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初级体感皮层后肢区神经元对“足三里”不同温度热刺激的响应规律
1
作者 朱海滨 金传阳 +6 位作者 周航 孙征 许骞 陆成轩 周子秋 熊嘉玮 张建斌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1-348,37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热刺激“足三里”的中枢响应规律,分析中枢响应的温度差异性。方法:健康成年C57BL/6j小鼠6只,采用动物脑立体定位仪定位小鼠大脑左侧初级体感皮层后肢区(S1HL),注射0.3μL腺相关病毒,通过双光子显微镜观察其神经元钙...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热刺激“足三里”的中枢响应规律,分析中枢响应的温度差异性。方法:健康成年C57BL/6j小鼠6只,采用动物脑立体定位仪定位小鼠大脑左侧初级体感皮层后肢区(S1HL),注射0.3μL腺相关病毒,通过双光子显微镜观察其神经元钙活动荧光成像,以荧光强度显示神经元中的钙离子浓度。分别以43、45、47℃热刺激小鼠右侧“足三里”,使用双光子显微镜直接记录小鼠大脑左侧S1HL神经元活动,观察并比较S1HL神经元对3种温度热刺激“足三里”的响应差异性,包括热刺激后2 s内的即时最大钙尖峰值和即时钙尖峰频率,3.5 min内的短时最大钙尖峰值、短时钙尖峰频率和钙尖峰持续时间,以及3 min内的分时段最大钙尖峰值和分时段钙尖峰频率。结果:与常温比较,43、45、47℃热刺激“足三里”均可使小鼠左侧S1HL神经元的即时最大钙尖峰值、即时钙尖峰频率、短时最大钙尖峰值、短时钙尖峰频率和钙尖峰持续时间升高(P<0.001,P<0.01)。不同温度热刺激比较,从即时最大钙尖峰值来看,小鼠S1HL神经元对47℃热刺激响应程度最高(P<0.001);从即时钙尖峰频率来看,其对45℃热刺激响应最频繁(P<0.001)。从短时最大钙尖峰值来看,不同温度热刺激对其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短时最大钙尖峰频率来看,小鼠S1HL神经元对45℃热刺激响应最频繁(P<0.001)。从钙尖峰持续时间来看,小鼠S1HL神经元对45℃热刺激响应更为明显(P<0.01)。从神经元响应分时段分析来看,在3 min内,43、45、47℃热刺激下,小鼠S1HL神经元最大钙尖峰值都在第2分钟达到最高(P<0.001);钙尖峰频率与热刺激时段无显著联系。结论:S1HL神经元对43、45、47℃热刺激“足三里”均有响应,且响应存在特定温度差异性,小鼠S1HL神经元对45℃热刺激“足三里”响应较为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体感皮层 热刺激 足三里 神经元响应 双光子技术
原文传递
去甲肾上腺素和刺激隐神经对大鼠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自发活动的调制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必利 韩伟 +1 位作者 刘甘泉 陈培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是否对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具有调制作用 ,以及这种调制作用是否影响体感皮层对传入信息的感受。方法 :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 ,采用多管玻璃微电极刺激记录技术和微电泳注射的方法 ,观察了不同剂量的去甲...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是否对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具有调制作用 ,以及这种调制作用是否影响体感皮层对传入信息的感受。方法 :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 ,采用多管玻璃微电极刺激记录技术和微电泳注射的方法 ,观察了不同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刺激隐神经单独作用和共同作用于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时自发活动平均放电率的变化。结果 :去甲肾上腺素能易化体感皮层Ⅰ区电泳部位神经元的自发活动 ,使平均放电率增大。当微电泳电流强度从 5nA逐渐加大至 145nA时 ,平均放电率的增加值从 (0 .5 2± 0 .47)脉冲 /s增大到 (2 4.1± 6 .9)脉冲 /s ,表明易化作用逐渐加强 ,且呈剂量———效应正相关依赖关系。去甲肾上腺素对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的自发活动有抑制效应 ,但无剂量依赖关系。刺激隐神经的电流强度较弱 ,单纯A类纤维传入时对记录部位神经元的自发活动有抑制作用 ;刺激强度较强 ,A类和C类纤维共同传入时 ,能易化记录部位的自发活动。而且发现 ,去甲肾上腺素与传入信息对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自发活动的调制有相互作用 :去甲肾上腺素既能取消传入信息对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自发活动的兴奋效应 ;又能使其抑制作用减弱。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通过调制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的自发活动来改变信号一噪声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体感皮层 神经元 自发活动 调制
