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氢氧同位素的华北平原降水入渗过程 被引量:59
1
作者 王仕琴 宋献方 +3 位作者 肖国强 王志民 刘鑫 王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5-501,共7页
华北平原地下水浅埋区水循环主要以垂直方向上的入渗、蒸发和蒸腾的方式存在,同位素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示踪剂"揭示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过程。选择华北平原中、东部地下水浅埋区的衡水和沧州为典型实验点,研究不同降水特征、... 华北平原地下水浅埋区水循环主要以垂直方向上的入渗、蒸发和蒸腾的方式存在,同位素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示踪剂"揭示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过程。选择华北平原中、东部地下水浅埋区的衡水和沧州为典型实验点,研究不同降水特征、土壤质地和植被条件下入渗过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土壤非均质条件下(沧州),降水入渗补给过程中伴随着蒸发、植被蒸腾作用以及与土壤前期水分的强烈混合作用,活塞流入渗的同时土壤100 cm深度可能还存在大孔隙优先流;土壤均质条件下(衡水),降水向下均匀入渗,入渗速度较快,土壤水运动以新水基本代替老水的活塞流为主要形式,并经过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补给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稳定同位素 降水入渗 土壤水 地下水
下载PDF
降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包气带变化对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46
2
作者 张光辉 费宇红 +1 位作者 申建梅 杨丽芝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1-617,共7页
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试验方法,通过对不同降水量的入渗过程中岩土含水率和水势变化规律分析,发现入渗水流在包气带内下渗过程的岩土吸水、过水(即水分通量不变、且不等于零)和脱水的不同阶段,当岩土水势的梯度分别大于、等于和小于1cmH2O... 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试验方法,通过对不同降水量的入渗过程中岩土含水率和水势变化规律分析,发现入渗水流在包气带内下渗过程的岩土吸水、过水(即水分通量不变、且不等于零)和脱水的不同阶段,当岩土水势的梯度分别大于、等于和小于1cmH2O/cm(厘米水柱/厘米)时,岩土含水率分别表现为增加、稳定和减少。对包气带不同埋深的岩土含水率和水势变化特征分析表明,随着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包气带增厚对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和方式都发生改变。当包气带厚度小于潜水蒸发极限深度时,包气带的增厚使得岩土水分亏缺累积量增大,导致入渗速率和地下水获取的总入渗补给量减小;当包气带厚度大于潜水蒸发极限深度时,随着包气带厚度增大,入渗速率趋于稳定,无限时间内地下水获取的总入渗补给量不因包气带增厚而变化,但是有限时间内地下水获取的入渗补给量趋小。这是因为入渗途径的延长导致入渗所需时间增加,以至在有限时间内包气带内过剩的入渗水分尚未充分排出补给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增厚 潜水蒸发极限深度 入渗速率 水势 入渗补给地下水
下载PDF
滞后补给权函数——降雨补给潜水滞后性处理方法 被引量:34
3
作者 陈崇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6期22-24,共3页
本文分析了当前数值模型中处理降雨入渗补给潜水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刻画滞后补给且使用方便的方法——滞后补给权函数法。
关键词 降雨入渗补给 滞后补给 权函数法 地下水
下载PDF
太行山区典型植被下降水入渗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侯士彬 宋献方 +2 位作者 于静洁 刘鑫 张广英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92,共7页
本研究以位于太行山区北部的河北易县崇陵流域为对象,对流域内三种典型植被(荒草、刺槐林、侧柏林)下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水及流域内降水进行同步观测及取样,室内进行稳定同位素氘和氧-18含量测定,以18O为例对降水入渗过程中的稳定同位... 本研究以位于太行山区北部的河北易县崇陵流域为对象,对流域内三种典型植被(荒草、刺槐林、侧柏林)下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水及流域内降水进行同步观测及取样,室内进行稳定同位素氘和氧-18含量测定,以18O为例对降水入渗过程中的稳定同位素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200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崇陵流域当地大气降水线(δD=6.2441δ8O-7.158,R2=0.7727,n=55),其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时间变化波动较大且缺少规律性,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含量同降水量呈二次相关关系,大于15mm的降水雨量效应较显著。土壤水中的稳定同位素较降水普遍富集,其中荒草地土壤水中稳定同位素值较刺槐林地和侧柏林地整体偏高,表现出较强的蒸发分馏作用。土壤水中的δ18O的时间变化波动较大,表层10cm土壤水1δ8O受降水中的δ18O直接影响,呈现一定的响应关系,深层次土壤水中δ18O变化则有一定滞后性。不同植被覆盖下δ18O的时间变化的活跃层深度不同,同其土壤特征和植被覆盖类型有关。δ18O的剖面垂向空间变化上有两种类型,随深度增加基本都呈富集的趋势。土壤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时间变化和垂向空间分布,反映了一种降水入渗和蒸散发的平衡关系,其垂向空间变化很好地记录了降水从地表向下入渗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区 典型植被 降水 入渗 土壤水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花岗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地产流和入渗特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阮伏水 周伏建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7,共7页
