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因素对北京臭氧的影响 被引量:160
1
作者 安俊琳 王跃思 孙扬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44-951,共8页
利用北京城区连续观测的O3及其前体物NOx和CO体积分数资料,分析了其时间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局地光化学反应的影响下,O3体积分数夏季超标严重。O3浓度呈单峰型日变化,在午后15:00左右出现日最大值... 利用北京城区连续观测的O3及其前体物NOx和CO体积分数资料,分析了其时间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局地光化学反应的影响下,O3体积分数夏季超标严重。O3浓度呈单峰型日变化,在午后15:00左右出现日最大值,夜晚体积分数较低。受排放源强弱的季节变化影响,NOx和CO在冬季出现高值。NOx和CO体积分数呈现白天低,夜晚高的日变化过程。O3体积分数变化与温度,风速成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成反相关,且存在季节变化,在夏季与温度相关性较高,在冬季与风速相关性较高。受上游污染源的影响,当北京盛行东南、偏南和偏西气流时,容易造成高O3体积分数。夏季O3体积分数主要受局地光化学反应控制,可以利用常规气象要素对O3体积分数趋势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臭氧 气象因素 前体物 相关性
下载PDF
常温固相反应合成纳米氧化锌 被引量:57
2
作者 张永康 刘建本 +3 位作者 易保华 陈德根 肖卓炳 陈上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3-344,355,共3页
以ZnSO4·7H2 O和Na2 CO3 为原料 ,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首先合成出粒径为 12 7nm的前驱体碳酸锌 ,然后在 2 0 0℃热分解 ,经纯化后得到纳米氧化锌。经XRD和TEM检测 ,粒径为 6 0~12 .7nm。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固相反应 前驱体 常温 氧化锌
下载PDF
地下流体的源兆、场兆、远兆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意义 被引量:92
3
作者 车用太 鱼金子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3-289,共7页
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网中,发现强震前有3种不同的前兆异常,即来自震源的源兆异常、与地震有关的区域构造活动关联的场兆异常及远距离强震前出现的远兆异常。它们在成因、特征与地震预报实践中的意义不同。从数量上看,场兆是大量的... 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网中,发现强震前有3种不同的前兆异常,即来自震源的源兆异常、与地震有关的区域构造活动关联的场兆异常及远距离强震前出现的远兆异常。它们在成因、特征与地震预报实践中的意义不同。从数量上看,场兆是大量的,源兆是少量的,而远兆也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地震预报实践中,必须正确地区别这3种前兆,全力寻找源兆,积极地开发场兆的预报功能,承认远兆并揭示其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流体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氧化锌粉体 被引量:52
4
作者 李汶军 施尔畏 +2 位作者 王步国 夏长泰 仲维卓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7-32,共6页
本文报道了前驱物分置水热法制备ZllO树体的实验结果对前驱物种类、民应温度与产物物相、晶粒形貌和晶粒颗粒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前驱物分置条件下晶粒形成过程进行了讨论;并对前驱物分置水热法和普通水热法粉体制备作了比较.
关键词 前驱物 水热法 氧化锌粉体 氧化锌陶瓷 陶瓷
下载PDF
煤岩组合体变形破坏前兆信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8
5
作者 赵毅鑫 姜耀东 +1 位作者 祝捷 孙冠哲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9-346,共8页
讨论煤、岩体在2种组合模式下受压破坏过程中能量集聚与释放规律。通过试验分析,得出"煤–围岩"系统失稳规律,并结合红外热像、声发射、应变等监测手段,对"砂岩–煤"及"砂岩–煤–泥岩"两类组合体进行单... 讨论煤、岩体在2种组合模式下受压破坏过程中能量集聚与释放规律。通过试验分析,得出"煤–围岩"系统失稳规律,并结合红外热像、声发射、应变等监测手段,对"砂岩–煤"及"砂岩–煤–泥岩"两类组合体进行单向压缩试验,对比研究不同煤、岩组合体失稳破坏的前兆信息,得到煤、岩组合体失稳破坏过程中红外热像、声发射能谱及组合体不同部位应变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比煤样单体,煤–岩组合试样失稳更突然,失稳前兆点更难于捕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组合煤岩 红外 声发射 前兆
下载PDF
前驱体热解法制备高纯超细α-Al_2O_3粉体 被引量:55
6