下载PDF
刺激大脑皮层体感Ⅱ区对C类纤维传入诱发体感Ⅰ区电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柏志全 陈助华 陈培熹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48-353,共6页
电刺激猫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隐神经投射点对隐神经C类纤维传入引起的体感Ⅰ区(SⅠ)诱发电位(C-CEP)有明显的抑制和易化两种影响。前者使C-CEP幅值降低、潜伏期延长;后者使C-CEP幅值升高、时程延长。抑制影响的持续时间较长,而易化持... 电刺激猫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隐神经投射点对隐神经C类纤维传入引起的体感Ⅰ区(SⅠ)诱发电位(C-CEP)有明显的抑制和易化两种影响。前者使C-CEP幅值降低、潜伏期延长;后者使C-CEP幅值升高、时程延长。抑制影响的持续时间较长,而易化持续时间则较短。弱刺激SⅡ区时,易化程度和出现机率较高;而强刺激时,则抑制程度和出现机率较高。弱刺激SⅡ区浅层时,有抑制和易化两种作用;而刺激深层时则只有抑制作用,同样强度刺激深层的抑制效应比刺激浅层大。提示SⅡ区可能对SⅠ区C-CEP有调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类纤维 大脑皮质 体感Ⅰ区
下载PDF
疼痛共情的神经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程真波 黄宇霞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6-440,共5页
疼痛是一种多维度的体验。情感成分和感觉成分是疼痛体验的主要成分,二者有着不同的神经机制。疼痛共情是痛觉"共鸣"的情绪反应,其神经机制的研究也围绕疼痛的情感成分和感觉成分展开。疼痛共情的情感成分的相关脑区主要有前... 疼痛是一种多维度的体验。情感成分和感觉成分是疼痛体验的主要成分,二者有着不同的神经机制。疼痛共情是痛觉"共鸣"的情绪反应,其神经机制的研究也围绕疼痛的情感成分和感觉成分展开。疼痛共情的情感成分的相关脑区主要有前扣带皮层和脑岛等脑区,与自身疼痛时相比,它们的激活位点及所处的神经网络存在差异;疼痛共情的感觉成分主要与初级感觉皮层以及一些其它的躯体感觉皮层有关,对它们的激活情况的研究受技术手段和实验范式的影响较大。未来的研究应从技术手段、分析方法及实验操作上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疼痛共情 神经机制 前扣带皮层 初级感觉皮层
下载PDF
初级体感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电针治疗炎性痛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谢创波 艾娟 +2 位作者 李向宇 赵高峰 许能贵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9期191-197,共7页
目的:观察操纵初级体感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对电针治疗炎性痛的影响,探讨电针镇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一,将32只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假电针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在小鼠左后足底注射完全氟氏佐剂(CFA)建立炎性痛... 目的:观察操纵初级体感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对电针治疗炎性痛的影响,探讨电针镇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一,将32只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假电针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在小鼠左后足底注射完全氟氏佐剂(CFA)建立炎性痛模型。成模后,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针刺患侧环跳穴和阳陵泉穴,频率2 Hz,电流1 mA,每天30 min,连续7 d。造模前1 d、造模后1 d和电针第1、3、5、7天进行机械痛阈值(PWT)和热痛阈值(TL)检测。实验二,将32只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星形胶质细胞抑制组、电针组和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复合电针组,每组8只。所有小鼠进行CFA造模,成模后星形胶质细胞抑制组和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复合电针组在右侧初级体感皮层后肢区(S1HL脑区)注射L-α-氨基己二酸(星形胶质细胞选择性胶质毒剂)实现特异性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模型组和电针组注射人工脑脊液。脑区注射3 d后,电针组和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复合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方案同实验一。