根据安溪官桥径流小区实测资料,确定了不同利用坡地临界产流降雨标准。结果表明,植被较好的林果茶坡地很少有地表径流产生。以这类坡地为主的流域,坡地地表直接补给河流的比例很小,壤中流(表层流)和地下水流可能在造峰过程中起决... 根据安溪官桥径流小区实测资料,确定了不同利用坡地临界产流降雨标准。结果表明,植被较好的林果茶坡地很少有地表径流产生。以这类坡地为主的流域,坡地地表直接补给河流的比例很小,壤中流(表层流)和地下水流可能在造峰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在自然裸地,坡地地表直接补给河流的径流比例可达70%,地表快速汇流是造峰主导因素。坡地产流期内降雨损失率随产期内降雨平均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两者呈幂函数关系:f=ai ̄b,从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坡地,a,b值减小;坡地土壤入渗特征曲线呈f=ae ̄(-bt)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降雨 产流 入渗特征 土地利用方式 坡地
下载PDF
降水对北麓河地区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影响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明礼 温智 +2 位作者 薛珂 陈良致 李德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9-164,共6页
青藏高原降水变化影响高原生态环境的演变、干旱区水资源利用及地表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为研究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降雨特征及其对活动层能量平衡的影响,以北麓河冻土工程与环境综合观测站2003至2013气象监测数据和活动层水热数据为基础,... 青藏高原降水变化影响高原生态环境的演变、干旱区水资源利用及地表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为研究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降雨特征及其对活动层能量平衡的影响,以北麓河冻土工程与环境综合观测站2003至2013气象监测数据和活动层水热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北麓河地区降水特征及降水与地表水热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北麓河地区降水以5月至9月降雨为主,近10a来降水和气温呈增加趋势;2)夏季高频率、小量降雨事件有减少地表净辐射、增加地表蒸发潜热、降低土壤表层温度的作用;3)在降雨增加背景下冻土活动层含水量并未出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地表蒸发潜热和水汽运移对活动层能量平衡作用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能量平衡 现场监测 降水 北麓河 降雨入渗
原文传递
内蒙古高原岱海接受远程深循环地下水补给的环境同位素及水化学证据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建生 季弼宸 +2 位作者 刘震 张志伟 张时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1-530,共10页
利用环境同位素及水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岱海除了接受降水的直接补给之外,还接受泉水的补给.岱海周边泉水与井水的δD、δ18O值比当地降水明显贫化,泉水、井水显然不是来自于当地降水的补给;通过对岱海周边包气带土壤水中的氢氧稳定... 利用环境同位素及水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岱海除了接受降水的直接补给之外,还接受泉水的补给.岱海周边泉水与井水的δD、δ18O值比当地降水明显贫化,泉水、井水显然不是来自于当地降水的补给;通过对岱海周边包气带土壤水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土壤水中的δD、δ18O值比当地降水值贫化,在地表埋深1 m附近,土壤中的盐分发生了累积,土壤水中的含盐量明显超过了土壤受蒸发所引起的增加量.研究表明岱海周边地区的大气降水不能入渗补给到潜水中,补给岱海的泉水不是来自于当地降水,而是具有同位素贫化特征的外源水.由此推断,在地层中可能存在一种地下水深循环的跨流域补给方式.在内蒙古高原地区,深循环地下水是维系湖泊不可或缺的补给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海 环境同位素 深循环地下水 土壤水 降水入渗 内蒙古高原
下载PDF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对自然降水再分配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岳德成 曹亚芬 +3 位作者 丁志远 李青梅 韩菊红 杨金云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52,共5页
在平坦地块中测定了陇东雨养农业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对自然降水的再分配规律,比较分析了玉米3种栽培方式对自然降水的有效入渗效应。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对自然降水的汇集效果可达到72.46%~87.95%,但在降水量少于1mm和2月份... 在平坦地块中测定了陇东雨养农业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对自然降水的再分配规律,比较分析了玉米3种栽培方式对自然降水的有效入渗效应。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对自然降水的汇集效果可达到72.46%~87.95%,但在降水量少于1mm和2月份的低温、冰冻、降雪等状况下降水汇集效果较差;对自然降水的降水入渗效果可达到61.44%~80.06%,但在小雪、微雨、特大暴雨过程和2月份的低温、冰冻、降雪及6、7月份的高温干旱等对降水有效入渗影响较大。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方式能将大面积接纳的降水集中渗入到植物根系直接利用的小区域(播种孔下土层),单位承渗面渗入量较半膜垄作、露地平作分别增加11.76~43.30倍和52.60~229.77倍,水分下渗较深,但降水渗入根系主要分布区的总量不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玉米 自然降水 汇集 入渗
