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炮身管寿命评估预测 被引量:23
1
作者 焦贵伟 胡朝根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69,74,共5页
通过分析火炮身管寿命定义、寿命终止标准及寿命评估预测理论技术的发展过程,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基于新型方法理论的发展,提出了一种新型火炮的身管寿命预测方法。
关键词 身管寿命 寿命预测 径向磨损量 烧蚀磨损
下载PDF
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现状及回顾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光录 张胜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6-83,共8页
在过去几年 ,人们已提出了许多基本的侵蚀预报模型。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 ,土壤侵蚀预测在土地管理及评价方面已具重要作用。
关键词 土壤侵蚀 侵蚀预报模型 水土流失
下载PDF
土壤风蚀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南岭 杜灵通 王锐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13年第4期505-509,共5页
土壤风蚀模型是世界土壤风力侵蚀学科的前沿领域和土壤风力侵蚀过程定量研究的有效手段。根据土壤风蚀模型的空间尺度,按田间尺度模型、区域尺度模型和大陆尺度模型三个层次对国外较有影响的土壤风蚀模型进行了总结,对国内风蚀模型的进... 土壤风蚀模型是世界土壤风力侵蚀学科的前沿领域和土壤风力侵蚀过程定量研究的有效手段。根据土壤风蚀模型的空间尺度,按田间尺度模型、区域尺度模型和大陆尺度模型三个层次对国外较有影响的土壤风蚀模型进行了总结,对国内风蚀模型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我国风蚀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 预报 模型 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动态边界的90°弯管壁面渐进磨损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雨 李仁年 +1 位作者 韩伟 周巍巍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0-387,共8页
固定边界磨损预测方法只能得到磨损初始边界状态下的磨损特性,无法获得壁面破坏后的流场动力学响应.由此,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提出动态边界的水力机械过流壁面渐进磨损数值预测方法,通过研究90°弯管在不同磨损时刻的磨损表面形貌,流... 固定边界磨损预测方法只能得到磨损初始边界状态下的磨损特性,无法获得壁面破坏后的流场动力学响应.由此,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提出动态边界的水力机械过流壁面渐进磨损数值预测方法,通过研究90°弯管在不同磨损时刻的磨损表面形貌,流场特性、磨损特性和颗粒冲击特性,揭示由于过流壁面磨损形貌演变引起的多相流特性和磨损演变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来流速度6.3 m/s、颗粒体积分数为0.35%的90°弯管中,磨损主要集中在末端(50°~90°)内壁附近,且在20000 h以后,外侧内壁的平均磨损率与内侧之比增大到2倍附近;颗粒冲击速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最大变化量为0.81 m/s,而颗粒冲击角度呈现近乎线性增加,平均最大增幅为1.13°;此外,磨损坑内颗粒冲击速度减小,磨损坑边缘冲击速度增加,说明随着磨损时间的增加磨损范围会进一步扩大,研究结果为弯管的磨损防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弯管 动态边界 磨损 数值预测 磨损机理 流动特性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地面侵蚀量预报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青云 孙厚才 熊官卿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22,共8页
针对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面积侵蚀及泥沙输移特征以及现有资料的可利用性,用演绎法建立了小流域地面侵蚀的预报模型及相应的输沙预报模型。模型参数求取简便,经研究区的典型小流域实测资料检验,预报精度较高,可用于研究区资... 针对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面积侵蚀及泥沙输移特征以及现有资料的可利用性,用演绎法建立了小流域地面侵蚀的预报模型及相应的输沙预报模型。模型参数求取简便,经研究区的典型小流域实测资料检验,预报精度较高,可用于研究区资料短缺小流域的地面侵蚀量和输沙量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地面侵蚀 小流域 演绎法 预报模型
下载PDF
The development of U.S.soil erosion prediction and modeling 被引量:2
6
作者 John M.Laflen Dennis C.Flanagan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SCIE 2013年第2期1-11,共11页
Soil erosion prediction technology began over 70 years ago when Austin Zingg published a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erosion(by water)and land slope and length,followed shortly by a relationship by Dwight Smith that exp... Soil erosion prediction technology began over 70 years ago when Austin Zingg published a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erosion(by water)and land slope and length,followed shortly by a relationship by Dwight Smith that expanded this equation to include conservation practices.But,it was nearly 20 years