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栅格到县域:中国粮食生产的资源潜力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51
1
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1 位作者 张晶 王秀芬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7-755,854,共10页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构建生产潜力模型,利用GIS技术,定量计算了1km×1km栅格和县域尺度中国粮食生产潜力;通过对粮食生产的资源禀赋状况逐级评判,揭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粮食生产的资源潜力。结果表明:中国平均...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构建生产潜力模型,利用GIS技术,定量计算了1km×1km栅格和县域尺度中国粮食生产潜力;通过对粮食生产的资源禀赋状况逐级评判,揭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粮食生产的资源潜力。结果表明:中国平均光温、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分别具备1倍多、1倍以及近1/3的增长空间。中国县域粮食资源潜力差异显著,内蒙古及长城沿线以及黄土高原地区为县域粮食资源可开发空间较大的区域,西北、黄淮海、四川盆地区为可开发程度较低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潜力 资源潜力 栅格 县域
下载PDF
黄土塬区旱作冬小麦增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黄明斌 李玉山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3-148,共6页
在长期冬小麦潜势试验和肥料试验的基础上 ,建立了作物光温水肥产量模型 ,从光温生产潜力、旱作产量潜势、现阶段施肥水平下光温水肥产量潜力和目前试区产量现状共4个层次 ,对黄土塬区旱作冬小麦的增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 ,目前... 在长期冬小麦潜势试验和肥料试验的基础上 ,建立了作物光温水肥产量模型 ,从光温生产潜力、旱作产量潜势、现阶段施肥水平下光温水肥产量潜力和目前试区产量现状共4个层次 ,对黄土塬区旱作冬小麦的增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 ,目前黄土塬区冬小麦实际产量仅达到了光温潜力的41 6 %、旱作产量潜势的49 3 %、试区施肥水平下光温水肥产量潜力的78 6 %。因此 ,采用合理施肥方式和加强田间管理 ,黄土高原塬区旱作冬小麦还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冬小麦 黄土旱塬 增产潜力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粮食现状与增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黄明斌 董翠云 李玉山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6-372,共7页
以黄土高原10个试区的攻关资料为基础 ,从区域旱作产量潜势、试区攻关水平和试区所在县的产量现状三个层次 ,详细剖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粮食现状和增产潜力。结果指出 ,该区粮食增产潜力很大 ,目前整体产量水平仅达到试区攻关水平的7... 以黄土高原10个试区的攻关资料为基础 ,从区域旱作产量潜势、试区攻关水平和试区所在县的产量现状三个层次 ,详细剖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粮食现状和增产潜力。结果指出 ,该区粮食增产潜力很大 ,目前整体产量水平仅达到试区攻关水平的74.7 % ,达到旱作粮食产量潜势水平的54.2 %。在黄土台塬区和丘陵区中 ,丘陵区的粮食增产潜力较台塬区大 ,前者尚有117.6 %增产能力 ,后者仅56.6%。但考虑到人口增长和坡耕地的退垦等因素 ,未来30年内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粮食供需仍处于负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区 粮食增产潜力 粮食生产 粮食产量 干旱作物
下载PDF
黑龙江省富裕县移栽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兴林 丛志宇 +3 位作者 赵慧颖 赵春亮 张福超 申广立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1期147-152,共6页
为充分发挥黑龙江省的气候资源优势,探求玉米种植新模式,采用黑龙江省富裕县2005—2014年6—9月气温、辐射、降水等逐日、逐小时数据及对应的玉米生育期和2014年玉米穴盘大苗移栽分期播种资料,分别分析了移栽和直播玉米的七叶—拔节、... 为充分发挥黑龙江省的气候资源优势,探求玉米种植新模式,采用黑龙江省富裕县2005—2014年6—9月气温、辐射、降水等逐日、逐小时数据及对应的玉米生育期和2014年玉米穴盘大苗移栽分期播种资料,分别分析了移栽和直播玉米的七叶—拔节、拔节—抽雄、抽雄—乳熟、乳熟—成熟各生育期内的气温、辐射、降水。结果表明:移栽玉米比直播玉米生育期总天数增加10天,各生育期平均提前10天,热量利用率、辐射利用率、降水利用率、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分别提高21%、23%、27%、47%。玉米穴盘大苗移栽,使玉米各生育期内的光、热、水资源得到重新配置,气候生产潜力得到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玉米 相对热效率 气候生产潜力 增产幅度
下载PDF
牡试6号的遗传解析及增产潜势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晓环 王燕平 +5 位作者 宗春美 白艳凤 齐玉鑫 李文 孙国宏 任海祥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3-188,共6页
