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前汛期暴雨天气过程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兴国 《广西气象》 2000年第2期7-8,共2页
通过对 195 9- 1999年 4~ 6月发生在广西的暴雨天气过程特征作一较系统的分析 ,得出 4~ 6月广西出现暴雨天气过程的年平均次数分别为 0 .98、 2 .39、 2 .78次 ;4~ 6月不出现暴雨天气过程的机率分别为 0 .34、 0 .0 7和 0 .0 7;4~ ... 通过对 195 9- 1999年 4~ 6月发生在广西的暴雨天气过程特征作一较系统的分析 ,得出 4~ 6月广西出现暴雨天气过程的年平均次数分别为 0 .98、 2 .39、 2 .78次 ;4~ 6月不出现暴雨天气过程的机率分别为 0 .34、 0 .0 7和 0 .0 7;4~ 6月出现的暴雨过程的年平均日数为 1.0 2、 2 .73和 4.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 暴雨过程 特征
下载PDF
广西前汛期和后汛期地闪特征差异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卢炳夫 植耀玲 伍华丽 《暴雨灾害》 2022年第2期224-231,共8页
利用2007—2017年闪电定位资料,对比分析广西前汛期和后汛期地闪活动特征差异并初步探讨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前汛期和后汛期地闪频次日变化、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地闪平均雷电流幅值空间分布较为一致;(2)前汛期和后汛期地闪极性均以... 利用2007—2017年闪电定位资料,对比分析广西前汛期和后汛期地闪活动特征差异并初步探讨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前汛期和后汛期地闪频次日变化、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地闪平均雷电流幅值空间分布较为一致;(2)前汛期和后汛期地闪极性均以负地闪为主,前汛期正地闪发生概率较大,后汛期相对较小,正地闪平均雷电流幅值大于负地闪,后汛期大于前汛期;(3)南海夏季风强弱和爆发早晚对前汛期地闪活动影响较大,强度小及爆发早,地闪偏少,反之偏多;前汛期地闪活动高值区受地形引导大尺度冷暖气流频繁交绥影响较大,后汛期受午后太阳辐射增温、地形强迫抬升作用和热带天气系统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 后汛期 地闪 影响因子
下载PDF
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现象下郴州地区雷暴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昌雄 唐军 姚子睿 《湖南电力》 2017年第2期33-36,45,共5页
为了分析厄尔尼诺现象下郴州地区雷暴活动的分布特征,以近5年来的雷电定位数据位样本,统计了郴州地区地闪频次的月度变化趋势情况和前/后汛期强对流天气雷暴过程的发展趋势。对比分析了厄尔尼诺现象下2016年前/后汛期郴州地区的雷电流... 为了分析厄尔尼诺现象下郴州地区雷暴活动的分布特征,以近5年来的雷电定位数据位样本,统计了郴州地区地闪频次的月度变化趋势情况和前/后汛期强对流天气雷暴过程的发展趋势。对比分析了厄尔尼诺现象下2016年前/后汛期郴州地区的雷电流副值概率密度分布情况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厄尔尼诺现象对该地区前汛期的雷暴产生较大影响,使前汛期的落雷数大幅增加并超过往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雷暴活动 前汛期 后汛期
下载PDF
基于REOF分析的广东前汛期降水趋势的区域特征 被引量:42
4
作者 刘燕 叶萌 《广东气象》 2007年第4期11-14,共4页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方法,对广东48站前汛期降水标准化距平场进行客观分区,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区域平均前汛期降水的长期演变趋势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广东省前汛期降水量场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即粤东区、粤中区、粤西北区以及雷...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方法,对广东48站前汛期降水标准化距平场进行客观分区,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区域平均前汛期降水的长期演变趋势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广东省前汛期降水量场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即粤东区、粤中区、粤西北区以及雷州半岛区。该4区前汛期降水量线性趋势不显著,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除雷州半岛区降水持续减少外,其余各区出现明显增加。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粤东区和粤中区旱涝发生更为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前汛期降水 旋转经验正交展开 广东
下载PDF
华南前汛期降水与南极海冰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2
5
作者 吴恒强 张爱华 +1 位作者 蒋伯仁 覃武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266-273,共8页
利用1973~1989年南极海冰北界资料和1972~1981年南半球气旋资料,分析南极海冰变异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当南极海冰面积趋于增大时,华南前汛期的雨水亦趋增加,反之亦然。2~... 利用1973~1989年南极海冰北界资料和1972~1981年南半球气旋资料,分析南极海冰变异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当南极海冰面积趋于增大时,华南前汛期的雨水亦趋增加,反之亦然。2~3月份威尔克斯地方向的海冰北界位置与同年华南前汛期雨量密切相关。而9月份罗斯海方向(180°)海冰北界的伸缩对次年华南前汛期降水量有明显指示性。南半球低纬(0~30°S)的气旋活动在南极海冰与华南前汛期降水关系中起了“连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海冰 华南 前汛期降水 气旋活动
下载PDF
集合预报及其在中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小泉 刘金达 汪迎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3-9,共7页
作者概述了集合预报的基本概念,集合预报在中期天气预报中的意义与作用,现有的主要集合预报产品以及集合预报在美国国家气象中心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的业务运行。简要介绍了我国国家气象中心在动力延伸预报和集合预报方面的试验研究情况。
