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能源效率的PS-kNN分类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方国斌 宋国君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4年第9期34-43,共10页
为了对区域能源效率做出客观评价,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不可控因素的地级城市分类的能源效率分类比较方法,旨在研究能源效率的地区可比性问题。分类问题的讨论包括类别个数的确定和分类方法的选取;分类个数和分类原则的确定采用预测强度和... 为了对区域能源效率做出客观评价,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不可控因素的地级城市分类的能源效率分类比较方法,旨在研究能源效率的地区可比性问题。分类问题的讨论包括类别个数的确定和分类方法的选取;分类个数和分类原则的确定采用预测强度和基础因子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采用k最近邻分类方法对其余不可控因子进行分类预测,以避免所谓的自评判问题;运用文中所给出的综合分类结果对一些城市的能源效率进行评价,便于相关城市找到提高能源效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效率 预测强度 k最近邻 分类
下载PDF
聚类分析分类结果合理性考核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东 田俊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10-113,共4页
对聚类分析应用于肿瘤分型时的分类结果合理性考核方法进行探讨.该方法借助于预测强度指标,并结合中位数及95%参考值范围的概念来比较不同聚类方法得到的分类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聚类分析方法的应用不足.在对白血病患者分型时... 对聚类分析应用于肿瘤分型时的分类结果合理性考核方法进行探讨.该方法借助于预测强度指标,并结合中位数及95%参考值范围的概念来比较不同聚类方法得到的分类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聚类分析方法的应用不足.在对白血病患者分型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肿瘤 分类 预测强度 考核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预测强度的大数据K-均值聚类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洪山 许峰 《软件导刊》 2016年第5期4-6,共3页
为了降低偶然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预测强度的大数据K-均值聚类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将数据集若干等分,每一等分轮流作为测试集,取其平均预测强度,然后根据预测强度确定聚类数和聚类变量,再用K-均值聚类方法对数据集进行聚... 为了降低偶然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预测强度的大数据K-均值聚类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将数据集若干等分,每一等分轮流作为测试集,取其平均预测强度,然后根据预测强度确定聚类数和聚类变量,再用K-均值聚类方法对数据集进行聚类。用上述方法研究了访客在某网站各栏目的平均停留时间,结果表明,基于预测强度的聚类方法较常规聚类方法更适宜于大数据的聚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K-均值聚类 预测强度 网站栏目关注度
下载PDF
合肥地区混凝土超声回弹测强曲线建立及验证
4
作者 刘杭杭 吴德义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7-81,共5页
根据合肥地区常用材料,制作了不同强度等级、不同龄期混凝土试块,测量试块回弹值、超声波速值以及抗压强度值,在对国家超声回弹测强曲线在合肥地区使用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合肥地区超声回弹测强曲线,验证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推算... 根据合肥地区常用材料,制作了不同强度等级、不同龄期混凝土试块,测量试块回弹值、超声波速值以及抗压强度值,在对国家超声回弹测强曲线在合肥地区使用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合肥地区超声回弹测强曲线,验证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推算精度能较好地满足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推算强度 国家超声回弹测强曲线 地区超声回弹测强曲线 推算精度
下载PDF
非饱和砂土和粉土的抗剪强度及其预测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宣 孙德安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106,136,共6页
以工程中常遇到的砂土和粉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土水特性试验和不同初始饱和度下的直剪试验,研究其土水特性和强度特性,重点研究其非饱和抗剪强度与饱和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同一正应力下,非饱和状态的砂土和粉土的抗剪强度都随着... 以工程中常遇到的砂土和粉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土水特性试验和不同初始饱和度下的直剪试验,研究其土水特性和强度特性,重点研究其非饱和抗剪强度与饱和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同一正应力下,非饱和状态的砂土和粉土的抗剪强度都随着饱和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存在一个峰值;内摩擦角随着饱和度的变化不大,可视为常数。此外,根据实测的土水特征曲线,用平均骨架应力作为有效应力的强度算式对非饱和砂土和粉土的抗剪强度进行了预测,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两者比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砂土 非饱和粉土 抗剪强度 饱和度 强度预测
