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新区近地层风场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晓霞 黄涛 +1 位作者 王兴 梁东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01-1009,共9页
利用兰州新区2014年1-12月秦川金家庙、西岔段家川、新区东南角、黑石川和平4座70 m风塔和新区城区4个10 m高度自动气象站逐10 min风向风速观测资料,分析了兰州新区盛行风向、风速、污染系数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区周围地形复杂,... 利用兰州新区2014年1-12月秦川金家庙、西岔段家川、新区东南角、黑石川和平4座70 m风塔和新区城区4个10 m高度自动气象站逐10 min风向风速观测资料,分析了兰州新区盛行风向、风速、污染系数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区周围地形复杂,盛行风向、风速及污染系数等要素随高度、时间、位置均有变化。观测年内,新区测风塔70 m高度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及相邻方向,该方向平均风速最大;新区偏北的两个风塔(秦川金家庙和西岔段家川)西北至偏北方向污染系数较小,新区偏南两个风塔(新区东南角和黑石川和平),偏北及相近方向污染系数较小。测风塔10 m高度各观测点盛行风向、风速和污染系数与70 m均有明显差异,4个风塔的风场特征也显著不同。各观测点各高度均有静风天气出现,70 m高度静风频率4.2%~13.5%,10 m高度静风频率5.6%~11.5%;各塔风向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秋、冬季盛行风向接近,春、夏季盛行风向接近;新区风向日变化呈现出山谷风特征,白天盛行风向多为东南风或西南风,夜晚多为东北风和偏东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新区 近地层风场 盛行风向 风速频率 污染系数
下载PDF
孟津县历史极大风速推算及其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姬鸿丽 俞飞 +3 位作者 禹东晖 李倩倩 张丽娟 张俊杰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1年第3期74-78,共5页
利用孟津县2006-2008年自动气象站风资料建立由2 min平均风速、10 min平均风速推算极大风速的拟合方程,根据方程由孟津县气象观测站1959-1982年2 min定时风速和1983-1992年2月10 min平均风速,推算出极大风速,从而建立了可用于研究使用... 利用孟津县2006-2008年自动气象站风资料建立由2 min平均风速、10 min平均风速推算极大风速的拟合方程,根据方程由孟津县气象观测站1959-1982年2 min定时风速和1983-1992年2月10 min平均风速,推算出极大风速,从而建立了可用于研究使用的长时间序列的孟津县年极大风速序列值。通过分析孟津县近51 a极大风速及1983-2009年大风发现:孟津县20世纪80年代极大风速最大;年极大风速最大值为39.8 m/s,最小值为16.7 m/s,平均值为23.1 m/s,年极大风速具有突变性,与年平均风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极大风速易出现在春季、冬季,极少出现在夏季、秋季;大风风向多为WNW和NW风,占大风的80%以上;大风多出现在白天,高发时段在午后到傍晚,14:00是出现大风最多的时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算 极大风速 气候特征 主导风向 日变化
下载PDF
地形对宜昌市大气污染特征及扩散条件影响
3
作者 成勤 岳岩裕 +3 位作者 罗剑琴 毛成忠 王清龙 饶少林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5期86-94,共9页
利用2016-2020年气象与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分析宜昌市三面环山地形对PM_(2.5)、PM_(10)和O_(3)三种主要大气污染物分布和其大气扩散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种污染物中,PM_(2.5)污染最严重,O_(3)污染天数少于PM_(10)污染天数,但污染超... 利用2016-2020年气象与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分析宜昌市三面环山地形对PM_(2.5)、PM_(10)和O_(3)三种主要大气污染物分布和其大气扩散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种污染物中,PM_(2.5)污染最严重,O_(3)污染天数少于PM_(10)污染天数,但污染超标程度高于PM_(10)的超标程度。受地形、植被及人类活动影响,宜昌市“喇叭口”地形内大气污染最重。(2)在地形和区域输送的影响下,“喇叭口”内易形成大气污染。冬季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污染路径主要为东北路径和偏东路径,潜在源区主要为河南北部和东部、荆门、荆州。夏季O_(3)为主要污染物,污染轨迹主要为偏南和偏东路径,潜在源区为江汉平原和宜昌南部。