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语境下“OK”语用变异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袁周敏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6-103,共8页
文章以英语单词"OK"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中国语境下的各种语用变异,具体探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阶段的学生使用OK的分布情况,包括总体使用情况、使用情景、使用对象、用法、使用态度以及对于OK成为汉语词的接受度。本研究表... 文章以英语单词"OK"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中国语境下的各种语用变异,具体探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阶段的学生使用OK的分布情况,包括总体使用情况、使用情景、使用对象、用法、使用态度以及对于OK成为汉语词的接受度。本研究表明,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和不同阶段的学生总体上对OK的使用有了比较高的认可度,但社会阶层和不同阶段的学生变量(受教育程度)对OK的使用仍然具有调节作用,验证了职业是影响知晓度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教育程度的论断。但是,从青年人的选择来看,这种差异将会逐渐缩小,他们对OK成为汉语中的正式字母词也表现出较高的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K 社会阶层 学生变量 语用变异
原文传递
浅析谐音广告语的语用变异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子楗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91-93,共3页
谐音广告语按来源和辞格情况可以有多种分类,它们在语用中发生了变异。从受众对谐音广告语态度进行的抽样调查中可以展现出公众对谐音广告语规范的态度:从动态语言观着眼,除去那些超越道德底线的谐音广告语,其存在应被采取宽容态度。
关键词 谐音 广告语 语用变异 规范化 态度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语用学研究——国际前沿与热点 被引量:1
3
作者 安毅 向明友 《语言学研究》 2020年第1期139-151,共13页
本文梳理了近10年基于语料库的语用学国际前沿研究,发现其呈现如下特征与发展趋势:1)重视语言的概率属性,基于频数信息考察最常用的语言型式和最典型的语用功能,强化研究的实证性;2)汇聚两条脉络朝纵深展开:经典语用学理论的修正与充实... 本文梳理了近10年基于语料库的语用学国际前沿研究,发现其呈现如下特征与发展趋势:1)重视语言的概率属性,基于频数信息考察最常用的语言型式和最典型的语用功能,强化研究的实证性;2)汇聚两条脉络朝纵深展开:经典语用学理论的修正与充实;具体语用现象的系统考察与分析;3)探究语用相对性、变异性和文化专有性,剖析语用与词汇、句法、语篇、韵律的内在联系,深层解释人类交际。其局限主要体现在语用单位提取的规约性、文本数据的单一性以及研究课题的微观语用偏向。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朝宏观语用学领域拓展,多模态语料库和语用标注语料库将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语用学 形式-功能映射 语用变异 语用界面研究 宏观语用学
原文传递
The Sociolinguistic Research on the Second Personal Pronouns "Ni" and "Nin" in Chinese
4
作者 杨悦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1X期312-314,共3页
The personal pronoun is the indispensable and essential component in all languages.In modern standard Chinese,the second personal pronouns encompass two variations:the generic term "Ni" and the honorific ter... The personal pronoun is the indispensable and essential component in all languages.In modern standard Chinese,the second personal pronouns encompass two variations:the generic term "Ni" and the honorific term "Nin".No matter the speaker choose "Ni" or "Nin",it indic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interlocutors.This paper,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sociolinguistics,mainly explores the pragmatic meanings of the second personal pronouns "Ni" and "Nin".The research obtain these conclusions:even if this pair of personal pronoun received the contextual constraints in the concrete utilization,but they can also derive a lot of pragmatic variations and deixis variations,the interlocutors will select distinct second personal pronouns to achieve the particular communicative go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econd personal PRONOUNS NI and Nin power and SOLIDARITY pragmatic variationS DEIXIS variationS speech environment
下载PDF
英语世界中的“导师”概念及其职责辨析——兼论中西方“导师”用语及其职责的差别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申超 赵晓雁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49,112,F0003,共10页
