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预防早产儿慢性肺疾病(CL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ENTRAL、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CBM、CNKI和VIP、Wan Fang Data,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10月,搜集所有研...目的系统评价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预防早产儿慢性肺疾病(CL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ENTRAL、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CBM、CNKI和VIP、Wan Fang Data,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10月,搜集所有研究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防治早产儿CLD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RCT,2 051例早产儿。与对照组比较,28天组吸入糖皮质激素组,以及吸入布地奈德亚组、倍氯米松亚组和氟替卡松亚组,CLD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校正胎龄36周组吸入糖皮质激素组(RR=0.70,95%CI:0.61~0.80)、雾化吸入亚组(RR=0.74,95%CI:0.63~0.87)、气管内给药亚组(RR=0.57,95%CI:0.43~0.76)以及布地奈德亚组(RR=0.67;95%CI:0.57~0.78)和氟替卡松亚组(RR=0.58,95%CI:0.36~0.94),CLD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倍氯米松组CLD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总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雾化吸入亚组和气管内给药亚组以及布地奈德亚组、倍氯米松亚组和氟替卡松亚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预防性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能有效降低早产儿CLD的发病率,但对病死率无影响,与给药方式和给药类型无显著相关性。同时推荐以校正胎龄36周为结局指标观察点,但相关研究数量有限,且缺乏长期随访结果,因此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及远期并发症,仍需大量的临床研究来评估,建议临床谨慎使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早产儿消化道穿孔早期临床诊断,为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总结本院近5年共10例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一般情况,发病时间及早期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方法、预后,分析穿孔的可能促发因素。【结果】1)10例患儿,男女比例为3∶2,平...【目的】探讨早产儿消化道穿孔早期临床诊断,为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总结本院近5年共10例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一般情况,发病时间及早期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方法、预后,分析穿孔的可能促发因素。【结果】1)10例患儿,男女比例为3∶2,平均胎龄32周,平均体重1 555g,其中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5例,双胎7/10;2)发病时间平均为生后26h(9~70h)。以呕吐、腹胀为首发症状,出现典型临床表现时间平均为生后48h(18~96h)。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腹胀、张力高、腹壁发青,肠音消失。腹部立位X片显示膈下可见大量游离气体,肝界下移,部分病例腹腔穿刺。2例术后良好,7例死亡,死亡率7/9。1例失访;3)促发因素:感染继发消化道穿孔2例(2/10);自发性消化道穿孔8例(8/10),穿孔后继发感染者6例(6/8)。6例首发症状出现前按时开奶。消化道穿孔前无创呼吸机治疗共5例(5/10)。【结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是发生消化道穿孔高危因素;生后1~2d、重症感染是穿孔发生的高危时间;呕吐和/或腹胀为常见的首发症状;早产儿消化道先天发育薄弱是基础,感染、喂养及无创通气可能为促发因素。出现上述情况临床警惕消化道穿孔。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预防早产儿慢性肺疾病(CL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ENTRAL、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CBM、CNKI和VIP、Wan Fang Data,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10月,搜集所有研究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防治早产儿CLD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RCT,2 051例早产儿。与对照组比较,28天组吸入糖皮质激素组,以及吸入布地奈德亚组、倍氯米松亚组和氟替卡松亚组,CLD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校正胎龄36周组吸入糖皮质激素组(RR=0.70,95%CI:0.61~0.80)、雾化吸入亚组(RR=0.74,95%CI:0.63~0.87)、气管内给药亚组(RR=0.57,95%CI:0.43~0.76)以及布地奈德亚组(RR=0.67;95%CI:0.57~0.78)和氟替卡松亚组(RR=0.58,95%CI:0.36~0.94),CLD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倍氯米松组CLD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总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雾化吸入亚组和气管内给药亚组以及布地奈德亚组、倍氯米松亚组和氟替卡松亚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预防性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能有效降低早产儿CLD的发病率,但对病死率无影响,与给药方式和给药类型无显著相关性。同时推荐以校正胎龄36周为结局指标观察点,但相关研究数量有限,且缺乏长期随访结果,因此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及远期并发症,仍需大量的临床研究来评估,建议临床谨慎使用。
文摘【目的】探讨早产儿消化道穿孔早期临床诊断,为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总结本院近5年共10例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一般情况,发病时间及早期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方法、预后,分析穿孔的可能促发因素。【结果】1)10例患儿,男女比例为3∶2,平均胎龄32周,平均体重1 555g,其中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5例,双胎7/10;2)发病时间平均为生后26h(9~70h)。以呕吐、腹胀为首发症状,出现典型临床表现时间平均为生后48h(18~96h)。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腹胀、张力高、腹壁发青,肠音消失。腹部立位X片显示膈下可见大量游离气体,肝界下移,部分病例腹腔穿刺。2例术后良好,7例死亡,死亡率7/9。1例失访;3)促发因素:感染继发消化道穿孔2例(2/10);自发性消化道穿孔8例(8/10),穿孔后继发感染者6例(6/8)。6例首发症状出现前按时开奶。消化道穿孔前无创呼吸机治疗共5例(5/10)。【结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是发生消化道穿孔高危因素;生后1~2d、重症感染是穿孔发生的高危时间;呕吐和/或腹胀为常见的首发症状;早产儿消化道先天发育薄弱是基础,感染、喂养及无创通气可能为促发因素。出现上述情况临床警惕消化道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