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植被恢复的理论和实践:用乡土树种重建当地森林——宫胁森林重建法介绍 被引量:111
1
作者 王仁卿 藤原一绘 尤海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33-139,共7页
介绍了国际著名植被生态学家、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宫胁昭 (Prof.AkiraMiyawaki)创造和倡导的造林法———环境保护林重建法 (即生态造林法 ,简称宫胁造林法 )。本方法的创新和重要之处就是将植被生态学理论应用于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并... 介绍了国际著名植被生态学家、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宫胁昭 (Prof.AkiraMiyawaki)创造和倡导的造林法———环境保护林重建法 (即生态造林法 ,简称宫胁造林法 )。本方法的创新和重要之处就是将植被生态学理论应用于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并取得成功。该方法依据潜在自然植被和演替理论 ,提倡和强调用乡土树种重建乡土森林植被 (Nativeforestwithnativetrees ) ,目的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用宫胁方法重建环境保护林 ,在日本已经有 60 0多个成功的例子 ,在马来西亚、泰国、巴西、智利和中国等国家用该方法重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也有 1 0多个成功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生态学 潜在植被 乡土树种 宫胁生态造林法 环境保护林
下载PDF
基于潜在植被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定量评价 被引量:48
2
作者 於琍 曹明奎 +4 位作者 陶波 李克让 董文杰 刘洪滨 刘长友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1-530,共10页
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脆弱性评价研究是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研究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基础上,耦合了潜在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模拟气候变化对潜在植被分布格局和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影响,以潜在植被的... 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脆弱性评价研究是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研究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基础上,耦合了潜在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模拟气候变化对潜在植被分布格局和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影响,以潜在植被的变化次数和变化方向定义植被分布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以生态系统功能特征量的年际变率及其变化趋势定义生态系统功能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进而对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分布格局及其区域特点。结果表明,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气候脆弱性的总体特点为南低北高、东低西高,气候变化将会增加系统的脆弱性。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排放情景特别报告国内和区域资源情景,即IPCC-SRES-A2气候情景进行的预测模拟表明,到21世纪末我国不脆弱的生态系统比例将减少22%左右,高度脆弱和极度脆弱的生态系统所占的比例较当前气候条件下分别减少1.3%和0.4%。气候变化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分布格局影响不大。不同气候条件下,高度脆弱和极度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东北和西北等地区的生态过渡带上及荒漠-草地生态系统中。总体而言,华南及西南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系统脆弱性将随气候变化而有所增加,而华北及东北地区则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自然生态系统 脆弱性 定量评价 CEVSA模型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潜在植被分布预测与制图 被引量:38
3
作者 温仲明 焦峰 焦菊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97-1904,共8页
潜在植被的分布预测与制图对植被恢复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环境梯度分层采样技术,为延河流域24个地带性物种建立了分布模型,并在考虑群落内部物种种间关系... 潜在植被的分布预测与制图对植被恢复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环境梯度分层采样技术,为延河流域24个地带性物种建立了分布模型,并在考虑群落内部物种种间关系及其分布概率的基础上,对物种分布进行运算,模拟预测了延河流域37种植物群落的分布状况和延河流域的潜在植被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分布预测值与实际调查值间的差异不显著,预测的植被空间分布较好地反映了延河流域潜在的植被分布状况,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对于区域植被恢复的目标设定和恢复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植被 植被-环境 广义相加模型 分布预测
下载PDF
黄土高原祖厉河流域潜在植被分布模拟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赵传燕 冯兆东 +1 位作者 南忠仁 李守波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61,共10页
