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治疗院前与院内延迟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22
1
作者 相启凤 李桂花 +2 位作者 黄钟 海花 姚振滨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年第5期246-250,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动脉溶栓治疗过程中院前与院内延迟情况相关因素。方法对2015-09至2016-07新疆乌鲁木齐某三甲医院急诊内科就诊的AI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发病情况、卒中危险...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动脉溶栓治疗过程中院前与院内延迟情况相关因素。方法对2015-09至2016-07新疆乌鲁木齐某三甲医院急诊内科就诊的AI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发病情况、卒中危险因素及到达急诊科后接受治疗的各环节时间间隔,对影响溶栓治疗的各个院前与院内延迟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实际院内延迟各时间间隔、血管内治疗各时段与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及卒中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s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NINDS)国际标准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1)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院前延迟综合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发病时意识障碍是院前延迟的保护性因素,即发生意识障碍的患者更易选择积极就医[比值比(odd ratio,OR)=0.10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014,87.370)];(4)除采集病史时间间隔外,院内延迟各时间间隔与NINDS国际标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管内治疗各时间间隔与NINDS国际标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S患者院内延迟现象较为严重,优化就诊流程及卒中绿色通道对缩短院前及院内延迟时间有重要意义;提高患者对卒中知识及早期就诊的重要性认识,加强急诊急救系统的宣传和使用,对AIS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院前延迟 院内延迟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盼 陆关珍 +3 位作者 张栗 詹淑玉 王霄一 胡玉丽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5期851-85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并明确应对策略,旨在缩短院前延迟时间。方法经Pubmed、Embase等十大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用NOS量表评价纳入文献19篇,均为流行病调查研究,以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Meta分...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并明确应对策略,旨在缩短院前延迟时间。方法经Pubmed、Embase等十大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用NOS量表评价纳入文献19篇,均为流行病调查研究,以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Meta分析将影响因素归纳为3大类。①社会因素:年龄[OR=1.090,95%CI(1.060~1.130),P<0.001]、性别[OR=1.180,95%CI(1.050~1.330),P=0.006]、文化水平[OR=1.410,95%CI(1.190~1.670),P<0.001]、居住地区[OR=1.350,95%CI(0.990~1.840),P=0.060];②临床因素:糖尿病史[OR=1.380,95%CI(1.220~1.560),P<0.001]、心绞痛史[OR=1.370,95%CI=1.050~1.770,P=0.020]、心肌梗死史[OR=1.080,95%CI(0.640~1.830),P=0.760]、PCI史[OR=0.760,95%CI(0.670~0.860),P<0.001];③其他因素:夜间发病[OR=1.630,95%CI(1.340~1.970),P<0.001]、就诊方式[OR=0.640,95%CI(0.570~0.710),P<0.001]、未将症状归因于心脏[OR=3.100,95%CI(1.620~5.940),P<0.001]。结论高龄、女性、糖尿病史、心绞痛史、夜间发病、未将症状归因于心脏是其危险因素,高学历、PCI史、EMS就诊是其保护因素,居住地区、心肌梗死史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无关。采取切实有效地干预措施,能够缩短院前延迟时间,降低患者院外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院前延迟 影响因素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赵晓静 李贵华 +1 位作者 李瑞杰 任文林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2期251-253,共3页
就诊延迟直接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就诊延迟可分为院前延迟及院内延迟。与院内延迟相比院前延迟影响因素更多,时间往往更长,因此如何缩短院前延迟更具临床意义。在此就院前延迟的概念、意义、影响因素及可能缩短院前延迟的方法做一... 就诊延迟直接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就诊延迟可分为院前延迟及院内延迟。与院内延迟相比院前延迟影响因素更多,时间往往更长,因此如何缩短院前延迟更具临床意义。在此就院前延迟的概念、意义、影响因素及可能缩短院前延迟的方法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延迟
下载PDF