下载PDF
深循环地下水维系黄土高原风尘颗粒连续沉积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建生 刘震 刘晓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8-287,共10页
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入渗试验表明,降水在入渗过程中受到了蒸发作用,并未入渗到潜水,土壤水中的氘氧同位素与地下水相近,这表明土壤水主要来自于地下水。外源水是黄土高原发源的河流、湖泊的主要补给源,当地的降水仅在汛期补给河流与湖... 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入渗试验表明,降水在入渗过程中受到了蒸发作用,并未入渗到潜水,土壤水中的氘氧同位素与地下水相近,这表明土壤水主要来自于地下水。外源水是黄土高原发源的河流、湖泊的主要补给源,当地的降水仅在汛期补给河流与湖泊。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地区地下水的分水岭与基底断裂带的分布基本上重合,这暗示着地下水可能来自于基底断裂带,通过基底断裂带上涌的深循环地下水将风尘颗粒粘滞成颗粒团,形成了连续的风尘堆积,深循环的地下水成为维系风尘颗粒在黄土高原连续沉积的必要条件。分析黄土中CaCO3的物质不平衡和钙结核内部无生长层理以及碳氧同位素表现出高度均一性特征,得出黄土中的次生碳酸盐矿物也是由上涌地下水携带来的,并非大气降水入渗造成。调查发现,黄土塬规模的大小与塬轴对称中心钻孔的涌水量成正比关系,表明黄土塬风尘颗粒以对称形式沿着断裂连续地堆积,涌水量越大,所粘聚的风尘颗粒越多,塬的面积也越大,涌水量较小的断裂只能形成墚或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降水入渗 风尘颗粒 基底断裂 深循环地下水 物质不平衡 钙结核
下载PDF
降雨入渗条件下厚包气带土壤水流通量的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娜 任理 唐泽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4-100,共7页
降雨较少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大范围的厚包气带中土壤水运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厚包气带对降雨补给浅层地下水特征的影响是重要的研究问题。探究厚包气带情形下降雨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作用和机理可为分析人类干扰情况下水文循环... 降雨较少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大范围的厚包气带中土壤水运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厚包气带对降雨补给浅层地下水特征的影响是重要的研究问题。探究厚包气带情形下降雨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作用和机理可为分析人类干扰情况下水文循环规律的变化、合理地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新凤河流域采育镇由GEOPROBE钻机获得的9.6m厚包气带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详细测得土壤特性数据的基础上,运用HYSRUS-1D软件模拟55a降雨入渗条件下的一维土壤水流动态过程,分析土壤水流通量的时空变异特征,探讨用较浅层位(2m深度附近)的土壤水流通量来估算深层土壤水渗漏量的可行性,旨在为野外裸地厚包气带条件下评价降雨入渗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提供简捷实用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多年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平均土壤水分深层渗漏量为131.03mm,多年平均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约为0.21。其中,平水年对应的平均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约为0.18。当模拟时段达到55年时,土壤剖面2m以下的入渗通量几乎不随深度变化而变化。这一实际案例的研究结果对该区域宏观水资源管理和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入渗 补给 土壤水流通量 HYDRUS-1D模型
下载PDF
中国北方岩溶地下水补给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申豪勇 梁永平 +1 位作者 徐永新 张发旺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21,共7页
地下水补给研究是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开展水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建立地下水模型、进行环评的关键。从地下水补给量的评价方法、地下水补给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地下水补给的过程和机理等方面入手,综述了国内... 地下水补给研究是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开展水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建立地下水模型、进行环评的关键。从地下水补给量的评价方法、地下水补给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地下水补给的过程和机理等方面入手,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地下水补给研究方面进展及发展趋势。同时,针对中国北方岩溶地区的岩溶发育特征和岩溶地下水赋存规律,对岩溶地下水的补给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研究不足,并提出了如下建议:开展北方典型岩溶区入渗补给过程和机理研究,揭示不同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下的入渗补给机制;研究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变值问题;开展碳酸盐岩裸露区巨厚层包气带的水文功能研究,加强入渗补给滞后性和有效入渗补给量确定方面的研究;探讨岩溶地区植树造林的水文效应。为中国北方岩溶区地下水补给定量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揭示岩溶区地下水补给机制和岩溶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补给 北方岩溶 降水入渗 娘子关泉