关键词 集合预报 集合预报产品 天气预报 中期天气预报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对三明地区前汛期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发明 黄悦 陈雪芹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8期57-58,共2页
统计分析1960—2019年东亚夏季风与三明地区当年和次年前汛期降水,探讨东亚夏季风对三明地区前汛期降水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同三明地区次年前汛期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强(弱)夏季风使得次年三明地区前汛期降水偏多(少),主要是... 统计分析1960—2019年东亚夏季风与三明地区当年和次年前汛期降水,探讨东亚夏季风对三明地区前汛期降水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同三明地区次年前汛期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强(弱)夏季风使得次年三明地区前汛期降水偏多(少),主要是三明东部(西部)前汛期降水偏多(少);夏季风偏强时,次年前汛期副高西伸脊点偏西,三明地区多雨;夏季风偏弱时,次年前汛期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偏东,三明少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三明 前汛期降水
下载PDF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51
8
作者 章丽娜 林鹏飞 +1 位作者 熊喆 吴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0-570,共11页
本文基于实时的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指数和中国台站降水资料,研究了MJO对中国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JO的活跃中心从印度洋进入西太平洋,华南地区的降水由偏多转为偏少。最显著的降水正负异常分别位于第4位... 本文基于实时的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指数和中国台站降水资料,研究了MJO对中国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JO的活跃中心从印度洋进入西太平洋,华南地区的降水由偏多转为偏少。最显著的降水正负异常分别位于第4位相和第7位相,其区域平均的最大正负异常值相对于气候平均值的变化约为17%和11%。与降水异常相对应,大尺度背景场,如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水汽和垂直速度也发生了季节内变化。当MJO的活跃中心位于印度洋(第4位相),副高加强西伸,华南地区的水汽增加,上升运动亦加强,降水偏多。当MJO的活跃中心位于西太平洋(第7位相),副高减弱东撤,华南地区的水汽减少,上升运动亦减弱,降水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 前汛期 降水 华南 实时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指数
下载PDF
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统计特征及环流分型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徐明 赵玉春 +1 位作者 王晓芳 汪小康 《暴雨灾害》 2016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利用1961—2013年华南区域305个国家级气象台站日降水资料、1980—2013年5—6月NCEP/CFSR再分析资料(分辨率0.5×0.5)等,定义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和暴雨持续日数,分析近53 a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特征及其大尺度环流形势;归纳有... 利用1961—2013年华南区域305个国家级气象台站日降水资料、1980—2013年5—6月NCEP/CFSR再分析资料(分辨率0.5×0.5)等,定义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和暴雨持续日数,分析近53 a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特征及其大尺度环流形势;归纳有利于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发生的4种典型环流类型。结果表明:(1)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过程主要集中在5—6月,并存在准20 a振荡周期;1960年代前半段6月暴雨次数多,196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5月暴雨次数明显增加,1990年代至2013年暴雨主要出现在6月,2006年后5月暴雨次数逐渐增加;暴雨过程持续日数一般3~4 d,超过10 d以上的单次过程仅4次。(2)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分为东亚槽底型、两脊一槽型、多涡旋型和纬向型,东亚槽底型和两脊一槽型次数相对较多,主要发生在5月下旬—6月下旬;纬向型次数最少,主要在5月上旬—6月初。(3)各型持续性暴雨过程500 h Pa中高纬地区环流特征各异,其共性是均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华南,低纬地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和孟加拉湾南支低槽维持少动,低层850 h Pa华南盛行西南暖湿急流;持续10 d左右的暴雨过程相较持续3~5 d的暴雨过程,副高位置偏西偏强,华南上空多短波槽活动,850 h Pa西南季风气流位置偏西偏北、风速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暴雨 环流分型 前汛期 华南
下载PDF
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思 高建芸 +1 位作者 黄丽娜 游立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97,共12页