原文传递
δ-Al_2O_3短纤维/铝合金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及断裂机理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吉喜 杨川 刘世楷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3-37,共5页
用挤压铸造方法制备了"Saffil"短纤维增强的Al-5.5Mg、Al-5.5Zn基复合材料,纤维体积分数分别为10%、15%、20%。金相分析表明:纤维近似呈二维随机分布。在室温及300℃下测试了基体及MMCs的拉伸强度,并对断口进行了SEM分析。分... 用挤压铸造方法制备了"Saffil"短纤维增强的Al-5.5Mg、Al-5.5Zn基复合材料,纤维体积分数分别为10%、15%、20%。金相分析表明:纤维近似呈二维随机分布。在室温及300℃下测试了基体及MMCs的拉伸强度,并对断口进行了SEM分析。分析和讨论不同情况下的断裂机理及强度预测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断裂机理 强度预测
下载PDF
时效温度对7050铝合金屈服强度的影响与本构模型研究
7
作者 周庆珩 肖雪莲 +3 位作者 黄遐 李勇 李东升 周文彬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4,共7页
目的预测不同时效条件下7050铝合金力学性能的演化规律,为多级快速时效热处理工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在120、160、180℃温度下对7050铝合金进行0~8h时效热处理,并进行室温单拉试验,获得相应时效条件组合的应力-应变曲线及屈服强度... 目的预测不同时效条件下7050铝合金力学性能的演化规律,为多级快速时效热处理工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在120、160、180℃温度下对7050铝合金进行0~8h时效热处理,并进行室温单拉试验,获得相应时效条件组合的应力-应变曲线及屈服强度演化曲线,建立统一时效本构模型,模拟微观组织(沉淀半径、溶质浓度)的演化规律,根据微观组织的演化规律,模拟由析出强度与固溶强度组成的屈服强度的演化规律。结果在不同时效温度下,模拟的屈服强度演化规律与试验结果基本保持一致,模拟的微观组织演化规律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在160℃时效热处理8h和180℃时效热处理2h条件下得到了试验峰值屈服强度,分别为578.6MPa和555.8MPa,在模拟结果中也得到了相应的演化结果。在120℃下,屈服强度的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均呈上升趋势。结论所建立的统一本构模型考虑了时效温度、时效时间的影响,成功预测了不同时效温度条件下析出相半径、溶质浓度等微观变量的演化规律,这些变量都有助于预测合金析出强度与固溶强度的演化规律,进而成功预测了由这2个强度分量组成的屈服强度的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热处理 本构模型 时效温度 铝合金 强度预测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混杂纤维混凝土强度预测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楠 赵均海 +1 位作者 王娟 吴赛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3-26,共4页
针对混杂纤维混凝土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强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关系为复杂的非线性问题,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自学习和非线性映射,可以找到以影响因素为输入变量、以混杂纤维混凝土强度为输出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文献试验实测... 针对混杂纤维混凝土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强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关系为复杂的非线性问题,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自学习和非线性映射,可以找到以影响因素为输入变量、以混杂纤维混凝土强度为输出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文献试验实测值的基础上采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了四个三层RBF和BP神经网络模型,采用所建立的RBF和BP神经网络对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进行预测,并将各自的预测值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预测值与试验实测值吻合良好,较之BP神经网络有更高的强度预测能力,该方法可行且预测精度满足工程需要,为工程上研究混杂纤维混凝土强度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人工神经网络 强度预测 径向基 混杂纤维混凝土
下载PDF
构件粘接的一种在线检测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袁艺 路宏年 韩焱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80-84,共5页