检测造模前1 d、造模后1 d和电针第1、3、5、7天PWT和TL,观察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对炎性痛小鼠痛阈和电针镇痛效果的影响。实验三,将16只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化学遗传激活组和化学遗传对照组,每组8只。2组小鼠均在右侧S1HL脑区注射化学遗传病毒,3周后进行CFA造模,成模后进行电针治疗,方案同实验一。化学遗传激活组在每次电针前40 min腹腔注射N-氧化氯氮平(CNO),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检测造模前1 d、造模后1 d和电针第1、3、5、7天PWT和TL,观察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对电针镇痛效果的影响。结果:实验一,造模24 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PWT和TL均较前显著下降(P<0.05),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电针治疗第3、5、7天PWT均显著上升(P<0.05),电针治疗第3、5、7天TL均显著上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初级体感皮层 星形胶质细胞 炎性痛 化学遗传学
原文传递
大鼠脑缺血不同时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琰 郝冬梅 +2 位作者 吕岫华 王修力 田蕴青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7-305,共9页
脑电信号(EEG)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可观测脑内活动的动态变化、完全无损检测等优点,常用于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本研究探讨脑缺血后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变化及大脑皮层的功能恢复。利用线栓法建模成功的25只SD雄性大鼠分为5组,分... 脑电信号(EEG)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可观测脑内活动的动态变化、完全无损检测等优点,常用于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本研究探讨脑缺血后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变化及大脑皮层的功能恢复。利用线栓法建模成功的25只SD雄性大鼠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和左侧中动脉缺血术后4、24、48 h和1周4个实验组。采用SEP记录法,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电刺激大鼠的右前爪正中神经支配区,记录对照组和实验组左侧皮层脑电信号,提取SEP,并对安静状态下的脑电进行频谱分析,定量评价左侧中动脉缺血后初级体感皮层SEP及功率谱变化过程。实验结果显示,术后4 h,SD大鼠左侧大脑皮层测得的SEP潜伏期较正常状态显著增大((16.0±1.1)ms vs(33.7±1.3)ms,P<0.01),波幅变小((197.2±13.0)μV vs(25.1±2.0)μV,P<0.01),θ波、α波、β波、γ波的能量明显变小。θ波:(139 367.86±178.66)μV2vs(2.22±0.40)μV2,P<0.01;α波:(5389.33±25.55)μV2vs(0.23±0.01)μV2,P<0.01;β波:(79.11±4.16)μV2vs(0.01±0.01)μV2,P<0.01;γ波:(0.30±0.12)μV2vs(0.00±0.00)μV2,P<0.01。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上述特征与对照组的差距逐渐缩小,但还不能达到正常状态的水平。研究提示,SEP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功率谱 初级体感皮层
下载PDF
电刺激尾核头部对隐神经A类和C类纤维传入诱发体感皮层电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许实光 陈助华 陈培熹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9-12,共4页
实验用猫,在氯醛糖麻醉、三碘季铵酚制动下,用方波电脉冲刺激隐神经,配合极化电流阻断技术分别引起隐神经A和C类纤维兴奋,在对侧大脑皮层SⅠ区和SⅡ区记录平均诱发电位(分别同称为A-SⅠEP、A-SⅡEP、C-SⅠEP、... 实验用猫,在氯醛糖麻醉、三碘季铵酚制动下,用方波电脉冲刺激隐神经,配合极化电流阻断技术分别引起隐神经A和C类纤维兴奋,在对侧大脑皮层SⅠ区和SⅡ区记录平均诱发电位(分别同称为A-SⅠEP、A-SⅡEP、C-SⅠEP、C-SⅡEP)。用双极同心圆电极刺激尾核头部不同部位。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刺激同侧尾核头部内侧浅表部位,才对C-SⅠEP,C-SⅡEP,A-SⅡEP有抑制作用,提示尾核头部对大脑皮层不同躯体感觉代表区有不同的调制作用,对SⅠ区C类纤维传入信息有独特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纤维 C纤维 尾核 隐神经 电刺激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调制大鼠体感皮层神经元电活动的受体机制Ⅰ.α-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胡必利 韩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6-9,12,共5页
