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1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体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危局、误读与突围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志丹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当代中国已经进入了"微时代""移动互联时代""信息网络化时代""自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多年来,我们面临史无前例的网络治理难题以及应对相对乏力,致使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 当代中国已经进入了"微时代""移动互联时代""信息网络化时代""自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多年来,我们面临史无前例的网络治理难题以及应对相对乏力,致使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确很不稳固,甚至在某些领域或某种程度上存在旁落的危险。为了加强新媒体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需要破除并拒斥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5个认识误区,即"网络价值中立论""网络自由论"以及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伪命题论""附属论""唯技术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进路,即从理念重构、制度建设、机制构建等3方面切入,推进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切实提升我国意识形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意识形态建设 认识误区 实践进路
下载PDF
教学性作为教科书的根本属性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新 石鸥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29,共5页
教学性是教科书的根本属性。教科书的教学性包括可教性、易学性、增效性、合宜性等基本特质。当前关于教科书教学性的研究相对缺失,影响教科书教学性充分实现的原因包括理论工作者对教科书教学性认识的偏差、教科书的编写者对教学性的... 教学性是教科书的根本属性。教科书的教学性包括可教性、易学性、增效性、合宜性等基本特质。当前关于教科书教学性的研究相对缺失,影响教科书教学性充分实现的原因包括理论工作者对教科书教学性认识的偏差、教科书的编写者对教学性的理解把握不够、教科书的审查者以思想性作为首要评判指标、教科书的选用者受行政干扰严重,需要各方相互协作才能有效实现教科书的教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 教学性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27
3
作者 熊竹友 黄鹤 熊韵波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6期976-978,共3页
临床实践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阶段。新形势下完善的规章制度及实习基地建设,规范化的监督管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改革教与学的考核模式,加强实习前教育,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 临床实践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阶段。新形势下完善的规章制度及实习基地建设,规范化的监督管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改革教与学的考核模式,加强实习前教育,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增加实习生临床实践操作机会等是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医学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临床实践能力 培养 实践路径
原文传递
游客满意:国家战略视角下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7
4
作者 戴斌 李仲广 +1 位作者 何琼峰 夏少颜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7期15-22,共8页
从创汇导向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到以游客满意为导向的国民旅游福祉提升,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旅游发展战略正在经历的趋势性变革。游客在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和旅游经济发展实践中已经被事实上赋予了主体地位,游客满意应当、也可以成为当... 从创汇导向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到以游客满意为导向的国民旅游福祉提升,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旅游发展战略正在经历的趋势性变革。游客在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和旅游经济发展实践中已经被事实上赋予了主体地位,游客满意应当、也可以成为当代旅游发展理论的学术基石、国家旅游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和目的地管理实践的政策创新。作者团队5年的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实践表明:城市政府牵头、培育游客和市民共享的生活空间、完善商业接待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是提升游客满意度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满意 国家战略 理论建构 实践进路
下载PDF
文化强国视域下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价值定位、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3
5
作者 廖娟 曾福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134-1139,共6页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代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先锋”,推动中华文化创新的“活水”。但是,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代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先锋”,推动中华文化创新的“活水”。但是,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面临发展机制不健全、人才短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够、对外交流传播不畅等困境。基于此,提出立足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引领力;重视人才培养,提升中医药文化的生命力;聚焦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激活中医药文化的创造力;深化中医药文化人文交流与合作,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等一系列举措,以期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强国 中医药文化 传承 创新 困境 实践进路
下载PDF
高职“果蔬加工技术”课程思政教育实践途径初探 被引量:14
6
作者 肖尚月 王延辉 +1 位作者 孙金才 何雄 《农产品加工(下)》 2018年第6期82-84,共3页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基于食品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果蔬加工技术课程特点,对其思政教育建设的意义和实践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为食品专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综合型技术人才。
关键词 果蔬加工 课程思政 实践途径
下载PDF
思政元素融入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璐萍 裴龙英 +2 位作者 徐恒 房丹丹 李和生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22年第3期176-181,共6页