焦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误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真 潘江其 +4 位作者 屠荣祥 丁洁 石炜祺 Karl-Heinz Ladwig 马文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161-2165,共5页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PHT)延长是影响救治效果的主要因素。现关于PHT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多集中在社会人口学因素、AMI临床症状、发病情景、认知等层面,而缺乏对社会心理因素的系统研究。焦虑是AMI患者常见心理问题,但...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PHT)延长是影响救治效果的主要因素。现关于PHT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多集中在社会人口学因素、AMI临床症状、发病情景、认知等层面,而缺乏对社会心理因素的系统研究。焦虑是AMI患者常见心理问题,但在中国人群中其是否影响AMI患者PHT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究焦虑对AMI患者PHT的影响,以期为AMI伴焦虑患者院前延误干预策略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连续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于上海市4家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和解放军第411医院)就诊的AMI住院患者26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AMI发病时症状、决定时间、转运时间、PHT(患者发病至到达医院的时间),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估患者焦虑情况。结果 265例患者的PHT为150.0(70.0,501.0)min;焦虑评估结果:无焦虑161例,有焦虑104例(其中轻度焦虑81例,中度焦虑16例,重度焦虑7例)。有焦虑患者抑郁、心脏否认发生率及怕死程度得分高于无焦虑患者(P<0.05)。有焦虑患者濒死感、头晕发生率高于无焦虑患者(P<0.05)。无焦虑与有焦虑患者决定时间、转运时间、PH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焦虑患者决定时间、PHT长于轻度焦虑患者(P<0.05);不同焦虑程度患者转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伴焦虑患者更易发生抑郁、心脏否认,重度焦虑患者较轻度焦虑患者决定时间、PHT更长,从而更可能错过最佳再灌注治疗时间,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焦虑 急诊处理 院前延误 双心医学
下载PDF
脑卒中相关症状与院前延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琳 王志强 +2 位作者 肖莉 彭芳 王庆松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439-444,共6页
目的探索脑卒中相关症状的识别及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延迟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12月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就诊的53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采集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院前延迟相关因... 目的探索脑卒中相关症状的识别及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延迟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12月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就诊的53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采集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院前延迟相关因素。结果 91例(16.88%)患者在症状发生后早期(≤3.5h)到达医院就诊,其中下肢无力识别率最高(84.64%),面瘫识别率最低(13.30%);恶心呕吐(OR=13.364,P<0.001)和就医决定时间>60min(OR=181.945,P<0.001)是延迟就诊的独立危险因素;家人识别症状(OR=0.091,P<0.001)及上肢无力(OR=0.268,P=0.005)与早期就诊密切相关。结论脑卒中相关症状与院前延迟密切相关,应加强健康宣教以提高患者对卒中相关症状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院前延误 症状
下载PDF
首次医疗接触后院前延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妮 张金霞 +2 位作者 肖华 龚志华 向定成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0-801,共2页
早期、快速和完全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关键。然而目前研究多致力于分析各部分延迟时间的影响因素,并无相互之间的影响分析。近期某研究发现,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 早期、快速和完全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关键。然而目前研究多致力于分析各部分延迟时间的影响因素,并无相互之间的影响分析。近期某研究发现,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时间越短即越早寻求医疗干预,进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及总缺血时间(TIT)也随之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延误 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 总缺血时间
原文传递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杜微 潘海丰 刘福旭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9期1449-1451,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延迟影响因素,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行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7例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及查阅...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延迟影响因素,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行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7例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及查阅病历资料形式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相关症状等具体因素,从而分析出可能影响患者及时就诊的相关因素。结果根据院前延迟时间分为痛门时间≤2h组(108例)、2h<痛门时间<6h组(117例)、痛门时间≥6h三组(42例),院前延迟时间与年龄、糖尿病病史、家庭人均收入、既往心绞痛病史、突然起病、重症症状/典型症状及把症状归因于心脏病等相关(P<0.05)。结论应加强心血管疾病的普及、宣传力度,能够让患者深刻认识到心脏疾病的起病特点、临床表现、高危害性和早期及时诊治的重要性,尤其对高龄、患有糖尿病、低收入家庭及既往存在心绞痛病史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院前延迟时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影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的因素 被引量:9
8