(3)地表风速与PM_(2.5)、PM_(10)浓度负相关,但受传输过程影响,平均风速大于3.3 m·s^(-1)时,PM_(2.5)、PM_(10)浓度波动较大;与O_(3)浓度正相关,但在平均风速大于2.1 m·s^(-1)时,O_(3)浓度随风速增大而减小。受“喇叭口”地形影响,偏东风为造成宜昌城区PM_(2.5)污染的主风向。受长江河谷地形影响,NW风和E风易造成宜昌城区O_(3)浓度升高。(4)降水对污染物有湿清除作用,降水量与污染物浓度负相关;但降水量小于5 mm时,可能出现PM_(2.5)浓度成倍增长的情况;降水量大于25 mm时,PM_(10)的负清除率占比有所上升;降水对O_(3)的正清除率占比最高,但平均清除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大气污染特征 气流轨迹 平均风速 盛行风向 湿清除
下载PDF
主导风向对直接空冷凝汽器换热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兰欣 崔皓程 仲博学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采用SIMPLE算法和k-ε模型,对2台600 MW直接空冷机组的空冷岛外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主导风向对空冷岛外部流场及空冷凝汽器换热效率的影响,探索了机组换热效率最高及最低时主导风向的范围.结果表明:在同一主导风向下,风速... 采用SIMPLE算法和k-ε模型,对2台600 MW直接空冷机组的空冷岛外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主导风向对空冷岛外部流场及空冷凝汽器换热效率的影响,探索了机组换热效率最高及最低时主导风向的范围.结果表明:在同一主导风向下,风速越大,换热效率越低,当风速从3 m/s增大到9 m/s时,换热效率降低了14.3%;在相同风速条件下,当主导风向与空冷平台夹角成135°~150°或者30°~45°时,空冷凝汽器的换热效率最高,当风向角在270°附近时,效率最低,两者效率之差达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凝汽器 主导风向 流场 换热效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南京夏季城市冠层大气CO2浓度时空分布规律的观测 被引量:5
5
作者 高韵秋 刘寿东 +5 位作者 胡凝 王淑敏 邓力琛 于洲 张圳 李旭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367-2373,共7页
城市是CO2重要排放源,直接观测城市中大气CO2浓度对于研究人类活动对大气温室气体的贡献至关重要,而在城市中多个站点、多个高度上观测大气CO2浓度则有助于认识城市CO2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确定其影响机制.本研究于2014年7月18日至7月25... 城市是CO2重要排放源,直接观测城市中大气CO2浓度对于研究人类活动对大气温室气体的贡献至关重要,而在城市中多个站点、多个高度上观测大气CO2浓度则有助于认识城市CO2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确定其影响机制.本研究于2014年7月18日至7月25日在南京主城区东、西、南、北和中共5个方位(100 m左右高度),2014年8月3日至2014年8月9日在南京主城区中部站点的3个高度(30、65和110 m)观测CO2浓度.结果表明:1南京主城区垂直方向上CO2浓度存在明显梯度,近地面30 m处CO2浓度受人为活动影响明显,平均值达427.3×10-6(±18.2×10-6)(摩尔分数,下同),高层65m、110 m处CO2浓度混合均匀,平均值分别为411.8×10-6(±15.0×10-6)和410.9×10-6(±14.6×10-6).大气层结越稳定,CO2浓度越高,垂直梯度越大.2南京主城区CO2浓度的水平分布受风和大气稳定度的控制.观测期间盛行东北风向,导致CO2浓度分布整体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格局,城市主城区上下风向CO2浓度差为7.8×10-6.而且水平风速越大,越有助于将上风向的CO2传输至城市的下风向,CO2浓度差就越小.大气层结越稳定,整体CO2浓度越高.3南京主城区5个站点CO2浓度均有明显的日变化,日最高值出现在交通早高峰期间,谷值在17:00左右,在19:00左右有时会因交通晚高峰而出现次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主城区 CO2浓度 盛行风向 垂直分布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主导风向的风帆偏航控制系统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江滨 王立明 +1 位作者 袁成清 严新平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0年第6期95-97,120,共4页
介绍了基于主导风向的助航风帆偏航控制系统原理。根据风力模型和风帆助航工作原理,分别从风向的正态分布、风力蕴含的总能量和风帆实际利用能量出发,给出了主导风向的计算方法。最后介绍了偏航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
关键词 风帆助航 船舶 主导风向 偏航控制
下载PDF