应用福建、广东、广西243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日降水资料,构建华南前汛期暴雨强度指数,揭示了前汛期持续性暴雨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机理。研究表明: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经历了多发(1961—1972年)—少发(1973—1991年)—多发(1992—2... 应用福建、广东、广西243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日降水资料,构建华南前汛期暴雨强度指数,揭示了前汛期持续性暴雨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机理。研究表明: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经历了多发(1961—1972年)—少发(1973—1991年)—多发(1992—2012年)3个阶段,目前仍处于多发期,具有持续时间较长且强度增强的特点;由于前汛期降水的低频振荡受热带低频信号北传的调制,因此,导致这种显著年代际变化的可能成因是热带低频信号北传的周期和强度的年代际差异,当热带低频信号北传至华南时低频周期长(短)且强度强(弱),则前汛期易出现持续时间长(短)且强度强(弱)的持续性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 持续性暴雨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2010年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低频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高建芸 陈彩珠 +1 位作者 周信禹 游立军 《气象科技进展》 2013年第1期39-45,共7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逐日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以及福建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通过对2010年福建省前汛期6月13—27日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分析,揭示了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大气低频特征以及持续性暴雨过程发生前的大气低频前兆信号。...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逐日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以及福建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通过对2010年福建省前汛期6月13—27日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分析,揭示了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大气低频特征以及持续性暴雨过程发生前的大气低频前兆信号。研究表明:(1)2010年福建前汛期降水具有显著的30~45d左右的变化周期,呈现明显的少雨期和多雨期交替出现的干湿窗口,长达15d的持续性暴雨就是发生在最后一个湿窗口内。(2)持续性暴雨期间中高纬度和低纬的低频系统的配置和变化十分有利于暴雨的长时间维持。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乌拉尔山高压、东亚大槽以及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输送的低频变化造就了这次持续时间之长、强度之强皆为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3)持续性暴雨过程伴随着一次明显的东亚夏季风涌,降水强度与大气低频振荡的强度密切相关,强降水往往出现在对流活动30~60d季节内振荡(ISO)和10~20d准双周振荡(BWO)湿位相叠加的时期。(4)低频系统具有明显的持续性和周期性,及时监测并掌握大气低频前兆信号的变化规律,无疑对后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延伸期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低频变化 典型持续性暴雨 前汛期 福建
下载PDF
福建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的大气低频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丽娜 高建芸 +1 位作者 陈彩珠 池艳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3-732,共10页
本文采用福建1979—2010年6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和OLR资料,揭示了福建前汛期降水的低频特征,分析了福建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同期的大气低频特征以及前期低频信号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福建前汛期降水存在显著的低频... 本文采用福建1979—2010年6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和OLR资料,揭示了福建前汛期降水的低频特征,分析了福建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同期的大气低频特征以及前期低频信号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福建前汛期降水存在显著的低频周期,出现频率较高的前三个低频周期分别为:10~20、30~60和20~30 d;约63%的年份出现两种以上显著的低频周期;10~90 d低频变化占前汛期降水总方差的20%~30%;(2)前汛期总雨量与降水低频信号的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持续性强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与降水的低频特征关系密切,以BWO(ISO)为主的年份,持续性强降水的持续时间较短(长)。(3)福建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期间日本以东、索马里以东和南海三个关键区皆为低频反气旋,日本至渤海湾南下的冷空气与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南海南部越赤道气流在福建上空持续相遇形成低频气旋,导致福建上空低层低频辐合、高层低频辐散,对流活跃。(4)福建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与热带及副热带大气低频变化密切相关,热带MJO的东传以及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低频信号的北传对福建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 低频振荡 持续性强降水 MJO
下载PDF
广西前汛期大范围持续性暴雨的月际特征及环流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玉霜 黄小燕 +2 位作者 林开平 赵华生 黄颖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8年第4期9-13,106,共6页
