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Diagnostic Study of the Impact of El Nion on the Precipitation in China 被引量:104
1
作者 张人禾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29-241,共13页
The impact of E1 Nino on the precipitation in China for different seasons are investigateddiagnostically. It is found that E1 Nino can influence the precipitation in China significantly duringits mature phase. In the ... The impact of E1 Nino on the precipitation in China for different seasons are investigateddiagnostically. It is found that E1 Nino can influence the precipitation in China significantly duringits mature phase. In the Northern winter, spring and autumn, the positive precipitation anomaliesare foun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during the E1 Nino mature phase. In the Northernsummer, the patterns of the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in the E1 Nifio mature phase are different fromthose in the other seasons. The negative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appear in both southern andnorthern parts of China, while in between around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Huaihe River valleys the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tend to be positive.In the Northern winter, spring and autumn, the physical process by which E1 Nino affects theprecipitation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features of the circulationanomalies over East Asia during the E1 Nino mature phase (Zhang et al. 1996). The appearance ofan anticyclonic anomaly to the north of the maritime continent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during theE1 Nino mature phase intensifies the subtropical high in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makes it shiftwestward. The associated southwesterly flow is responsible for the positive precipitation anomaliesin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In the Northern summer, the intensified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high covers the southeastern periphery of China so that the precipitation there becomes less. In addition, the weakening of the indian monsoon provides less moisture inflow to the northern part of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 Nio precipitation in china East Asian monsoon
下载PDF
全球温度变化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素琴 任振球 李松勤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33-339,共7页
该文计算了1951-1991年我国160个站年降水量与全球气温的交叉谱。得到在10-30年周期上我国降水量与全球温度变化的正、负相关区可分为界线分明的几个区,其中最明显的分界线位于我国半干旱区的中轴附近。在此线以北和... 该文计算了1951-1991年我国160个站年降水量与全球气温的交叉谱。得到在10-30年周期上我国降水量与全球温度变化的正、负相关区可分为界线分明的几个区,其中最明显的分界线位于我国半干旱区的中轴附近。在此线以北和以西的西北、内蒙和东北北部,降水量与全球温度呈同步演变趋势;在此线以南和以东的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与全球温度变化趋势相反。上述分界线恰好是我国盛夏夏季风的平均北界,表明我国降水分布对全球温度变化的响应与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温度 交叉谱 降水 温度变化
下载PDF
孟加拉湾热源对亚洲夏季风环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艳焕 郭品文 周慧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 1951—2000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及月平均资料和我国 160个测站 1951—2000年月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夏季大气热源气候分布,分析了夏季孟加拉湾地区热源年际异常及亚洲季风环流系统的响应,以及夏季孟加拉湾地区热源与中国夏季降水的... 利用 1951—2000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及月平均资料和我国 160个测站 1951—2000年月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夏季大气热源气候分布,分析了夏季孟加拉湾地区热源年际异常及亚洲季风环流系统的响应,以及夏季孟加拉湾地区热源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关系。结果表明:夏季亚洲季风区最强的热源中心位于孟加拉湾东北部一带。当孟加拉湾热源异常强 (弱 )时,南亚高压偏西 (东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西);印度夏季风偏强 (弱),东亚热带季风偏弱 (强 )。孟加拉湾热源异常对南亚高压、南亚季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显著,对东亚热带季风的影响不显著。夏季孟加拉湾热源与同期长江以南、华南东部部分地区降水呈明显负相关,而与西南到华南西部地区降水呈明显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热源 年际异常 环流响应 中国降水 年际关系
下载PDF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ibetan Plateau NDVI change and its surface heat source and precipitation of China 被引量:14
