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位预成血管化骨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庆银 侯劲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98-301,共4页
先天畸形、创伤、炎症和肿瘤等所致的下颌骨缺损重建在临床上仍是一个难题。单纯游离骨移植在肿瘤放疗患者受区条件差的情况下有较大的局限性,血管化游离骨移植也会造成其供区创伤和继发畸形。近来,异位预成血管化骨移植为下颌骨缺损重... 先天畸形、创伤、炎症和肿瘤等所致的下颌骨缺损重建在临床上仍是一个难题。单纯游离骨移植在肿瘤放疗患者受区条件差的情况下有较大的局限性,血管化游离骨移植也会造成其供区创伤和继发畸形。近来,异位预成血管化骨移植为下颌骨缺损重建提供了新的途径。下面就血管化骨异位预成的方法、所需条件、优点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形成 预成骨 血管化骨移植 下颌骨重建
下载PDF
β-磷酸三钙预构中心血管化人工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思明 阚娜 +1 位作者 张磊 徐慧高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构建中心血管化人工骨的效果,探索人工骨血管化机制及血管植入的可行性。方法:将兔的腰背动脉解剖分离形成血管束,实验组将血管束植入人工骨侧槽内,并用自体微小颗粒骨填满,埋入背阔肌肌袋内,对侧不植入血管作为对... 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构建中心血管化人工骨的效果,探索人工骨血管化机制及血管植入的可行性。方法:将兔的腰背动脉解剖分离形成血管束,实验组将血管束植入人工骨侧槽内,并用自体微小颗粒骨填满,埋入背阔肌肌袋内,对侧不植入血管作为对照。术后4、8、12周行螺旋CT、X线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组人工骨形成类似滋养孔的结构,有大量新生血管自中央向四周生长,4周时开始出现新生骨,12周新生骨更趋于成熟。对照组有血管自周围长入,新生骨少且不成熟。术后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CT值、X线及组织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CT值、X线及组织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植入人工骨可显著促进人工骨血管化,该方法可作为构建血管化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血管束 血管化 预成骨
下载PDF
装配整体式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57
3
作者 李忠献 张雪松 丁阳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8,共7页
本文通过对2组、每组2个足尺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和分析,研究了装配整体式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其中第一组试件为按'弱节点'设计的中节点,第二组试件为按 '强节点'设计的边节点,且对第二组的1个试件的... 本文通过对2组、每组2个足尺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和分析,研究了装配整体式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其中第一组试件为按'弱节点'设计的中节点,第二组试件为按 '强节点'设计的边节点,且对第二组的1个试件的节点核心区附近梁端工字钢的上、下翼缘采取狗骨形削弱的构造措施.试验结果表明:4个节点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为5.1~7.27,均符合抗震设计的延性要求;在最大荷载时,4个试件的等效粘滞阻尼系数为0.19~0.34,耗能能力强.理论分析表明:在相同轴压比的条件下,两组试件均有较好的延性,且第二组试件的耗能能力明显高于第一组试件;对节点附近梁端工字钢翼缘采取狗骨形削弱,能够将框架梁的塑性铰从梁端根部转移到削弱部位,从而有效地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装配整体式框架 节点 狗骨形削弱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预制装配式混合框架屈曲约束狗骨式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冯世强 杨勇 +2 位作者 薛亦聪 于云龙 王先铁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8,共10页
为充分发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便捷的特性及钢结构中狗骨式钢梁的抗震性能优势,提出了预制装配式混合框架屈曲约束狗骨式节点。该混合框架节点由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和预制钢-混凝土混合梁通过高强螺栓连接而成,其中混合梁由屈曲约束狗... 为充分发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便捷的特性及钢结构中狗骨式钢梁的抗震性能优势,提出了预制装配式混合框架屈曲约束狗骨式节点。该混合框架节点由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和预制钢-混凝土混合梁通过高强螺栓连接而成,其中混合梁由屈曲约束狗骨式钢梁段与混凝土梁段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完成了2个框架中节点及2个框架边节点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通过对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及变形能力、承载力及刚度退化的研究,对节点类型及梁内是否布置预应力筋对该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节点的拼装方式采用全螺栓连接,施工便捷;节点的破坏主要集中于钢梁段,达到了塑性铰外移的目的;节点梁内布置预应力筋能明显提高混凝土梁段的抗裂性能及节点整体抗震能力;提出了该节点中梁端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试验值与计算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梁柱节点 屈曲约束狗骨式钢梁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低周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装配整体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雪松 李忠献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1期1-4,共4页
