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籼粳杂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 被引量:14
1
作者 沈圣泉 朱军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17-222,共6页
将5份籼型材料和6份粳型广亲和系配制的不完全双列杂交F1及其亲本进行两年试验,应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模型分析籼粳交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多数性状的加性×环境互作或显性×环境互作方差已达显著或极显... 将5份籼型材料和6份粳型广亲和系配制的不完全双列杂交F1及其亲本进行两年试验,应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模型分析籼粳交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多数性状的加性×环境互作或显性×环境互作方差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显性×环境互作方差还明显大于加性×环境互作方差.抽穗天数、单株穗数、主穗总粒数和百粒重性状上,亲本的加性效应随环境不同其变化相对较大;而株高、剑叶长、单株穗数、主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性状上,其杂种的显性效应对环境表现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 杂种 农艺性状 基因型 遗传方差 遗传效应
下载PDF
籼粳杂交种F1农艺性状的基因型与播种期互作效应研究
2
作者 沈圣泉 薛庆中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8,共8页
将配制的6×6籼、粳稻不完全双列杂交F1及其亲本在3个播期(早播5月20日,中播6月10日,迟播6月30日)下试验,应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模型,分析籼粳交杂种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参试性状的加性方差... 将配制的6×6籼、粳稻不完全双列杂交F1及其亲本在3个播期(早播5月20日,中播6月10日,迟播6月30日)下试验,应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模型,分析籼粳交杂种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参试性状的加性方差、显性方差、加性×环境方差和显性×环境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亲本性状的加性效应值在粳型广亲和系父本和籼型不育系母本间相差较大,株高、抽穗天数、剑叶长、主穗长、主穗总粒数等性状,父本均比母本表现有更强的正效应。杂种性状的显性效应值以株高为强,其次为剑叶长、主穗长、主穗总粒数、抽穗天数和着粒密度。据对亲本的加性×环境互作效应估测,父本在株高、抽穗天数、剑叶长、主穗总粒数等性状上对环境的反应明显较母本强。杂种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估计还表明,早稻可使株高、抽穗天数、剑叶长和主穗总粒数等性状产生部分的正互作,而迟播则增加负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种 遗传效应 杂种一代 农艺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