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限制液体复苏和常规液体复苏对院前抢救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 被引量:7
1
作者 黄朝霞 蔡光友 +1 位作者 尤洁芳 张志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8期13-14,共2页
目的分析限制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在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院前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76例严重闭合性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应用限制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病... 目的分析限制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在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院前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76例严重闭合性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应用限制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病死率、感染发生率及器官衰竭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量、院前复苏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制品输入量少于对照组,血红蛋白升高情况及凝血功能好转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及器官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限制液体复苏在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过程中,能有效改善凝血功能,降低感染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复苏 创伤失血性休克 院前抢救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戴郁龙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通过对闭合创伤失血休克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常规液体复苏,对比两种液体复苏方法的差异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82名患者,该82名患者均由于严重的闭合性创伤失血而导致休克,在对其的院前复苏过程中,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通过对闭合创伤失血休克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常规液体复苏,对比两种液体复苏方法的差异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82名患者,该82名患者均由于严重的闭合性创伤失血而导致休克,在对其的院前复苏过程中,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实验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前复苏时间和输液量、到达医院后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计数、血制品输入量、感染发生率、器官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等指标来评判两种复苏方式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院前复苏时间和输液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入院后实验组的血浆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计数大于对照组(P<0.05),血制品输入量和感染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器官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也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复苏实践中,可以看出,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患者预后明显好于应用常规液体复苏的患者,降低输液量,减少感染和器官衰竭的可能。因此,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方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复苏 闭合性创伤失血 休克 院前抢救
下载PDF
218例心肺骤停院前心肺复苏抢救临床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徐俊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1750-1752,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心肺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的因素,探讨提高院前CPR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7月院外心肺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CPR成功的因素。结果院外CPR218例中,自主循环恢复4例,复苏成功率1.83%... 目的分析影响心肺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的因素,探讨提高院前CPR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7月院外心肺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CPR成功的因素。结果院外CPR218例中,自主循环恢复4例,复苏成功率1.83%。急救反应时间平均15min。结论缩短急救半径,在群众中大力普及CPR,院前急救团队密切配合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才能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骤停 院前心肺复苏
下载PDF
心脏骤停者院前心肺复苏的应用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曲利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10期43-45,共3页
目的:探究心脏骤停者院前心肺复苏的应用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首都机场集团紧急医学救援中心急诊接受救治的心脏骤停者100例,采用随机抽样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心肺复苏方法... 目的:探究心脏骤停者院前心肺复苏的应用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首都机场集团紧急医学救援中心急诊接受救治的心脏骤停者100例,采用随机抽样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心肺复苏方法及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血管加压素(40 U)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并统计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脏停搏开始时间较早,心肺复苏操作持续时间及电击除颤时间较短;对照组心脏停搏开始时间较晚,心肺复苏操作持续时间及电击除颤时间较长,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存活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心脏骤停者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较多,而心脏骤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应加强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的应用,以提升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院前心肺复苏 肾上腺素 血管加压素
下载PDF
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柯道 苏耿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5期57-59,59,共3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分析和探讨应用便携式呼吸机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62例需要院前心肺复苏的急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分析和探讨应用便携式呼吸机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62例需要院前心肺复苏的急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口插管后实施简易球形气囊进行辅助呼吸,而观察组患者则在给予经口插管后实施便携式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及抢救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院前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应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而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心肺复苏 气囊通气 便携式呼吸机 疗效
下载PDF
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院前两种液体复苏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希国 刘小丰 +1 位作者 苏嘉 张永 《武警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804-806,共3页
目的评估院前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 7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限制液体复苏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各38例。比较两组入院前后一般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住院... 目的评估院前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 7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限制液体复苏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各38例。比较两组入院前后一般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住院期间器官衰竭、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院前两组比较,限制液体复苏组输液量较常规液体复苏组显著降低[(789.6±109.4)ml vs(2381.9±403.5)ml,P<0.01],院前复苏时间明显缩短[(59.3±15.5)min vs(80.1±17.4)min,P<0.01];院内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限制液体复苏组血红蛋白(Hb)升高[(101.0±12.9)g/L vs(92.1±11.8)g/L,P<0.01],凝血功能好转[(78.8±8.2)%vs(63.1±12.6)%,P<0.01],输入血制品减少[浓缩红细胞:(6.4±2.1)U vs(7.5±4.6)U,P<0.01;冷冻血浆(5.1±3.0)U vs(6.4±2.0)U,P<0.01];住院期间限制液体复苏组器官衰竭发生率(21.0%vs 39.4%,P<0.01)和感染发生率(13.1%vs 26.5%,P<0.01)等并发症降低。结论院前维持适量的液体复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休克期机体的氧供和凝血功能状态,并降低创伤后期器官衰竭和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失血性休克 院前液体复苏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景春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27-28,102,共3页
低温治疗应用于临床已有200多年历史,目前公认亚低温(28℃~35℃)对心肺等重要脏器具有保护作用;60年前低温治疗首次成功应用于心肺脑复苏。但由于低温治疗会引起的并发症较多,故此后有很长时间内无人将低温治疗作为复苏的手段之一进... 低温治疗应用于临床已有200多年历史,目前公认亚低温(28℃~35℃)对心肺等重要脏器具有保护作用;60年前低温治疗首次成功应用于心肺脑复苏。但由于低温治疗会引起的并发症较多,故此后有很长时间内无人将低温治疗作为复苏的手段之一进行研究,随着科技发展,亚低温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对改善院前心肺复苏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有很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院前心肺复苏
下载PDF
1432例猝死病人院前心肺复苏状况回顾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景春 杨成 +2 位作者 张群 王学东 王二松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27-28,共2页
目的:分析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探讨提高院前急救能力与具体的救治措施。方法:对1432例心肺复苏病例资料随机分成面罩气囊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气管内给药组(C组)和静脉给药组(D组)、单纯肾上腺素组(E组)和联合用药组(F组... 目的:分析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探讨提高院前急救能力与具体的救治措施。方法:对1432例心肺复苏病例资料随机分成面罩气囊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气管内给药组(C组)和静脉给药组(D组)、单纯肾上腺素组(E组)和联合用药组(F组)。对各组分别回顾性分析患者院前复苏成功率。结果:B组复苏成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复苏成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复苏成功率高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能力的提高和合理的救治措施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院前心肺复苏
下载PDF
云南省急救中心急救医师心肺复苏知识评估 被引量:7
9
作者 周国忠 肖力屏 +4 位作者 李雪梅 刘浩 王艳 王振洲 木丽华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931-934,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云南省急救中心急救医师的CPR知识水平,为后续针对性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对云南省急救中心全体一线急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对总分变量按职称,学历和培训程度分组比较... 目的调查分析云南省急救中心急救医师的CPR知识水平,为后续针对性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对云南省急救中心全体一线急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对总分变量按职称,学历和培训程度分组比较,两组间对比用t检验,多组间对比用方差分析。结果共发放56份调查问卷,收回47份。总分均值(S5.32+12.41)分,及格率为36.17%。胸外按压得分最低,平均(9.11+5.20)分。胸外按压深度和频率的正确率只有27.66%和42.55%,更多人(59.57%和55.32%)选择了旧版答案(〉5cm和〉100次/min)。各职称间对比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生组的总分较本科组高(72.80±5.26VS53.24±11.33,P〈0.001),6个月内参与过培训组的总分明显高于未培训组(59.88±11.47vs45.43±9.36,P〈0.001)。结论云南省急救中心的院外急救医师对CPR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急救医师缺乏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急需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和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心肺复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