天山科其喀尔冰川区复杂下垫面CO2通量贡献区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建 丁永建 +1 位作者 许民 许君利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12-1520,共9页
大气湍流交换过程中CO2有效源(汇)区域即CO2通量贡献区,在冰川作用区不仅受到水化学侵蚀强度的影响,还受区域微气候的影响,另外,动态的下垫面和复杂地形也增加了实际监测的不确定性。为了评估冰川区CO2通量监测结果的空间代表性,在西... 大气湍流交换过程中CO2有效源(汇)区域即CO2通量贡献区,在冰川作用区不仅受到水化学侵蚀强度的影响,还受区域微气候的影响,另外,动态的下垫面和复杂地形也增加了实际监测的不确定性。为了评估冰川区CO2通量监测结果的空间代表性,在西天山南坡科其喀尔冰川表碛区利用涡度协方差观测系统进行观测,同时,结合基于KM足迹模型基础上开发的ART Footprint Tool足迹软件对通量贡献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积雪积累期主风向以NW为主,风向频率占53.31%;积雪消融期和冰川消融初期NW向主风减少,偏北的NNW风逐渐增多,但冰川消融峰期后又逐渐过渡为NW风向。(2)积雪积累期雪冰融水几乎消失,但大气CO2通量平均为-0.07 g·m^-2·d^-1,尤其是白天为-0.88 g·m^-2·d^-1,仍呈没收现象,是由于白天较强辐射下,少量积雪融水引起可溶性物质淋溶过程中水化学反应没收大气CO2所致;而夜间冰川消融峰期CO2通量值平均为0.33 g·m^-2·d^-1,呈释放CO2现象,这可能与夜间区域降温及降水过程中溶解的CO2因地表蒸发返回大气所致。(3)通量贡献率80%以上的各期0.5 h数据占比依次为:积雪积累期(95.80%)〉积雪消融期(93.28%)〉冰川消融峰期(86.13%)〉冰川消融初期(81.88%),而足迹最远点分布距离顺序与前者几乎相反,但均分布在主风向下的冰川中流线上,说明对CO2通量监测值有显著影响的贡献区比较集中,也意味着冰川末端及两侧山脊草地CO2通量变化的影响可以忽略。(4)白天在大气稳态条件下,贡献区解释的CO2通量为(78.55±2.08)%,略高于夜间的(77.72±1.41)%,但显著低于非稳定条件下白天(89.86±0.22)%和夜间(89.45±0.57)%的解释结果,进一步验证了CO2通量贡献区比较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通量 贡献区 涡动相关系统 主风向 科其喀尔冰川 天山
原文传递
巴图湾水库风沙入库量的估算 被引量:3
8
作者 宋阳 严平 +5 位作者 杜建会 赵平和 高雪杉 岳耀杰 潘星慧 朱孟郡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73,共6页
风沙入库给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库带来了严重的填淤危害。本文通过对内蒙古乌审旗南部巴图湾水库岸边流动沙丘不同部位风速与风沙流的同步观测,计算出库岸流动沙丘表面的平均输沙率。利用巴图湾水库1986~2005年9月份的5期TM遥感影像... 风沙入库给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库带来了严重的填淤危害。本文通过对内蒙古乌审旗南部巴图湾水库岸边流动沙丘不同部位风速与风沙流的同步观测,计算出库岸流动沙丘表面的平均输沙率。利用巴图湾水库1986~2005年9月份的5期TM遥感影像统计出水库两岸受不同风向影响的流动沙丘断面的平均长度,结合巴图湾水库附近乌审旗河南乡气象站1985~2004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出不同风向大于起沙风的风速年均持续时间,初步计算出巴图湾水库的年均入库风沙量。结果表明:(1)巴图湾水库的年均入库风沙量为3.65万t,其中西岸风沙入库量为3.55万t,东岸为0.10万t。西岸风沙危害最为严重,是治沙工作的重点。(2)巴图湾水库的风沙入库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方向性。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风沙入库的方向会随着风向的变化而改变。东南风与西北风是造成东西两岸风沙入库的主要风向。西北风对风沙入库量的贡献最大。(3)在大于起沙风的风速中,5~12m/s。风速段是风沙入库的主要风速。当风速中7m/s以上的风速持续时间有一个较小的增加时,入库风沙量将会有一个巨大的增加。(4)库岸半固定沙丘的风沙入库,降尘和风水复合侵蚀引起的库岸坍塌也是入库风沙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巴图湾水库的实际年入库风沙量应该大于3.65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图湾水库 风沙入库 风沙流 输沙率 主风向
下载PDF
呼和浩特机场地面风的气候特征分析及预报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浩 《环境与发展》 2019年第10期173-175,共3页