作者 林元华 张中太 +2 位作者 黄传勇 唐子龙 陈清明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8-271,共4页
利用NH4Al(SO4) 2 和NH4HCO3 为原料 ,控制适当的反应物配比和反应体系的 pH值 ,制得NH4AlO(OH)HCO3 前驱体化合物 .在一定的温度下热解 ,最终制得活性超细α -Al2 O3 粉体 ,TEM测得粉体粒径约 5~ 2 0nm .ICP分析结果表明 :该粉体的Al2... 利用NH4Al(SO4) 2 和NH4HCO3 为原料 ,控制适当的反应物配比和反应体系的 pH值 ,制得NH4AlO(OH)HCO3 前驱体化合物 .在一定的温度下热解 ,最终制得活性超细α -Al2 O3 粉体 ,TEM测得粉体粒径约 5~ 2 0nm .ICP分析结果表明 :该粉体的Al2 O3 含量高达99.9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驱体 热解 超细粉体 三氧化二铝陶瓷 制备
下载PDF
“两硬”条件下冲击地压微震信号特征及前兆识别 被引量:75
7
作者 赵毅鑫 姜耀东 +2 位作者 王涛 高峰 谢帅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60-1966,共7页
结合微震监测数据,对大同忻州窑矿8935"两硬"条件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发生的冲击现象进行分析;从微震事件震源定位、能级与频次关系以及冲击前微震信号频谱演化规律等方面讨论了该工作面冲击地压机理及前兆信息特征。研究表明:8... 结合微震监测数据,对大同忻州窑矿8935"两硬"条件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发生的冲击现象进行分析;从微震事件震源定位、能级与频次关系以及冲击前微震信号频谱演化规律等方面讨论了该工作面冲击地压机理及前兆信息特征。研究表明:8935工作面冲击地压为坚硬顶板破断诱发煤柱区域积聚能量的突然释放所致;冲击震源多在工作面超前50 m范围内沿采空区煤柱侧,且主要集中在坚硬顶板断裂后发生压缩、反弹的空间区域;冲击地压前微震事件频次、能量、微震信号b值及主频均呈下降趋势。冲击地压前微震频谱主要集中在5-60 Hz,微震主频急剧降低和幅值明显升高可视为冲击前兆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硬”条件 冲击地压 微震 前兆 B值 频谱
下载PDF
近松散层开采孔隙水压力变化及其对水砂突涌的前兆意义 被引量:66
8
作者 隋旺华 董青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908-1916,共9页
开采沉陷离心模型试验表明,采空区和煤柱上方的黏土层中的孔隙水压力在煤层开采之后,出现积聚和消散现象,超静孔隙水压力增量最大可达垂直自重应力的15%~22%。采动孔隙水压力监测模型的试验表明,采动引起的承压含水层中孔隙水压力的变... 开采沉陷离心模型试验表明,采空区和煤柱上方的黏土层中的孔隙水压力在煤层开采之后,出现积聚和消散现象,超静孔隙水压力增量最大可达垂直自重应力的15%~22%。采动孔隙水压力监测模型的试验表明,采动引起的承压含水层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特点同煤层开采进度以及顶板周期来压密切相关,煤柱上方含水层中孔隙水压力一般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工作面上方含水层中孔隙水压力变化与开采位置有关,当工作面通过测点下方时,孔隙水压力出现明显的下降,当测点处于采空区中部时,孔隙水压力升高并会保持一段时间。采后顶板下沉期间各测点孔隙水压力均呈下降趋势。突砂模型试验表明,一旦抽冒或形成水砂突涌后,含水层内孔隙水压力表现为剧烈下降并形成瞬时负压,水压下降后随突涌过程发展保持在某稳定水平上,突砂口附近呈现相应的水力坡降。由以上试验结果可知,孔隙水压力可以作为近松散含水层开采溃砂灾害预警和监测的重要前兆信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水砂突涌 模型试验 孔隙水压力 前兆 松散层
下载PDF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8.1地震前的缓慢地震事件 被引量:62
9
作者 杨又陵 赵根模 +2 位作者 高国英 杨港生 韩润泉 《国际地震动态》 2003年第9期1-4,共4页
20 0 1年 1 1月 1 4日昆仑山口西M 8 1地震前发生了缓慢运动事件 ,新疆地震台网记录分析结果表明 ,这次事件在大震前 3 5天开始出现 ,长周期前驱波持续约4 7小时 ,波列呈现规则的正弦波形 ,视周期约为 8 8秒。笔者认为 ,该慢地震事件是M... 20 0 1年 1 1月 1 4日昆仑山口西M 8 1地震前发生了缓慢运动事件 ,新疆地震台网记录分析结果表明 ,这次事件在大震前 3 5天开始出现 ,长周期前驱波持续约4 7小时 ,波列呈现规则的正弦波形 ,视周期约为 8 8秒。笔者认为 ,该慢地震事件是M 8 1大震前中昆仑断裂临震预滑动引起的。事实表明 ,慢地震的观测与研究对深入了解断层失稳过程和实现地震短临预报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也显示了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网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前驱波 缓慢地震事件 地震观测
下载PDF
响应面法在紫杉醇产生菌发酵前体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10
