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5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80
1
作者 张远东 张笑鹤 刘世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3-330,共8页
基于中国西南地区1982—2006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遥感数据集和气象数据,运用GIS技术对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干旱指数进行插值,分析了西南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沼泽、灌丛、草丛、草原、草甸、针叶林、阔叶林、高山植被、栽培植被)NDV... 基于中国西南地区1982—2006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遥感数据集和气象数据,运用GIS技术对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干旱指数进行插值,分析了西南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沼泽、灌丛、草丛、草原、草甸、针叶林、阔叶林、高山植被、栽培植被)NDVI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西南地区NDVI、年均气温、年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均气温的上升趋势达极显著水平,干旱指数则呈下降趋势;在9种植被类型中,沼泽和草丛NDVI呈下降趋势,且草丛的下降趋势达显著水平,其他7种植被类型的NDVI均呈上升趋势,且针叶林、草甸和高山植被的NDVI上升趋势达显著水平,灌丛NDVI呈极显著上升趋势.9种植被类型所在地区的年均气温均显著上升;年降水量的变化均不显著;沼泽、草丛和栽培植被所在地区的干旱指数呈上升趋势,草甸和高山植被所在地区的干旱指数显著下降,其他4种植被类型所在地区的干旱指数呈不明显的下降趋势.研究区灌丛和针叶林NDVI与年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灌丛和草甸NDVI与干旱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在保持其他2个气候因子不变的情况下,针叶林、阔叶林、高山植被NDVI与年均气温的相关性最大,草丛NDVI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大,沼泽、灌丛、草原、草甸和栽培植被NDVI与干旱指数的相关性最大.气象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果剔除这种相关性,NDVI与气候因子之间相关的显著性会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温度 降水量 干旱指数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过去45年中国干湿气候区域变化特征 被引量:73
2
作者 刘波 马柱国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5,共9页
利用中国1960-2004年降水、平均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等资料,分别采用降水指数和干湿分类函数作为干湿区域的划分标准,将中国划分成三个干湿等级的区域:干旱区、半干旱区和湿润区。结果发现无论以哪种指数作为衡量干湿的标准,我国过去4... 利用中国1960-2004年降水、平均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等资料,分别采用降水指数和干湿分类函数作为干湿区域的划分标准,将中国划分成三个干湿等级的区域:干旱区、半干旱区和湿润区。结果发现无论以哪种指数作为衡量干湿的标准,我国过去45年的干旱总面积,即干旱区面积和半干旱区面积之和,均为扩大趋势,湿润面积则为减小趋势,这种情况在近十年表现得尤为显著。而半干旱区面积在分析时段变化的幅度最大,是干湿变化的敏感区。但两种结果之间也存在不同:降水指数的结果表明干旱区和湿润区的面积减小,半干旱区的面积增大;而干湿分类函数得到的各个干湿区域的面积则表明干旱区的增大,半干旱区和湿润区的减小。从定量的角度讲,干湿分类函数估算的干旱区面积的45年平均值比降水指数估算的干旱区面积的45年平均值约大15%,其估算的半干旱面积的45年平均值比降水指数的结果约小9%,而两者湿润区面积的45年平均值相差约6%。最后给出了仅分析降水指数就能反映干湿状况的地区和必须分析干湿分类函数才能确定干湿状况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分类函数 降水指数 干湿面积比 半干旱区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降水量及极端干旱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73
3
作者 黄小燕 李耀辉 +4 位作者 冯建英 王劲松 王芝兰 王圣杰 张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9-1370,共12页
采用1960—2011年西北地区111个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利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出各气象站的潜在蒸散量,由此计算出各站的湿润指数,并对其进行标准化,统计极端干旱发生频率。对西北全区和不同自然区的降水量及极端干旱发生频率... 采用1960—2011年西北地区111个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利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出各气象站的潜在蒸散量,由此计算出各站的湿润指数,并对其进行标准化,统计极端干旱发生频率。对西北全区和不同自然区的降水量及极端干旱发生频率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近52年来西北全区年降水量变化倾向率表现出微弱的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0.17 mm。由该区年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差异,可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部分:明显增加区、轻度增加区、减少区。西北全区极端干旱发生频率的平均值为3.8月/a,气候变化倾向率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011月。根据西北地区极端干旱发生频率变化的空间差异,也可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部分:明显减少区、轻度减少区、增加区。极端干旱发生频率与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性,与无雨总日数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降水量 湿润指数 极端干旱 时空特征
下载PDF
1961-2014年中国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67
4
作者 胡琦 董蓓 +7 位作者 潘学标 姜会飞 潘志华 乔宇 邵长秀 丁梦琳 尹紫薇 胡莉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4-132,F0003,共10页