作者 郭金成 华琦 +4 位作者 刘东霞 陈海翎 许骥 温宇梅 李东宝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到达医院时交通工具的选择类型及影响患者选择急救医疗服务(EMS)的因素。方法2003-09~2004-07连续住院并确诊的329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应用EMS到医院分为两组:EMS组和自我转运组,对比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到达医院时交通工具的选择类型及影响患者选择急救医疗服务(EMS)的因素。方法2003-09~2004-07连续住院并确诊的329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应用EMS到医院分为两组:EMS组和自我转运组,对比分析两组资料。结果仅有26.75%的患者应用EMS到达指定医院。单因素分析表明,与选择EMS相关的因素是冠心病住院史、症状进展、恶心、呕吐、头晕、晕厥、知道心肌梗死应及早治疗、严重疼痛、重视反应、等待症状消失、恐惧感、认为是心脏起源的疾病。而症状能忍受、等待症状消失、不想打扰别人与自我转运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症状进展、恶心、晕厥、认为是心脏起源的疾病是预测患者应用EMS的独立变量,而症状能忍受是不应用EMS的预测因素。结论只有1/4的STEMI患者应用EMS到达医院,只有当患者感觉病重时才想到EMS。应当宣传EMS不仅仅是运输工具,同时也是及早诊断和治疗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医疗服务 院前延迟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首发症状与院前延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郭志冉 黄素芳 +5 位作者 王荃 肖亚茹 李咪琪 周荃 郎晓荣 冯丹妮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首发症状与院前延迟的关系,为临床实施院前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488例,收集患者首发症状、一般资料、疾病相关因素、院前相关因素及院前时间,分析首发症状与院前延迟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首发症状与院前延迟的关系,为临床实施院前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488例,收集患者首发症状、一般资料、疾病相关因素、院前相关因素及院前时间,分析首发症状与院前延迟的关系。结果患者院前时间为135.5(48.3,1735.5)min,其中院前时间≤150 min 253例(51.8%),>150 min(即院前延迟)235例(48.2%);首发症状多为胸背痛[146例(29.9%)],其次为胸前痛124例(25.4%)、腹痛121例(24.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自觉病情严重程度、胸背痛是院前延迟的保护因素(P<0.01),腹痛、四肢麻木/疼痛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前延迟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常以胸背痛为首发症状,腹痛与四肢麻木/疼痛非典型症状是导致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出现院前延迟的主要因素。需对公众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早期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积极就医,缩短院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首发症状 院前时间 院前延迟 胸痛 腹痛 四肢麻木 四肢疼痛
下载PDF
多中心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占比及院前延迟原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艳淑 王则托 +3 位作者 贾存玮 牛建平 吕云利 刘献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调查多中心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及院前延迟的情况,并分析影响老年AIS院前延迟的就医行为,为老年AIS的科普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来自3家卒中中心住院的老年AIS患者1867例,... 目的调查多中心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及院前延迟的情况,并分析影响老年AIS院前延迟的就医行为,为老年AIS的科普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来自3家卒中中心住院的老年AIS患者1867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医疗费用类型、来院方式、独居、转诊、发病地点、危险因素、发病前改良的Rankin量表、发病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脑卒中意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等。根据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是否在4.5 h内分为及时组447例和延迟组1420例。统计老年AIS静脉溶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评估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431例(23.1%)使用了静脉溶栓治疗;而在未使用静脉溶栓的原因中,院前延迟1272例(88.6%),占比最大。2组使用急救服务系统、独居、转诊、心房颤动、NIHSS评分、缺乏脑卒中意识比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时NIHSS评分高(OR=0.876,95%CI:-0.192~-0.073)、独居(OR=23.558,95%CI:2.166~4.153)、转诊(OR=2.913,95%CI:0.417~1.721)、缺乏脑卒中意识(OR=84.562,95%CI:4.057~4.818)是院前延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老年AIS患者静脉溶栓率不高,而院前延迟是提高静脉溶栓率的主要障碍。减少转诊、提高脑卒中意识等可能有助于缩短院前延迟的时间,增加AIS静脉溶栓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纤维蛋白溶解药 回顾性研究 院前延迟
下载PDF