作者 代文亮 程龙 陶文沂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6-72,共7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美丽镰刀菌(Fusarium maireiK178)发酵合成紫杉醇途径中一些可能的前体进行优化研究。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法对8个因素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苯丙氨酸,苯甲酸钠和乙酸钠三个因素对紫杉醇产量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再通... 采用响应面法对美丽镰刀菌(Fusarium maireiK178)发酵合成紫杉醇途径中一些可能的前体进行优化研究。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法对8个因素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苯丙氨酸,苯甲酸钠和乙酸钠三个因素对紫杉醇产量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再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到各因素的最佳浓度为:苯丙氨酸2.8mg/L,苯甲酸钠31.8mg/L,乙酸钠3.3g/L。在优化条件下紫杉醇的产量达到242.6μg/L,较前体单因素实验最高值提高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ARIUM mairei K178 紫杉醇 响应面法 前体 优化
下载PDF
井孔水温异常与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关系分析 被引量:56
11
作者 刘耀炜 孙小龙 +1 位作者 王世芹 任宏微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7-353,共7页
井孔水温观测是地热观测网中主要的地震前兆观测方法。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前云南地区出现了群体性水温异常变化,包括中期趋势异常、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短临异常出现在震前2个月以内,多数表现为温度升高,异常变化幅度在0.005~0... 井孔水温观测是地热观测网中主要的地震前兆观测方法。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前云南地区出现了群体性水温异常变化,包括中期趋势异常、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短临异常出现在震前2个月以内,多数表现为温度升高,异常变化幅度在0.005~0.25℃之间;短期异常多数为震前温度下降,变化幅度在0.01~0.04℃之间;中期趋势异常中,既有上升型异常,也有上升转折型异常,变化幅度在0.03-0.4℃之间。这种配套性前兆异常有利于震前异常的识别和地震预测意见的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洱地震 地热观测 水温异常 前兆 云南
下载PDF
山西朔州井水位的“前驱波”记录及其讨论 被引量:54
12
作者 车用太 鱼金子 +4 位作者 张淑亮 范雪芳 郭君杰 张天原 杨金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0-216,共7页
在山西省朔州井水位动态观测的原始记录图中 ,发现很多远强震前的水位慢波动现象 ,称其为井水位的“前驱波”记录 .本文介绍了典型的“前驱波”记录图象 ,初步分析了该井水位对“前驱波”的记录特征 ,发现 38%的远大强震前有这种记录 ,... 在山西省朔州井水位动态观测的原始记录图中 ,发现很多远强震前的水位慢波动现象 ,称其为井水位的“前驱波”记录 .本文介绍了典型的“前驱波”记录图象 ,初步分析了该井水位对“前驱波”的记录特征 ,发现 38%的远大强震前有这种记录 ,波动周期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 ,多在震前两天内出现 ;讨论了“前驱波”的成因与传播及其井水位的响应条件 ,研究了井水位“前驱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位 前驱波 朔州井 山西 地震前兆异常
下载PDF
地电场短临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49
13
作者 钱复业 赵玉林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40,共8页
根据1968年注意到震前电场变化与地下水位变化及断层活动有关的理论研究, 认为震前电场变化可能是过滤电势机制引起的。鉴于地下流体压力分布不均匀、断层阀作用及地下电流密度与流体流的耦合方程, 特别是由于电场异常显示出快急始慢衰... 根据1968年注意到震前电场变化与地下水位变化及断层活动有关的理论研究, 认为震前电场变化可能是过滤电势机制引起的。鉴于地下流体压力分布不均匀、断层阀作用及地下电流密度与流体流的耦合方程, 特别是由于电场异常显示出快急始慢衰减的特殊图型, 电场异常有的与废油井间歇自喷有关, 有的与流体压力增高有关, 故认为过滤电势作为电场前兆机制是合理的。实验表明铅板电极可以用来记录电场前兆。唐山和海城特大地震时和震前, 电场水平分量或垂直分量出现同震效应或震前异常。利用地电场的异常变化预测地震在国内外均有成功的震例, 地电场法测量技术较为简便, 可做为地震短临预报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法 水平分量 垂直分量 过滤电势机制 地震前兆 地震短临预报
下载PDF
汶川Ms8.0地震前电离层TEC异常分析 被引量:45
14