利用全国701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基于降水量和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计算的湿润指数研究了近54a中国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敏感性和贡献率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主要气象因子对ET_0的影响,对干湿气候变化的成... 利用全国701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基于降水量和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计算的湿润指数研究了近54a中国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敏感性和贡献率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主要气象因子对ET_0的影响,对干湿气候变化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全国气候在3个时间段(时段1:1961-1980;时段2:1981-2000;时段3:2001-2014)中经历了变湿到变干的过程;不同地区干湿状况变化差异很大,干旱趋势主要发生在中国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1961-2014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ET_0呈显著下降的趋势,61.6%的站点出现"蒸发悖论"现象。南方大部分地区和新疆的西北部由于降水量增加和ET_0减少,气候变湿;西北和西南大部分地区由于年降水量减少和ET_0增加,气候呈显著变干的趋势。ET_0对相对湿度的变化最敏感,风速的负贡献率是引起ET_0变化的主导因子。研究时段内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减少对ET_0的负效应超过温度上升对ET_0的增大作用,导致全国ET_0总体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降水量 风速 参考作物蒸散量 湿润指数 敏感系数 贡献率
下载PDF
近48a新疆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67
5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2 位作者 王胜兰 周晓丽 冯志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63-1572,共10页
根据新疆101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自然正交分解(EOF)、累计距平、t-检验和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对近48a反映新疆干湿气候的年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等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 根据新疆101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自然正交分解(EOF)、累计距平、t-检验和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对近48a反映新疆干湿气候的年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等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新疆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山区多于平原和盆(谷)地,北疆多于南疆,西部多于东部的格局;近48a,新疆各地年降水量均为增多趋势,增多倾向率的空间分布为:天山山区>北疆>南疆,全疆平均年降水量以9.123mm/10a的倾向率增多;新疆年降水量空间异常分布主要表现为"全疆一致型"和"南北疆反向变化"两种模态;全疆平均年降水量主要存在3~4a、6~8a、11a和16a的振荡周期,并于1987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增多。②新疆年潜在蒸散量总体表现为南疆大于北疆、东部大于西部、盆(谷)地大于山区的分布格局;近48a,新疆各地年潜在蒸散量总体为减少趋势,其中南疆为递减倾向率高值区,北疆大部和天山山区为递减倾向率低值区,全疆平均年潜在蒸散量以-23.8mm/10a的倾向率减少;新疆年潜在蒸散量空间异常分布也主要表现为"全疆一致型"和"南北疆反向变化"两种模态;潜在蒸散量主要存在准22a的振荡周期,并于1984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小。③受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的共同影响,新疆年干燥度指数总体表现为南疆大于北疆、东部大于西部、盆(谷)地大于山区的分布格局;近48a,新疆各地年干燥度指数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小趋势,其中,吐鲁番、哈密盆地以及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是干燥度指数减小最明显的区域,全疆平均年干燥度指数以-3.164/10a的倾向率减少;新疆年干燥度指数空间异常分布主要表现为"全疆一致型";干燥度指数主要存在准5a、8a和18a的振荡周期,并于1987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降水量 潜在蒸散量 干燥度指数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中国西北地区伏期干旱指数及干旱分析 被引量:39
6
作者 吴爱敏 郭江勇 王劲松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7-233,共7页
利用西北4省(区)137个气象站1971-2000年伏期(7-8月)总降水、蒸发资料,定义了干旱指数。分析了西北地区降水和蒸发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定义的干旱指数确定的干旱分布状况,选取6个代表站典型湿润年份和特别干旱年份的干旱指数与Pa... 利用西北4省(区)137个气象站1971-2000年伏期(7-8月)总降水、蒸发资料,定义了干旱指数。分析了西北地区降水和蒸发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定义的干旱指数确定的干旱分布状况,选取6个代表站典型湿润年份和特别干旱年份的干旱指数与Palmer指数的干湿等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伏期总降水量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最多是最少的66倍,蒸发量最大仅是最小的2~3倍,整个西北地区降水的变率比蒸发的变率大,定义的干旱指数反映了新疆南部、青海大部、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和甘南伏期干旱严重,干旱频率超过了80%,中旱出现最多,30年中各地适宜和湿润的年份不足1/3。6个代表站典型湿润和干旱年份的干旱指数与降水距平对应较好,湿润年份降水明显偏多,干旱年份降水明显偏少,与Palmer指数的干湿等级对干旱的状况描述接近。其中,干旱指数在对以庆阳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东部的干旱状况反映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期 降水 蒸发 干旱指数 西北地区 中国