4
作者 HUA Wei FAN GuangZhou +5 位作者 ZHOU DingWen NI ChangJian LI XueMin WANG YongLi LIU YaQin HUANG XianLu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5期677-685,共9页
Using the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data obtained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TP), the normalized dif- 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and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China and by the methods of correlation and composite... Using the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data obtained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TP), the normalized dif- 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and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China and by the methods of correlation and composite analysis, preliminary analytical results are achieved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s be- tween TP NDVI change and its surface heat source and precipitation of China. The results of our re- search may lead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A posi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P NDVI change and its surface heat source, including the sensible heat and the latent heat. As to the correlation of the former, it is more remarkable in western TP than in eastern TP, and as to the correla- tion of the latter, however it turns out contrary. (2)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P vegetation, its surface heat source of every season is also mainly reinforced, especially in summer. As to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sensible heat and the latent heat to the increment of the TP surface heat source intensity, the for- mer is comparatively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 latter in winter and spring, while in summer and autumn, the two have almost the same importance. (3)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summer NDVI over TP and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precipitation of China displays a belt distribution of "+?+" from south to north China. (4) Anomalous surface heating field over TP derived from vegetation change is probably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ffect summer precipitation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vegetation CHANGE SURFACE heat source precipitation of china
原文传递
2015/2016和1997/1998超强El Nio衰减年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比较 被引量:11
5
作者 郭栋 王琳玮 +3 位作者 李震坤 苏昱丞 覃皓 黄莹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5-844,共10页
El Nio可通过海—气相互作用遥相关型影响东亚季风,进而影响中国气候,是中国短期气候最重要的预测指标之一。典型的El Nio事件通常在春、夏季开始,在秋、冬季成熟,在下一年的春、夏季消退,考虑到海—气作用的滞后效应,El Nio事件... El Nio可通过海—气相互作用遥相关型影响东亚季风,进而影响中国气候,是中国短期气候最重要的预测指标之一。典型的El Nio事件通常在春、夏季开始,在秋、冬季成熟,在下一年的春、夏季消退,考虑到海—气作用的滞后效应,El Nio事件甚至可以在消退时期对东亚大气环流系统造成影响。因此,利用中国160站的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美国NOAA提供的全球海温数据,对比分析了2015/2016年和1997/1998年典型El Nio衰减年我国夏季降水和东亚环流特征的差异,并讨论了造成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2016年和2008年夏季降水都大范围偏多,2016年夏季降水异常更为集中,但降水强度不及1998年。2)2016年降水的季节推进特征不明显。1998年6—8月的降水逐渐从南向北推进,与传统的季风降水演变进程较为一致。3)2016年和2008年我国夏季降水的差异与副热带高压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1998年6—7月副热带高压较2016年同期偏西偏南,而2016年8月副热带高压更为偏西并明显比气候平均偏北。4)1997/1998年El Nio事件中的赤道西太平洋异常冷海温比较强盛,而2015/2016年基本表现为偏暖,可能是造成1998年6—7月副热带高压较2016年同期偏西偏南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 Nino衰减年 东亚大气环流 中国降水异常
下载PDF
夏季欧亚阻塞活动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我国降水的可能联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妍 钱明 朱伟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1-598,共8页