before this work's expansion resulted in the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perhaps the foremost achievement in soil erosion prediction in the last century.The USLE has increased in application and complexity,and its usefulness and limitations have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dditional technologies and new science in soil erosion research and prediction.Main among these new technologies is the Water Erosion Prediction Project(WEPP)model,which has helped to overcome many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USLE,and increased the scale over which erosion by water can be predicted.Areas of application of erosion prediction include almost all land types:urban,rural,cropland,forests,rangeland,and construction sites.Specialty applications of WEPP include prediction of radioactive material movement with soils at a superfund cleanup site,and near real-time daily estimation of soil erosion for the entire state of Iow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Water erosion prediction Project Soil erosion erosion prediction History of erosion prediction
原文传递
基于神经网络纳米海工混凝土电阻率预测
7
作者 孙尚辉 张茂花 +2 位作者 杨海旭 申忠科 王振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2期96-99,105,共5页
为探究神经网络对混凝土电阻率预测的可行性,文中通过wenner四电极法测量Cl-侵蚀和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纳米混凝土的电阻率,利用BP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对电阻率测量结果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要优于Elman神经... 为探究神经网络对混凝土电阻率预测的可行性,文中通过wenner四电极法测量Cl-侵蚀和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纳米混凝土的电阻率,利用BP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对电阻率测量结果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要优于Elman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的预测误差更低,其输入和输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更强,在混凝土相关研究中利用神经网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纳米海工混凝土 电阻率预测 Cl-侵蚀 干湿循环
下载PDF
试油过程中地面设备冲蚀预测与预防 被引量:1
8
作者 潘宁 傅银灿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14期129-131,共3页
油气井试油和油田生产过程中,油田地面设备经常会由于冲蚀而出现问题、甚至损坏。通过分析冲蚀数学描述形式和主要预测模型,提出了预防冲蚀的方法。为油田进行设备的维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冲蚀破坏 冲蚀预测 冲蚀预防 地面设备
下载PDF
Research on Prediction Model for Erosion and Abrasion of Barrel Based on LSSVM 被引量:1
9
作者 徐达 武新星 +1 位作者 胡俊彪 郭磊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39-41,共3页
To predict the erosion and abrasion of high bore pressure tank gun barrel, the 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 algorithm was used. Based on the gun firing test data, the prediction model for barrel's e... To predict the erosion and abrasion of high bore pressure tank gun barrel, the 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 algorithm was used. Based on the gun firing test data, the prediction model for barrel's erosion and abrasion was established. It was adopted to predict the wear increment of gun barr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ion values given by the model coincide with the measured data better, and the model can predict the barrel's wear accurately and rapid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ial purpose machinery engineering high pressure gun BARREL erosion and abrasion LSSVM prediction model
下载PDF