食品原料学是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的特色课程,其不仅具备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相互承接的功能,而且蕴含着诸多鲜明的思政元素,具备承担课程思政育人的功能。笔者围绕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通过深入挖掘新疆地方特色思政元素、优化与重构... 食品原料学是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的特色课程,其不仅具备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相互承接的功能,而且蕴含着诸多鲜明的思政元素,具备承担课程思政育人的功能。笔者围绕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通过深入挖掘新疆地方特色思政元素、优化与重构教学内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和调查反馈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等途径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从而实现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协同育人理念,建成学术型、工程研究型的多元化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原料学 思政元素 教学改革 实践途径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社会管理创新:法院的职能定位与实践路径——兼析能动司法的范围和限度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旺洪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50,共10页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人民法院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重要职能。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根据司法权的本质属性、职能范围、运行规律来进行。司法权是人民性、政治性和法律性的有机统一,其中人民性是其本质属性,...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人民法院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重要职能。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根据司法权的本质属性、职能范围、运行规律来进行。司法权是人民性、政治性和法律性的有机统一,其中人民性是其本质属性,政治性是人民性的集中体现,法律性是人民性和政治性的"生命形式"和实现机制。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具有三个方面的职能定位,即依法履行司法职能是其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服务大局是其人民性和政治性的本质要求,合法性是其基本要求和根本保障。能动司法应当成为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和实践导向,只有坚持能动司法才能实现司法的法律效果与司法效果的统一,提升司法的社会公信力。而能动司法必须坚持司法法律性的底线,解决好"能"与"不能"的关系问题,针对目前能动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应着力处理好三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人民法院 职能定位 实践路径 能动司法
原文传递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2
9
作者 付瑶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46-51,共6页
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重大,既是满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对我国劳动教育缺位现象进行重新审视的内在要求,更是补齐我国“五育”教育中劳动教育短板的有力措施。新时代劳动教育观的形成离不开中国传统... 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重大,既是满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对我国劳动教育缺位现象进行重新审视的内在要求,更是补齐我国“五育”教育中劳动教育短板的有力措施。新时代劳动教育观的形成离不开中国传统的劳动教育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教育观、中国共产党的劳动教育观的滋养和支撑。贯彻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不懈努力、共同参与和相互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劳动教育 现实意义 理论基础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教育突破社会阶层再生产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学敏 周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6-156,共11页
教育长期以来被视为提升资本存量、实现阶层流动的催化剂。伴随中国社会转型中出现的资源配置失衡、贫富分化加剧等问题,阶层继承性不断增强,社会阶层流动愈加受阻,教育不再是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通道,反而成了社会阶层再生产的鸿沟。新... 教育长期以来被视为提升资本存量、实现阶层流动的催化剂。伴随中国社会转型中出现的资源配置失衡、贫富分化加剧等问题,阶层继承性不断增强,社会阶层流动愈加受阻,教育不再是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通道,反而成了社会阶层再生产的鸿沟。新变局下,教育资源分化、高等教育普及化、数字经济产业化、学科建设异化等诸多因素均在挑战教育突破社会阶层再生产的实践逻辑,以致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影响和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新时代教育应通过补偿弱势阶层优质教育资源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以构建弱势阶层家育补充机制来保障教育公平、以“新学科”建设来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以新型产教融合来推动社会整体提升,进而优化社会阶层结构,拓展社会和谐发展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教育 社会阶层结构 社会流动 教育“双减” 实践路向
下载PDF
思政教育融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郭燕 刘亮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6期90-92,共3页
针对如何发挥课程思政教育在高校专业课程中的作用,基于食品安全专业的特点,结合"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的特点,从教师道德政治素养、知识点与案例、考核模式等方面对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思政教育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探索 考核模式
下载PDF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空间正义及其实践进路 被引量:8
12
作者 邵琪 张义民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67-72,共6页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职业教育要更好地扎根乡村大地提供高质量职业教育,释放职业教育的正义能量,满足乡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乡村迈向共同富裕。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内蕴着一种空间关系,涉及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职业教育要更好地扎根乡村大地提供高质量职业教育,释放职业教育的正义能量,满足乡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乡村迈向共同富裕。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内蕴着一种空间关系,涉及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朝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空间正义性须正视需求、供给与场域,即乡村振兴需求的现实性问题、职业教育供给的适应性问题以及职教服务场域的公共性问题。基于此,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增强高质量职业教育供给,融入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才能建构以乡村振兴为纽带的协同发展共生体,实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空间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空间正义 实践进路
下载PDF
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价值取向及实践进路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祥 郭杨 《江汉学术》 2017年第3期66-72,共7页
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价值体现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特色学校创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以及少数民族学生个性化发展几个方面。现在存在过分强调民族地区教育差异性或者统一性这两种价值倾向,这就导致忽略民族文化间的交融或者... 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价值体现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特色学校创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以及少数民族学生个性化发展几个方面。现在存在过分强调民族地区教育差异性或者统一性这两种价值倾向,这就导致忽略民族文化间的交融或者产生校本课程开发同质化。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既要走具有民族地区教育特色的开发之路,又要考虑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外部性,与其他文化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互补,在发展民族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契合学生主体需要等方面彰显独特价值。这应从完善课程政策法规体系、改革校本课程开发内容、优化课程多元治理结构以及拓宽校本课程开发渠道等角度入手,提高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价值实现的可行性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校本课程 课程开发 价值取向
下载PDF
大学生国学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忠芳 《煤炭高等教育》 2011年第6期66-69,共4页