介绍了金属与非金属筒形件搭接粘接的一种超声在线检测技术,它能在微机光屏上实时地显示被检测构件沿圆周方向上粘合面积的彩色图象,并对构件整体粘接强度合格与否作出预报。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在保证不将粘接强度不合格的构件误报... 介绍了金属与非金属筒形件搭接粘接的一种超声在线检测技术,它能在微机光屏上实时地显示被检测构件沿圆周方向上粘合面积的彩色图象,并对构件整体粘接强度合格与否作出预报。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在保证不将粘接强度不合格的构件误报为合格的前提下,在粘接强度不合格构件为5%左右时,给出的粘接强度合格与否的误报率不大于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测 粘接 在线检测技术 构件
下载PDF
高含水率疏浚淤泥固化土的抗压试验与强度预测 被引量:41
10
作者 丁建文 刘铁平 +2 位作者 曹玉鹏 杨瑞敏 王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55-60,共6页
河湖疏浚及港口建设等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疏浚淤泥。针对高含水率疏浚淤泥流动固化处理方法,对淤泥固化土的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抗压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明确了淤泥固化土的三种破坏形态,从机理上解... 河湖疏浚及港口建设等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疏浚淤泥。针对高含水率疏浚淤泥流动固化处理方法,对淤泥固化土的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抗压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明确了淤泥固化土的三种破坏形态,从机理上解释了以工业废料磷石膏为主要成分的专用添加材料存在最佳掺量的原因。试验结果还表明固化土强度与固化材料掺量呈近似线性递增关系,强度与淤泥初始含水率呈近似线性递减关系,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表现出先快后慢的对数增长规律。建立了固化土不同龄期强度与28 d强度的定量关系,提出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流动固化土的抗压强度预测方法,为疏浚淤泥流动固化处理土的工程应用和强度预判提供了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率疏浚淤泥 固化土 无侧限抗压试验 强度 强度预测方法
下载PDF
混凝土强度预测和模拟的智能化方法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继宗 倪鸿光 +1 位作者 何锦云 侯栓成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4-29,共6页
早期获得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值,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国内外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新的预测办法,建立了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从新拌混凝土的组份及其特性... 早期获得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值,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国内外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新的预测办法,建立了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从新拌混凝土的组份及其特性到硬化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复杂的非线性映射。通过对大量试验数据的学习,智能系统可以早期预测混凝土28d抗压强度。此外,本文还应用该智能系统模拟分析混凝土成份的质和量的变化对其抗压强度的影响,得到的结果符合已知的混凝土强度变化的某些规律,表明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强度 人工智能 人工神经网络 计算机模拟 工程质量 抗压强度
下载PDF
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混凝土强度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洪锦祥 黄卫 缪昌文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7-49,共3页
小波神经网络是将小波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结合起来的一种神经网络 ,它避免了BP神经网络结构设计的盲目性和局部最优等非线性优化问题 ,大大简化了训练 ,具有较强的函数学习能力和推广能力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小波神经网络用于混凝土强度... 小波神经网络是将小波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结合起来的一种神经网络 ,它避免了BP神经网络结构设计的盲目性和局部最优等非线性优化问题 ,大大简化了训练 ,具有较强的函数学习能力和推广能力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小波神经网络用于混凝土强度预测的结果表明 ,它比传统的BP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神经网络 混凝土 强度预测 非线性优化
下载PDF
阻燃织物老化对其拉伸强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晓涵 田苗 +1 位作者 王云仪 李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1-188,196,共9页