下载PDF
黄土高原降水入渗方式与引发滑坡研究——以甘肃黄土地区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乐涛 吴玮江 +2 位作者 刘兴荣 宿星 万朝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937-5945,共9页
黄土高原是中国滑坡灾害最为发育的地区,降水是引发黄土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黄土包气带厚度大,降水入渗方式与引发黄土滑坡的过程和机理问题长期受到广泛关注。以甘肃黄土地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认为,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入渗方... 黄土高原是中国滑坡灾害最为发育的地区,降水是引发黄土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黄土包气带厚度大,降水入渗方式与引发黄土滑坡的过程和机理问题长期受到广泛关注。以甘肃黄土地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认为,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入渗方式多样,受地形地貌、气候和降水类型等因素影响,降水入渗方式与引发滑坡特征之间存在地域性差异。在降水量较小的黄土丘陵区,暴雨所产生的地表径流主要通过落水洞和节理裂隙等宏观优势通道点状短期快速入渗,增大黄土含水率,软化黄土体,降低斜坡稳定性,引发黄土滑坡。在降水量较大的黄土塬、黄土台塬和黄土宽梁区,大气降水、灌溉水主要经由黄土包气带中的孔隙呈面状长期缓慢入渗补给黄土潜水,在丰水年连阴雨可引发群发性黄土滑坡。研究结果对黄土高原降水引发滑坡预警阈值的科学设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节理裂隙 落水洞 降水入渗 包气带 滑坡
下载PDF
Salt-Water Dynamics in Soils: II.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on Salt-Water Dynamics 被引量:6
13
作者 YOUWEN-RUI MENGFAN-HU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89-306,共18页
Through a simulation test carried out with soil columns (61.8 cm in diameter), th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on salt-water dynamics in soils was studied by in-situ monitoring of salt-water dynamics using soil salinity s... Through a simulation test carried out with soil columns (61.8 cm in diameter), th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on salt-water dynamics in soils was studied by in-situ monitoring of salt-water dynamics using soil salinity sensors and tensiome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rofile of whole silty loam soil, the surface runoff volume due to precipitation and the salt-leaching role of infiltrated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with the depth of ground water; and in the profile with an intercalated bed of clay or with a thick upper layer of clay, the amount of surface runoff was greater but the salt-leaching role of precipitation was smaller than those in the profile of whole silty loam soil. In case of soil water being supplemented by precipitation, the evaporation of groundwater in the soil columns reduced, resulting in a great decline of salt accumulation from soil profile to surface soil. Th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on the water regime of soil profile was performed via both water infiltration and water pressure transfer. The direct infiltration depth of precipitation was less than 1 m in general, but water pressure transfer could go up to groundwater surface direc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evaporation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 salt-water dynamics salt-leaching surface runoff
下载PDF
岩溶含水系统降水入渗补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树芳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共8页