为研究黑龙江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解析及增产潜势规律,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选育的大豆品种牡试6号为研究对象,进行品种的亲本血缘特点和遗传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牡试6号是通过四粒黄细胞质遗传的,具体选育过程:四粒黄→黄... 为研究黑龙江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解析及增产潜势规律,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选育的大豆品种牡试6号为研究对象,进行品种的亲本血缘特点和遗传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牡试6号是通过四粒黄细胞质遗传的,具体选育过程: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克交5501-3→绥农3号→绥农4号→绥81-242→黑农40→黑农48→牡试6号。细胞核由祖先亲本ZYD355野生豆、十胜长叶、嫩78631-5、四粒黄、金元、五顶珠、白眉、克山四粒荚、平地黄、Amsoy、Anoka、小粒黄、永丰豆、通州小黄豆、熊岳小黄豆、佳木斯突荚子、柳叶齐和东农20共同提供,核遗传贡献率分别是:25.00%、18.74%、12.50%、6.58%、6.58%、6.25%、3.14%、3.14%、3.14%、3.13%、3.13%、1.95%、1.56%、1.56%、1.19%、0.98%、0.78%、0.39%。牡试6号高度聚合了东北大豆核心种质的优良基因,经过大豆杂交重组基因,具有高产高蛋白的遗传基础潜力,其遗传解析及增产潜势的研究能够为大豆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牡试6号 遗传贡献率 遗传解析 增产潜势
下载PDF
近50年四川省水稻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玉芳 庞艳梅 +2 位作者 刘琰琰 陈超 董孝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13-820,共8页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剧,特别是作为我国粮食重要产区的四川。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对四川省水稻生产的影响对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四川省45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数据和20年的水稻生育期资料,采用侯光良法...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剧,特别是作为我国粮食重要产区的四川。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对四川省水稻生产的影响对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四川省45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数据和20年的水稻生育期资料,采用侯光良法分析了四川省7个水稻种植区的水稻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现实生产力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省水稻的增产潜力。结果表明:1961—2010年四川省水稻生育期内光合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呈北低南高中部最低,光温生产潜力呈现北高南低,气候生产潜力为南北低中间高。近50年来日照时数的减少使得水稻光合生产潜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偏低;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水稻光温生产潜力的增加,尤其在2006年出现高值;降水量的减少使水稻气候生产潜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下降明显。四川省水稻存在增产潜力,但增产潜力呈下降趋势,未来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升水稻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稻 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增产潜力 四川省
下载PDF
基于县域的地膜覆盖粮食增产潜力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秀芬 陈百明 毕继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6-149,共4页
根据中国各地区1999~2001年地膜使用量和作物产量,以小麦、玉米、水稻3种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单位播种面积地膜使用量的基础上,求得全国各县的地膜覆盖率;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整理3种作物的地膜增产率,求出地膜覆盖... 根据中国各地区1999~2001年地膜使用量和作物产量,以小麦、玉米、水稻3种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单位播种面积地膜使用量的基础上,求得全国各县的地膜覆盖率;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整理3种作物的地膜增产率,求出地膜覆盖单位播种面积的粮食增产潜力.研究表明:中国的地膜覆盖率大多在1%~10%的范围内,粮食单位播种面积增产潜力大多在1000~1500 kg/hm2范围内,但是各地区的差异较大,而地膜覆盖率相对较低和增产潜力相对较大的县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因此,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地膜应重点考虑投入东部和中部地区.最后,在此基础上,设定两种合理的情景假设,预测了中国总的粮食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粮食 增产潜力 县域
下载PDF
大穗型杂交稻的增产机理 被引量:4
8
作者 熊洪 徐富贤 陈珍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3期74-78,共5页
以I优6078、K优6号和I优746为试材,在相同施肥水平,不同密度条件下,探讨了供试组合与对照产量差异,分析研究了大穗型组合增产的原因、库源关系及其物质基础,以期从生理角度为杂交稻再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大穗型组合 产量潜力 增产机理
下载PDF
中国小麦生产发展潜力研究报告 被引量:92
9