Coastal transgression and regression from 1980 to 2020 and shoreline forecasting for 2030 and 2040,using DSAS along the southern coastal tip of Peninsular India 被引量:2
10
作者 S.Chrisben Sam B.Gurugnanam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CSCD 2022年第6期585-594,共10页
This study explains the multi-decadal shoreline changes along the coast of Kanyakumari from 1980 to2020.The shorelines are extracted from the Landsat images to estimate the shoreline dynamics and future predictions us... This study explains the multi-decadal shoreline changes along the coast of Kanyakumari from 1980 to2020.The shorelines are extracted from the Landsat images to estimate the shoreline dynamics and future predictions using Digital Shoreline Analysis System(DSAS).By the estimation of End Point Rate(EPR)and Linear Regression Rate(LRR),it is quantified that the maximum erosion is 5.01 m/yr(EPR)and 6.13 m/yr(LRR)consistently with the maximum accretion of 3.77 m/yr(EPR)and 3.11 m/yr(LRR)along the entire coastal stretch of 77 km.The future shoreline predicted using the Kalman filter forecasted that Inayam,Periyakattuthurai and Kodimunai are highly prone to erosion with a shift of 170 m,157 m and 145 m by 2030 and 194 m,182 m and 165 m by 2040 towards the land.Also,the western coast is highly prone to erosion and it is predicted that certain villages are prone to loss of economy and livelihood.The outcome of this study may guide the coastal researchers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and decisionmakers to evolve with alternativ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plan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reline change rates Future prediction DSAS Kalman filter erosion and accretion
下载PDF
赵口引黄灌区渠道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昭辉 娄本星 彭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7-130,148,共5页
赵口引黄灌区位于河南省豫东平原,灌区渠道会受到冻融循环与泥沙磨蚀的共同作用,在两者耦合作用下必然会加剧混凝土服役性能的劣化。基于集中沉沙和分散沉沙两种引黄沉沙方式,研究了冻融-泥沙磨蚀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结果表明:... 赵口引黄灌区位于河南省豫东平原,灌区渠道会受到冻融循环与泥沙磨蚀的共同作用,在两者耦合作用下必然会加剧混凝土服役性能的劣化。基于集中沉沙和分散沉沙两种引黄沉沙方式,研究了冻融-泥沙磨蚀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集中沉沙方式可只考虑冻融作用对混凝土服役性能的影响;采用分散沉沙方式时,混凝土冲刷磨蚀速率与含沙量、冻融次数密切相关;随着水流含沙量和冻融次数的增加,混凝土的磨蚀速率加快,服役年限也相应缩短。根据计算结果,针对泥沙含量常年在0.5~5、5~10、10~15 kg/m3的渠道,建议在工程运行20、15、10 a时对渠道混凝土进行修补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冲刷磨蚀 寿命预测 耐久性 磨蚀厚度 赵口引黄灌区
下载PDF
集输管线盲通管冲刷腐蚀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军成 王岳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73-77,共5页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流体速率、颗粒粒径、流体黏度以及流体密度等参数对盲通处冲刷腐蚀速率的影响。使用DPM模型求解得出固体颗粒在盲通处的运动轨迹,分析颗粒运动对盲通处冲刷腐蚀速率的影响。探究盲通管减弱冲刷腐蚀的最...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流体速率、颗粒粒径、流体黏度以及流体密度等参数对盲通处冲刷腐蚀速率的影响。使用DPM模型求解得出固体颗粒在盲通处的运动轨迹,分析颗粒运动对盲通处冲刷腐蚀速率的影响。探究盲通管减弱冲刷腐蚀的最优结构,通过对比得出盲通长度对冲刷腐蚀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冲刷腐蚀严重区域主要布置在盲通管的内拱璧位置处;冲刷腐蚀随着流体速度的增加而加剧,随着颗粒粒径和黏度的增大而减弱,盲通堵头长度为45mm时冲刷腐蚀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预测 冲刷腐蚀 数值模拟
下载PDF
Efficiency test of modeled empirical equations in predicting soil loss from ephemeral gully erosion around Mubi,Northeast Nigeria
13
作者 Ijasini John Tekwa Abubakar Musa Kundiri Alhaji Maigana Chiroma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SCIE CSCD 2016年第1期12-19,共8页