通过对2组、每组2个足尺寸节点试件进行的低周反复循环荷载试验,研究了装配整体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其中第一组试件为按“弱节点”设计的中节点,第二组试件为按“强节点”设计的边节点,且对第二组的1个试件的节点核心区附... 通过对2组、每组2个足尺寸节点试件进行的低周反复循环荷载试验,研究了装配整体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其中第一组试件为按“弱节点”设计的中节点,第二组试件为按“强节点”设计的边节点,且对第二组的1个试件的节点核心区附近框架梁H型钢的上、下翼缘采取狗骨式削弱的构造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轴压比的条件下,2组试件均有较好的延性,且第二组试件的耗能能力明显高于第一组试件;对节点核心区附近框架梁H型钢翼缘采取狗骨式削弱,能够将框架梁的塑性铰从梁端根部转移到削弱部位,从而有效地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节点核心部分和梁拼接部位的型钢腹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钢筋采用套管连接的构造方式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骨混凝土 装配整体式框架 节点 狗骨式削弱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大段游离胫骨异位预构骨皮瓣二期带蒂原位回植修复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明武 张迅 +5 位作者 幸超峰 王飞云 朱杰 宋力 李扬 周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0-324,共5页
[目的]探讨大段游离胫骨异位血管化预构骨皮瓣二期带蒂原位回植修复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例大段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者,其中,1例胫骨骨折术后发生严重感染(例1),另1例游离胫骨段严重污染(例2),分... [目的]探讨大段游离胫骨异位血管化预构骨皮瓣二期带蒂原位回植修复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例大段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者,其中,1例胫骨骨折术后发生严重感染(例1),另1例游离胫骨段严重污染(例2),分别将体外灭菌处理的大段游离胫骨异位于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间隙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处预构骨皮瓣,同时对胫骨开放创面进行抗感染治疗,待感染创面治愈后,择期行携带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异位血管化骨皮瓣原位回植修复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两患者游离胫骨段在异位预构骨皮瓣的整个过程中均未发生感染,预构骨皮瓣术后3个月DSA均显示:游离胫骨段周围可见大量血管生长,且部分血管长入胫骨段内。1例小腿部感染创面在预构骨皮瓣术后6个月治愈;预构骨皮瓣术后1年行带血管蒂的预构骨皮瓣原位回植修复胫骨及小腿部皮肤缺损,回植术后5个月,原骨折部位下段发生慢性感染,经抗感染治疗6个月后治愈;回植术后12个月患肢负重行走功能开始恢复。例2污染创面在预构骨皮瓣术后一个半月闭合;预构骨皮瓣术后6个月行带血管蒂的骨皮瓣原位回植修复胫骨及小腿部皮肤缺损;回植术后11个月患肢负重行走功能完全恢复。[结论]大段游离胫骨异位于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间隙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处可预构带血管蒂的骨皮瓣,其可作为修复大段骨缺损的自体骨来源,为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胫骨 预构骨皮瓣 回植 骨缺损 皮肤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冰敷护理在减轻前臂预构骨皮瓣修复术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曾雪芬 池丽娜 林琳 《中国临床护理》 2019年第4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冰敷护理在前臂预构骨皮瓣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9月采用前臂预构骨皮瓣修复治疗的12例尺桡骨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4年1月-201... 目的探讨冰敷护理在前臂预构骨皮瓣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9月采用前臂预构骨皮瓣修复治疗的12例尺桡骨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冰敷护理。观察2组术后疼痛评分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8h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t=2.771,P=0.010)。2组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前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65,P=0.699)。结论冰敷护理能显著缓解前臂预构骨皮瓣修复术患者术后的疼痛,且不影响治疗效果和术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敷护理 预构骨皮瓣 移植 前臂皮肤组织缺损 尺桡骨缺损 疼痛
下载PDF
骨密度测量在评估骨支架材料促成骨作用中的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叶茂昌 周来生 +5 位作者 李素梅 陈梅梅 王来平 李容新 张震东 康然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15-617,共3页