岩溶含水系统中赋存着丰富的优质地下水,而大气降水是浅部可供开采的岩溶地下水的最主要补给来源。受岩溶含水系统各向异性、不均一性和直接观测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降水入渗补给量的计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确定岩溶含水系统的汇水... 岩溶含水系统中赋存着丰富的优质地下水,而大气降水是浅部可供开采的岩溶地下水的最主要补给来源。受岩溶含水系统各向异性、不均一性和直接观测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降水入渗补给量的计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确定岩溶含水系统的汇水范围是降水入渗补给计算的首要问题,示踪法与经验公式法被证明是最有效的两种方法。降水入渗补给量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水文过程线法分析法、氧同位素法、氯质量平衡法、基于GIS的多变量综合分析法和模型法。本文对目前岩溶含水系统降水入渗补给计算方法的关键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总结和对比,同时指出大气降水物理化学性质的时空特征以及水-岩反应可以作为未来研究岩溶含水系统降水补给的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含水系统 汇水区面积 降水补给量 入渗试验
下载PDF
城市扩张下的北京平原区降雨入渗补给量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琳 刘畅 +2 位作者 李小娟 郭高轩 潘云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65-1072,共8页
结合WetSpass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遥感(remote sense,RS)技术分析了城市扩张引起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北京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的影响.在估算出1982年和2007年降水入渗补给量的基础上,将2007年土... 结合WetSpass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遥感(remote sense,RS)技术分析了城市扩张引起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北京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的影响.在估算出1982年和2007年降水入渗补给量的基础上,将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还原成1982年的情景重新估算,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两年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转化关系,同时,基于GIS空间数据统计功能,计算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地下水补给量.结果表明,1982年至2007年,研究区内水浇地减少874km2,其中517km2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相对于1982年,2007年城镇建设用地扩张了831km2,区内降水入渗补给量减少约3 000万m3.研究成果可以为北京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土地资源配置提供较为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降雨入渗补给 WetSpass模型 土地利用
原文传递
降水对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影响定量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德生 温智 +3 位作者 张明礼 薛珂 陈良致 高樯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8-113,共6页
青藏高原降水变化直接影响多年冻土稳定性及高原生态环境的演变。为定量研究青藏高原降水对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的影响,文中以北麓河冻土工程与环境综合观测站2013年降水资料和活动层水热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了不同季节和不同时刻降水与... 青藏高原降水变化直接影响多年冻土稳定性及高原生态环境的演变。为定量研究青藏高原降水对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的影响,文中以北麓河冻土工程与环境综合观测站2013年降水资料和活动层水热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了不同季节和不同时刻降水与活动层水热状态的关系。结果表明:1)北麓河地区暖季的高频率、小雨量降水对冻土活动层具有明显的冷却效果;2)冷季降水以少量降雪为主,雪盖厚度薄、持续时间短,不能起到保温层作用,快速融化的雪水反而升高活动层温度;3)不同时刻降雨对活动层的热影响差异明显,14点左右的降雨产生的能量变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能量变化 现场监测 降水 北麓河 冷却指数 降雨入渗
原文传递
应用D、^(18)O同位素峰值位移法求解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福刚 廖资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4-287,334,共5页
采用D、18O同位素峰值位移法求出研究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通过野外地中渗透计法和降水入渗系数法对同位素法计算结果检验,发现D、18O同位素法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精度,同时验证了在研究区用D、18O同位素方法求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是可行... 采用D、18O同位素峰值位移法求出研究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通过野外地中渗透计法和降水入渗系数法对同位素法计算结果检验,发现D、18O同位素法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精度,同时验证了在研究区用D、18O同位素方法求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是可行和可靠的。用该方法求解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具有方便快捷、经济省时的优点,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大气降水补给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入渗补给 同位素峰值位移法 地下水
