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倾斜角薄壁结构激光近净成形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余超 苗秋玉 +3 位作者 石龙飞 马广义 吴东江 邓德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5-602,共8页
针对复杂装备零件的快速成形及修复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激光束与垂直方向之间设置预设夹角的方法,开展了不同预设夹角下无支撑倾斜薄壁结构的成形实验,研究了倾斜薄壁结构的大角度成形机理,给出了预设夹角范围的选择依据,以实现无支撑大... 针对复杂装备零件的快速成形及修复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激光束与垂直方向之间设置预设夹角的方法,开展了不同预设夹角下无支撑倾斜薄壁结构的成形实验,研究了倾斜薄壁结构的大角度成形机理,给出了预设夹角范围的选择依据,以实现无支撑大倾斜角薄壁结构的成形。研究结果表明:成形过程中无支撑熔融粉末发生坍塌是导致最终成形结构形貌及角度成形精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当设定的预设夹角使得激光束与倾斜薄壁结构之间的夹角小于30°时,成形得到的无支撑倾斜薄壁结构形貌良好且实际倾斜角度与设计角度较吻合。给定工艺条件下,采用预设夹角的方式,最终成形得到了倾斜角度约为60°的倾斜薄壁结构,突破了激光近净成形方法成形无支撑倾斜薄壁结构的倾斜极限,成功获得了三元叶片样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薄壁结构 预设夹角 激光近净成形 三元叶片
下载PDF
航发叶片加工机床转台预调角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熊奉奎 刘康 +2 位作者 胥云 张明 付军豪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6-28,52,共4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中传统转台存在正反转切换侧隙,导致其回转精度、重复定位精度和响应速度低,达不到航发叶片的加工要求的问题。文章介绍一种基于双斜齿轮正反转消隙及碟簧自动补偿的高速大扭矩高精度叶片加工机床转台。针对双斜... 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中传统转台存在正反转切换侧隙,导致其回转精度、重复定位精度和响应速度低,达不到航发叶片的加工要求的问题。文章介绍一种基于双斜齿轮正反转消隙及碟簧自动补偿的高速大扭矩高精度叶片加工机床转台。针对双斜齿轮正反转消隙机构,推导出传动系统误差计算的方法,以蒙特卡洛法为工具计算出常规安装转台的传动系统误差,从而确定预调扭转角度且以此调整双斜齿轮消隙机构,达到了提高转台正反转切换时的回转精度、重复定位精度及响应速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发叶片 加工机床 预调角度
下载PDF
潮流能水轮机叶片在多安装角下的水动力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航 肖钢 张亮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53-1258,共6页
为精确控制潮流能水轮机的输出功率与载荷,得到叶片安装角控制规律,基于动量叶素理论、粘性CFD数值模拟以及模型试验的方法,对1 k W水轮机模型在不同安装角度下的水动力性能进行研究,计算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叶片在不同安装角下的水动力... 为精确控制潮流能水轮机的输出功率与载荷,得到叶片安装角控制规律,基于动量叶素理论、粘性CFD数值模拟以及模型试验的方法,对1 k W水轮机模型在不同安装角度下的水动力性能进行研究,计算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叶片在不同安装角下的水动力性能与载荷。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叶片安装角度的改变对水轮机的输出功率与载荷均有较明显影响,并呈现一定规律;通过模型实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 潮流能水轮机 安装角 数值模拟 动量叶素理论
下载PDF
直丝弓矫治器对牙根轴倾斜度的影响
4
作者 吴刚 黄吉娜 +2 位作者 夏冰 董月芳 盛祖立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15-16,31,共3页
目的评价直丝弓托槽预成角度对牙根轴倾角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牙合40例,作为对照组。国产美式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完成的病例40例,作为实验组。拍摄曲面断层片并测量每个牙根近远中倾斜角度,比较试验组、对照组牙根近远中倾斜角度。... 目的评价直丝弓托槽预成角度对牙根轴倾角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牙合40例,作为对照组。国产美式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完成的病例40例,作为实验组。拍摄曲面断层片并测量每个牙根近远中倾斜角度,比较试验组、对照组牙根近远中倾斜角度。结果实验组上颌尖牙牙根呈现明显的远中倾斜(P<0.05)。结论国产美式直丝弓矫治器加深上颌尖牙的远中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矫治器 预成角度 牙根近远中倾斜 尖牙
下载PDF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vertical-axis tidal-current turbine with different preset angles of attack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广 杨冉升 +1 位作者 刘艳 赵鹏飞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3年第2期280-287,共8页