目的 :探讨α-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去甲肾上腺素 (NA)调制大鼠体感皮层神经元的诱发和自发放电活动中的作用。方法 :用SD大鼠、多管玻璃微电极刺激和记录、微电泳注射 ,以及对诱发单位放电 (SI-SEUD)过程作标准化互协方差函数 (NCCVF)处理 ... 目的 :探讨α-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去甲肾上腺素 (NA)调制大鼠体感皮层神经元的诱发和自发放电活动中的作用。方法 :用SD大鼠、多管玻璃微电极刺激和记录、微电泳注射 ,以及对诱发单位放电 (SI-SEUD)过程作标准化互协方差函数 (NCCVF)处理 ,对自发放电过程作平均放电率 (MFR)处理 ,观察微电泳去甲肾上腺素、α -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酚妥拉明和育亨宾前后放电过程的变化。结果 :当小剂量 (2 0nA)NA使SI -SEUD的积分值减少 (P <0 .0 0 1) ,对其产生抑制效应 ,微电泳α -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酚妥拉明和育亨宾都能阻断这种效应 ,使NCCVF积分值恢复到微电泳前的对照水平 ;当大剂量 (80nA)NA使SI -SEUD的积分值加大 (P <0 .0 0 1) ,对其产生易化效应时 ,微电泳酚妥拉明能部分阻断该种易化作用 (与微电泳NA比较 ,P<0 .0 1) ,使SI -SEUD积分值朝向微电泳前的对照水平变化 (与对照实验比较 ,P <0 .0 5 ) ;而微电泳α2 -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育亨宾无此作用 ;③当中等剂量 (5 5nA)NA使体感皮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MFR明显升高 (P <0 .0 0 1) ,对其产生兴奋效应时 ,微电泳α2 -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育亨宾能阻断这种兴奋效应 ,使其MFR降低到对照水平。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对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的抑制诱发放电和易化自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体感皮层Ⅰ区 Α受体 受体拮抗剂 酚妥拉明 育亨宾 调制神经元活动
下载PDF
大鼠癫痫脑电信号采集 被引量:2
9
作者 崔招焕 傅鸣宇 +1 位作者 王健 关添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118-121,127,共5页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癫痫,本文提出了一种大鼠癫痫脑电信号的采集方案。首先采集正常Wistar大鼠4个大脑皮层的脑电信号,并进行比较,确定最适合采集脑电信号的大脑皮层为初级躯体感觉皮层(PrimarySomatosensoryconex。PSC)。其次,制...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癫痫,本文提出了一种大鼠癫痫脑电信号的采集方案。首先采集正常Wistar大鼠4个大脑皮层的脑电信号,并进行比较,确定最适合采集脑电信号的大脑皮层为初级躯体感觉皮层(PrimarySomatosensoryconex。PSC)。其次,制备癫痫大鼠,采集癫痫发作时的PSC脑电信号,并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发现PSC癫痫脑电信号的时域幅度变化非常明显,其中5~14Hz频段的脑电信号能量占总能量的比重变化最大,并且5~14Hz频段的能量在癫痫发作的不同阶段明显不同。本文提出可以通过观察脑电信号的时域幅度变化或分析5~14Hz频段能量的变化趋势获取不同发作阶段的脑电信号,用于准确地预测癫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脑电信号 初级躯体感觉皮层 时域分析 频域分析
下载PDF
皮层缺失或抑制躯体感觉皮层影响小鼠触觉敏感性和机械痛阈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国宏 盛海燕 +2 位作者 代文静 蔡雅奇 张玉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71-578,共8页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小鼠和化学遗传学手段探究皮层缺失和初级感觉皮层功能抑制对小鼠部分躯体感觉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可能的环路机制。方法:采用Tra2b条件性基因敲除建立皮层缺失小鼠模型,化学遗传学方法抑制初级感觉皮层下肢代表区(p...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小鼠和化学遗传学手段探究皮层缺失和初级感觉皮层功能抑制对小鼠部分躯体感觉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可能的环路机制。