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6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淀法制备CeO_2纳米晶与表征 被引量:83
1
作者 董相廷 李铭 +2 位作者 张伟 刘桂霞 洪广言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26,共3页
采用乙醇为分散剂和保护剂 ,用反向沉淀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CeO2 纳米晶。XRD分析表明 ,当焙烧温度为 2 5 0~ 80 0℃时 ,所合成的CeO2 纳米粒子属于立方晶系 ,空间群为O5 H FM 3M。TEM分析表明 ,CeO2 纳米粒子呈球形 ,粒度随焙烧温度的... 采用乙醇为分散剂和保护剂 ,用反向沉淀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CeO2 纳米晶。XRD分析表明 ,当焙烧温度为 2 5 0~ 80 0℃时 ,所合成的CeO2 纳米粒子属于立方晶系 ,空间群为O5 H FM 3M。TEM分析表明 ,CeO2 纳米粒子呈球形 ,粒度随焙烧温度的增加而增大。热失重分析表明 ,样品的热失重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而焙烧时间的影响不大。相对密度分析表明 ,随CeO2 纳米晶粒度的增大 ,粉末的密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铈 纳米粒子 沉淀法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茶多酚的离子沉淀提取法 被引量:61
2
作者 葛宜掌 金红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茶多酚的离子沉淀提取法葛宜掌,金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合肥研究所化工室合肥230001)关键词茶多酚,金属离子,提取,沉淀法茶叶中富含一类多羟基的酚性化合物─—茶多酚(Tea-Polyphenols,简称TP)是一种新... 茶多酚的离子沉淀提取法葛宜掌,金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合肥研究所化工室合肥230001)关键词茶多酚,金属离子,提取,沉淀法茶叶中富含一类多羟基的酚性化合物─—茶多酚(Tea-Polyphenols,简称TP)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 ̄[1],且具有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金属离子 提取 沉淀法 茶叶
下载PDF
纳米Cu_2O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38
3
作者 朱俊武 陈海群 +3 位作者 谢波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37-640,共4页
以Cu(NO3 ) 2 和NaOH为原料 ,以水合肼为还原剂 ,通过沉淀法在室温下制备了纳米Cu2 O .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并用热分析法考察了不同形貌的纳米Cu2 O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结果表... 以Cu(NO3 ) 2 和NaOH为原料 ,以水合肼为还原剂 ,通过沉淀法在室温下制备了纳米Cu2 O .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并用热分析法考察了不同形貌的纳米Cu2 O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结果表明 ,通过改变NaOH溶液的加入量可分别得到长针形和多边形的纳米Cu2 O .通过调节反应物浓度可以将纳米Cu2 O粒径控制在 19~ 6 8nm .不同形貌的纳米Cu2 O均能强烈催化高氯酸铵的热分解 ,其中分散性良好的多边形纳米Cu2 O的催化活性较高 ,添加 2 %的多边形纳米Cu2 O可使高氯酸铵的高温分解温度降低 10 3℃ ,分解放热量由 5 90J/g增至 135 0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 沉淀法 高氯酸铵 热分解
下载PDF
利用中国气候信息系统研究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 被引量:52
4
作者 尚宗波 高琼 杨奠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89-694,共6页
利用中国气候信息系统 ,做出了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以描述中国水分状况。首先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数字化后的地形资料 ,建立中国数字高程模型 ;根据全国气候资料建立趋势面分析模型 ,模拟出全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趋势值 ,利用空间... 利用中国气候信息系统 ,做出了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以描述中国水分状况。首先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数字化后的地形资料 ,建立中国数字高程模型 ;根据全国气候资料建立趋势面分析模型 ,模拟出全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趋势值 ,利用空间插值方法对趋势面分析产生的剩余值进行空间插值 ,估算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资料 ,并对其进行 2次平滑处理后建立中国降水量空间分布数据库 ;利用生态信息系统完成了图形输出和编辑处理 ,最后输出中国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图。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理论性强、结果可靠、实用性强等特点 ,既可以作为生态学模型的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空间分布图 趋势面分析 空间插值 中国 气候信息系统 生态信息系统