北京某三甲医院院前转运方式对急性卒中患者治疗延误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丹丹 李洋 +3 位作者 马青峰 李斗 狄奎义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院前转运方式对急性卒中患者治疗延误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6年3月至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卒中患者255例,排除资料不全7例,获得有效病例248例。依据是否通过急救车转运到院,分为急救车组(88例)和... 目的探讨院前转运方式对急性卒中患者治疗延误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6年3月至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卒中患者255例,排除资料不全7例,获得有效病例248例。依据是否通过急救车转运到院,分为急救车组(88例)和非急救车组(160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院前情况、发病至到院时间、到院至评估时间、到院至CT检查时间、到院至静脉溶栓时间的差异,并分析急性卒中患者急救车利用的相关因素及院前转运方式选择的原因。结果 (1)248例患者急救车利用率为35.5%。急救车组患者年龄、冠心病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非急救车组[(65±11)岁比(61±11)岁、15.9%(14/88)比5.6%(9/160)、9(3,17)分比2(1,5)分],卒中比例低于非急救车组[23.9%(21/88)比37.5%(60/16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急救车组与非急救车组的自我判断病情紧急与自我保健意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与非急救车组相比,急救车组患者发病至到院时间,到院至评估时间、CT检查时间、静脉溶栓时间更短[102(64,150)min比136(86,230)min、3(1,8)min比7(4,11)min、15(18,23)min比16(22,27)min、(41±9)min比(50±10)min,均P<0.05]。(4)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大(OR=1.04,95%CI:1.01~1.08,P=0.01)、NIHSS评分高(OR=1.13,95%CI:1.08~1.19,P<0.01)、患者或知情人判断病情紧急(OR=17.08,95%CI:5.78~50.41,P<0.01)、不适会及时就诊(OR=38.13,95%CI:10.13~143.61,P<0.01)、不适会自行服药(OR=6.82,95%CI:2.33~19.99,P<0.01)的急性卒中患者更倾向于通过急救车转运到院。结论使用急救车可减少急性卒中患者的治疗延误,有自我保健意识者更易选择急救车转运。对卒中患者应加强利用急救车重要性的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院前转运 治疗延误 相关因素
下载PDF
Impact of patients' symptom interpretation on care-seeking behavior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被引量:7
12
作者 SONG Li YAN Hong-bing +2 位作者 YANG Jin-gang SUN Yi-hong HU Da-y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4期1840-1844,共5页
Background Delay in seeking medical ca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is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xpected symptoms and experienced sy... Background Delay in seeking medical ca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is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xpected symptoms and experienced symptoms of AMI and its effects on care-seeking behaviors of patients with AMI. Methods Between November 1, 2005 and December 31, 2006, a cross-sectional and multicenter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19 hospitals in Beijing and included 799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admitted within 24 hours after onset of symptoms. Data were collected by 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medical record review. Results The median (25%, 75%) prehospital delay was 140 (75, 300) minutes. Only 264 (33.0%) arrived at the hospital by ambulance.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expected by patients with STEMI were central or left chest pain (71.4%), radiating arm or shoulder pain (68.7%), shortness of breath or dyspnea (65.5%), and loss of consciousness (52.1%).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experienced were central or left chest pain (82.1%), sweats (71.8%), shortness of breath or dyspnea (43.7%), nausea or vomiting (32.3%), and radiating pain (29.4%). A mismatch between symptoms experienced and those expected occurred in 41.8% of patients. Patients who interpreted their symptoms as noncardiac in origin were more likely to arrive at the hospital by self-transport (86.5% vs. 52.9%, P 〈0.001) and had longer prehospital delays (medians, 180 vs. 120 minutes, P 〈0.001) compared to those who interpreted their symptoms as cardiac in origin. Conclusions Symptom interpretation influenced the care-seeking behaviors of patients with STEMI in Beijing. A mismatch between expectation and actual symptoms was associated with longer prehospital delay and decreased use of emerqency medical service (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ymptom interpretation CARE-SEEKING prehospital delay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延误的研究现状和若干问题 被引量:8
13