针对阻燃织物老化造成的强力下降,致使消防服无法满足标准规定的力学性能要求等问题,基于老化条件下织物强力测试相关标准,从热老化、光老化、磨损3个方面探讨不同老化方式对阻燃织物拉伸强力的影响;归纳了阻燃织物老化后强力变化的直... 针对阻燃织物老化造成的强力下降,致使消防服无法满足标准规定的力学性能要求等问题,基于老化条件下织物强力测试相关标准,从热老化、光老化、磨损3个方面探讨不同老化方式对阻燃织物拉伸强力的影响;归纳了阻燃织物老化后强力变化的直接和间接测评方法。研究发现:目前老化后阻燃织物的强力测试无法满足标准规定的样本尺寸、经纬向测试、重复实验次数等要求;现有老化条件下阻燃织物强力预测方法在研究多因素条件下织物强力变化时存在局限性。最后指出:未来可综合考虑多种老化因素的交互作用对阻燃织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探索更复杂的非线性模型或借鉴其他领域中的预测方法对阻燃织物老化后力学性能进行预测,以提高预测精度和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织物 老化 拉伸强力 强力测评 强力预测
下载PDF
薄壳成型制品熔接线强度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谷诤巍 付沛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884-886,共3页
在总结分析传统塑料制品的熔接线强度预测模型的基础上 ,引入WL F半经验方程 ,建立了用于预测高压成型条件下的薄壳塑料制品熔接线强度模型 ,讨论了压力对聚合物熔体特性的影响 ,高压导致高粘度、低分子扩散、低粘结度 ,从而降低了熔接... 在总结分析传统塑料制品的熔接线强度预测模型的基础上 ,引入WL F半经验方程 ,建立了用于预测高压成型条件下的薄壳塑料制品熔接线强度模型 ,讨论了压力对聚合物熔体特性的影响 ,高压导致高粘度、低分子扩散、低粘结度 ,从而降低了熔接线强度。同时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将两种强度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加以比较 ,表明薄壳制品熔接线强度预测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薄壳制品的熔接线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成型 熔接线 强度 预测 模型 压力 注塑 塑料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强度预测研究
15
作者 杨俊超 夏元友 +4 位作者 崔飞龙 李丽华 吴炯晖 陈晨 田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94-199,共6页
基于3D扫描和打印技术,制作了与混凝土灌注桩相同的界面混凝土试件,并进行了一系列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循环剪切试验。通过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循环剪切试验,揭示不同循环周期、循环幅值条件下界面强度的衰减规律。通过对循环幅值和法... 基于3D扫描和打印技术,制作了与混凝土灌注桩相同的界面混凝土试件,并进行了一系列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循环剪切试验。通过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循环剪切试验,揭示不同循环周期、循环幅值条件下界面强度的衰减规律。通过对循环幅值和法向压力幂函数拟合,对循环稳定后-土界面强度衰减系数进行表征,并结合黏土-混凝土界面峰值强度模型,提出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强度衰减模型。结果表明:在15次循环后,部分循环的剪切位移-剪切应力曲线近似重合;当循环幅值逐渐增大,剪切阶段与卸载阶段应力-应变曲线均呈现线性趋势,每个循环圈内加载与卸载的斜率基本保持一致,类似“平行四边形”;不同工况的循环稳定后界面剪切峰值强度折减系数D_(τ)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可通过循环幅值A和法向应力σ的无量纲非线性回归分析,提出循环稳定后黏土-混凝土界面剪切峰值强度折减系数D_(τ)表征方法,其拟合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剪切 界面强度 粗糙度 残余强度 峰值强度预测
下载PDF
基于导波监测的复合材料加筋结构冲击后剩余强度预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钰峻 严刚 芮鹏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对应用超声导波在线监测信息评估复合材料加筋结构冲击后剩余强度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所监测的对象设计布置了压电传感网络并构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局部信号差分系数计算出不同传感路径上的损伤指标,融合损伤概率成像方法识别损伤... 对应用超声导波在线监测信息评估复合材料加筋结构冲击后剩余强度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所监测的对象设计布置了压电传感网络并构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局部信号差分系数计算出不同传感路径上的损伤指标,融合损伤概率成像方法识别损伤位置,测算形状因子以近似表征损伤尺寸。然后构建加筋结构有限元模型,由在线监测结果反馈损伤信息,采用软化夹杂法等效冲击损伤,依据复合材料损伤渐进失效分析理论,预测冲击后加筋结构的剩余极限强度。通过低速冲击、超声导波监测和压缩强度等一系列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为结构健康监测最高层次的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加筋结构 冲击损伤 超声导波监测 损伤概率成像 剩余强度预测
下载PDF
轻细骨料内养护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模拟 被引量:5
17
作者 向亚平 魏亚 +1 位作者 张倩倩 王栋民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47,51,共5页