下载PDF
海河流域气象和水文降水资料对比分析及时空变异 被引量:54
5
作者 褚健婷 夏军 +2 位作者 许崇育 李璐 王中根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83-1092,共10页
选用海河流域上国家气象局30个气象站1958-2007年共50年的日降水资料,以及水文部门248个雨量站1995-2004年共10年的资料,采用线性回归、5年滑动平均、Mann-Kendall趋势分析、Kolmogorov-Smirnov检验、Z检验和F检验等方法,在充分考虑两... 选用海河流域上国家气象局30个气象站1958-2007年共50年的日降水资料,以及水文部门248个雨量站1995-2004年共10年的资料,采用线性回归、5年滑动平均、Mann-Kendall趋势分析、Kolmogorov-Smirnov检验、Z检验和F检验等方法,在充分考虑两套降水资料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海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1)海河流域气象站和雨量站的年降水量基本都符合正态分布,其均值和方差在统计意义上相等;两套资料的相关程度较高,气象站日降水资料可以用来延长水文站资料;(2)在1958-2007年,除春季降水量略有增加外,海河流域的降水整体上呈减少趋势,夏季和全年减少趋势非常明显,而且1980年后呈加速减少;(3)海河流域夏季和全年的降水分布形势相似,以太行山和燕山为界,分为山前多雨带、山前平原区少雨带以及山后少雨带,而且降水从南向北,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冬季水汽含量最少,基本上呈南多北少的分布;春秋季的分布特征相似,表现为冬夏季的过渡状态。近50年来,五台山地区和太行山前的部分地区降水减少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 气候变化 降水 MK方法 Kolmogorov-Smirnov检验 Z检验 F检验
下载PDF
沉淀法制备纳米CuO及微结构控制 被引量:27
6
作者 罗元香 李丹 +4 位作者 杨娟 刘孝恒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火炸药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3-55,共3页
以 Cu(NO3 ) 2 为铜源 ,分别用水、乙醇作为分散剂 ,Na OH、Na OH- Na2 CO3 作沉淀剂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 Cu O纳米晶粒 ,并用 XRD、TEM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结构、晶粒大小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产物的微结构与焙烧温度、分... 以 Cu(NO3 ) 2 为铜源 ,分别用水、乙醇作为分散剂 ,Na OH、Na OH- Na2 CO3 作沉淀剂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 Cu O纳米晶粒 ,并用 XRD、TEM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结构、晶粒大小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产物的微结构与焙烧温度、分散剂和沉淀剂的种类有关。以水为分散剂 ,产物的形态是分散性良好的纺锤型 ,而以乙醇为分散剂 ,产物的形态是分散性较好的球型。同 Na OH作沉淀剂相比 ,共沉淀法制备的产物粒径较小 ,但团聚较严重。此外 ,初步研究了不同微结构的纳米 Cu O对高氯酸铵 (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制备 纳米CUO 微结构控制 推进剂 纳米氧化铜 高氯酸铵 燃烧催化剂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资料的均一性检验与订正试验 被引量:46
7
作者 李庆祥 江志红 +1 位作者 黄群 游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9-226,共8页
该文对1961—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36个地面观测站的年、月降水资料序列作均一性检验和订正试验,以探讨我国年、月降水气候观测序列的均一化方法和思路。该文首先从与待检台站序列相关性较好、台站距离较近的台站中选取了若干站点... 该文对1961—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36个地面观测站的年、月降水资料序列作均一性检验和订正试验,以探讨我国年、月降水气候观测序列的均一化方法和思路。该文首先从与待检台站序列相关性较好、台站距离较近的台站中选取了若干站点作为待检台站的参考台站建立参考序列,采用传统的标准正态检验(SNHT)方法,对所研究的地区年降水的均一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该地区降水序列中存在非均一性现象。考虑到所选地区站点密度仍然不够,文中还采用了一种不依赖于参考台站的思路,对上述检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确认后,最后对不连续序列进行了逐月订正调整。对比分析表明,对序列的订正较为合理。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台站网络实际特点,提出结合不同思路来研究我国降水量数据均一性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应用该思路对于我国降水序列进行均一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SNHT方法 非均一性 检验
下载PDF