借由日语进入汉语的“导师”一词在英语世界中有三个常被混用的词汇——mentor、advisor及supervisor。经词源考辨,这三个词的内涵分别侧重引导、建议和监管,其外延范围广泛且不局限于专指研究生导师。当“导师”作为研究生导师使用时,... 借由日语进入汉语的“导师”一词在英语世界中有三个常被混用的词汇——mentor、advisor及supervisor。经词源考辨,这三个词的内涵分别侧重引导、建议和监管,其外延范围广泛且不局限于专指研究生导师。当“导师”作为研究生导师使用时,其职责主要体现在为研究生提供学术、情感和职业支持。mentor大致属于“高学术、高情感、高职业”支持型,advisor大致属于“中学术、高情感、中职业”支持型,supervisor大致属于“高学术、低情感、低职业”支持型。对比中国与英美国家研究生导师的概念及职责发现,双方“导师”的职责均涉及上述三个职责维度。但是,英美国家的研究生导师因其用词的变化常蕴含职责侧重上的微妙差别,而中国的研究生导师则对研究生负有全面的指导职责。这一研究对于研究者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开展精准的学术对话,进而深刻把握英美国家的导师制度及其与中国的差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NTOR ADVISOR SUPERVISOR 导师 概念辨析 职责 语用差异
下载PDF
信息时代汉语词汇语用变异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雁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22-124,共3页
语言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语言体系的发展变化是话语信息中各种微观语用变异形成和发展的结果。外来语对现代汉语词汇影响引起的语用变异既是对汉语语言体系的创新和突破,又是对汉语语言体系的丰富和发展。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的语用变异有助... 语言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语言体系的发展变化是话语信息中各种微观语用变异形成和发展的结果。外来语对现代汉语词汇影响引起的语用变异既是对汉语语言体系的创新和突破,又是对汉语语言体系的丰富和发展。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的语用变异有助于认识汉语语言体系和微观语用变异的关系,有助于认识汉语语言体系的发展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语 语用变异 汉语词汇
下载PDF
朝鲜语敬语的变异研究:以朝鲜、韩国领导人致辞语篇为例
7
作者 陈艳平 张慧敏 康达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71,共11页
本文分析朝鲜、韩国领导人致辞语篇中敬语使用的特征,解读朝鲜语在社会发展变迁中呈现的异质性特点,考察敬语使用与社会宏观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朝鲜、韩国领导人在敬语使用上的差异,主要体现为称谓以及尊敬对象的不同,在助词... 本文分析朝鲜、韩国领导人致辞语篇中敬语使用的特征,解读朝鲜语在社会发展变迁中呈现的异质性特点,考察敬语使用与社会宏观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朝鲜、韩国领导人在敬语使用上的差异,主要体现为称谓以及尊敬对象的不同,在助词、词尾等方面敬语的使用上也呈现不同的语言惯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语 敬语 语用变异 语篇分析
原文传递
英语主被动语态对称句法结构语义与语用差异解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炜 《语言教育》 2014年第1期48-54,68,共8页
本文针对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真值语义学的局限,就英语主动-被动语态对称句法结构的语义和语用差异进行分析讨论。语言事实表明,在句子语境中,作为构成要素的词汇的语义语用限制可能导致英语主动-被动语态对称句法结构的命题语义... 本文针对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真值语义学的局限,就英语主动-被动语态对称句法结构的语义和语用差异进行分析讨论。语言事实表明,在句子语境中,作为构成要素的词汇的语义语用限制可能导致英语主动-被动语态对称句法结构的命题语义不可等值;在话语语境中,即使命题语义等值的英语主动-被动语态对称句法结构也存在认知-功能语用差异,比如二者的认知/叙事视角不同,突显的信息语义结构不同。本项研究认为,了解英语主动-被动语态对称句法结构的语义与语用差异,有助于在英语教学中增强英语师生关于语法的语形、语义、语用三位一体联动意识,提高教学语法的阐释性和语法教学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一被动语态 对称句法结构 语义与语用差异
下载PDF
英语主动-被动语态对称句法结构的语义与语用差异解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炜 《英语研究》 2013年第3期6-12,共7页
针对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真值语义学的局限,就英语主动—被动语态对称句法结构的语义和语用差异进行分析讨论。语言事实表明,在句子语境中,作为构成要素的词汇的语义语用限制可能导致英语主动—被动语态对称句法结构的命题语义... 针对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真值语义学的局限,就英语主动—被动语态对称句法结构的语义和语用差异进行分析讨论。语言事实表明,在句子语境中,作为构成要素的词汇的语义语用限制可能导致英语主动—被动语态对称句法结构的命题语义不可等值。在话语语境中,即使命题语义等值的英语主动—被动语态对称句法结构也可能存在认知—功能语用差异,比如二者的认知/叙事视角不同,突显的信息语义结构不同。本项研究认为,了解英语主动—被动语态对称句法结构的语义与语用差异,有助于增强英语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的语形、语义、语用联动意识,提高教学语法的阐释性和语法教学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被动语态 对称句法结构 语义与语用差异 教学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