原文传递
1964—2008年辽宁省旱涝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 被引量:43
7
作者 唐亚平 张凯 +3 位作者 李忠娴 李岚 戴新童 严晓瑜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年第2期50-55,共6页
利用1964—2008年辽宁51站降水量资料,采用Z指数和区域旱涝HL指数分析了全区近45 a旱涝变化。结果表明:近45 a辽西、辽北以及辽东南地区单站旱涝发生频率均明显高于辽中、辽东地区;区域性洪涝指数逐渐减小,区域性干旱指数逐步增大。对辽... 利用1964—2008年辽宁51站降水量资料,采用Z指数和区域旱涝HL指数分析了全区近45 a旱涝变化。结果表明:近45 a辽西、辽北以及辽东南地区单站旱涝发生频率均明显高于辽中、辽东地区;区域性洪涝指数逐渐减小,区域性干旱指数逐步增大。对辽宁51站Z指数进行了EOF和REOF分析,可知辽宁旱涝的空间分布特征除受大尺度天气系统所带来的降水量变化影响外,同时还受地理位置、海陆分布等多种因子影响。通过REOF方法可将全区分为4个区域,即Ⅰ辽西地区,Ⅱ辽北、辽西北地区,Ⅲ辽中、辽东地区和Ⅳ辽东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旱涝 Z指数 EOF REOF
下载PDF
江苏冬季降水相态气候分布特征及预报方法探讨 被引量:43
8
作者 孙燕 严文莲 +1 位作者 尹东屏 刘安宁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5-332,共8页
利用1981—2010年南京、徐州、射阳逐日探空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在分析冬季雨日、雪日、雨夹雪日气候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厚度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研究江苏冬季不同降水相态的预报指标。结果表明:厚度分析能被用来识别降水相态(雨、雪),1 000... 利用1981—2010年南京、徐州、射阳逐日探空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在分析冬季雨日、雪日、雨夹雪日气候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厚度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研究江苏冬季不同降水相态的预报指标。结果表明:厚度分析能被用来识别降水相态(雨、雪),1 000~850 hPa厚度阈值1 292 gpm可以作为江苏冬季区分雨、雪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同时结合地面温度和850 hPa温度可以较准确的判定降水的相态,即1 000~850 hPa厚度≤1 292 gpm,且T850≤-3℃,T≤2℃时,判定为雪;反之,则为雨。另外,地面湿球温度在雨雪区分上也是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相态 厚度分析 预报指标 冬季
下载PDF
近40a来青海湖地区的气候变化分析 被引量:39
9
作者 王艳姣 周晓兰 +2 位作者 倪绍祥 屠其璞 邓自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8-235,共8页
选用青海湖流域天峻、刚察、共和、茶卡 4站 4 1a(195 8— 1998年 )的气象资料 ,运用主成分分析、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对各气象要素的年、季平均值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青海湖地区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较大 ,但无明显的长期趋... 选用青海湖流域天峻、刚察、共和、茶卡 4站 4 1a(195 8— 1998年 )的气象资料 ,运用主成分分析、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对各气象要素的年、季平均值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青海湖地区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较大 ,但无明显的长期趋势 ;该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都明显升高 ,其中以平均最低气温上升最为明显 ;风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2 0世纪 70年代最大 ,80年代最小 ,90年代又略有增加 ;该区 80年代相对湿度较大 ,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日照 风速 干燥指数 相对湿度
下载PDF
西北地区秋季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4
10
作者 张天峰 王劲松 郭江勇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7-92,共6页
利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4省(区)的137个气象站30年的降水、蒸发资料,确定适合西北地区的干旱指数计算方法,分析中国西北地区秋季降水、蒸发、干旱指数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等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秋季平均自然降水从东南到西北... 利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4省(区)的137个气象站30年的降水、蒸发资料,确定适合西北地区的干旱指数计算方法,分析中国西北地区秋季降水、蒸发、干旱指数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等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秋季平均自然降水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减少,在甘肃西部、青海西北部、新疆南部有一条东西向的少雨带,是干旱最严重的地方。新疆南部、甘肃西部、青海西部重旱频率最高,平均2年一遇;新疆北部、甘肃南部、青海南部、中旱频率为30%左右,平均3年一遇,轻旱频率30%左右,平均3年一遇。表明西北地区的干旱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即新疆中南部、甘肃西部、青海西部为干旱区,新疆北部、甘肃中东部、青海东部和南部为半干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 蒸发 降水 干旱指数 西北地区 中国
原文传递
1951年至2010年北京市降水和气温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5
11
作者 朱龙腾 陈远生 +3 位作者 燕然然 沈恬 蒋蕾 王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87-1297,共11页