目的:用预制型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实验山羊的下颌骨角部大型箱状缺损施行骨重建再造,应用骨密度测量来评估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构建骨修复中的价值。方法:15只雌性山羊按每组5只以4、8、12周时间点分为3组,手术制备3... 目的:用预制型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实验山羊的下颌骨角部大型箱状缺损施行骨重建再造,应用骨密度测量来评估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构建骨修复中的价值。方法:15只雌性山羊按每组5只以4、8、12周时间点分为3组,手术制备30 mm×25 mm×10 mm大型箱状缺损,左侧置支架材料,右侧空白对照。分别于4、8、12周处死1组5只山羊,行骨密度的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X线光密度法(XBMD)检测。结果:DXA和XBMD检测,实验侧和对照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骨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实验侧的骨密度系数呈递增式上升,证明本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骨构建中的骨诱导作用。对照侧的骨密度系数维持较低水平,提示自发性成骨现象欠佳,在12周前的骨缺损区尚未明显出现自我修复痕迹。骨密度测量可作为术后动态监测组织工程化骨构建存活与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密度 缺损 无机诱导因子支架材料
下载PDF
预制血管化骨瓣修复大面积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周斌 周苗 陈伟良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49-352,共4页
创伤、炎症、肿瘤、先天性畸形所引起的骨缺损修复一直是医学难题,而骨组织工程在骨缺损修复的研究中日益增多,预制骨瓣具有创伤小、血运好、抗感染能力强、可以带软组织、按照支架形状进行预制等优点,成为骨组织修复工程的研究热点。... 创伤、炎症、肿瘤、先天性畸形所引起的骨缺损修复一直是医学难题,而骨组织工程在骨缺损修复的研究中日益增多,预制骨瓣具有创伤小、血运好、抗感染能力强、可以带软组织、按照支架形状进行预制等优点,成为骨组织修复工程的研究热点。本文就预制血管化骨瓣修复大面积骨缺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预制血管化骨瓣 骨组织缺损
下载PDF
构建预制带桡深动静脉的髂骨瓣修复尺桡骨不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苏琦 梁彩琼 +1 位作者 钟波涛 李皓莘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构建预制带桡深动静脉的髂骨瓣修复尺桡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尺桡骨骨折不连患者,均采用构建预制带桡深动静脉的髂骨瓣修复尺桡骨不连,观察疗效。结果12例患者经过3~12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均在4~6个月时达到骨性... 目的:探讨构建预制带桡深动静脉的髂骨瓣修复尺桡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尺桡骨骨折不连患者,均采用构建预制带桡深动静脉的髂骨瓣修复尺桡骨不连,观察疗效。结果12例患者经过3~12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均在4~6个月时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率100%,除2例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旋前达正常60%外,其他患者前臂旋转功能达正常90%以上。结论采用桡深动静脉束预构骨皮瓣修复尺桡骨的骨不连及复杂缺损符合自体骨兼有骨诱导活性和骨传导、成骨效果最好的生物学特性,操作简便,利于前臂、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减少了骨不连的再次发生,是治疗尺桡骨骨不连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构骨瓣 桡深动静脉 尺骨骨折 桡骨骨折 骨折不愈合
下载PDF
应用预制型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工程支架材料行山羊组织工程化骨构建的放射性核素显像监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康然刚 王来平 +7 位作者 刘雨生 周来生 戴云海 李容新 陈梅梅 张志宏 周媛 叶茂昌 《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预制型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工程支架材料在骨大型缺损中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在此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山羊15只按第4、8、12周时间点分为3组。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左侧置入支架材料,右侧空白对照。术后4、8、12... 目的探讨预制型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工程支架材料在骨大型缺损中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在此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山羊15只按第4、8、12周时间点分为3组。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左侧置入支架材料,右侧空白对照。术后4、8、12周分别通过放射性核素99mTc-MDP骨显像进行监测。结果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中感兴趣区(ROI)计数和摄取比值显示:对照组在3个时间点均未见明显核浓聚性的再血管化及明显成骨现象,而实验组则随时间呈单驼峰状,在8周时达峰值,而到12周时血管化已完成,转为以成骨为主,故出现ROI和摄取比值的轻度下降趋势。结论99mTc-MDP监测到新生骨的良好成骨效能和再血管化状况,是一种较好的骨组织工程构建骨的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诱导因子 组织工程 放射性核素
下载PDF
预构血管化骨与非血管化骨游离移植的比较实验研究
12