沉淀法制备稀土氧化物纳米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魏坤 何地宝 翟建伟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30,共4页
研究了沉淀法制备稀土纳米粉体的工艺。结果表明:采用草酸作沉淀剂能够制备出球形颗粒的稀土纳米粉体,其一次粒子<50nm,团聚尺寸D50<1μm,比表面积>9m2/g,Cl-的质量分数小于50×10-6。
关键词 纳米粉体 草酸 沉淀法 稀土氧化物 制备
下载PDF
云南近40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9
9
作者 周国莲 晏红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61,66,共8页
选取云南125个气象观测站1961年1月-2002年12月42a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方法,对云南42a降水量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云南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类型主要表现为4种主要的定常型:①全省一致型;②... 选取云南125个气象观测站1961年1月-2002年12月42a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方法,对云南42a降水量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云南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类型主要表现为4种主要的定常型:①全省一致型;②南北分布型(冬春季);③东北西南型(夏季);④西北东南型(秋季).同时,南部变化梯度大于北部,西部的梯度变化大于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场 时空分布 经验正交函数(BOF)
原文传递
区域极端降水事件阈值计算方法比较分析 被引量:34
10
作者 罗梦森 熊世为 梁宇飞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9-554,共6页
根据南京站195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2种传统的百分位法以及3种正态变换方法,探讨了确定区域极端降水事件阈值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由于降水量的实际概率分布是一种明显的偏态分布,而传统的百分位法是在假设降水量遵从均匀分布条... 根据南京站195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2种传统的百分位法以及3种正态变换方法,探讨了确定区域极端降水事件阈值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由于降水量的实际概率分布是一种明显的偏态分布,而传统的百分位法是在假设降水量遵从均匀分布条件下进行的,计算结果的稳定性较差。正态变换的3种方法是在降水量实际概率分布下采用百分位法计算阈值的,结果稳定性较好。其中以方法 4效果最佳。为消除气候变化的影响,可以将研究时段按降水量变化的不同趋势分为几个气候阶段分别计算阈值。或者采用滑动气候阶段处理整个研究时段,并以各个滑动气候阶段阈值的平均值作为整个研究时段的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阈值 百分统法
下载PDF
新疆极端降水概率分布特征的时空演变规律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李剑锋 张强 +1 位作者 陈晓宏 白云岗 《灾害学》 CSCD 2011年第2期11-17,共7页
依据新疆地区53个雨量站1957-2009年日降水资料,根据研究需要,定义了8个极端降水指标。运用K-S法确定降水指标最适概率分布函数,确定10年一遇极端降水量值;在此基础上,采用Copula非参数估计方法,通过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 依据新疆地区53个雨量站1957-2009年日降水资料,根据研究需要,定义了8个极端降水指标。运用K-S法确定降水指标最适概率分布函数,确定10年一遇极端降水量值;在此基础上,采用Copula非参数估计方法,通过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法确定两降水指标联合分布函数,系统分析1980年以后极端降水单变量极值及降水极值二维联合概率分布特征变化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新疆有湿润化趋势,北疆湿润化趋势比南疆显著;②从降水天数和极端降水天数角度来看,新疆极端强弱降水同时出现的概率减小,从极端降水雨量和强度来看新疆中部、南疆西部、北疆东部及北部极端强弱降水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减小,而天山西部与南疆北部的可能性增加;③1980年后新疆地区发生涝的概率增大,发生旱的概率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联合分布函数 Copula法 干旱半干旱地区 新疆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粉体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吕树臣 宋国利 +2 位作者 肖芝燕 张家骅 黄世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6-310,共5页