通过对呼和浩特机场2002-2016年地面风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并对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机场全年盛行东偏东北风,白天西南风,夜间东北风,年平均风速2.1m/s,冬春季易出现西北地面大风;地面风除了满足典型的山谷风的特征外... 通过对呼和浩特机场2002-2016年地面风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并对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机场全年盛行东偏东北风,白天西南风,夜间东北风,年平均风速2.1m/s,冬春季易出现西北地面大风;地面风除了满足典型的山谷风的特征外,还有受局地山地背风波影响的湍流乱流;地面大风出现的天气形势一般为高空槽冷锋型、蒙古气旋型、高压底部型、动量下传大风和雷暴大风;地面大风一般是高低空风场辐合辐散的环流运动强迫所造成的,一般伴随高低空急流,且整层垂直速度接近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行风向 平均风速 地方性风 大风预报
下载PDF
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风沙运动若干规律监测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韫娟 马志福 +1 位作者 马淑红 陈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5,共9页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研究区域,将覆盖塔克拉玛干沙漠的17个气象站近50a(1961—2010年)历史资料与沙漠公路沿线近3a(2007年4月~2010年4月)5层梯度风短期监测资料,以及沙漠公路7种防风阻沙体系下典型横断面5层梯度风监测资料进行信...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研究区域,将覆盖塔克拉玛干沙漠的17个气象站近50a(1961—2010年)历史资料与沙漠公路沿线近3a(2007年4月~2010年4月)5层梯度风短期监测资料,以及沙漠公路7种防风阻沙体系下典型横断面5层梯度风监测资料进行信息化整编和规范化计算,对阿和沙漠公路风沙运动若干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阿和沙漠公路沿线气象站10m高度最大瞬时风速与沿线梯度风监测站及短期监测站距路面4m高度最大瞬时风速具有空间相关性,平原路段空间代表性为20~40km;特殊路段空间代表性为5~10km;(2)沙漠公路沿线迎风侧最大瞬时风速比背风侧偏大1.15~1.30;(3)沙漠公路沿线2a-遇最大瞬时风速水平分布规律是以沙漠公路中部向南北递减,最大值出现在k66.7~k326区间;(4)沙漠公路北部强风主风向WNW和N风,次强风主风向ENE和NE风;沙漠公路中部全年强风主风向ENE和NE风,次强风主风向为NNW风;沙漠公路南部全年强风主风向W风,次强风主风向为WNW风;(5)沙漠公路沿线起沙风是随7种防风阻沙体系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以芦苇、草帘子方格防风阻沙体系下2m高度的起沙风速和沙粒过路临界风速为最大,分别为8.0~9.0m/s和10.0~11.0m/s,对输沙贡献最大的有效瞬间风速在8.0~15.0m/s之间;黑土工袋方格防风阻沙体系下起沙风速为4.0~5.0m/s,沙粒过路临界风速为5.0~6.0m/s,防风阻沙效应最差,建议更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和沙漠公路 风沙运动规律 最大瞬时风速 强风主风向 起沙风速
下载PDF
城市近地层风特征与大气污染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永清 张弛 王庆祥 《上海环境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216-220,共5页
使用依兰测风塔2010年5月到2011年4月期间10、50、70、100m4层测风数据对依兰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风塔各高度风速具有一致的日变化规律,均为白天大,夜间小;垂直风速各时刻平均值均为正值,风速上升趋势较下降趋势明显,日... 使用依兰测风塔2010年5月到2011年4月期间10、50、70、100m4层测风数据对依兰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风塔各高度风速具有一致的日变化规律,均为白天大,夜间小;垂直风速各时刻平均值均为正值,风速上升趋势较下降趋势明显,日变化规律与水平风速基本一致;风廓线指数a值夜间较大且稳定。白天较小;湍流强度随高度升高而减小,各高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高度主导风向一致,随高度增大,主导风向出现频率升高;各高度污染系数最大对应的风向一致,随高度增加,污染系数较小的风向区间增加,越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高度可以有效减少城市近地面的污染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特征 风廓线指数 湍流强度 主导风向 污染系数
下载PDF
彭州边界层铁塔风梯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康雪 陆成伟 +2 位作者 李愉 许晨 刘洋远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1年第3期136-144,共9页
