了丹参多酚酸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过程监测方法。采用7个正常操作批次建立柱色谱过程的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MSPC)模型,以2个测试批次(包括1个正常操作批次和1个异常操作批次)验证模型的监测性能。结果显示,MSPC模型对柱色谱过程具有良好的监测能力。同时,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建立了柱色谱过程中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 3个关键质量指标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校正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具有满意的预测性能。将以上2种模型相结合应用,能够有效地实现对丹参多酚酸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过程的实时监测,并对关键质量指标进行在线分析。该研究所建立的过程监测方法可以为中药制药过程分析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大孔树脂柱色谱 过程分析技术
原文传递
质量源于设计(QbD)在干粉吸入剂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董子豪 吴闻哲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干粉吸入剂具有避免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给药方便等优点。但由于粉体的高度变异性,实现药物剂量的准确递送较为困难。而且,干粉吸入剂作为一种药械组合的剂型,处方和装置设计同样需要认真考量。应用包括风险分析、实验设计、过程... 干粉吸入剂具有避免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给药方便等优点。但由于粉体的高度变异性,实现药物剂量的准确递送较为困难。而且,干粉吸入剂作为一种药械组合的剂型,处方和装置设计同样需要认真考量。应用包括风险分析、实验设计、过程分析技术、预测科学在内的质量源于设计(QbD)工具可有效降低干粉吸入剂的粉体学变异、提升肺部沉积率,最终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同时每个科研人员必须具备从统计学的角度去考量干粉肺部递送效率的能力。本文综述了QbD理论及工具在干粉吸入剂开发中应用的优势,以期为今后产品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粉吸入剂 质量源于设计 粉体学性质 过程分析技术 预测建模
原文传递
复方苦参注射液醇沉工艺优化及醇沉颗粒沉降过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晓谦 仝燕 +3 位作者 王锦玉 王瑞珍 张彦霞 王智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3108-3113,共6页
目的:以复方苦参注射液为模型药物,对其醇沉工艺进行优化,并对醇沉过程中颗粒沉降过程及其特点进行研究,掌握其沉降机制和过程变化规律,探讨过程控制模式在中药生产中的可行性。方法:以复方苦参注射液为研究对象,以生物碱及大泽米苷成... 目的:以复方苦参注射液为模型药物,对其醇沉工艺进行优化,并对醇沉过程中颗粒沉降过程及其特点进行研究,掌握其沉降机制和过程变化规律,探讨过程控制模式在中药生产中的可行性。方法:以复方苦参注射液为研究对象,以生物碱及大泽米苷成分的保留量为评价指标,优化醇沉工艺,同时结合对醇沉过程中形成的沉淀颗粒的数量、密度、沉降速度等参数的测定确定醇沉时间,理解工艺过程。结果:优选出的醇沉工艺为醇沉2次,乙醇浓度依次为60%,80%~90%。该过程随着沉降时间的延长,生物碱类成分有一定的下降,一次醇沉36 h,二次醇沉6 h即可满足生产要求。10μm及25μm颗粒在第1次醇沉过程中完全沉降所需时间分别为157.7,25.2 h;在第2次醇沉过程中完全沉降所需时间分别为84.2,13.5 h。结论:优化后的醇沉工艺能够更好地保留指标成分,节约时间,减少能耗。同时也证实了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质量是可以控制和把握的,但过程控制模式应在充分理解过程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醇沉工艺 颗粒沉降过程 生物碱 大泽米苷 过程控制
原文传递
各国药典中的过程分析技术相关通则概况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昕怡 洪小栩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250-259,共10页
目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中的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相关通则的制定和修订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梳理各国药典和有关文献,介绍并总结各国药典中PAT相关通则的概况。结果近年来,各国... 目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中的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相关通则的制定和修订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梳理各国药典和有关文献,介绍并总结各国药典中PAT相关通则的概况。结果近年来,各国药典陆续修订了与PAT相关的通则,介绍PAT的应用和益处,为工业界和监管机构提供了技术支撑,共同促进PAT在技术、工艺和监管方面的进步。结论建议《中国药典》借鉴各国药典的成果和经验,在过程分析仪器技术、物料物理属性相关的分析方法标准、用于数据分析的化学计量学和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等方面开展《中国药典》相关通则的制定和修订,不断完善我国在PAT领域的监管制度,促进PAT在我国制药行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分析技术(pat) 药典 通则
下载PDF
智能制造理念在血液制品产业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钟毓 李连 +4 位作者 杜冉冉 刘瑞琛 李伟 曹大伟 臧恒昌 《中国药事》 CAS 2018年第9期1197-1206,共10页
目的:通过分析智能制造理念下,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与血液制品生产的相关性、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在血液制品QbD中的应用以及关键质量环节的QbD实施,以期推动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升级,实现血... 目的:通过分析智能制造理念下,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与血液制品生产的相关性、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在血液制品QbD中的应用以及关键质量环节的QbD实施,以期推动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升级,实现血液制品的智能生产。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查阅、检索以"智能制造""血液制品""质量源于设计""过程分析技术"为关键词的文献,对智能制造理念在血液制品的应用研究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基于我国制药工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水平与现状,制药工业的"智能制造"已逐步发展起来,QbD已被引入我国新版药品GMP,强调了与药品注册、上市制度的有效衔接。在科学监管的要求下,QbD理念已成为血液制品行业界的共识,实施QbD,通过基于问题的审核(question-based review,QbR),将有助于全面提高我国血液制品的质量,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质量源于设计(QbD) 血液制品 过程分析技术(pat) 关键质量环节
下载PDF
Real time monitoring of bioreactor mAb IgG3 cell culture process dynamics via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Implications for enabling cell culture 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
12
作者 Huiquan Wu Erik Read +4 位作者 Maury White Brittany Chavez Kurt Brorson Cyrus Agarabi Mansoor Khan 《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86-406,共21页