方法:采用Tra2b条件性基因敲除建立皮层缺失小鼠模型,化学遗传学方法抑制初级感觉皮层下肢代表区(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hindlimb region,S1HL)神经元活动;分别采用辐射热、von Frey、轻毛刷和贴纸测试等实验评价对小鼠热痛、机械痛和触觉等躯体感觉的影响;并利用病毒顺向追踪S1HL下行投射脑区。结果:皮层缺失小鼠辐射热和von Frey刺激反应阈值与对照小鼠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轻毛刷和贴纸实验中表现出明显的触觉敏化;抑制S1HL脑区明显降低小鼠后足von Frey刺激反应阈值、提高对非痛性触觉刺激的敏感性,对辐射热痛阈值无显著影响;束路追踪结果显示S1HL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ey,PAG)和延髓头端腹内侧部(rostral ventromedial medulla,RVM)有直接的纤维投射。结论:皮层缺失小鼠触觉敏感性增强;S1HL脑区主要参与小鼠后足触觉和机械痛觉的下行调控;PAG和RVM接受S1HL直接下行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层 初级躯体感觉皮层 触觉 热痛 机械痛 下行调控
下载PDF
乙酰胆碱在刺激SⅡ区影响C类纤维传入诱发的SI区电反应中的作用
11
作者 柏志全 陈助华 陈培熹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电刺激猫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对隐神经C类纤维传入引起的体感Ⅰ区(SⅠ)诱发电位(C—CEP)有抑制和易化作用。在SⅠ区局部用阿托品能部分地阻断电刺激SⅡ区对C—CEP的抑制作用,但对易化作用的影响不明显;而用六烃季铵(C_6)能阻断易化作... 电刺激猫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对隐神经C类纤维传入引起的体感Ⅰ区(SⅠ)诱发电位(C—CEP)有抑制和易化作用。在SⅠ区局部用阿托品能部分地阻断电刺激SⅡ区对C—CEP的抑制作用,但对易化作用的影响不明显;而用六烃季铵(C_6)能阻断易化作用,但对抑制作用的影响却不明显。在SⅠ区局部应用0.01%乙酰胆碱(ACh)对C—CEP有易化作用,用0.1%ACh则有抑制作用。结果提示,ACh可能参与SⅡ区对SⅠ区C—CEP的影响,通过SⅠ区的胆碱能M受体起抑制作用,通过N受体起易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层 C类纤维 乙酰胆碱
下载PDF
主要躯体感觉皮层突触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倪虹 葛敏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0期1547-1549,共3页
感觉经验可以使主要躯体感觉皮层分布发生可塑性改变。无论在幼年还是成年动物,该区均显示出很强的经验依赖型可塑性,但有关以突触为基础的可塑性机制研究较少。最近的研究表明,促成可塑性的机制可能包括兴奋性突触的长时程增强、长... 感觉经验可以使主要躯体感觉皮层分布发生可塑性改变。无论在幼年还是成年动物,该区均显示出很强的经验依赖型可塑性,但有关以突触为基础的可塑性机制研究较少。最近的研究表明,促成可塑性的机制可能包括兴奋性突触的长时程增强、长时程抑制、抑制性突触数量改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躯体感觉皮层 突触 可塑性 功能柱
下载PDF
大鼠初级躯体感觉区蛋白激酶Cγ脂筏转位参与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伟华 王珊珊 +3 位作者 岳红丽 任艺 韩如泉 李俊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930-933,955,共5页
目的 探讨机体感受和调制痛觉的最高级中枢初级躯体感觉区(S1区)神经元特异性蛋白激酶C γ亚型(protein kinase C γ isoform, PKCγ)在重要功能结构脂筏上转位水平的变化与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的联系。 方法 8~10周龄SD大鼠50... 目的 探讨机体感受和调制痛觉的最高级中枢初级躯体感觉区(S1区)神经元特异性蛋白激酶C γ亚型(protein kinase C γ isoform, PKCγ)在重要功能结构脂筏上转位水平的变化与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的联系。 方法 8~10周龄SD大鼠5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P组,20只)、瑞芬太尼组(R组,20只)和对照组(C组,10只),P组和R组经尾静脉予相应麻醉,C组不予任何措施。P组、R组各取10只大鼠,分别于麻醉前及麻醉停药后0.5、2、5、24 h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 PWMT)。P组、R组剩余大鼠(各10只)及C组10只大鼠分别于停药后2 h(7只)、停药后24 h(3只)断头处死,分离S1区,Western blot测定全细胞及脂筏PKCγ水平。 结果 ① R组大鼠 PWMT在停止输注后2 h明显低于P组(P〈0.05)。② 停药后2 h,2组动物S1区全细胞PKC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动物脂筏PKCγ水平明显高于P组(P〈0.05)。 结论 S1区PKCγ脂筏转位增加,证实了瑞芬太尼停药后S1区神经细胞活化。可能是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的机制之一,或是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后带来的细胞内信号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蛋白激酶Cγ亚型 脂筏 初级躯体感觉区