植被空间分布格局深受环境影响,分析植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植物生态学的中心问题。论文从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恢复问题出发,引出植被恢复的参照标准-潜在自然植被。依据气象站和雨量站观测资料,建立气温降水与海拔高度和地理位置的统... 植被空间分布格局深受环境影响,分析植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植物生态学的中心问题。论文从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恢复问题出发,引出植被恢复的参照标准-潜在自然植被。依据气象站和雨量站观测资料,建立气温降水与海拔高度和地理位置的统计方程,以GIS为技术支撑,对两大环境变量进行空间化。通过野外观测取样,结合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界定祖厉河流域不同草地覆盖度的生境空间。根据生境空间边界函数,对整个流域内的潜在草地植被分布进行模拟。草地分布现状与潜在草地分布对比发现,低覆盖草地由北向南扩展,占潜在中覆盖草地面积的37.39%,占潜在高覆盖草地面积的34.98%。中覆盖草地也在此向南部区域和北部山地扩展,占潜在高覆盖草面积的11.51%。高覆盖草地收缩到南部和北部山地狭小地带,仅占其应有区域的4.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厉河流域 甘肃 潜在自然植被 植被盖度 空间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中国潜在植被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29
5
作者 李飞 赵军 +2 位作者 赵传燕 郝君明 郑佳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347-5355,共9页
潜在植被作为一种与所处立地达到平衡的演替终态,反映的是无人类干扰情况下,立地所能发育形成的最稳定成熟的一种顶极植被类型,是一个地区现状植被的发展趋势。潜在植被的研究能够真实反映气候条件对植被形态变化的影响,是植被-环境分... 潜在植被作为一种与所处立地达到平衡的演替终态,反映的是无人类干扰情况下,立地所能发育形成的最稳定成熟的一种顶极植被类型,是一个地区现状植被的发展趋势。潜在植被的研究能够真实反映气候条件对植被形态变化的影响,是植被-环境分类与关系研究的起点,也是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的关键。以综合顺序分类法为基本理论基础,在GIS研究方法支持下,利用我国2348个气象台站1961~1990年30a的气候资料,对我国潜在植被类型进行了划分,得出以下结论:(1)分布在我国的潜在植被类型有41类,表现出了我国潜在植被的多样性特征;从面积相对比例来看,我国潜在植被在分布面积上很不均匀,面积最大的寒冷潮湿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分布面积达到1526188km2,面积最小的炎热微干稀树草原类分布面积仅为13km2。(2)海拔0~6800m之间,是我国潜在植被主要分布的海拔界限,并且此海拔段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随海拔增加植被多样性显著下降。(3)我国潜在植被的空间分布很好的体现了三向地带性规律,而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性变化、距离海洋的远近引起水分条件变化以及由海拔高度引起的从基带向上热量和干湿变化。(4)我国潜在植被空间格局在重心分布上,主要表现为空间聚集(P1、P2、P3、P4、P5、P6)和空间线型邻接(L1、L2、L3)两个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植被 综合顺序分类法 中国
下载PDF
中国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模拟与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飞 赵军 +1 位作者 赵传燕 王旭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50,共9页
潜在植被是指在没有人为干扰、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植被的全部演替系列完成时立地应该存在的植被状况。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以潜在植被为研究对象来探究西北干旱区植被背景及其变化规律,成为西部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基础性工作... 潜在植被是指在没有人为干扰、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植被的全部演替系列完成时立地应该存在的植被状况。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以潜在植被为研究对象来探究西北干旱区植被背景及其变化规律,成为西部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以IOCSG(integrated orderly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ssland)模型为潜在植被评定模型,在GIS研究方法的支持下,对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进行了模拟,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IOCSG评定模型对中国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分布进行了模拟,通过检验得出,IOCSG评定模型对研究区植被模拟精度达到了78%,较好的重现了研究区潜在植被分布格局。2)分布在研究区的潜在植被类型有21类,不同区域植被的多样性差异较大。天山、阿尔泰山一带及大兴安岭地区植被分布较为丰富。相比之下,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分布比较单一,主要以荒漠、半荒漠为主。3)由于立地气候环境的改变,区域植被系统表现出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4个特点:扩展变化、缩减变化、波动性变化以及消亡变化。4)气候环境适应性的改变使潜在植被发生了演替过程,从2个周期的变化来看,天山、阿尔泰山、大兴安岭及以西地区以及呼伦贝尔高原地区成为植被演替的敏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植被 IOCSG模型 GIS 西北干旱区
下载PDF
利用宫胁森林重建法恢复和再建山东森林植被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仁卿 张淑萍 葛秀丽 《山东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3-7,共5页
简要介绍了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宫胁昭 (Prof.AkiraMiyawaki)创造和倡导的造林法 -环境保全林重建法。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潜在植被和演替理论 ,其核心是用乡土树种恢复乡土森林植被 (NativeForestbyNativeTrees)。该方法在日本、泰国... 简要介绍了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宫胁昭 (Prof.AkiraMiyawaki)创造和倡导的造林法 -环境保全林重建法。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潜在植被和演替理论 ,其核心是用乡土树种恢复乡土森林植被 (NativeForestbyNativeTrees)。该方法在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巴西和中国等国家 ,用于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的恢复 ,已经有近 6 0 0个成功的例子。山东的森林覆盖率低 ,森林恢复和造林难度大 ,宫胁的森林重建法对于山东的森林植被恢复和重建将是很有借鉴和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胁森林重建法 再建 山东 森林植被 森林恢复 乡土树种 植被恢复