Compared to small molecule 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 (PAT) applications, biotechnology product PAT applications have certain uniqu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Understanding process dynamics of bioreactor cell... Compared to small molecule 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 (PAT) applications, biotechnology product PAT applications have certain uniqu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Understanding process dynamics of bioreactor cell culture process i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an appropriate process control strategy for biotechnology product PAT applications. Inline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for real time monitoring of bioreactor cell culture process have the distinct potential to develop PAT approaches in manufac- turing biotechnology drug products. However, the use of inlin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for bioreactor cell culture process monitoring has not been reported. In this work, real time inline FTIR Spectroscopy was applied to a lab scale bioreactor mAb IgG3 cell culture fluid biomolecular dynamic model.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using FTIR Spectroscopy for real time tracking and monitoring four key cell culture metabolites (including glucose, glutamine, lactate, and ammonia) and protein yield at increasing levels of complexity (simple binary system, fully formulated media, actual bioreactor cell culture process) was evaluated via a stepwise approach. The FTIR fingerprints of the key metabolites were identified. The multivariate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calibration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to correlate the process FTIR spectra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key metabolites and protein yield of in-process samples, either individually for each metabolite and protein or globally for all four metabolites simultaneously. Applying the 2'ld derivative pre-processing algorithm to the FTIR spectra helps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PLS latent variables needed significantly and thus simplif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LS models. The validated PLS models show promise in predicting the concentration profiles of glucose, glutamine, lactate, and ammonia and protein yield over the course of the bioreactor cell culture process. Therefore, this work demonstrated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 pat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regression mouse IgG3 bioreactor cell culture process real time process monitoring
原文传递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基于过程分析技术的多重响应优化(英文)
13
作者 Abbas AL-REFAIE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74-384,共11页
研究目的:基于过程分析技术框架,优化家禽业的废水处理工艺的性能。研究方法:生产商主要关注浊度和污泥容积指数(SVI)这两个响应。首先为每个响应建立移动平均(MA)和移动范围(MR)控制图,并在实验工作中重复两次33全因子设计。基于模糊... 研究目的:基于过程分析技术框架,优化家禽业的废水处理工艺的性能。研究方法:生产商主要关注浊度和污泥容积指数(SVI)这两个响应。首先为每个响应建立移动平均(MA)和移动范围(MR)控制图,并在实验工作中重复两次33全因子设计。基于模糊目标规划建立加权相加模型,并用于确定最佳的因子设置组合。最后,在最佳的因子设置组合条件下,对实验结果进行跟踪确认。重要结论:在絮凝剂为18 mg/L、凝结剂为40.0 mg/L和p H=4.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浊度和污泥体积指数的最佳值分别为6.184 NTU和73.21 ml/g。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浊度和污泥沉降指数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它们的过程变异性分别显著下降了41.22%和77.75%,且多重能力指数从1.95显著增加至10.6。这表明此过程可行性很高。总之,加权相加模型是一种用于优化多个响应流程性能的有效技术,并且可以考虑工程师的首选设置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目标优化 多反应 废水 过程分析技术(pat)
原文传递
基于过程分析技术和设计空间的金银花醇沉加醇过程终点检测 被引量:20
14
作者 徐冰 罗赣 +3 位作者 林兆洲 艾路 史新元 乔延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84-2289,共6页
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过程分析技术(PAT)和质量源于设计(QbD)设计空间的中药制药过程终点分析与控制方法.以近红外(NIR)光谱技术为PAT工具,采集正常操作条件下制药过程的多批次NIR光谱;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移动块相对标准偏差(PCA-MBRSD)法... 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过程分析技术(PAT)和质量源于设计(QbD)设计空间的中药制药过程终点分析与控制方法.以近红外(NIR)光谱技术为PAT工具,采集正常操作条件下制药过程的多批次NIR光谱;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移动块相对标准偏差(PCA-MBRSD)法,确定每一批次过程的理想终点样本(DEPs),由多批DEPs的光谱信息构成过程终点设计空间;在过程终点设计空间确定的范围内,建立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MSPC)模型,利用多变量Hotelling T2和SPE控制图对过程终点进行判断.应用上述方法,进行了金银花醇沉加醇过程终点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准确,适宜于中药制药过程终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分析技术 设计空间 近红外光谱法 醇沉过程 终点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