根据北京市1951年-2010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资料,综合运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法、GM(1,1)模型等方法,从不同时间尺度和层面上分析北京市降水和气温变化的规律以及未来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降水的72.5%集中... 根据北京市1951年-2010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资料,综合运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法、GM(1,1)模型等方法,从不同时间尺度和层面上分析北京市降水和气温变化的规律以及未来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降水的72.5%集中在夏季,7月份的降水最多,12月份最少;极端降水指标中的1日最大降水量、极端强降水日数、极端强降水比率、最长连续无降水天数呈不同程度的递减趋势,零降水日数以2d/10a的速率递增;北京市历年的降水量以44.3mm/10a的速率递减,1994年为降水的突变年份,未来的降水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北京市下一次旱灾大致指向2028年-2029年左右;北京市历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平均最低气温的增加趋势最为显著,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突变年份都是1989年,而平均最高气温的突变年份为1993年-1994年和1996年,三者未来整体上都呈增加趋势,而平均最低气温的增加趋势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MANN-KENDALL检验 HURST指数 GM(1 1)模型 北京市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对气候和植被指数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裴婷婷 李小雁 +3 位作者 吴华武 吴秀臣 陈英 谢保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125,F0003,共8页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连接了碳循环和水循环,是碳水耦合的重要参数。全面深入理解WUE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预测陆地表面-大气相互作用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至关重要。该文基于大尺度遥感归一化植被指...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连接了碳循环和水循环,是碳水耦合的重要参数。全面深入理解WUE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预测陆地表面-大气相互作用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至关重要。该文基于大尺度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ation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以及温度和降水栅格数据,采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总初级生产力和蒸散产品计算2000—2014年黄土高原生态系统WUE,运用岭回归探究黄土高原WUE对温度、降水和NDVI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沿西北-东南随降水量的增加,黄土高原多年均WUE逐渐降低,且黄土高原西南部高海拔地区WUE最低;同时,WUE的年际变化明显,以2011年为转折点,2012—2014年WUE明显高于其他年份。2)WUE对温度的敏感性在整个黄土高原呈现正值,WUE对降水和NDVI的敏感性存在阈值效应,即小于500mm降水量,WUE随降水和NDVI的增加而升高,超过550mm降水量,WUE则随降水和NDVI增加而降低。3)草地和灌丛WUE与NDVI正相关,森林WUE与NDVI负相关;灌丛WUE对温度和降水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森林和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降水 回归 植被指数 水分利用效率 敏感性 黄土高原
下载PDF
近50年珠江流域降雨多尺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被引量:32
13
作者 唐亦汉 陈晓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6-482,共7页
利用珠江流域38个站点54 a日降水资料,采用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线性回归及空间克里格插值,对多种降雨指数时空变化及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珠江流域西部年降雨有减少趋势,流域大部分的降雨日数则有增加趋势;2流域降雨具有季度、... 利用珠江流域38个站点54 a日降水资料,采用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线性回归及空间克里格插值,对多种降雨指数时空变化及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珠江流域西部年降雨有减少趋势,流域大部分的降雨日数则有增加趋势;2流域降雨具有季度、月份集中性,其中,季度集中性趋于空间均匀化,月份集中性趋向空间极端化;3极端降雨阈值东高西低,全区极端降雨在20世纪60、80年代末有突变现象,P0.01%设计值在21世纪达到最高。综合多尺度降雨时空变化结果进行分析,将珠江流域划分为广东(包括江西)、广西中北部(包括湖南)、广西西南及云贵4个降雨特征区,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及广西中北部地区应注重防洪安全,广西西南与云贵地区应注重保障用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流域 多尺度 降雨时空变化 降雨指数
下载PDF
模拟降水对高寒矮嵩草草甸群落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长庭 王启基 +2 位作者 沈振西 彭红春 李海英 《草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25-29,共5页
通过野外控制实验,研究了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植物类群、群落对模拟增减降水条件下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类群(禾草类、莎草类)增加降水20%,地上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03.63、77.12g/m2。在植物生长期(6月),增加降水20%及40%,植物群... 通过野外控制实验,研究了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植物类群、群落对模拟增减降水条件下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类群(禾草类、莎草类)增加降水20%,地上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03.63、77.12g/m2。在植物生长期(6月),增加降水20%及40%,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H)分别比对照提高0.188和0.735;而均匀度指数(J)在增加降水40%时,提高了0.086。生长期(7月)增加降水20%,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分别提高0.409和0.07。当降水增加20%时,植物群落中禾草类的重要值较对照提高了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水 矮篙草草甸 地上生物量 多样性指数 均匀度指数 群落特征