A field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assess soil loss from ephemeral gully(EG)erosion at 6 different locations(Digil,Vimtim,Muvur,Gella,Lamorde and Madanya)around the Mubi area between April,2008 and October,2009.Each loc... A field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assess soil loss from ephemeral gully(EG)erosion at 6 different locations(Digil,Vimtim,Muvur,Gella,Lamorde and Madanya)around the Mubi area between April,2008 and October,2009.Each location consisted of 3 watershed sites from where data was collected.EG shape,land use,and conservation practices were noted,while EG length,width,and depth were measured.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s were studied in the field and laboratory.Soil loss was both measured and predicted using modeled empirical equation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s are heterogeneous and lying on flat to hilly topographies with few grasses,shrubs and tree vegetations.The soils comprised of sand fractions that predominated the texture,with considerable silt and clay contents.The empirical soil loss was generally related with the measured soil loss and the predictions were widely reliable at all sites,regardless of season.The measured and empirical aggregate soil loss were more related in terms of volume of soil loss(VSL)(r^(2)=0.93)and mass of soil loss(MSL)(r^(2)=0.92),than area of soil loss(ASL)(r^(2)=0.27).The empirical estimates of VSL and MSL were consistently higher at Muvur(less vegetation)and lower at Madanya and Gella(denser vegetations)in both years.The maximum efficiency(M_(se))of the empirical equation in predicting ASL was between 1.41(Digil)and 89.07(Lamorde),while the M_(se) was higher at Madanya(2.56)and lowest at Vimtim(15.66)in terms of VSL prediction efficiencies.The M_(se) also ranged from 1.84(Madanya)to 15.74(Vimtim)in respect of MSL predictions.These results led to the recommendation that soil conservationists,farmers,private and/or government agencies should implement the empirical model in erosion studies around Mubi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irical model Soil loss prediction efficiency Ephemeral gully erosion Mubi Northeast Nigeria
原文传递
锦凌水库工程水土流失预测分析
14
作者 郭宇欣 刘光辉 《环境科学导刊》 2015年第4期85-88,共4页
根据小凌河锦凌水库所处自然条件,分析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因素,依据建设项目工程特点划分了预测时段、范围、预测单元,利用类比工程分析对比的方法对水土流失各防治分区扰动原地貌及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 根据小凌河锦凌水库所处自然条件,分析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因素,依据建设项目工程特点划分了预测时段、范围、预测单元,利用类比工程分析对比的方法对水土流失各防治分区扰动原地貌及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水土流失量进行了量化预测,阐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得出了预测结果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预测 水土流失面积 水土流失量 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流失措施
下载PDF
煤矿常规法地质预报
15
作者 曹火松 《煤炭技术》 CAS 2007年第11期104-107,共4页
通过对王晁煤矿地质预报实例的总结,分析采掘工作面透水前"水流混浊程度"的实际变化规律,以及目前在地质预报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质预报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地质预报 断层 冲刷带 透水预兆
下载PDF
侵蚀性降雨标准研究 被引量:308
16
作者 谢云 刘宝元 章文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11,共6页