利用2018年10月~2020年12月彭州边界层铁塔的风速风向观测资料,分析了彭州地区近地面各季节平均风速日变化、盛行风向及污染系数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彭州大风天气个例,对按月分类法和风速区间法的反演结果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 利用2018年10月~2020年12月彭州边界层铁塔的风速风向观测资料,分析了彭州地区近地面各季节平均风速日变化、盛行风向及污染系数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彭州大风天气个例,对按月分类法和风速区间法的反演结果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除夏季10m高度盛行西风以外,其余三季各高度均盛行东北风,秋冬两季各高度东北风出现频率大于春夏两季,每个季节随着高度增加,东北风出现频率均逐渐增大,对应平均风速均逐渐增大。春夏季10m高度的最大污染系数在偏西方向,其他各高度最大污染系数均在东北方向,各层高度最小污染系数多在东南或偏南方向;秋冬季各高度污染系数均大于春夏季,最大均为东北方向,10~20m最小污染系数多在偏南或偏东南方向,60~90m最小污染系数为偏西北方向;彭州铁塔偏西和东北方向不宜布设污染源。两种风速反演方法均能对近地面风速进行较为有效的反演,风速区间法在大风区间的反演效果优于按月分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州边界层铁塔 风速反演 风速日变化 盛行风向 污染系数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防风林带基本特性及其与风向的关系
13
作者 马逸雪 刘宝元 +2 位作者 张蒙娜 董丽霞 张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5,共9页
[目的]为探究东北黑土区防风林带走向与主害风向的关系。[方法]利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获取研究区内林带基本特征数据,结合研究区内43个气象站点风速风向数据,对林带走向与主害风向的交角,即风向偏角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蒙东黑土亚区... [目的]为探究东北黑土区防风林带走向与主害风向的关系。[方法]利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获取研究区内林带基本特征数据,结合研究区内43个气象站点风速风向数据,对林带走向与主害风向的交角,即风向偏角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蒙东黑土亚区偏西风占比大,风向较为集中,主害风主导性强烈,松嫩黑土亚区风向较为分散,主害风主导性较弱;平均林带密度松嫩黑土亚区>蒙东黑土亚区;防风林带走向在松嫩黑土亚区占比最大的为N-S走向林带,蒙东黑土亚区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区内风向偏角<30°占比为29.60%,>30°占比为70.40%,防风作用较差。[结论]研究区内大量防风林带走向与主害风向斜交,对主害风的防护作用较差。该研究结果对于了解现有防风林带密度、走向,进一步建设和改造防风林带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林带 风力侵蚀 林带走向 主害风向
下载PDF
基于地形和主风向效应模拟山区降水空间分布 被引量:64
14
作者 孙鹏森 刘世荣 李崇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910-1915,i003,共7页
在 ANUSPL IN和 GIS空间分析技术的支持下 ,采用岷江流域内及周边地区共计 5 1个雨量站的 1988~ 2 0 0 2年各月连续观测数据 ,模拟产生岷江上游面积达 2 2 919km2的流域范围内月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栅格。为了体现当地季风方向和坡向... 在 ANUSPL IN和 GIS空间分析技术的支持下 ,采用岷江流域内及周边地区共计 5 1个雨量站的 1988~ 2 0 0 2年各月连续观测数据 ,模拟产生岷江上游面积达 2 2 919km2的流域范围内月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栅格。为了体现当地季风方向和坡向之间的耦合效应 ,建立主风向效应指数 (PWEI) ,并从 DEM中提取海拔高度形成两个协变量 ,以雨量站的大地坐标位置作为独立变量。降水的模拟采用样条平滑技术 ,利用降水量值和 4个变量的统计关系拟合产生样条表面 ,并进而结合 DEM和 PWEI栅格产生空间分辨率达 5 0 0 m的降水量栅格。依据归一化交叉检验值 (GCV)确定平滑参数 ,并通过多次诊断运行实现平滑降噪 ,提高预测精度。统计结果表明 ,月平均降水量的预测误差变动在 15 %~ 4 2 %之间 ,是现有雨量站分布条件所能实现的较好的结果。雨季 (5~ 9月份 )的预测误差远小于旱季 ,表明东南季风对迎风坡面有明显的致雨效应 ,并因 PWEI的运用提高了模拟精度 ;旱季 PWEI效果不明显 ,降水分配主要依赖地形。和单纯利用海拔高度一个变量相比 ,增加 PWEI可使全年平均预测误差降低 3.0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降水量 主风向效应指数 插值 归一化交叉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