基于1961~2017年广西87个地面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利用NCEP/NCAP逐日再分析资料并综合运用诊断分析方法,从月际变化的角度分析广西前汛期大范围持续性暴雨的气候特征、大气环流特点以及水汽、动力等物理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1)广西... 基于1961~2017年广西87个地面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利用NCEP/NCAP逐日再分析资料并综合运用诊断分析方法,从月际变化的角度分析广西前汛期大范围持续性暴雨的气候特征、大气环流特点以及水汽、动力等物理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1)广西前汛期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出现频数在4、5和6月份中呈逐月递增趋势。(2)不同月份发生大范围持续性暴雨的影响机制各异,500hPa表现为4月的两槽两脊并在低纬度地区有分裂出的短波槽影响广西;5月为两脊一槽形势;6月份的一槽一脊配合中低纬度的东亚槽。低层850hPa表现为异常的气流辐合,随着月份增加辐合不断加强。(3)4~6月的主要水汽来源和水汽含量各异。(4)4~6月广西上空不稳定能量增强,为广西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触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 大范围持续性暴雨 气候特征 影响机制 广西
下载PDF
大气低频变化对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彩珠 高建芸 +3 位作者 黄丽娜 游立军 林昕 陈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84,共10页
在分析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大气低频变化特征基础上,建立了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大气低频扰动物理概念模型:典型持续性暴雨发生期间,对流层高层朝鲜半岛至渤海湾为低频低压,青藏高原西侧为弱高压,副热带西风急流核位于长... 在分析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大气低频变化特征基础上,建立了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大气低频扰动物理概念模型:典型持续性暴雨发生期间,对流层高层朝鲜半岛至渤海湾为低频低压,青藏高原西侧为弱高压,副热带西风急流核位于长江口至东海上空,福建上空为低频辐散区;对流层中层高度场低频分量中高纬度地区若出现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加强型、乌拉尔山及鄂霍次克海双阻塞高压加强型、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加强型和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加强型4种低频扰动之一,福建上空为低频低值区;对流层低层低频流场福建上空为低频气旋控制,气旋中心位于江南或南海上空,如此高低空低频系统配置将引起异常的低频垂直经向环流,从而导致典型持续性暴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 持续性暴雨 低频变化 物理概念模型
下载PDF
2012年前汛期降水EC与HAPS数值模式检验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文文 陈申鹏 李晴岚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3年第3期14-16,共3页
对2012年前汛期(4~6月)欧洲中心全球模式与HAPS中尺度模式的降雨预报场进行逐6h晴雨检验与24h分量级降水检验,得出:EC逐6h降水预报空报多而漏报少,预报无降水时可信度更高,TS评分在0.3~0.4之间;24h分级检验中预报能力随着降水量... 对2012年前汛期(4~6月)欧洲中心全球模式与HAPS中尺度模式的降雨预报场进行逐6h晴雨检验与24h分量级降水检验,得出:EC逐6h降水预报空报多而漏报少,预报无降水时可信度更高,TS评分在0.3~0.4之间;24h分级检验中预报能力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而减小,空报率、漏报率增大,TS评分减小;EC随着预报提前量的减小TS评分增加,起报时次对预报能力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降水 模式 检验
下载PDF
太平洋SSTA对广东前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影响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茂栋 廖仕湘 张晨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3-420,共8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60—2004年太平洋SSTA和广东省23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SVD方法对太平洋SSTA和广东省极端降水事件进行了时滞耦合,着重分析了太平洋SSTA对广东前汛期降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太平洋SSTA变化与广东前汛期极...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60—2004年太平洋SSTA和广东省23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SVD方法对太平洋SSTA和广东省极端降水事件进行了时滞耦合,着重分析了太平洋SSTA对广东前汛期降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太平洋SSTA变化与广东前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热带西太平洋是影响广东前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关键区,如果该海域前期秋季SSTA为正异常,次年前汛期高层盛行异常偏南风,而低层盛行异常偏北风,使得前汛期达到广东地区的水汽偏少,造成前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偏少,而异常冷年正好相反。赤道中东太平洋也是影响广东前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关键区,该海域前期秋季SSTA处于正异常时,次年前汛期500 hPa高度场表现为WP遥相关型(太平洋西部遥相关型),这样从秋季到次年前汛期西太平洋高压偏强,次年前汛期广东东部及南部地区容易受副高控制,极端降水事件呈偏少趋势,广东偏北区域容易受副高西北侧暖湿气流和北方冷空气交汇影响,极端降水事件有偏多倾向,而异常冷年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极端降水 时滞耦合 太平洋SSTA 前汛期
下载PDF