建立侵蚀性降雨标准 ,是为了区分发生和不发生侵蚀的降雨事件 ,从而大大减少计算降雨侵蚀力的工作量 ,并提高土壤侵蚀预报精度。利用陕西团山沟小流域及所在 3个小区 1961- 1969年的降雨过程资料 ,以漏选和多选降雨事件的降雨侵蚀力相... 建立侵蚀性降雨标准 ,是为了区分发生和不发生侵蚀的降雨事件 ,从而大大减少计算降雨侵蚀力的工作量 ,并提高土壤侵蚀预报精度。利用陕西团山沟小流域及所在 3个小区 1961- 1969年的降雨过程资料 ,以漏选和多选降雨事件的降雨侵蚀力相等为原则 ,分别建立了黄土高原坡面侵蚀的侵蚀性降雨雨量标准 12 mm,平均雨强标准 0 .0 4 mm/min,最大 30 min雨强标准 0 .2 5mm/min。其中时段雨强标准筛选精度最高 ,可剔除 88%以上的降雨事件 ,只有5.3%的错选度。其次是平均雨强标准 ,雨量标准筛选精度最差。漏选降雨侵蚀力之和与多选降雨侵蚀力之和相抵为原则建立的侵蚀性降雨标准 ,对于计算降雨侵蚀力 ,提高土壤侵蚀预报精度 ,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性降雨标准 降雨侵蚀力 土壤侵蚀预报 降雨强度
下载PDF
建立小流域风蚀量统计模型初探 被引量:60
17
作者 董治宝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5-62,共8页
根据模拟实验及野外实测资料,以陕北神木县六道沟为例建立了小流域土壤风蚀流失量的经验估算模型,并以此模型估算该小流域的年风蚀量、风蚀模数。计算结果表明:六道沟小流域的风蚀模数为1887.27t/(km2·a),相当... 根据模拟实验及野外实测资料,以陕北神木县六道沟为例建立了小流域土壤风蚀流失量的经验估算模型,并以此模型估算该小流域的年风蚀量、风蚀模数。计算结果表明:六道沟小流域的风蚀模数为1887.27t/(km2·a),相当于1.25mm/a,接近强度风蚀。春季是主要风蚀季节,占年风蚀总量的99.98%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于4—5月,占年风蚀量的99.30%。若该小流域的平均侵蚀模数按25000t/(km2·a)计,则风蚀占总土壤侵蚀的7.55%,风蚀量与水蚀量之比为1∶12.25。在该小流域,风蚀与水蚀在时间序列上交错分布,前后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风蚀量 估算模型 风蚀模数 统计模型
下载PDF
LISEM:一个基于GIS的流域土壤流失预报模型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杨勤科 李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2-89,共8页
90年代初,荷兰学者以荷兰南部黄土区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规划研究为基地,开发了基于土壤侵蚀物理过程和GIS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LISEM(LImburgSoilErosionModel),为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了一个支... 90年代初,荷兰学者以荷兰南部黄土区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规划研究为基地,开发了基于土壤侵蚀物理过程和GIS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LISEM(LImburgSoilErosionModel),为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了一个支持工具。该模型考虑了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过程,可以与栅格GIS集成,并可直接利用遥感动态数据。由于对土壤侵蚀和水文学过程的认识以及土壤水分时空变异性的描述方法还不尽成熟,所以LISEM模型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侵蚀预报 侵蚀模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基于GIS纸坊沟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斌兵 郑粉莉 +1 位作者 龙栋材 江忠善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给出水蚀预报模型各因子计算方法,利用GIS空间数据提取和运算,结合水力侵蚀强度分级,获取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实际土壤侵蚀强度分布特征是流域沟头侵蚀面积大,侵蚀强度高于沟口,且极易发生极强烈和剧烈... 给出水蚀预报模型各因子计算方法,利用GIS空间数据提取和运算,结合水力侵蚀强度分级,获取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实际土壤侵蚀强度分布特征是流域沟头侵蚀面积大,侵蚀强度高于沟口,且极易发生极强烈和剧烈侵蚀;流域中部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同时左岸侵蚀强度明显强于右岸。流域强烈侵蚀区位于苦荞沟、拐沟、大范家沟、大罗锅沟、正沟,年均侵蚀模数23000—33000t/(km^2·a);浅沟侵蚀是造成沟间地剧烈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原因,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受地面植被覆盖和坡度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沟侵蚀 预报模型 侵蚀强度 空间分布
下载PDF
WEPP细沟剥蚀率模型正确性的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晴雯 雷廷武 +2 位作者 姚春梅 潘英华 王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39,共5页
基于物理过程基础上的WEPP土壤水蚀预报模型将坡面侵蚀分为细沟侵蚀和细沟间侵蚀,建立了独立的细沟间模型和细沟模型。其中细沟侵蚀产沙方程从概念上可以预报细沟侵蚀过程,但没经实验或理论验证。该文经过理论分析表明,WEPP模型中的剥... 基于物理过程基础上的WEPP土壤水蚀预报模型将坡面侵蚀分为细沟侵蚀和细沟间侵蚀,建立了独立的细沟间模型和细沟模型。其中细沟侵蚀产沙方程从概念上可以预报细沟侵蚀过程,但没经实验或理论验证。该文经过理论分析表明,WEPP模型中的剥蚀率是水流含沙量的线性函数,并由给定的试验条件计算得到了函数中的参数。将理论分析结果和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WEPP中的侵蚀产沙模型。同时将已得到的确定细沟剥蚀率的微分方程代入细沟侵蚀产沙方程并求解,从理论上得到了含沙量随沟长变化的函数关系。将理论分析结果和由实验所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进一步验证了WEPP中的侵蚀产沙模型。该文从细沟剥蚀率和产沙量两方面对WEPP模型中细沟侵蚀产沙模型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PP(Water erosion prediction Project) 细沟侵蚀 剥蚀率 模型验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