原文传递
椎间盘突出所致下腰腿痛患者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功能连接的fMRI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裴衣秀 赵彦琳 +3 位作者 朱艳艳 章勇 吴麟 周福庆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1-635,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下腰腿痛(LBLP)患者静息态初级躯体感觉皮层的功能连接情况。方法采用3.0 T MRI对26例椎间盘突出所致LBLP患者(LBLP组)和3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使用脑成像数据处理及分析助手V3.0对静息态fMRI数据进行... 目的探讨慢性下腰腿痛(LBLP)患者静息态初级躯体感觉皮层的功能连接情况。方法采用3.0 T MRI对26例椎间盘突出所致LBLP患者(LBLP组)和3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使用脑成像数据处理及分析助手V3.0对静息态fMRI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双侧初级躯体感觉皮层(S1leg:初级躯体感觉皮层足代表区)作为种子点,进行功能连接分析并采用两样本t检验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将功能连接系数有显著性差异的脑区分别选为感兴趣区,以峰值坐标为中心提取球形区域内功能连接系数的平均值,与临床评估(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两点触觉辨别测试等)参数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左侧S1leg和左侧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减弱(体素水平P<0.01,簇水平<0.05,GRF校正),而右侧S1leg和双侧小脑后叶功能连接增强(体素水平P<0.01,簇水平<0.05,GRF校正)。在LBLP患者组,右侧S1leg和双侧小脑后叶的功能连接系数与Barthel指数呈正相关(r=0.422,P=0.040)、与左手两点触觉辨别测试评分呈负相关(r=-0.447,P=0.028)、与右足两点触觉辨别测试评分呈负相关(r=-0.510,P=0.011)。结论静息状态下慢性LBLP患者存在和临床症状相关的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功能连接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连接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椎间盘突出 下腰腿痛 初级躯体感觉皮层
原文传递
人脑初级体感皮质M_(20)反应的性别差异-脑磁图研究
15
作者 孙吉林 李素敏 +3 位作者 吴杰 吴晶 赵华东 尹岭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5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应用脑磁图(MEG)研究健康受试者初级体感皮质反应M20的潜伏期、波幅及位置的性别差异。方法:对40例受试者给予双侧腕部正中神经电刺激,固定电流脉冲0.3ms,刺激间期0.5s,诱发初级体感皮质兴奋。脑磁图检查后进行MR扫描,层厚1.5mm。... 目的:应用脑磁图(MEG)研究健康受试者初级体感皮质反应M20的潜伏期、波幅及位置的性别差异。方法:对40例受试者给予双侧腕部正中神经电刺激,固定电流脉冲0.3ms,刺激间期0.5s,诱发初级体感皮质兴奋。脑磁图检查后进行MR扫描,层厚1.5mm。大脑初级体感皮质反应由等电流偶极(ECD)评价。将脑磁图所获得的M20反应叠加到MRI上,形成磁源性影像(MSI)。结果:依照给予电刺激后反应潜伏期不同分别称为M20、M35及M60,因M35及M60易受刺激间期(ISI)的影响,只对M20的潜伏期、波幅及反应位置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为(1)M20左、右半球潜伏期男性20.6±1.0ms和20.7±1.2ms,女性20.1±0.9ms和20.2±0.9ms,男女性同侧半球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2)M20左、右半球波幅男性23.6±11.2nAm和25.4±11.2nAm,女性25.8±10.5nAm和27.6±7.8nAm,男女性同侧半球波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3)左半球男女性M20偶极位置在X轴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男性X轴上与女性相比稍偏外侧,右半球男女性M20偶极位置在X轴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Y,Z轴无显著性差异(P>0.05);(4)磁源性影像显示所有受试者M20反应峰值均位于中央后回。结论:脑磁图可明确不同性别的大脑初级体感皮质反应M20潜伏期、波幅及位置。磁源性影像显示M20峰值位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脑磁图 体感 初级 显著性差异 磁源性影像 人脑 皮质反应 中央后回 健康受试者 神经电刺激 反应潜伏期 右半球 皮质兴奋 MR扫描 不同性别 M35 女性 波幅 检查后 偶极 MRI 男性 左半球 显示 电流 间期 大脑 同侧