下载PDF
过去50年气候变化下中国潜在植被NPP的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23
8
作者 苑全治 吴绍洪 +3 位作者 戴尔阜 赵东升 任平 张学儒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7-806,共10页
借助动态植被模型IBIS,首先模拟了过去50年(1961-2010年)气候变化下中国潜在植被NPP的动态变化,然后采用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选定的标准气候态时段(1986-2005年)平均气候状态作为"标准年气候",并将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植被NPP... 借助动态植被模型IBIS,首先模拟了过去50年(1961-2010年)气候变化下中国潜在植被NPP的动态变化,然后采用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选定的标准气候态时段(1986-2005年)平均气候状态作为"标准年气候",并将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植被NPP作为评价基准。通过与基准进行比较,计算每一年潜在植被NPP的波动情况,进而评价该年的气候条件是否使潜在植被"不适应"以及"不适应"的程度,最后根据过去50年的"不适应"次数和程度综合判断气候变化下潜在植被NPP的脆弱性。评价结果显示:在过去50年的气候变化下,天山以南的暖温带荒漠生态系统、北方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以及青藏高原西部的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NPP呈现出较高的脆弱性;而大部分以森林为主的生态系统则不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NPP脆弱性较低,其中以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的生态系统NPP脆弱性更低。此外,天山以北的温带荒漠生态系统以及青藏高原中部和东部的高寒草原草甸生态系统NPP也呈现出较低的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潜在植被 NPP 脆弱性 IBIS 中国
原文传递
NPP vulnerability of the potential vegetation of China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past and future 被引量:21
9
作者 YUAN Quanzhi WU Shaohong +3 位作者 DAI Erfu ZHAO Dongsheng REN Ping ZHANG Xuer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7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Using the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 a dynamic vegetation model, this study initially simulated th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dynamics of China's potential vegetation in the past 55 years(1961–2015) and... Using the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 a dynamic vegetation model, this study initially simulated th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dynamics of China's potential vegetation in the past 55 years(1961–2015) and in the future 35 years(2016–2050). Then, taking the NPP of the potential vegetation in average climate conditions during 1986–2005 as the basis for evaluation, 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the potential vegetation adapts to climate change or not. Meanwhile, the degree of inadaptability was evaluated. Finally, the NPP vulnerability of the potential vegetation was evaluated by synthesizing the frequency and degrees of inadapt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past 55 years, the NPP of desert ecosystems in the south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grassland ecosystems in the north of China and in western Tibetan Plateau was prone to the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The NPP of most forest ecosystems was not prone to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The low NPP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of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and coniferous forests was observed. Furthermore, the NPP of the desert ecosystems in the north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grassland ecosystems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lso had low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next 35 years, the NPP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would reduce the forest–steppe in the Songliao Plain, the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s