The instantaneous angle of attack on the blad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vertical-axis tidal-current turbine with straight blad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he instantaneous angle of attack on the blad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vertical-axis tidal-current turbine with straight blad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reset angles of attack on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three-bladed, vertical-axis, tidal-current turbine both experimentally and numerically.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in a towing tank. This tested turbine's solidity is 0.1146. The preset angles of attack on the blade are -3°, 0°, 3°, and 5°, in the experiment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eset angle of attack from -3°, to 5°,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turbine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power coefficients being increased from 15.3% to 34.8%,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e result of a 0° preset angle of attack,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urbine with positive preset angles of attack is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to be beneficial. Thi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s also shown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based on the Unsteady 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 (URANS) equations. In additi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positive preset angle of attack is 7° for the turbine studied. The corresponding power coefficient is 38%. Beyond this optimal preset angle of attack,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turbine decreases. Therefore, due to the dynamic stall phenomenon, an optimal preset angle of attack exists for any vertical-axis turbine. This value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of a vertical-axis tidal-current turbine. wo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dal-current turbine preset angle of attack tidal energy numerical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一种整锻六拐曲轴的锻造工艺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剑 李新生 张华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1,共2页
介绍一种整锻六拐曲轴的锻造工艺方法。通过采用角度预置 ,利用上下平砧 ,在水压机上自由锻造生产的六拐曲轴锻件 ,具有金属纤维连续无扭曲 ,工装辅具投入少 。
关键词 六拐曲轴 锻造 角度预置 水压机 自由锻
下载PDF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检测改进算法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涂永昌 刘建功 王伟 《现代电子技术》 2013年第3期145-147,共3页
针对有源电力滤波器进行谐波检测、补偿过程中存在的延时滞后的问题,提出以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的谐波检测理论为基础,使用预置微量补偿相位的方式改善测量结果。首先分析了瞬时无功功率的ip-iq算法检测谐波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在实际应用中... 针对有源电力滤波器进行谐波检测、补偿过程中存在的延时滞后的问题,提出以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的谐波检测理论为基础,使用预置微量补偿相位的方式改善测量结果。首先分析了瞬时无功功率的ip-iq算法检测谐波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其次引入了相位补偿角并进行了计算推导;最后使用Matlab仿真工具对预置补偿角加入的前后波形进行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证明预置补偿角可以有效的提高补偿实时性,改善基波波形畸变,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实际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无功功率 ip-iq算法 谐波检测 预置补偿角