利用1952—2004年6—8月NCEP/NCAR逐日500 hPa高度资料及中国160站降水资料,对夏季欧亚地区阻塞活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可能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欧亚地区的阻塞活动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年代... 利用1952—2004年6—8月NCEP/NCAR逐日500 hPa高度资料及中国160站降水资料,对夏季欧亚地区阻塞活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可能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欧亚地区的阻塞活动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年代际尺度上,夏季鄂霍茨克海地区阻塞活动偏多(少)与我国汉水和渭水流域夏季的旱(涝)密切相关,夏季贝加尔湖地区阻塞活动偏多(少)与我国黄淮、江淮地区夏季的涝(旱)密切相关,夏季乌拉尔山地区阻塞活动偏多(少)则与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夏季的旱(涝)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高压 中国降水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春季和夏季爆发型ENSO事件对夏季中国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春晖 李霞 +1 位作者 刘燕 潘蔚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8-268,共11页
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海温资料以及中国台站降水资料,借助统计方法,讨论了不同爆发型El Ni?o和La Ni?a事件对中国夏季(5-10月)降水分布的影响。根据定义,El Ni?o和La Ni?a事件分为两类:一类是在4-6月爆发,称为春季爆发型(分为EL... 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海温资料以及中国台站降水资料,借助统计方法,讨论了不同爆发型El Ni?o和La Ni?a事件对中国夏季(5-10月)降水分布的影响。根据定义,El Ni?o和La Ni?a事件分为两类:一类是在4-6月爆发,称为春季爆发型(分为ELSP1、ELSP2、ELSP3和LASP);一类是在7-10月爆发,称为夏季爆发型(分为ELSU和LASU)。结果显示,ELSP1型当年夏季,中国夏季降水主要呈现负距平分布,其中显著降水偏少区集中在黄河流域,在其次年夏季,降水由南往北呈现"-、+、-"异常分布,显著降水偏多区主要集中于中原地带。ELSP2型当年夏季和次年夏季,中国夏季降水基本呈现相反变化分布,即当年夏季,全国降水以偏少为主,次年夏季全国降水以偏多为主。ELSP3型当年夏季,以华南降水偏多、其余地区降水偏少为主,在其次年夏季,降水主要以长江流域和华北偏多。ELSU型当年夏季,长江以北降水偏少、西南以及华南沿海降水偏多;次年夏季,降水由南往北呈现"-、+、-、+"异常分布。LASP型当年夏季使得全国降水基本一致增多,尤其是长江流域;而在其次年夏季,除了淮河和长江下游地区降水略多异常,全国降水以基本偏少为主。LASU型当年夏季,降水呈现长江以南偏少、以北偏多的主要分布形势,在其次年夏季,除了长江中下游区域降水偏多以外,其余地区降水均偏少。降水的异常分布与Hadley环流和水汽异常分布密切相关。但LASU型所导致的环流变化对中国夏季降水预测指示意义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夏季 爆发型 ENSO 中国降水
下载PDF
NUMERICAL EXPERIMENT OF IMPACT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SOUTH CHINA SEA AND WARM POOL/WEST PACIFIC ON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被引量:7
8
作者 陈隆勋 王予辉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1998年第2期162-176,共15页
By using the NCAR CCM1 model, we have designed six sensitive experiments, which are increased and decreased SS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by 1℃ each in the SCS (South China Sea) and in the West Pacific warm pool, inc... By using the NCAR CCM1 model, we have designed six sensitive experiments, which are increased and decreased SS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by 1℃ each in the SCS (South China Sea) and in the West Pacific warm pool, increased and decreased SST by 1℃ in the warm pool with increased SST by 1℃ in the SCS. All experiments are integrated from April to July. Comparing with the control experiment, we have analyzed the anomalies of the wind field at the upper and lower layers, the anomalies of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monsoon and precipitation for each experiment. In the result, we have found that the SST anomaly (SSTA) in the SCS greatly affects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SCS monsoon and precipitation in China, especially during the cold period of SST in the SCS. The impact of SSTA in the warm pool on SCS monsoon is also found. but is weak as compared to the effect of SST anomaly in the SCS. Besides, its impact on rainfall in China is uncert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South china Sea (SCS) warm pool SCS monsoon precipitation in china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南侧南风演变特征及其与中国东部春季降水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韦晋 何金海 +1 位作者 苏志重 姚丽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6,共8页
使用1979—2008年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资料分析了全年各月经向风特征,发现青藏高原东南侧存在一个全年盛行南风的区域(22.5°~30°N、105°~110°E),即常年南风区。该区域南风呈现冬弱夏强的演变特征,尤其在春夏时... 使用1979—2008年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资料分析了全年各月经向风特征,发现青藏高原东南侧存在一个全年盛行南风的区域(22.5°~30°N、105°~110°E),即常年南风区。该区域南风呈现冬弱夏强的演变特征,尤其在春夏时期呈现双峰值状态,峰值分别出现在15候和37候左右。进一步分析表明,常年南风区南风与我国南方春季降水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15候左右常年南风区南风第一次增强并达到峰值,持续的强南风使得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随之有突然增加的趋势,进入春雨期。高原东南侧常年南风区南风两个峰值出现的原因并不相同。15候左右出现的绕流南风大值是由于高原的突然加热产生的低空气旋性环流叠加在绕流西风上,从而造成了南风的加强,湿润的偏南风给华南地区带来持续的降水,江南春雨开始。而37候左右出现的绕流南风大值是由于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孟加拉湾槽前强大的西南风加强了该处的绕流南风,使得南风势力变得更为强大,推进到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南风 中国降水 全球降水气候计划