作者 赵广才 常旭虹 +2 位作者 王德梅 杨玉双 冯金凤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通过深入考察和生产实践,科学分析相关资料,阐述了中国小麦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了中国小麦的发展潜力及实现途径,探讨了中国小麦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小麦生产的发展目标及主攻方向,制定了实现发展目标的主要技... 通过深入考察和生产实践,科学分析相关资料,阐述了中国小麦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了中国小麦的发展潜力及实现途径,探讨了中国小麦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小麦生产的发展目标及主攻方向,制定了实现发展目标的主要技术措施;根据生产实际和农民关心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本研究旨在为"十二五"期间中国小麦的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产现状 发展潜力 增产途径
原文传递
红壤稻田系统有机物循环再利用潜力及增产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卫军 王凯荣 张光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1-144,共4页
10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红壤稻田系统有机物养分循环再利用潜力大 ,水稻收获 ,年均从稻田系统中输出NPK的总量最大可达到 2 2 4.7、5 3.0和 2 71.4kg/hm2 ,有机物循环再利用 ,年均可归还N、P、K量最大分别为 115 .1、35 .8和 2 31.5kg/h... 10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红壤稻田系统有机物养分循环再利用潜力大 ,水稻收获 ,年均从稻田系统中输出NPK的总量最大可达到 2 2 4.7、5 3.0和 2 71.4kg/hm2 ,有机物循环再利用 ,年均可归还N、P、K量最大分别为 115 .1、35 .8和 2 31.5kg/hm2 ,占系统输出总量的 5 1.2 %、6 7.5 %和 85 .3% ;保持稻田系统内有机物循环再利用可提高系统生产力 ,在不施化肥的情况下 ,增产 30 5 6kg/hm2 ;增施N肥 ,增产 2 75 3kg/hm2 ;增施N、P肥 ,增产 15 43kg/hm2 ;NPK配合 ,增产 984kg/hm2 ;有机物循环再利用还可增强稻田系统的稳产性能 ,降低稻谷产量的年际变异系数 ;有机物循环再利用对水稻的增产有着明显的残效叠加作用 ,在施用N、P、K化肥基础上保持有机物养分循环再利用水稻增产率在试验期间的前 5年平均为 7.2 % ,后 5年平均为 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稻田系统 有机物 循环再利用 潜力 增产作用
下载PDF
鲁北地区优质小麦高产潜力分析及增产途径 被引量:3
11
作者 尹洪俊 赵书刚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5期121-122,共2页
通过对鲁北地区高产麦田的水分生产潜力进行分析,从外因与内因2个方面探讨了实现优质小麦高产的途径,以期实现优质小麦的高产高效种植。
关键词 优质小麦 高产潜力 增产途径 鲁北地区
下载PDF
华安3号在粤东一年双季产量潜力及其增产途径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德正 卢映泉 +2 位作者 林宗义 郑楚明 郭建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6期705-706,710,共3页
1999~ 2 0 0 0年华安 3号在粤东作双季稻种植成功。作早稻单产 9.942~ 10 .38t/hm2 ,比对照增产 10 .45 %~ 18.80 % ;作晚稻单产 9.5 48t/hm2 ,比汕优 6 3增产 6 .15 %。华安 3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是争足穗攻大穗 ;二是控制后期氮... 1999~ 2 0 0 0年华安 3号在粤东作双季稻种植成功。作早稻单产 9.942~ 10 .38t/hm2 ,比对照增产 10 .45 %~ 18.80 % ;作晚稻单产 9.5 48t/hm2 ,比汕优 6 3增产 6 .15 %。华安 3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是争足穗攻大穗 ;二是控制后期氮肥防倒伏 ;三是科学用水 ,及时防病治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华安3号 产量潜力 增产途径 双季栽培
下载PDF
官司河流域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国蓉 王青 +1 位作者 俞音 慕长龙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4-337,共4页
选取四川省绵阳市官司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农业自然生产潜力阶乘修正模型,综合分析光照、热量、降水、土壤等主导环境因素,对研究区水稻、小麦、玉米3类主要粮食作物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就订正系数而言,温度对光合... 选取四川省绵阳市官司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农业自然生产潜力阶乘修正模型,综合分析光照、热量、降水、土壤等主导环境因素,对研究区水稻、小麦、玉米3类主要粮食作物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就订正系数而言,温度对光合生产潜力的影响较小,光温生产潜力接近光合生产潜力;降水对光温生产潜力的平均订正系数为74%,土壤因子对气候生产潜力的订正系数为63%。就3类粮食作物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而言,水稻为10785.22kg/hm2,小麦为6653.01kg/hm2,玉米为9586.26kg/hm2。官司河流域不同作物间增产潜力存在明显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玉米>小麦>水稻,表明该区域可挖掘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空间较大,据此提出了提高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有效措施和增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自然生产潜力 增产潜力 估算 官司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