下载PDF
预置舵角对高速入水弹道和流体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袁绪龙 朱珠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6,168,共6页
为了实现导弹以反复入水方式进行末段突防,需要形成向上弯曲的弹道,考虑采用预置舵角的方法迫使弹体在超空泡流动条件下作抬头转动,依靠攻角产生的尾部滑行力提供转平所需的法向过载。本文研究了具有细长前锥段外形的超空泡导弹在高速... 为了实现导弹以反复入水方式进行末段突防,需要形成向上弯曲的弹道,考虑采用预置舵角的方法迫使弹体在超空泡流动条件下作抬头转动,依靠攻角产生的尾部滑行力提供转平所需的法向过载。本文研究了具有细长前锥段外形的超空泡导弹在高速入水时弹道和流体动力的情况。利用动网格技术控制弹体以及整个计算区域的运动,采用Mixture方法描述气-液界面的运动变化;通过流场-弹道耦合方法,分析了通气条件下,0°~30°范围内不同预置舵角下入水弹道与流体动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预置舵角可以控制弹道转平,且预置舵角越大弹道越容易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入水 预置舵角 通气 弹道 流场-弹道耦合
下载PDF
预置舵角下超空泡航行体运动过程弹道特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时素果 王亚东 +1 位作者 刘乐华 杨晓光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74-1979,共6页
为研究超空泡航行体在水平面机动转弯过程中的弹道特性,采用航行体头部设置预置舵角方法实现,开展了0°、3°和6°预置舵角下航行体自由运动的试验研究。试验在水池中进行,采用高速摄影观察不同预置舵角下的空泡演化过程,... 为研究超空泡航行体在水平面机动转弯过程中的弹道特性,采用航行体头部设置预置舵角方法实现,开展了0°、3°和6°预置舵角下航行体自由运动的试验研究。试验在水池中进行,采用高速摄影观察不同预置舵角下的空泡演化过程,采用内测装置测量航行体运动参数,获得了不同预置舵角下超空泡航行体水平运动过程中的弹道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预置舵角为0°时,航行体侧向力由于非定常因素扰动小幅波动,但均值基本为0;当存在预置舵角时,随着预置舵角的增大,轴向力和侧向力不断增加;预置舵角可以控制超空泡航行体的弹道水平机动转弯,且预置舵角越大、弹道越容易转弯,但舵角过大会导致航行体弹道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超空泡航行体 预置舵角 机动转弯 弹道 试验研究
下载PDF
预置舵角对跨介质航行体入水尾拍运动影响试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喜燕 袁绪龙 +1 位作者 罗凯 祁晓斌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32-1642,共11页
为研究预置舵角对跨介质航行体高速入水过程尾拍运动特性的影响,搭建高速入水试验平台并设计带有内测单元的试验模型,开展入水角为20°时不同预置舵角下跨介质航行体高速入水试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入水空泡,同时由内测单元... 为研究预置舵角对跨介质航行体高速入水过程尾拍运动特性的影响,搭建高速入水试验平台并设计带有内测单元的试验模型,开展入水角为20°时不同预置舵角下跨介质航行体高速入水试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入水空泡,同时由内测单元测量航行体的运动参数和表面压力,分析预置舵角对跨介质航行体高速入水过程中空泡发展特性、入水运动特性以及表面压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跨介质航行体入水过程中先后经历滑行运动阶段和尾拍运动阶段,尾拍形成的法向过载最高可达滑行产生法向过载的2倍;入水距离约5倍航行体长度时,入水空泡形成闭合,泡内压力在闭合前后呈先降低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入水空泡闭合时,随着预置舵角增大,形成的附体空泡与主体空泡发生分离,在预置舵角为10°时,空泡尾流出现双涡管现象;预置舵角越大,跨介质航行体入水转平/偏转能力越强,当形成单侧尾拍运动后,航行体爬升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介质航行体 预置舵角 尾拍载荷 滑行运动
下载PDF
预置舵角下超空泡航行体倾斜入水弹道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诚 袁绪龙 +1 位作者 邢晓琳 党建军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80-1785,共6页
为了研究预置舵角下超空泡航行体倾斜入水弹道特性,开展了入水角为20°时的试验研究。超空泡航行体由空气炮加速获得入水初速度,采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入水空泡流型,同时由内测系统记录航行体的运动参数和尾部压力变化。对预置舵角为0&... 为了研究预置舵角下超空泡航行体倾斜入水弹道特性,开展了入水角为20°时的试验研究。超空泡航行体由空气炮加速获得入水初速度,采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入水空泡流型,同时由内测系统记录航行体的运动参数和尾部压力变化。对预置舵角为0°和20°时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预置舵角下航行体倾斜入水弹道特性,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预置舵角对弹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预置舵角为0°时航行体以超空泡状态沿直线运动;预置舵角为20°时出现显著的尾拍现象,轴向力和法向力增大,弹道特征体现为偏向水面弯曲,航行体最终以双空泡状态航行,弹道偏转趋势提升;增大预置舵角有助于增强航行体的弹道偏转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空泡航行体 预置舵角 入水试验 弹道 尾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