下载PDF
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时空变化 被引量:22
15
作者 周帅 王义民 +2 位作者 郭爱军 张瑞涵 刘启松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39,共12页
为了深入了解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变化的时空分布规律,把Mann-Kendal方法(M-K)趋势分析的功能与重标极差分析(R/S)持续性分析的功能相结合,通过分析流域未来气象要素变化特征,揭示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时空丰枯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年际方... 为了深入了解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变化的时空分布规律,把Mann-Kendal方法(M-K)趋势分析的功能与重标极差分析(R/S)持续性分析的功能相结合,通过分析流域未来气象要素变化特征,揭示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时空丰枯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年际方面,黄河中游南部区域(占流域面积5.36%)未来水资源供给形势乐观,黄河中游的中部区域(占流域面积29.42%)未来缺水风险增加。在年内方面,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季节供给形势空间分布差异显著。随着春夏秋冬季节的演变,黄河中游中部和南部愈加湿润,北部愈加干旱;黄河流域水资源供给情况相同的区域相对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降水量 潜在蒸发量 HURST指数 水资源
原文传递
基于有效降水干旱指数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赵一磊 任福民 +1 位作者 李栋梁 刘建永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0-607,共8页
基于加权平均降水量(WAP)这一有效降水指数,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改进:确定WAP指数中的两个参数以及去除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从而发展了改进的WAP指数,即IWAP。在此基础上,将IWAP指数与多因素气象综合干旱指数Ci做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 基于加权平均降水量(WAP)这一有效降水指数,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改进:确定WAP指数中的两个参数以及去除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从而发展了改进的WAP指数,即IWAP。在此基础上,将IWAP指数与多因素气象综合干旱指数Ci做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全国大部地区特别是中东部地区,IWAP指数与Ci指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在华中大部、贵州大部、云南南部和新疆南部的部分地区两者的相关系数超过0.7;IWAP指数对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识别在起止时间、影响范围和干旱中心等方面均与Ci指数十分一致。IWAP指数、Ci指数和单因素气象干旱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Pa对比分析显示,对于单站干旱过程的监测,在干旱开始时间上IWAP指数与Ci指数接近,但Pa指数则明显偏晚;对干旱结束时间的判断三个指数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干旱过程演变的判别效果上,IWAP指数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而Ci指数和Pa指数可能由于自身算法中的因素影响容易出现不合理的波动乃至中断现象。IWAP指数的适用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年平均降水量小于300 mm的西北地区大部至内蒙古西部这些常年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大部地区不适宜使用该指数。IWAP指数具有计算方法简洁、物理意义明确的特点。考虑到它基于单一降水因子这一特性,该指数不仅便于业务应用,而且在研究中,特别是在现有气候模式输出要素有限的情况下,对干旱的模拟和预估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降水 干旱指数 改进研究
下载PDF
湖北省降水及旱涝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烁阳 刘小燕 +1 位作者 杨贵羽 段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2-207,共6页
为更加全面地了解湖北省降水和旱涝时空分布特征,基于湖北省30个雨量站资料,采用M-K趋势检验、Morlet小波、Z值法及EOF等分析计算方法,对全省1960—2013年降水变化显著性、周期性及空间分布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湖北省单站旱涝、区... 为更加全面地了解湖北省降水和旱涝时空分布特征,基于湖北省30个雨量站资料,采用M-K趋势检验、Morlet小波、Z值法及EOF等分析计算方法,对全省1960—2013年降水变化显著性、周期性及空间分布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湖北省单站旱涝、区域旱涝等级、空间旱涝分布及30个站点旱涝Z值空间分布模态。结果表明:全省近50年降水量整体呈略微减少的趋势,但减少趋势不显著,降水倾向率为2.92 mm/10 a,空间上呈现东南部和西南部较多,且中东部地区降水呈增加的演变趋势;在此驱动下,全省呈现出旱涝交替频发,东南部易发生涝灾,西北地区易发生旱灾的整体特征;且通过旱涝Z值的EOF正交分解分布图发现,全省旱涝分布呈一致型、西北和东南方向相反型和自西北向东南呈"三明治"型的规律,其贡献率分别为50.23%,16.14%,5.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旱涝 Z值法 时空分布 EOF分析
下载PDF
中国南方地区近50a夏季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18
作者 茅海祥 王文 《干旱气象》 2011年第3期283-288,共6页