作者 石铸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4期5-8,共4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改善预后的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即为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治疗,院前延误是制约这一治疗的主要因素。决定延误是院前延误中最重要的部分,由于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水平、急救医疗体系不同,研究标准也不统一,目前各家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改善预后的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即为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治疗,院前延误是制约这一治疗的主要因素。决定延误是院前延误中最重要的部分,由于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水平、急救医疗体系不同,研究标准也不统一,目前各家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干预性的研究更为缺乏。我国脑卒中院前延误研究近年来逐渐引起重视,加强院前延误的研究和规范化处理,对提高静脉溶栓率,减少致残率和致死率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延误 决定延误 脑卒中
原文传递
卒中院前急救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汪勇 刘洋 +1 位作者 刘仁玉 赵静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期21-26,共6页
本文针对卒中院前急救体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卒中院前急救流程中患者识别、院前急救人员识别、现场处理、急诊转运及院前院内衔接等各个环节的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我国卒中院前急救体系的未来发展,提出争取政府支持... 本文针对卒中院前急救体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卒中院前急救流程中患者识别、院前急救人员识别、现场处理、急诊转运及院前院内衔接等各个环节的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我国卒中院前急救体系的未来发展,提出争取政府支持、整合资源、结合高新科技促进体系建设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卒中院前急救体系的相关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院前急救 院前延误 急诊转运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急救体系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陶栎 张月辉 王相明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随着我国卒中中心的建设和优化,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率明显提高,但较发达国家仍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偏远地区。院前延误是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时间长、血管再通率低的最主要原因。认识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急救体系有助于减少院前延误、... 随着我国卒中中心的建设和优化,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率明显提高,但较发达国家仍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偏远地区。院前延误是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时间长、血管再通率低的最主要原因。认识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急救体系有助于减少院前延误、提高溶栓率及改善预后。本文围绕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急救现状、影响因素和优化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院前急救 院前延误 移动卒中单元
原文传递
缺血性卒中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测评量表的编制与验证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秋利 吴燕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3703-3706,3709,共5页
目的编制缺血性卒中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测评量表,用于测评高危者发生院前延迟行为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半结构访谈法和反头脑风暴法构建量表概念框架和初期条目。采用专家评议、小范围测试及预测试,形成暂定版量表;对哈... 目的编制缺血性卒中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测评量表,用于测评高危者发生院前延迟行为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半结构访谈法和反头脑风暴法构建量表概念框架和初期条目。采用专家评议、小范围测试及预测试,形成暂定版量表;对哈尔滨市高危者进行大样本测试,有效问卷420例形成正式版量表,并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形成24条目,5因子的缺血性卒中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测评量表,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4.597%,量表项目间平均相关系数、Cronbach's系数分别为0.265和0.896;验证因子分析显示拟合指数χ2、df、χ2/df、RMSEA、CFI、GFI、AGFI、NFI、IFI、TLI分别为412.007、234、1.761、0.050、0.948、0.897、0.868、0.888、0.948和0.938。结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测评缺血性卒中高危者的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水平,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高危者 院前延迟 行为意向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院前延误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郝云飞 柴尔青 +1 位作者 陈合成 刘宗宝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5期28-30,34,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院前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统一的问卷对甘肃省兰州市某三甲医院2017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收治的2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进行调查。根据是否在发病2 h内送到医院,将患者设置为延误组...