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城市贫困阶层的空间聚居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薛东前 贾金慧 +1 位作者 罗正文 马蓓蓓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5-50,共6页
利用西安城市居民收支状况调查数据,采用隔离指数、贫困熵和空间自相关等计算方法,从三个时间断面(1990、2000和2013年)研究西安城市贫困阶层聚居的时空演化过程和规律。结果表明:时间上,西安城市贫困阶层聚居表现出阶段化的特征。空间... 利用西安城市居民收支状况调查数据,采用隔离指数、贫困熵和空间自相关等计算方法,从三个时间断面(1990、2000和2013年)研究西安城市贫困阶层聚居的时空演化过程和规律。结果表明:时间上,西安城市贫困阶层聚居表现出阶段化的特征。空间上,贫困聚居区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区、"三环线"附近及部分中心区,贫困阶层聚居正经历着由"城市边缘的传统贫困聚居区"向"城市边缘的传统贫困聚居区+内城衰退区"的空间转移。西安城市贫困集聚空间的转移是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城市再生与更新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贫困 贫困聚居 时空演化 西安市
原文传递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稳定脱贫模式——基于本土化集中安置的探索实践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聪 郭嫚嫚 雷昊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67,共10页
随着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着向乡村振兴转轨以及促进搬迁农户稳定脱贫的新要求。本文基于对贵州、四川和云南集中安置社区的调研,将安置在农村、保留和突出农村特色、以乡村振兴为战略目标的脱贫实践提炼为本土化... 随着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着向乡村振兴转轨以及促进搬迁农户稳定脱贫的新要求。本文基于对贵州、四川和云南集中安置社区的调研,将安置在农村、保留和突出农村特色、以乡村振兴为战略目标的脱贫实践提炼为本土化安置情境下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脱贫模式。首先分析了本土化情境下搬迁农户稳定脱贫的关键问题,将其总结为多元增收、精神脱贫、社区融入三个方面。其次以安置社区探索易地搬迁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着力点为框架,基于人居环境改善、农业产业化、村民素质提升、社区功能增强四个方面总结和分析了本土化模式促进搬迁农户稳定脱贫的实践基础及问题。最后根据本土化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开源节流提供资金保障、重视环保加强“里子”建设,引进人才助力产业带动长效增收、完善股份合作模式保障资产收益,优化“素质提升”实现精神脱贫、强化村民自治推进社区融入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易地扶贫搬迁 乡村振兴 本土化集中安置 物质脱贫 精神脱贫
下载PDF
教育促进易地扶贫安置点社区搬迁移民社会融入的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世映 袁凤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8期32-35,62,共5页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搬迁移民良好的社会融入是稳得住、能致富、发展好的关键。教育是促进搬迁移民社会融入的有效途径,对搬迁移民的就业、交往、文化及心理的融入极具价值,但安置点在对搬迁移民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面...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搬迁移民良好的社会融入是稳得住、能致富、发展好的关键。教育是促进搬迁移民社会融入的有效途径,对搬迁移民的就业、交往、文化及心理的融入极具价值,但安置点在对搬迁移民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就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社会交往空间存在局限性、文化融入的价值定位有失偏颇、心理融入时主体站位存在偏差的困境。可通过构建内容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的培训体系、拓展社会交往场域以稳固社会关系、形成和谐共生的安置点文化、明确搬迁移民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其具身融合,帮促搬迁移民进行社会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教育 社会融入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贫困脆弱性影响的性别差异分析——来自陕南地区的证据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聪 高博发 李树茁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4-83,共10页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最重要减贫手段之一,通过搬迁安置和产业帮扶措施旨在提高贫困人口应对风险的能力,在脱贫的基础上降低其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利用陕南山区入户调查的数据,使用VEP方法,按照家庭消费的水平和波动对不同类型家庭的贫困...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最重要减贫手段之一,通过搬迁安置和产业帮扶措施旨在提高贫困人口应对风险的能力,在脱贫的基础上降低其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利用陕南山区入户调查的数据,使用VEP方法,按照家庭消费的水平和波动对不同类型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进行分解,从而深入研究易地扶贫搬迁影响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女户家庭中表现出更为积极的减贫效果,参与搬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陷入短期贫困脆弱的概率,集中安置、新阶段的移民搬迁工程有效降低了其长期贫困脆弱性;在男性为主导的家庭中,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同时,参与搬迁、搬迁时间等也导致了该类群体在总消费方面的波动,并提高了男户的短期贫困脆弱性。基于性别差异视角审视易地移民搬迁在不同家庭权力模式下的减贫效果,为后续精准施策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贫困脆弱性 女户家庭 消费水平 消费波动
下载PDF
“挪穷窝”后如何实现平稳过渡?——基于疫情冲击下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治理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菲菲 张祎彤 仇焕广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59,共12页
我国农村正处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变的过渡期,易地扶贫搬迁群体是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难度最大的一类人群。稳定就业是实现搬迁群众平稳过渡的主要路径,但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风险对其后续就业及就业帮扶... 我国农村正处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变的过渡期,易地扶贫搬迁群体是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难度最大的一类人群。稳定就业是实现搬迁群众平稳过渡的主要路径,但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风险对其后续就业及就业帮扶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搬迁群众在生存环境改变和风险冲击下面临的双重失业困境,探讨了失业治理的理论依据,并基于8省区16县的实地调研数据,对搬迁人口自然失业和阶段性失业的现状、治理机制及其成效进行了提炼与评估。研究发现:搬迁人口同时面临着自然失业和阶段性失业的风险,后续就业帮扶针对这两种失业类型形成了针对性的治理机制,但仍存在部分治理措施未能有效提升供需匹配度、阶段性失业的防范和应对措施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优化调整治理措施、实施全面动态监测等政策建议,并对过渡期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帮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疫情冲击 自然失业 阶段性失业 失业治理
原文传递
空间视域下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共同体重塑--基于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BYL街道的个案调查
6
作者 胡彬彬 刘忠涛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6-87,共12页
随着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完成,我国已进入“后移民搬迁时代”。如何让移民全方位融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打造从物质到精神的共有家园,构筑坚实的社区共同体,是移民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基于对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BYL街道的... 随着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完成,我国已进入“后移民搬迁时代”。如何让移民全方位融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打造从物质到精神的共有家园,构筑坚实的社区共同体,是移民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基于对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BYL街道的个案调查,分析了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建设特点,发掘移民社区建设的多种张力因素,包括:交往上的结构性制约、生计上的被动式转型、关系上的团结性弱化和意识上的公共性流失。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结构性特征,可以以空间为切入点重塑社区共同体:通过公共场域强化物理空间共同体;通过生计保障强化生产空间共同体;通过公共性重塑强化制度空间共同体;通过集体记忆强化文化空间共同体;通过互惠机制强化心灵空间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 社区共同体 个案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