采用沉淀法制备纳米ZnO粉体 ,探讨了晶粒尺寸与反应浓度和热处理温度的关系 ,并对所得到的纳米ZnO粉体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对不同温度热处理的样品的发光性质做了比较。ZnO的可见发光机制的解释一直未有定论。一部分作者认为绿光是... 采用沉淀法制备纳米ZnO粉体 ,探讨了晶粒尺寸与反应浓度和热处理温度的关系 ,并对所得到的纳米ZnO粉体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对不同温度热处理的样品的发光性质做了比较。ZnO的可见发光机制的解释一直未有定论。一部分作者认为绿光是由氧空位引起的 ;另一部分认为是锌空位造成的。本文的实验结果揭示了可见发光的内部过程 ,肯定了双声子参与的发光过程 ,支持了绿光是由锌空位造成的这一观点。此外 ,用 2 30nm以下波长激发样品时 ,可见发光的行为明显不同于用 32 5nm以上的波长去激发同一样品时的发光情形。实验表明高能激发 ,样品能发白光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粉体 制备 发光性质 纳米ZNO粉体 沉淀法 量子限域效应 发光材料
下载PDF
碳酸盐前驱物制备Y_2O_3超细粉及透明陶瓷 被引量:22
13
作者 闻雷 孙旭东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6-169,共4页
以Y(NO3)3和NH4HCO3为原料,通过向Y(NO3)3溶液中滴加NH4HCO3的方式制备了化学组成为Y2(CO3)3·2H2O的先驱沉淀物。研究了先驱沉淀物煅烧过程中的物相变化。先驱沉淀物1100℃煅烧4h后得到了平均粒径为60nm的无团聚Y2O3超细粉体。所... 以Y(NO3)3和NH4HCO3为原料,通过向Y(NO3)3溶液中滴加NH4HCO3的方式制备了化学组成为Y2(CO3)3·2H2O的先驱沉淀物。研究了先驱沉淀物煅烧过程中的物相变化。先驱沉淀物1100℃煅烧4h后得到了平均粒径为60nm的无团聚Y2O3超细粉体。所得粉体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在1700℃下真空烧结4h得到了透明Y2O3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碳酸盐前驱物 氧化钇 超细粉 透明陶瓷 沉淀法 稀土
下载PDF
昆明冬季降水相态识别判据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许美玲 梁红丽 +3 位作者 金少华 马志敏 牛法宝 闵颖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4-479,共6页
利用昆明气象站1952—2013年冬季的降水及天气现象资料,统计分析了昆明冬季降雪的气候特征。利用1980—2013年高空、地面资料,选取500 hPa温度、700 hPa温度、0℃层高度、500~700 hPa之间的位势厚度、地面日最低温度和日平均温度6个物理... 利用昆明气象站1952—2013年冬季的降水及天气现象资料,统计分析了昆明冬季降雪的气候特征。利用1980—2013年高空、地面资料,选取500 hPa温度、700 hPa温度、0℃层高度、500~700 hPa之间的位势厚度、地面日最低温度和日平均温度6个物理量,针对雨和雪的降水相态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降雪TS评分最高的原则确定物理量的阈值。对每个单一判据给予不同的权重,采用权重线性法设定降雪的综合判据,通过对6个物理量降雪判据进行不同的组合试验,并考虑到综合判据的业务化,最终选定700 hPa温度、500~700 hPa之间的位势厚度、地面日最低温度3个单一判据组合为综合判据,并用中尺度WRF模式对2014年的13次降水天气进行了降水相态判别检验,结果表明综合判据可为昆明冬季降水相态客观预报提供较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相态 综合判据 预报方法
下载PDF
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粉体的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艾飞 刘吉平 《无机盐工业》 CAS 2003年第2期27-28,共2页
以 (NH4 ) 2 CO3为沉淀剂 ,并采用一种高分子分散剂 ,研制出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粉体的新工艺。制备出球形纳米氧化铝粉体 ,在 80 0℃煅烧得到的颗粒尺寸为 5~ 6nm ,在 1 1 0 0℃煅烧得到的颗粒尺寸约为 8nm。研究了沉淀 pH、溶液浓度。
关键词 沉淀法 制备 纳米氧化铝粉体 新工艺 研究
下载PDF
UHF风廓线雷达降水数据判别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被引量:31
16
作者 杨馨蕊 马舒庆 吴蕾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581,共6页
给出了5种UHF风廓线雷达降水数据的判别方法,利用北京CFL-16型对流层风廓线雷达于2007年6—8月获取的部分观测数据,对5种判别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在降水天气下判断正确率都在89%以上,其中,建立关于垂直径向速度和信噪... 给出了5种UHF风廓线雷达降水数据的判别方法,利用北京CFL-16型对流层风廓线雷达于2007年6—8月获取的部分观测数据,对5种判别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在降水天气下判断正确率都在89%以上,其中,建立关于垂直径向速度和信噪比、垂直径向速度和谱宽的判别函数两种方法判断正确率均达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F风廓线雷达 晴空 降水数据 判别方法
下载PDF
沉淀法回收煤焦油和含酚废水中酚类的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葛宜掌 金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45-550,共6页
首次采用沉淀法系统地研究了金属离子对酚类的回收过程,结果表明,该法对焦油中总酚回收率为89.7%,各组分回收率为87.2%~92.5%,该法亦可用来回收含酚废水中酚类,脱酚率>95%,因此,本研究为焦油和含酚废水中酚... 首次采用沉淀法系统地研究了金属离子对酚类的回收过程,结果表明,该法对焦油中总酚回收率为89.7%,各组分回收率为87.2%~92.5%,该法亦可用来回收含酚废水中酚类,脱酚率>95%,因此,本研究为焦油和含酚废水中酚类回收开辟了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煤焦油 含酚废水 煤化学
下载PDF