研究了2种饱水轻细骨料(粉煤灰陶砂和页岩陶砂)各自等体积取代不同普通砂时对水灰比0.3和0.4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影响。试验表明:取代砂体积为0-60%时,随着轻细骨料掺量增加,水灰比0_3两种轻细骨料混凝土28d抗压强度都高于普通混... 研究了2种饱水轻细骨料(粉煤灰陶砂和页岩陶砂)各自等体积取代不同普通砂时对水灰比0.3和0.4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影响。试验表明:取代砂体积为0-60%时,随着轻细骨料掺量增加,水灰比0_3两种轻细骨料混凝土28d抗压强度都高于普通混凝土,且都在40%时达到最高;取代砂体积0-40%时,水灰比0.4两种轻细骨料混凝土28d抗压强度随轻骨料掺量增加而减小。当水灰比和取代砂体积相同时,掺粉煤灰陶砂混凝土28d抗压强度都要高于掺页岩陶砂混凝土。对含有轻细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行理论模拟,为此提出了混凝土中轻骨料体积-孔隙率转换系数.γ(0.1),结合强度孔隙率模型、Powers模型和内养护浆体模型计算了轻细骨料内养护混凝土28d抗压强度,模拟结果与试验值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细骨料 混凝土 内养护 抗压强度模拟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凝土强度预测 被引量:5
18
作者 余雪娟 《工程质量》 2008年第7期40-42,46,共4页
在传统预测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新的预测方法,建立了两种神经网络模型: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实现了从新拌混凝土成分及其特性到硬化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复杂的非线性映射。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学习,网络结构可以... 在传统预测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新的预测方法,建立了两种神经网络模型: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实现了从新拌混凝土成分及其特性到硬化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复杂的非线性映射。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学习,网络结构可以早期预测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另外,还利用BP神经网络模拟分析了混凝土成分质和量的变化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其结果符合已知的经典混凝土强度变化规律,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强度预测 人工神经网络 MATLAB BP网络 RBF网络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 被引量:4
19
作者 崔晓宁 王起才 +2 位作者 张戎令 代金鹏 谢超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1-6,14,共7页
抗压强度是混凝土重要参数之一,开展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对混凝土设计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以多特征输入的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为研究对象,构建1030个样本为数据集,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预测.此外,在同一数据集上... 抗压强度是混凝土重要参数之一,开展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对混凝土设计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以多特征输入的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为研究对象,构建1030个样本为数据集,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预测.此外,在同一数据集上还进行了支持向量回归分析和多层感知机预测.结果表明:三种机器学习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随机森林算法在测试集上的R^(2)得分0.902,MAE得分3.761,MAPE得分12.807,RMSE得分5.342;随着混凝土抗压强度增大,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准确率逐渐提升,当混凝土抗压强度大于50 MPa时,随机森林的误差逐渐趋于收敛,预测精度也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抗压强度预测 多特征输入 随机森林
下载PDF
三维室内视距模型的极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芫健 张业荣 曹伟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27,共4页
极化方式是电波传播的重要特性,也是在信道传播特性中的关键要素。文章基于入射及反弹射线/镜像方法(SBR/Image)研究了室内无线电波传播特性,考虑了两次(甚至任意次)反射的极化特性,建立起三维的室内视距模型。通过仿真计算,首先证明了... 极化方式是电波传播的重要特性,也是在信道传播特性中的关键要素。文章基于入射及反弹射线/镜像方法(SBR/Image)研究了室内无线电波传播特性,考虑了两次(甚至任意次)反射的极化特性,建立起三维的室内视距模型。通过仿真计算,首先证明了研究极化特性的必要性;然后将仿真结果和已知文献结果对比,两个结果一致性良好,同时验证了本文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射及反弹射线/镜像方法 极化特性 场强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