作者 祝芙英 吴云 +3 位作者 林剑 周义炎 熊晶 杨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21,共6页
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PS观测数据,解算得到了汶川Ms8.0地震前中国区域上空电离层TEC分布图。用两种方法的研究显示,在相同时间和空间电离层TEC存在显著的异常扰动,即震前1~6天(除5月9日电离层TEC出现异常增加外)时间内多次出现... 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PS观测数据,解算得到了汶川Ms8.0地震前中国区域上空电离层TEC分布图。用两种方法的研究显示,在相同时间和空间电离层TEC存在显著的异常扰动,即震前1~6天(除5月9日电离层TEC出现异常增加外)时间内多次出现显著的TEC异常减少,而且电离层TEC的异常驼峰有向磁赤道漂移的趋势,由于距离发震时刻较近,排除其他因素后认为该异常可能源于汶川Ms8.0地震引起的电离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总电子含量(TEC) 电离层异常 汶川地震 前兆
下载PDF
深圳市夏季臭氧污染研究 被引量:46
15
作者 颜敏 尹魁浩 +4 位作者 梁永贤 庄毅璇 刘宝章 李金龙 刘长法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1-418,共8页
以2009年8月为例分析了深圳市夏季臭氧污染情况及污染气象特征,基于二维空气质量模式对臭氧污染控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深圳市8月各监测点均存在臭氧超标现象,污染形势严峻;副热带高压控制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是造成夏季出现高... 以2009年8月为例分析了深圳市夏季臭氧污染情况及污染气象特征,基于二维空气质量模式对臭氧污染控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深圳市8月各监测点均存在臭氧超标现象,污染形势严峻;副热带高压控制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是造成夏季出现高浓度臭氧的主要天气过程,此时大气边界层混合层高度在500~800 m,且近地面风速约在5 m/s以内,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臭氧的生成受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和氮氧化物(NOx)排放的共同影响,其中VOC排放的影响较大,深圳市臭氧控制应以降低VOC排放量为重点,模拟得出对VOC和NOx按2.5∶1~4.0∶1的比例协同减排可有效降低臭氧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前体物 气象条件 污染控制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信号主频和熵值的岩石破裂前兆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16
作者 张艳博 梁鹏 +2 位作者 刘祥鑫 刘善军 田宝柱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959-2967,共9页
对干燥和饱水煤矸石进行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基于频谱分析和信息熵理论,分析其破裂全过程声发射信号的主频和熵值变化,研究煤矸石变形破坏声发射前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干燥和饱水煤矸石声发射信号均有2个主频带,分别为20 k Hz左右和30... 对干燥和饱水煤矸石进行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基于频谱分析和信息熵理论,分析其破裂全过程声发射信号的主频和熵值变化,研究煤矸石变形破坏声发射前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干燥和饱水煤矸石声发射信号均有2个主频带,分别为20 k Hz左右和30~60 k Hz,主频在破裂前均发生突变,出现接近0和100 k Hz的主频值;干燥煤矸石熵值集中在0.5~2.0,无突变性,饱水煤矸石熵值集中在0.0~0.5,具有突变性。利用声发射信号熵值对煤矸石系统进行稳定性评价,出现大于1的熵值预示着煤矸石失稳的危险性增强;以密集出现接近0和100 k Hz的突变主频值作为煤矸石破裂的前兆特征;由于实际矿山岩体的饱水特性,以及其变形破坏的复杂性,实际应用时,可将声发射信号主频和熵值2个参数相结合。利用饱水煤矸石声发射信号主频和熵值的突变特征,得到基于声发射场的煤岩动力灾害综合预警信息。试验结果为岩石损伤演化机制及破裂预测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和依据,对于实际矿山煤岩动力灾害的声发射监测预警具有重要理论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煤矸石 声发射 主频 熵值 前兆 预警
原文传递
地下流体中强震源兆、场兆和强震远兆特征及其物理成因 被引量:41
17
作者 高小其 许秋龙 +3 位作者 王道 李艳萍 崔勇 范博勤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1-88,共8页