高分子保护沉淀法制备超细纳米氧化镁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海霞 胡炳元 +2 位作者 王麟生 杨广达 李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3-366,共4页
The precursor for nano-sized magnesia was prepared by using Mg(NO3)2·6H2O as raw material, the hydrolysis product of hexamethylene tetramine as precipitating reagent and water as reaction media, and with the poly... The precursor for nano-sized magnesia was prepared by using Mg(NO3)2·6H2O as raw material, the hydrolysis product of hexamethylene tetramine as precipitating reagent and water as reaction media, and with the polymer (PEG) and DMF as protection reagents for particles. Nano-sized magnesia was prepared by calcining the precursor at 873 K after being dehydrated by freeze centrifugation and vacuum drying at a constant temperature.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structure of MgO nanocrystalli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G-DTA, FTIR, TEM, XRD and BE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ystal belonged to cubic system and the average size was 3.1 nm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was 229 m2·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镁 六次亚甲基四胺 均匀沉淀法 高分子保护
下载PDF
去除水体中砷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8
19
作者 王颖 吕斯丹 +1 位作者 李辛 吴英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2-107,共6页
近年来,水体砷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方法去除水体中的砷已受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水中砷主要去除方法:沉淀法、吸附法、生物法和膜分离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现状,分析表明,沉淀法和吸附法已广泛应用于含砷水体的处理... 近年来,水体砷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方法去除水体中的砷已受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水中砷主要去除方法:沉淀法、吸附法、生物法和膜分离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现状,分析表明,沉淀法和吸附法已广泛应用于含砷水体的处理,其中开发高效的氧化剂和混凝剂是沉淀法的主要研究方向,寻求新型实用的吸附剂是吸附法的研究热点;生物法除砷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加快微生物除砷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是该方法的主要研究方向;膜分离法适用于对水质要求很高以及小规模的饮用水处理,研究较好的预氧化处理方法是该工艺的重点。将多种方法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除砷效果,是目前水体除砷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去除 沉淀法 吸附法 生物法 膜分离法
下载PDF
不同制备方式的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性质和结构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郭宪吉 陈炳义 +1 位作者 鲍改玲 李利民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3,共5页
采用3种不同的沉淀方式(正加、反加和并流)制备出3个具有相同组成的甲醇合成催化剂样品CuO/ZnO/Al2O3,它们的活性顺序为:并流法样品>反加法样品>正加法样品;还原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反加法样品<并流法样品<正加法样品。... 采用3种不同的沉淀方式(正加、反加和并流)制备出3个具有相同组成的甲醇合成催化剂样品CuO/ZnO/Al2O3,它们的活性顺序为:并流法样品>反加法样品>正加法样品;还原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反加法样品<并流法样品<正加法样品。通过对催化剂前驱物进行DTA分析,证实了3种沉淀过程中相应的Cu2+和Zn2+的沉淀行为,即在并流和反加沉淀过程中,Cu2+和Zn2+同时均匀地沉淀,而在正加沉淀过程中,Cu2+和Zn2+发生分步沉淀。催化剂氧化态的IR结果表明了由3种沉淀方式所获得的样品中CuO和ZnO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合成 铜基催化剂 CuO/ZnO/Al2O3 沉淀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