作者 谭学新 宫相芹 +3 位作者 徐中飞 邓春富 王绪凯 王玉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9期3921-3923,T001,共4页
目的:建立预构血管化骨游离移植的动物模型,探讨血管束植入预构血管化骨的过程及预构血管化骨游离移植后的骨生长及代谢变化。方法:通过将兔腹壁浅动静脉束植入股骨干中,预构血管化骨,然后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检测,酶组... 目的:建立预构血管化骨游离移植的动物模型,探讨血管束植入预构血管化骨的过程及预构血管化骨游离移植后的骨生长及代谢变化。方法:通过将兔腹壁浅动静脉束植入股骨干中,预构血管化骨,然后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检测,酶组织化学技术及组织学观察等技术对预构血管化骨与非血管化骨游离移植术后骨组织生长,代谢及血供等情况,进行了比较实验研究。结果:SPECT检测后,预构血管化骨可以在移植后继续保持移植骨的血供,维持骨的正常代谢。骨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SDH)研究显示:早期观察骨细胞的SDH的变化可了解移植骨组织的成活与生长情况。而移植骨组织学观察表明:血管化骨移植术后骨组织连续保持正常结构和活性,而非血管化骨组织移植后则出现吸收,坏死等改变。结论:预构血管化骨可以作为血管化骨游离移植,在游离移植后,提供血的血供,保持骨的正常结构和继续生长,可用作骨缺损的功能性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管化骨 骨移植 颌骨肿瘤 VBG NVBG 股骨 组织学
下载PDF
复合骨预制髂骨瓣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秦 毛天球 +1 位作者 刘宝林 赵晋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 探讨将一定形状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 2 (rh BMP- 2 )、胶原、珊瑚复合骨植入狗髂骨区 ,预制一定形状和结构的骨组织瓣的可行性。方法 将复合骨植于狗髂骨区 ,同期植入钛种植体 ,3个月、4个半月取材。通过体视学、X线片及组... 目的 探讨将一定形状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 2 (rh BMP- 2 )、胶原、珊瑚复合骨植入狗髂骨区 ,预制一定形状和结构的骨组织瓣的可行性。方法 将复合骨植于狗髂骨区 ,同期植入钛种植体 ,3个月、4个半月取材。通过体视学、X线片及组织学等观测指标 ,分析应用 rh BMP- 2、胶原、珊瑚复合骨预制组织瓣的可行性。结果 复合骨植于狗髂骨区 ,3个月时 ,复合骨已转变成骨组织 ,髂骨形状改变 ,并带有种植体 ,种植体与新骨间是骨界面 ;4个半月时新生骨改建为成熟骨。结论  rh BMP- 2、胶原、珊瑚复合骨适用于体内预制具有一定形状和结构的骨组织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瓣 预制 复合骨 实验研究 RHBMP-2
下载PDF
带血管肌筋膜包埋促进细胞载体复合体成骨效应与预构骨肌皮瓣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宇 胡平 +3 位作者 陆应麟 高峰 乔群 戚可名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研究带血管肌筋膜包裹方法促进植入体种子细胞的成活作用。方法 经解剖分离裸鼠带背阔肌血管蒂的深筋膜 ,包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与载体 3 羟基丁酸、3 羟基己酸无规嵌段共聚物复合物 ,另将同样复合物植入裸鼠臀部肌袋中 ... 目的 研究带血管肌筋膜包裹方法促进植入体种子细胞的成活作用。方法 经解剖分离裸鼠带背阔肌血管蒂的深筋膜 ,包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与载体 3 羟基丁酸、3 羟基己酸无规嵌段共聚物复合物 ,另将同样复合物植入裸鼠臀部肌袋中 (无血管蒂 )作为对照。经HE染色、骨桥素的原位杂交、Vonkossa钙染色与图像软件分析评价带血管肌筋膜包裹方法对促进植入体血管化与细胞成活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术后 2周的骨桥素表达与 4周的钙染色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带血管肌筋膜的包裹能促进组织工程植入物血管化与种子细胞的成活 ,从而能促进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管肌筋膜 细胞载体复合体 成骨效应 骨肌皮瓣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异体骨预制骨皮瓣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栗威 韩清銮 +3 位作者 张玉 陈磊 荣存敏 陈菁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异体骨异位埋置预制骨皮瓣的可行性。方法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用广西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动物,先制作深低温冷冻异体骨备用;异体骨经复温后置于旋髂浅动脉供养的皮瓣组织内,按植入部位不同分3组:皮下组(A组)、深筋膜... 目的探讨异体骨异位埋置预制骨皮瓣的可行性。方法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用广西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动物,先制作深低温冷冻异体骨备用;异体骨经复温后置于旋髂浅动脉供养的皮瓣组织内,按植入部位不同分3组:皮下组(A组)、深筋膜下组(B组)、肌内组(c组),术后培养观察。指标:异体骨ECT显像(分别于术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血管造影检查、异体骨病理学检查(术后第12周)。结果3组预制骨皮瓣术后ECT扫描显示:第8周和第12周异体骨植入部位放射性较4周时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造影显示在皮下组织、筋膜下组织、肌肉组织内的异体骨均有血管化,并与相应区域旋髂浅动脉建立血管联系;病理检查可见异体骨在筋膜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内血管化作用和诱导新骨形成较明显。结论可以用异体骨异位埋置预制骨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骨 预制 骨皮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