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院前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统一的问卷对甘肃省兰州市某三甲医院2017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收治的2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进行调查。根据是否在发病2 h内送到医院,将患者设置为延误组和非延误组,对影响脑卒中治疗的院前因素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中教育程度、医保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中意识障碍及预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影响脑卒中患者延误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来院途径、患者受教育程度、NIHSS(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评分、脑卒中病史是影响患者2 h到达医院的独立因素。结论通过急救系统与患者受教育程度可有效缩短DNT(Door-to-needle time)时间,对广大群众进行脑卒中知识的普及,可使更多的AIS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静脉溶栓 院前延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璟 郭金成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7期566-56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到达医院时交通工具的选择类型及影响患者选择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的因素。方法我院住院并确诊的412例STEMI患者,根据是...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到达医院时交通工具的选择类型及影响患者选择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的因素。方法我院住院并确诊的412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应用EMS到医院分为两组:EMS组和自我转运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的情况。结果有26.90%的患者应用EMS到医院,单因素分析表明:CAD住院史、恶心、呕吐、头晕、晕厥、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进展、发病初期等症状消失、不愿打扰别人、院前就诊次数、认为是心脏起源疾病、恐惧感、重视症状是有意义的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TEMI患者选择EMS的独立变量是院前就诊(0.49,0.33~0.73),恶心(2.57,1.58~4.19),晕厥(5.49,2.05~14.70),症状进展(1.98,1.19~3.29),等待症状消失(0.55,0.34~0.89),认为是心脏起源疾病(2.37,1.44~3.91)。结论1/4的STEMI患者应用EMS到达医院,只有当患者感觉病重时才想到EMS,应当宣传EMS不仅仅是运输工具,同时也是及早诊断和治疗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诊医疗服务 院前延迟
下载PDF
院前延迟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夏霏 丁宁 +2 位作者 苗志林 杨丹 韩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824-1826,1831,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院前延迟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57例,根据院前延迟是否大于6 h分为长延迟组及短延迟组。所有患者均收集术后...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院前延迟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57例,根据院前延迟是否大于6 h分为长延迟组及短延迟组。所有患者均收集术后次日及1周的心脏功能指标及左室整体平均应变率(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average,GLS⁃AVG),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功能指标。结果术后次日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LVES⁃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次日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术后1周LVEDD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LVEDVI、LVESVI在短时程组低于长时程组,LVEF高于长时程组(P<0.05)。GLS⁃AVG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46)。6个月随访过程中仍可见到组间差异(P<0.05)。结论减少院前延搁时间,尽早开通血管能够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周内及6个月的左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院前延迟 左心功能 左室整体平均应变率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时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金成 华琦 +3 位作者 许敏 温宇梅 刘东霞 李东宝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调查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延迟时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调查412例STEMI患者,记录患者延迟(PD)、转运延迟(TD)和院前延迟(PHD)。将PHD分为≤6h和>6h两组,分析社会描述性因素、临床因素和心理因素对PHD的... 目的调查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延迟时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调查412例STEMI患者,记录患者延迟(PD)、转运延迟(TD)和院前延迟(PHD)。将PHD分为≤6h和>6h两组,分析社会描述性因素、临床因素和心理因素对PHD的影响。结果412例STEMI患者院前延迟中位数:PD75min,TD50min,PHD170min。单因素分析与PHD有关的变量是:心绞痛史、典型症状、头晕、晕厥、严重疼痛、突然发作、症状进展、直接到指定医院、怀疑心肌梗死、认为是心脏起源疾病、恐惧感、重视症状、等待症状消失、不愿打扰别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直接到指定医院、突然发病、症状进展、重视症状和担心打扰他人是院前延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患者延迟和基层医院诊断延误是院前延迟的主要原因。直接到指定医院、突然发病、症状进展、重视症状和担心打扰他人是院前延迟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院前延迟 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