近30年华南地区“龙舟水”暴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覃卫坚 何莉阳 +1 位作者 蔡悦幸 廖雪萍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主要综述和回顾近30a来国内外关于华南“龙舟水”暴雨的天气气候研究进展,包括高空槽、切变线、低涡、急流、副热带高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低频振荡、季风等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其对高原积雪、海温等外强迫信号的响应。总结了“龙舟水”暴... 主要综述和回顾近30a来国内外关于华南“龙舟水”暴雨的天气气候研究进展,包括高空槽、切变线、低涡、急流、副热带高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低频振荡、季风等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其对高原积雪、海温等外强迫信号的响应。总结了“龙舟水”暴雨精细化预报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对提高“龙舟水”暴雨预报预测能力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舟水” 暴雨 前汛期 华南
下载PDF
2008年华南前汛期连续性暴雨过程成因探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明洁 张小丽 +1 位作者 陈元昭 朱小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18101-18103,18144,共4页
利用NCEP/NCAR 1970~2008年5~6月逐日平均高度、温度、湿度、风场、海平面气压等再分析资料,分析2008年华南前汛期连续性暴雨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并探讨了连续性暴雨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连续性暴雨过程期间大气环流出现异常变化,中... 利用NCEP/NCAR 1970~2008年5~6月逐日平均高度、温度、湿度、风场、海平面气压等再分析资料,分析2008年华南前汛期连续性暴雨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并探讨了连续性暴雨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连续性暴雨过程期间大气环流出现异常变化,中高纬度西亚脊稳定、东亚槽偏深、东亚上空西风带经向度偏大、副热带高压偏西、南支槽活跃,有利于华南前汛期暴雨形势的出现;极涡的异常变化使得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跃,有利于极地冷空气不断分裂南下;华南沿海附近存在异常的对流增强活动,使得华南沿海暖湿气流活跃,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孟加拉湾的对流增加与南海夏季风的活动密切相关,连续性暴雨期间强降水过程与夏季风的增强相对应;在连续性暴雨期间,我国东部特别是华南沿海地区水汽输送通量明显偏多,低层为水汽异常辐合,为连续性暴雨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南亚高压的异常变化为2008年前汛期华南暴雨过程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是前汛期暴雨过程频繁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前汛期 连续性暴雨 环流异常
下载PDF
1961—2023年福建前汛期开汛时间年际变化和成因
19
作者 江晓南 陈俊哲 +1 位作者 邵颖斌 陈玉吉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根据华南汛期监测业务规定,使用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福建1961—2023年前汛期开汛时间的年际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了其与福建各地降水量的关系,分析了福建前汛期开汛异常与前冬海温和早春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 根据华南汛期监测业务规定,使用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福建1961—2023年前汛期开汛时间的年际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了其与福建各地降水量的关系,分析了福建前汛期开汛异常与前冬海温和早春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前汛期开汛时间年际变化特征明显,存在25 a的主振荡周期。开汛最早出现在1973年和1979年的4月2日,最晚出现在1963年6月1日,平均开汛时间是4月27日。福建前汛期开汛时间与福建大部春季降水量、中部沿海地区的3月降水量以及福建4月降水量相关较好。福建前汛期开汛偏早年,前冬西北太平洋中部海温偏低,热带中东太平洋东部海温偏高,早春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强,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南海到福建上空西南气流偏强;开汛偏迟年则完全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开汛 年际变化 大气环流 海温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拦沙期应急保滩能力研究
20
作者 李荣容 蔺冬 赵翔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52,共5页
黄河下游滩区防洪是当前中下游洪水调度的难点,研究利用小浪底水库拦沙期较大的库容兼顾滩区防洪安全十分必要。通过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黄河中游洪水分期特点及近期变化,提出了适宜的保滩流量和分期分级洪水保滩库容需求... 黄河下游滩区防洪是当前中下游洪水调度的难点,研究利用小浪底水库拦沙期较大的库容兼顾滩区防洪安全十分必要。通过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黄河中游洪水分期特点及近期变化,提出了适宜的保滩流量和分期分级洪水保滩库容需求量,研究以小浪底水库为主的中游水库群应急保滩运用方式,分析了水库应急保滩能力。结果表明:扣除大洪水防洪所需库容,前汛期小浪底水库现状汛限水位235 m以上库容可保证5 a一遇“上大洪水”下游不漫滩,“下大洪水”因小花间无控制区来水量较大,故难以保证下游滩区洪水不漫滩;后汛期现状汛限水位248 m以上库容可保证10 a一遇洪水下游不漫滩。实时调度中结合预报小浪底水库提前预泄腾库,保滩能力可进一步提升。但随着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逐渐淤满,水库兼顾下游滩区防洪的能力将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拦沙库容 保滩库容 前汛期 后汛期 小浪底水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