下载PDF
1-3月欧亚大陆热力变化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晏红明 王灵 李蕊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利用1979—201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我国160个站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欧亚大陆热力变化特征,其在冬季和春季的气候变率最明显,且南北区域呈反相差异。在此基础上,探讨1—3月欧亚大陆热力差异与中国降水异常的关系,欧亚大陆正(负)热... 利用1979—201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我国160个站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欧亚大陆热力变化特征,其在冬季和春季的气候变率最明显,且南北区域呈反相差异。在此基础上,探讨1—3月欧亚大陆热力差异与中国降水异常的关系,欧亚大陆正(负)热力差异年,1—3月华南、西南至河套西部地区降水偏多(少)明显,后期夏季多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大气环流异常特征显示:1—3月欧亚大陆南北热力差异与同期北极涛动(AO)、东亚大槽、东亚高空急流等大尺度大气环流,以及后期东亚高空急流、南亚高压、低层季风风系异常的密切相关是欧亚大陆热力变化与中国降水联系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大陆 1-3月地面温度 中国降水 年际变化
下载PDF
冬季青藏高原湿中心区域水汽收支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谢启玉 巩远发 杨蓉 《干旱气象》 2015年第5期732-739,共8页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0.5°×0.5°)、探空观测资料及中国降水月值格点数据分析了冬季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大气水汽含量平均特征、高原湿中心区域的水汽收支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结果发现:冬季高原东...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0.5°×0.5°)、探空观测资料及中国降水月值格点数据分析了冬季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大气水汽含量平均特征、高原湿中心区域的水汽收支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结果发现:冬季高原东南部地区存在湿中心,对应着水汽含量标准差大值中心;高原湿中心区域的水汽从西、南边界输入,东、北边界输出,净水汽收支多年平均为水汽"盈余";该区域冬季净水汽收入、支出34 a总趋势是增加的,而净水汽收支是减少的,但三者均存在4~6 a左右的周期;冬季该区域净水汽收入对南疆、高原东部—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的降水有较好的指示性,净水汽支出对西南—华南的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有较好的指示性,净水汽收支则可表征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的降水;冬季该区域异常多(少)水汽支出年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偏少(多),水汽输送场不(有)利于水汽向我国南方的输送及辐合,即其水汽支出的强弱反映了水汽输送的强弱和我国降水的分布,体现出水汽收支通过环流对降水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高原湿中心区域 水汽收支 降水 相关
下载PDF
盛夏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联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忠贤 范倩莹 +1 位作者 曾刚 邓伟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9-346,共8页
利用1979—2014年ERA-Interim逐月的风场、海平面气压场和位势高度场等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160站降水观测资料,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盛夏(7、8月)南海(South China Sea,SCS)低空越赤道气流(Cross-Equatorial Flow,CEF)的变化及其与... 利用1979—2014年ERA-Interim逐月的风场、海平面气压场和位势高度场等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160站降水观测资料,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盛夏(7、8月)南海(South China Sea,SCS)低空越赤道气流(Cross-Equatorial Flow,CEF)的变化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的联系,结果表明:盛夏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SCEF)强度指数与南海夏季风强度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强度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盛夏SCEF偏强(弱)时,亚洲热带低压及西太平洋赤道辐合带增强(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减弱(增强)、东撤(西伸),南海北部和西北太平洋地区为明显的气旋式(反气旋式)环流异常,使得南海夏季风增强(减弱)和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减弱(增强)。此外,当盛夏SCEF偏强时,由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减弱,我国华南地区为东北风异常,华北地区为偏南风异常,受其影响,我国华南地区为显著的水汽辐合区,华中地区为显著的水汽辐散区,使得盛夏华南地区降水增多,华中地区降水减少;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东亚夏季风 回归分析 南海越赤道气流 盛夏 中国降水
下载PDF
索马里急流多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联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代玮 肖子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8-376,共9页