初步分析了乌鲁木齐 9、1 0号泉地下流体中强震源兆、场兆及强震远兆特征。结果表明 ,中强震源兆具体表现为震前 1~ 2年观测点的绝大多数主测项出现同步性高值异常 ,临震前可能出现转折或反向 ,震后恢复正常 ;绝大多数中强震场兆则表... 初步分析了乌鲁木齐 9、1 0号泉地下流体中强震源兆、场兆及强震远兆特征。结果表明 ,中强震源兆具体表现为震前 1~ 2年观测点的绝大多数主测项出现同步性高值异常 ,临震前可能出现转折或反向 ,震后恢复正常 ;绝大多数中强震场兆则表现为观测点仅有部分测项出现短期异常变化 ;而强震场兆则表现为观测点少数映震性能较好的几个测项出现同步性较好的中期前兆异常 ;强震 (群 )远兆则主要表现为个别映震较好的测项出现前兆异常。并对震兆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流体 中强地震 地震前兆 新疆 映震性能
下载PDF
前体物质和化学诱导子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和产生紫杉醇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陈永勤 朱蔚华 +1 位作者 吴蕴祺 胡秋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91-94,共4页
研究了几种前体物质和化学诱导子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和产生紫杉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培养第 1 2d向培养基中添加 1mmol·L-1或 2mmol·L-1苯丙氨酸、5mmol·L-1丙酮酸钠和 1g·L-1牛儿醇可显著提高细胞中紫杉醇... 研究了几种前体物质和化学诱导子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和产生紫杉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培养第 1 2d向培养基中添加 1mmol·L-1或 2mmol·L-1苯丙氨酸、5mmol·L-1丙酮酸钠和 1g·L-1牛儿醇可显著提高细胞中紫杉醇的含量 ,同对照相比 ,紫杉醇产量分别增加了 4 0 .0 %、95.7%和 1 2 1 .3 % ;使用高盐渗透胁迫剂 ( 3 0 0mmol·L-1)、高糖渗透胁迫剂 ( 2 5g·L-1蔗糖和 2 5g·L-1甘露醇 )、桂皮酸 ( 3mmol·L-1)和硫酸钒酰( 1 0mg·L-1)可显著促进细胞中紫杉醇的合成 ,同对照相比 ,紫杉醇产量分别增加了 2 3 .0 %、88.0 %、4 2 .8%和 1 0 3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细胞悬浮培养 紫杉醇 前体 诱导体
下载PDF
臭氧用于给水处理的几个理论和技术问题 被引量:27
19
作者 王晓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4期307-311,共5页
根据作者在国外的实践经验和掌握的资料,综合论述了在给水的深度处理中应用臭氧技术的几个主要问题.以常规处理即混凝—沉淀—过滤流程为骨架导入臭氧和生物活性炭处理是国外用的比较多的深度处理流程,臭氧处理的目的主要在于去除水... 根据作者在国外的实践经验和掌握的资料,综合论述了在给水的深度处理中应用臭氧技术的几个主要问题.以常规处理即混凝—沉淀—过滤流程为骨架导入臭氧和生物活性炭处理是国外用的比较多的深度处理流程,臭氧处理的目的主要在于去除水中三卤甲烷前驱物质,去除水的异臭味或水的消毒.臭氧能否有效地去除三卤甲烷前驱物质取决于这些物质的化学性态和臭氧处理条件;对水中异臭味物质分解起作用的主要是臭氧自我分解产物的氢氧自由基;臭氧对水中微生物的灭活效果可用其浓度和接触时间和乘积作为判断的指标.文中对这些处理过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要点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处理 三卤甲烷 前驱物质 异臭味 给水处理
下载PDF
单轴压缩下粗砂岩临界破坏的多频段声发射耦合判据和前兆识别特征 被引量:39
20
作者 曾鹏 刘阳军 +1 位作者 纪洪广 李成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9-517,共9页
为寻求岩石临界破坏判据和前兆特征,在粗砂岩单轴压缩声发射(AE)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岩石破坏过程中AE信号频段占比随应力变化特征,重点分析高、低两个特征频段占比随应力变化规律,同时对两个特征频段中不同应力水平下AE幅值关联维数进... 为寻求岩石临界破坏判据和前兆特征,在粗砂岩单轴压缩声发射(AE)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岩石破坏过程中AE信号频段占比随应力变化特征,重点分析高、低两个特征频段占比随应力变化规律,同时对两个特征频段中不同应力水平下AE幅值关联维数进行计算与分析,并建立了基于频段占比与应力间关系的多频段AE信号主频识别判据模型。研究表明:AE信号频段占比的分布特征能较好地诠释岩石破坏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岩石破坏过程中,较低频段AE信号(31.25~46.875 k Hz)占比先减小后增大,较高频段AE信号(140.625~156.25 k Hz)占比先增大后减小。在临界破坏状态下,高、低两个特征频段占比分别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且二者中AE幅值关联维数都下降到最低。通过对特征频段占比与应力之间的耦合分析,利用特征频段占比、AE幅值关联维数的变化可更准确地对岩石临界破坏前兆进行判别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频段 耦合判据 前兆 临界破坏状态 关联分形维数 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