对大学生加强国学教育,是高校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基础性工作,能在知识拓展、品德培养、思想传承、为人处世等方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开设国学课程,举办第二课堂活动、设计校园空间文化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国学教育。
关键词 国学教育 人文素养 实践途径
下载PDF
善用“大思政课”的核心要义、现实困境与纾困举措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豪永 李铁英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善用“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的鲜明特色和内在要求。“大思政课”特色在于“大”,本质是“思政育人”,形态为“课”,这是“大思政课”的核心要义。当前,在善用“大思政课”的过程中,存在着主体缺乏有效联动、资... 善用“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的鲜明特色和内在要求。“大思政课”特色在于“大”,本质是“思政育人”,形态为“课”,这是“大思政课”的核心要义。当前,在善用“大思政课”的过程中,存在着主体缺乏有效联动、资源难以深度整合、载体尚未充分利用等现实困境,需构建多元主体联动机制、建立多维资源整合网络、实现多重载体协同发力,更好地发挥“大思政课”的育人作用,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立德树人 核心要义 现实困境 纾困举措
下载PDF
文本双语主义考辨——西方语言自译作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吉荣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4-61,共8页
西方语言的自译作品以语言和意义的不同方式为文本双语主义提供了经验基础,具体化为文本双语主义中主体属性的特点、文本双语主义形成的心理动因及实现途径。为此,从语言到语境、从作家到作品、从文学创作到生存方式都体现了对异质他者... 西方语言的自译作品以语言和意义的不同方式为文本双语主义提供了经验基础,具体化为文本双语主义中主体属性的特点、文本双语主义形成的心理动因及实现途径。为此,从语言到语境、从作家到作品、从文学创作到生存方式都体现了对异质他者焦虑的抵抗或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双语主义 自译作品 主体属性 心理动因 实现途径
原文传递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勇 袁琴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12期74-84,共1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重大场合多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热潮。国内学术界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资源、基本内涵、双重可能、诸多困境和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审视,取得了丰硕的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重大场合多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热潮。国内学术界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资源、基本内涵、双重可能、诸多困境和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审视,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要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引向深入,需进一步厘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资源、注重关键大国的态度、把握"五个世界"总路径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关系、阐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知行合一"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想资源 基本内涵 困境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境遇与实践理路——基于《爱国主义教育法》实施视角
18
作者 丁露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5年第1期15-19,95,96,共7页
在“两个大局”背景下,西方强势的意识形态输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矛盾新问题、碎片化和去中心化的“信息茧房”给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严峻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应运而生,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 在“两个大局”背景下,西方强势的意识形态输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矛盾新问题、碎片化和去中心化的“信息茧房”给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严峻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应运而生,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境遇提供了规范——“教什么”、创新——“怎么教”、落实——“谁来教”的价值指向,同时通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执法、护法的“六维”方式找到了涵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思维、规范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法治行动、保障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运行的实践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现实境遇 实践理路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大学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牟子元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77,共8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理论逻辑、精髓要义和思想脉络,是奋力答好新时代“文化强国、大学何为”命题的“密码钥匙”。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方法论基础和高效行动指南,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 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理论逻辑、精髓要义和思想脉络,是奋力答好新时代“文化强国、大学何为”命题的“密码钥匙”。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方法论基础和高效行动指南,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探索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的大学文化建设的价值蕴涵、逻辑理路、遵循原则和实践进.路,对推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增强大学文化的引领力、影响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大学文化建设 价值蕴涵 逻辑理路 实践进路
下载PDF
融合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基于卢曼社会系统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史仁民 王吉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融合教育是保证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关键要素,是解决教育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路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发展,学者们日益关注如何有效实施融合教育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融合教育的发展经历了隔离教育时期、部分融... 融合教育是保证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关键要素,是解决教育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路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发展,学者们日益关注如何有效实施融合教育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融合教育的发展经历了隔离教育时期、部分融合时期和完全融合时期的演变过程,体现出社会对融合教育的理解与认可是逐渐深化的。融合教育涉及多样性、平等、质量、权利等相关概念,具有追求教育公平切实实现、尊重个体差异多元发展、促进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价值意蕴。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从社会结构和功能分化角度出发,将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为融合教育提供了三方面实践路径,即增强共通性价值认同、建立包容性学习环境和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教育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社会系统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