基于1960~2009年50 a的降水资料,进行了Z指数变换,再利用降水距平场作REOF分区,并分别对各区域代表站点Z指数序列作线性趋势分析、MK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南方5个分区的年际及年代际波动幅度都比较明显,但都呈由干变湿... 基于1960~2009年50 a的降水资料,进行了Z指数变换,再利用降水距平场作REOF分区,并分别对各区域代表站点Z指数序列作线性趋势分析、MK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南方5个分区的年际及年代际波动幅度都比较明显,但都呈由干变湿的趋势。且5个典型代表站点分别在1973年,1993年,1992年,2002年和1979年发生突变,突变后UF一直呈上升趋势,总体都由干变湿,5个分区旱涝异常具有相对一致的性质。中国南方地区夏季降水具有多时间尺度振荡的特点,存在2~3 a,5~6 a的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夏季降水 Z指数 REOF
下载PDF
WRF模式对江苏一次强降水过程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魏建苏 陈鹏 +2 位作者 孙燕 程思 李娜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238,共7页
利用NCEP最终分析资料,使用WRF模式模拟了2008年7月22—23日出现在江苏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这次降水的区域,对这种中尺度天气系统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在这次降水过程中,低空风场切变线和冷空气以及... 利用NCEP最终分析资料,使用WRF模式模拟了2008年7月22—23日出现在江苏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这次降水的区域,对这种中尺度天气系统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在这次降水过程中,低空风场切变线和冷空气以及与高空急流的合理配置加强了强降水区垂直环流的发展,使降水区对流发展;而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流场特征也促进了强降水的产生;这次过程的水汽输送在850hPa上最强,850hPa的强水汽输送是产生强降水必需的水汽条件;从能量方面看,江苏全境都处于K指数高值区,特别是江苏中北部有相当高的能量聚集,为强降水提供了不稳定条件。暴雨区上空螺旋度呈低层正中心、高层负值区的分布,螺旋度的高低层耦合是触发并维持低压暴雨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数值模拟 K指数 WRF模式
下载PDF
Study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drough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based on SPEI 被引量:21
20
作者 Fei WANG Zongmin WANG +1 位作者 Haibo YANG Yong ZHA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098-1111,共14页
Drought is one of the severe natural disasters to impact human society and occurs widely and frequently in China,causing considerable damage to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humans.The Yellow River basin(YRB)of China show... Drought is one of the severe natural disasters to impact human society and occurs widely and frequently in China,causing considerable damage to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humans.The Yellow River basin(YRB)of China shows great vulnerability to drought in the major basins;thus,drought monitoring in the YRB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Based on monthly data of 124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from 1961 to 2015,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was used to explor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drought in the YRB.The periods and trends of drought were identified by Extreme-point Symmetric Mode Decomposition(ESMD),and the research stages were determined by Bernaola-Galvan Segmentation Algorithm(BGSA).The annu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drought were studied in the YRB.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1)for the past 55 years,the drought in the YRB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a tendency rate of-0.148(10 a)^(-1),in which the area Lanzhou to Hekou was the most vulnerable affected(-0.214(10 a)^(-1));(2)the drought periods(2.9,5,10.2 and 18.3 years)and stages(1961–1996,1997–2002 and 2003–2015)were characterized and detected by ESMD and BGSA;(3)the sequence of drought frequency was summer,spring,autumn and winter with mean values of 71.0%,47.2%,10.2%and 6.9%,respectively;and(4)the sequence of drought intensity was summer,spring,winter and autumn with mean values of 0.93,0.40,0.05 and 0.04,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 River basin(YRB) Drought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 Extreme-point Symmetric Mode Decomposition(ESMD) Bernaola-Galvan Segmentation Algorithm(BGS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