下载PDF
基于蒸渗仪测量的水文要素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温鲁哲 陈喜 +1 位作者 王川子 贾秋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2-255,共4页
降水入渗、地表径流、潜水蒸发等水文要素是研究流域水文及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采用五道沟水文试验站蒸渗仪测量资料,统计分析前期土壤含水量、降水强度、地下水埋深及作物对降水入渗补给、地表径流及潜水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 降水入渗、地表径流、潜水蒸发等水文要素是研究流域水文及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采用五道沟水文试验站蒸渗仪测量资料,统计分析前期土壤含水量、降水强度、地下水埋深及作物对降水入渗补给、地表径流及潜水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超渗产流,且在其它条件一致时,前期土壤含水量越大,降水强度越小,入渗补给和地表径流系数越大。无论地表有无作物覆盖,入渗补给、地表径流及潜水蒸发系数均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减少。降水量小于100mm时,无作物比有作物时的入渗补给系数大;降水量大于100mm时,无作物时的入渗补给系数较小。无作物比有作物时地表径流系数大、潜水蒸发系数小,而潜水蒸发系数的差异在作物生长旺季更为明显。研究成果对淮北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道沟水文试验站 降水入渗 地表径流 潜水蒸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梭梭林下土壤结皮发育对降水入渗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昌龙 姜生秀 +1 位作者 吴昊 赵鹏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40,103,共7页
研究梭梭林下土壤结皮发育对降水入渗、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旨在掌握梭梭林地管理和促进林下植被发育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1)土壤结皮发育对各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具有显著影响(P<0.05),0~0.5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随土壤结皮发育... 研究梭梭林下土壤结皮发育对降水入渗、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旨在掌握梭梭林地管理和促进林下植被发育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1)土壤结皮发育对各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具有显著影响(P<0.05),0~0.5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随土壤结皮发育逐渐增大,而其余土层逐渐减小。随土壤深度增加,无结皮沙地(NSC)和物理结皮沙地(PSC)土壤含水率先增加后减小,生物结皮沙地(BSC)逐渐减小。2)土壤结皮发育对林下土壤水分动态产生显著影响(P<0.05),随着土壤结皮的发育,0~0.5 cm土层土壤水分波动幅度逐渐增强,而其余土层则逐渐减弱,表现为NSC>PSC>BSC。NSC和PSC样地水分波动频度较大,BSC样地没有明显的波动。3)高强度降水下(区间降水39 mm),三者降水的入渗强度和入渗深度较大,而中(区间降水19 mm)、轻(区间降水8 mm)强度降水下,NSC和PSC样地产生轻微的浅层入渗,BSC样地保持在稳定的水平,表现为NSC>PSC>BSC,可知梭梭林下土壤结皮发育对降水的截留作用逐渐增强,限制了降水的入渗,但在稳定深层土壤水分和限制深层土壤蒸发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降水入渗 土壤结皮 梭梭林
下载PDF
降水入渗条件下氯盐渍土水盐迁移规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留俊 裘友强 +2 位作者 张发如 李雄飞 刘军勇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127,共12页
为探究降水入渗导致氯盐渍土盐分流失问题,以人工配置的不同含盐(氯化钠)量粗粒土和细粒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设计的室内降水入渗模拟试验装置,获取了14种工况下近500组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降水入渗次数、土样粒径与含盐量对土样水盐... 为探究降水入渗导致氯盐渍土盐分流失问题,以人工配置的不同含盐(氯化钠)量粗粒土和细粒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设计的室内降水入渗模拟试验装置,获取了14种工况下近500组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降水入渗次数、土样粒径与含盐量对土样水盐迁移特性的影响;建立了降水入渗作用下土体盐分迁移与水分迁移之间的联系,确定了入渗影响深度,揭示了水分与盐分经降水入渗作用后在土柱中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细粒盐渍土,随着降水入渗次数从1~4的增加,其含水率和含盐量的峰值点均明显向下发生移动,盐分将逐渐向土柱中底部积聚;对于粗粒盐渍土,2次降水入渗后,含水率在土柱高度范围内分布较为均匀,且降水入渗次数的继续增加并没有改变这种均匀性,而盐分将随着水分快速向土柱底部积聚;氯盐渍土这种“盐随水走”关系与其易溶于水有关,所以氯盐渍土填料路基应加强防水措施,特别是粗粒土填料,虽然其可压实性优于细粒土,但浸水后溶陷强烈,病害更为严重;一定范围内含盐量的增大不会改变细粒土或粗粒土水盐迁移的整体规律,但会降低土体水盐迁移的速率,与含盐量较低的细粒土相比,含盐量较高的细粒土的水分与盐分峰值点出现深度均滞后5~15 cm;在降水入渗相同条件下,不同含盐量细粒土盐分迁移的相对增大幅度不同,但盐分上升绝对量基本相同,说明不同含盐量细粒土中水分所能携带的盐分是一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氯盐渍土 模拟试验 降水入渗 含水率 含盐量 水盐迁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