利用欧洲中心的再分析风场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索马里急流活动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研究其在年际、年代际尺度和季节以内尺度对中国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索马里急流强度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较明显,急流在1960年代逐... 利用欧洲中心的再分析风场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索马里急流活动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研究其在年际、年代际尺度和季节以内尺度对中国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索马里急流强度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较明显,急流在1960年代逐渐变弱,1970年代初最弱,1970年代末期开始缓慢增强。索马里急流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与中国夏季降水都有较密切的联系,初步分析表明,在年际尺度上索马里急流建立初期的5、6月与后期降水的超前相关性较好,在年代际尺度上急流与同尺度中国降水的关系密切。无论是超前还是同期相关,索马里急流强度与中国典型相关区降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此外,季节以内尺度索马里急流强度异常与过程也存在一定联系,在夏半年急流的主要活动时期,索马里急流强度的正(负)异常对应中国的降水偏多(少),且正距平异常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多时间尺度特征 索马里急流强度 中国降水
下载PDF
东亚阻塞高压与我国降水关系的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6
14
作者 沈爱华 任广成 王冰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5-211,共7页
利用1951-2005年资料,采用纬偏距方法定义了7月东亚阻塞高压指数,分析了7月东亚阻塞高压与东亚环流和我国降水的关系,并从大气环流和海温场探讨了7月东亚阻塞高压发展的前期征兆。结果发现:前期2月大西洋上空500 hPa西风环流强度,前期... 利用1951-2005年资料,采用纬偏距方法定义了7月东亚阻塞高压指数,分析了7月东亚阻塞高压与东亚环流和我国降水的关系,并从大气环流和海温场探讨了7月东亚阻塞高压发展的前期征兆。结果发现:前期2月大西洋上空500 hPa西风环流强度,前期3月鄂霍次克海500 hPa高度,前期秋季10-11月夏威夷海区海温异常变化,对7月东亚阻塞高压建立与否具有显著的指示性,并给出了预测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高压 中国降水 相关分析 预测
下载PDF
中国降水对热带太平洋海温的滞后响应特征探讨
15
作者 高志伟 刘佳 +1 位作者 陈艳 钟爱华 《干旱气象》 2024年第2期209-216,共8页
研究热带太平洋海温与中国降水之间的关系对提升我国气候预测水平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基于长时间序列的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和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的逐月海温指数,采用一种新的滞后累积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研究热带太平洋海温与中国降水之间的关系对提升我国气候预测水平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基于长时间序列的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和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的逐月海温指数,采用一种新的滞后累积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中国降水对热带太平洋海温的滞后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该分析方法能够有效揭示前期海温异常累积效应对降水的影响,进而为筛选最优预测因子提供依据;(2)在Niño1+2、Ni?o3、Ni?o4和Ni?o3.4等海温指数中,前期Niño1+2指数与中国降水的相关性最显著,尤其是Niño1+2海温序列与滞后4个月的中国降水呈现最显著正相关,而Niño1+2累积2个月海温序列与滞后9个月的中国降水呈最显著负相关;(3)Niño1+2海温序列对中国季风区降水影响明显,其正反馈区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东部和云南地区;(4)Niño1+2海温序列与滞后4个月的中国平均降水量的线性拟合分析显示,拟合得到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实测降水量一致,冬春季拟合误差较小,夏秋季拟合误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降水 热带太平洋海温 滞后累积相关系数
下载PDF
中国新旧气候态降水特征差异比较及对旱涝的可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佳伟 张麓瑀 侯爱中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12期57-63,79,共8页
了解中国区域新旧降水气候态空间形态和年际变率的变化有助于降水天气和短期气候预报业务工作,本文使用ERA5和CMA-RA再分析资料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ERA5和CMA-RA再分析资料表现出明显相反的新旧气候态变化,由于CMA-RA再分析资料引入了... 了解中国区域新旧降水气候态空间形态和年际变率的变化有助于降水天气和短期气候预报业务工作,本文使用ERA5和CMA-RA再分析资料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ERA5和CMA-RA再分析资料表现出明显相反的新旧气候态变化,由于CMA-RA再分析资料引入了更多中国地区的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因而采信CMA-RA再分析资料结果。新降水气候态相较旧气候态整体降水增加,西南、华北和江南地区尤为明显。各个季节中,夏季降水在华南、江南、西南和华北的显著增加是导致全年降水增加的最重要原因。另外,春季华南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冬两季变化较小。中国大陆区域年降水量过去40 a呈现上升趋势,年际波动增大;大部分地区降水强度等级增强,暴雨及以上等级降雨频次快速增长,在华南、江南、江淮、黄淮及四川等地部分地区占比明显提升。各大流域中,长江、海河和珠江流域洪涝风险增大,旱涝转换问题凸显,暴雨洪水挑战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气候态 中国降水特征 再分析资料 年际变率 降水等级
下载PDF
Impacts of Previous Winter Kuroshio SSTA on Summer Rainfall in China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忠贤 孙照渤 +1 位作者 倪东鸿 曾刚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5年第1期76-82,共7页