下载PDF
Optical imaging of nociception in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of nonhuman primates
16
作者 Li-Min CHEN Robert M. Friedman Anna W. Roe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4-668,共5页
While the activation of primary somatosensory(SI) cortex during pain perception is consistently reported in functional imaging studies on normal subjects and chronic pain patients,the specific roles of SI,particularly... While the activation of primary somatosensory(SI) cortex during pain perception is consistently reported in functional imaging studies on normal subjects and chronic pain patients,the specific roles of SI,particularly the subregions within SI,in the processing of sensory aspects of pain are still largely unknown.Using optical imaging of intrinsic signal(OIS) and single unit electrophysiology,we studied cortical activation patterns within SI cortex(among Brodmann areas 3a,3b and 1) and signal amplitude changes to various intensities of non-nociceptive,thermal nociceptive and mechanical nociceptive stimulation of individual distal finerpads in anesthetized squirrel monkeys.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areas 3a and 1 are preferentially involved in the processing of nociceptive information while areas 3b and 1 are preferentially activated in the processing of non-nociceptive(touch) information.Nociceptive activations of individual fingerpad were organized topographically suggesting that nociceptive topographic map exits in areas 3a and 1.Signal amplitude was enhanced to increasing intensity of mechanical nociceptive stimuli in areas 3a,3b and 1.Within area 1,nociceptive response co-localizes with the non-nociceptive response.Therefore,we hypothesize that nocicepitve information is area-specifically represented within SI cortex,in which nociceptive inputs are preferentially represented in areas 3a and 1 while non-nociceptive inputs are preferentially represented in areas 3b and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图象分析 体感皮质 疼痛分析 猴类
下载PDF
坐骨神经阻滞引起成年大鼠初级体感皮层代表区的快速改变
17
作者 房鑫 恽君惕 +1 位作者 李斌 顾晓蓬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33-135,共3页
为了探讨成年大鼠坐骨神经(SCI)去传入后初级体感皮层是否发生快速重组,在氯胺酮麻醉下,利用微电极测定后爪代表区,然后用普鲁卡因阻滞对侧SCI。结果表明,阻滞后1h、4h和8h,隐神经代表区(SAR)比对照分别增大3... 为了探讨成年大鼠坐骨神经(SCI)去传入后初级体感皮层是否发生快速重组,在氯胺酮麻醉下,利用微电极测定后爪代表区,然后用普鲁卡因阻滞对侧SCI。结果表明,阻滞后1h、4h和8h,隐神经代表区(SAR)比对照分别增大32.5%(n=7)、93.0%(n=17)和100%(n=4)。此外,在原SAR和新生SAR记录的平均多单位诱发反应的峰潜伏期,后者比前者延长4.3ms。作者推测在快速出现的皮层重组机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体感皮层 坐骨神经 神经阻滞