The relationship of Kuroshio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A) in theprevious winter and summer rainfall in China was analyzed based on observational studies andnumerical simulations. Observational results indica... The relationship of Kuroshio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A) in theprevious winter and summer rainfall in China was analyzed based on observational studies andnumerical simulations. Observation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 betweenKuroshio SSTA and precipitation in China. When Kuroshio SSTA is positive, the western Pacificsubtropical high will be stronger and extend farther westward in, the following summer, with Asiansummer monsoon weaker and the frontal precipitation further southward. As a result, summerprecipitation increases (decreases) in the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North andNortheast China), and vice versa. Conclusions drawn by NCAR-CCM3 testify the observation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kuroshio SSTA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precipitation in china numerical simulation transfer
原文传递
Seasonal Prediction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in China Using Large-Scale Climate Indices
18
作者 Maeng-Ki KIM Yeon-Hee KIM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7-59,共13页
In this study, seasonal predictions were applied to precipitation in China on a monthly basis based on a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with an adaptive choice of predictors drawn from regularly updated climate indice... In this study, seasonal predictions were applied to precipitation in China on a monthly basis based on a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with an adaptive choice of predictors drawn from regularly updated climate indices with a two to twelve month lead time. A leave-one-out cross validation was applied to obtain hindcast skill at a 1% significance level. The skill of forecast models at a monthly scale and their significance levels were evaluated using Anomal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CC) and Coefficients Of Determination (COD). The monthly ACC skill ranged between 0.43 and 0.50 in Central China, 0.41-0.57 in East China, and 0.41 0.60 in South China. The dynamic link between large-scale climate indices with lead time and the precipitation in China is also discussed based on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SVDA)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sonal prediction precipitation in china climate predictors climate index
下载PDF
高原积雪对太阳活动响应及其放大作用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宋燕 周雅清 +6 位作者 李智才 张薇 孙必云 索琳 毕训强 肖天贵 张红英 《气象科技进展》 2021年第6期21-30,共10页
高原积雪对太阳活动的响应研究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在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高原积雪时空分布对太阳活动有较为显著的响应,其机理是太阳活动通过bottom-up机制和top-down机制共同作... 高原积雪对太阳活动的响应研究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在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高原积雪时空分布对太阳活动有较为显著的响应,其机理是太阳活动通过bottom-up机制和top-down机制共同作用影响高原积雪。太阳活动可以引起全球0~200 m海温异常和潜热通量异常,通过改变海气相互作用进一步影响高原降水(积雪)异常,放大太阳活动的作用;另一方面,太阳活动通过影响平流层大气温度和环流,影响平流层和对流层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改变对流层大气环流和风场,导致高原积雪异常。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试验模拟太阳活动影响高原积雪的关键在于气候系统模式需要包含细致的高层大气化学过程和海气耦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积雪 太阳活动 放大作用 bottom-up和top-down机制 中国降水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强度与我国汛期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96
20
作者 吴尚森 梁建茵 李春晖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9期25-36,共12页
对4种南海夏季风强度指数(1951~1998年)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尽管它们在某些年份有差异,但在年际变化总体趋势上仍表现一致,并且由它们所确定的季风强弱年也基本相同。统计分析了南海夏季风强度与我国汛期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 对4种南海夏季风强度指数(1951~1998年)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尽管它们在某些年份有差异,但在年际变化总体趋势上仍表现一致,并且由它们所确定的季风强弱年也基本相同。统计分析了南海夏季风强度与我国汛期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强(弱)年,我国夏季雨带型呈Ⅰ(Ⅲ)类分布,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6~7月)少雨干旱(多雨洪涝),广东省后汛期降水以偏涝(正常和偏旱)为主。南海夏季风强度指数与夏季长江中下游区降水和淮河区降水有显著的反相关,与江南区降水和华南后汛期降水有显著的正相关。我国夏季出现的严重洪涝(如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和1994年华南特大暴雨)与南海夏季风的强度异常有关。此外,分析还表明,南海夏季风活动强弱造成的北半球东亚500 hPa位势高度场的经向波列型遥相关是影响中国夏季降水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强度 中国降水分布 影响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