下载PDF
S1脑区CXCL1/CXCR2参与针刺改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性痛的作用机制
18
作者 李艳伟 窦报敏 +8 位作者 王慎军 吕中茜 李威 徐枝芳 刘阳阳 徐媛 房钰鑫 郭永明 郭义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1-340,共10页
目的:探究大脑初级体感皮层(S1)脑区趋化因子CXC配体1(CXCL1)及趋化因子CXC受体2(CXCR2)参与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针刺镇痛的神经-免疫学机制。方法:将热痛阈值相对稳定的BALB/c小鼠足底注射0.05 mL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佐剂... 目的:探究大脑初级体感皮层(S1)脑区趋化因子CXC配体1(CXCL1)及趋化因子CXC受体2(CXCR2)参与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针刺镇痛的神经-免疫学机制。方法:将热痛阈值相对稳定的BALB/c小鼠足底注射0.05 mL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佐剂性关节炎(AIA)模型后,随机分为单纯荧光组和荧光标记CXCL1组,每组2只。荧光标记CXCL1组小鼠尾静脉注射AF750荧光标记CXCL1重组蛋白,并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观察荧光及荧光标记CXCL1在AIA小鼠体内的主要富集脏器及脑的荧光富集情况。另取热痛阈值相对稳定的Wistar大鼠,右足底注射0.1 mL CFA建立AIA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2只,取12只Wistar大鼠右足底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作为盐水组。针刺组大鼠针刺“足三里”1次/d,针刺持续7 d,治疗结束后采用热痛仪测量大鼠右侧足底热缩足潜伏期即热痛阈值;利用ELISA、免疫荧光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文献报道的可能表达CXCR2及阿片肽受体的多个疼痛相关脑区CXCL1蛋白含量及S1脑区CXCL1阳性细胞数与mRNA表达水平,以期探明前期研究结果中针刺后升高的血清CXCL1的作用脑区;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S1脑区中CXCR2蛋白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1脑区中CXCR2、μ-阿片肽受体(MOR)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将CXCR2分别与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标记物NeuN及MOR共染,检测CXCR2在S1脑区中的表达细胞及是否与MOR共表达。结果:与单纯荧光组相比,荧光标记CXCL1组小鼠脑组织中有较强的荧光信号。与盐水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右侧足底热痛阈值均明显降低(P<0.01),S1脑区中CXCR2 m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第2~7天热痛阈值、S1脑区中CXCL1蛋白含量、CXCR2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MOR mRNA表达均升高(P<0.05,P<0.01);针刺组大鼠S1脑区中CXCR2分别与NeuN及MOR有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佐剂性关节炎 炎性痛 CXC配体1/CXC受体2 大脑初级体感皮层区(S1) 阿片肽受体
原文传递
刺激扣带皮层前部对大鼠初级体感皮层神经元诱发放电活动的影响
19
作者 高菊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8-81,共4页
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的方法观察了刺激大鼠扣带皮层前部(ACC)对初级体感皮层(Sm.Ⅰ)接受触压觉传入神经元诱发放电的影响.神经元的鉴别方法是外周神经碰撞试验和自然触压觉刺激验证.在所鉴别的45个神经元中,14个神经元的诱发放电受到... 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的方法观察了刺激大鼠扣带皮层前部(ACC)对初级体感皮层(Sm.Ⅰ)接受触压觉传入神经元诱发放电的影响.神经元的鉴别方法是外周神经碰撞试验和自然触压觉刺激验证.在所鉴别的45个神经元中,14个神经元的诱发放电受到了易化性影响,9个神经元的诱发放电受到了抑制性影响.扣带皮层前部影响的潜伏期为6~25ms,作用时程为50~150ms.上述结果提示,扣带皮层前部在皮层触压觉信息的整合中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带皮层前部 初级体感皮层 诱发放电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