in the warm temperate zone, and the alpine steppe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Tibetan Plateau. The NPP vulnerability w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of the temperate desert in the Junggar Basin and the alpine desert in the Kunlun Mountains. The NPP vulnerability of the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would also increase. The area of the regions with increased vulnerability would account for 27.5%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VULNERABILITY potential vegetatio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BIS China
原文传递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潜在植被演替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飞 赵军 +1 位作者 赵传燕 张小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9-697,共9页
研究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植被背景,成为其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基础性和指导性的工作。潜在植被作为一种与所处立地达到平衡的演替终态,反映的是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立地所能发育形成的最稳定成熟的一种顶极植被类型,是一个地区现状植被的发... 研究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植被背景,成为其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基础性和指导性的工作。潜在植被作为一种与所处立地达到平衡的演替终态,反映的是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立地所能发育形成的最稳定成熟的一种顶极植被类型,是一个地区现状植被的发展趋势,对本地区植被生态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综合顺序分类法为基本理论方法,在GIS研究方法支持下,采用中国干旱半干旱区119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5年的年降水数据与11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5的>0℃年积温数据,以15a的年平均数据为时间周期,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潜在植被的演替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在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潜在植被类型之间发生了复杂的演替过程。1961—1975年间,分布在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潜在植被有10种类型,由于气候变化,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仅剩6种类型。在潜在植被类型之间的转化特征与数量方面,表现出3种特点,稳定减少、稳定增加与波动性变化。在潜在植被类型地理分布格局变化与发展方向方面,演替明显的地区主要有:吐鲁番盆地、锡林郭勒高原北部、呼伦贝尔高原、太平岭地区;在发展方向上,潜在植被的空间变化方向(演替方向)均异。潜在植被类型演替的驱动因素主要是气候变化条件下,影响植被分布的水热条件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植被 演替 综合顺序分类法 GIS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黄土高原典型区植被退化分析--以泾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索安宁 王兮之 +2 位作者 林勇 葛剑平 秦向华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1-299,共9页
以黄土高原泾河流域为例,首先利用遥感植被指数和气候干燥度指数之间的回归模型,模拟出了潜在植被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遥感监督分类方法得出泾河流域现生植被分布格局和潜在植被的分布格局,并利用转换矩阵方法得出了植被退化的空间态势... 以黄土高原泾河流域为例,首先利用遥感植被指数和气候干燥度指数之间的回归模型,模拟出了潜在植被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遥感监督分类方法得出泾河流域现生植被分布格局和潜在植被的分布格局,并利用转换矩阵方法得出了植被退化的空间态势。结果表明:泾河流域最主要的潜在植被类型是针阔叶疏林(32.44%)、阔叶落叶林(31.28%)和中生灌丛(23.71%)。与现生植被相比较,有25.08%的阔叶落叶林潜在分布区被开垦为农作物,13.32%退化为针阔叶疏林,13.04%退化为中生灌丛,14.22%变化为旱生灌丛,仅有25.90%的面积保持了阔叶落叶林植被;针阔叶疏林分布区主要退化为农作物(26.01%)、旱生灌丛(20.99%)、草甸(17.12%);中生灌丛主要退化为草甸(30.29%)和温带草原(43.21%)。植被的退化以流域中部、南部的黄土残塬沟壑区退化最为严重,其次为流域北部的黄土丘陵区,而流域东部的子午岭山区和流域西部的六盘山区植被退化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植被 现生植被 植被退化 泾河流域 遥感
下载PDF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2070—2099年中国潜在植被及其敏感性 被引量:16
12
作者 车彦军 赵军 +2 位作者 张明军 王圣杰 齐月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85-2895,共11页
潜在植被作为当前气候条件、无人类干扰下,所能发育演替形成的最稳定、最成熟的一种顶极植被类型,能够反映立地植被发展的趋势。潜在植被的研究有助于人类了解植被与气候系统的作用机制,可为区域植被恢复工程和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潜在植被作为当前气候条件、无人类干扰下,所能发育演替形成的最稳定、最成熟的一种顶极植被类型,能够反映立地植被发展的趋势。潜在植被的研究有助于人类了解植被与气候系统的作用机制,可为区域植被恢复工程和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基于综合顺序分类系统,利用A1B、A2及B1情景下2070—2099年气象数据对中国潜在植被进行了模拟,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分析了未来中国潜在植被的空间分布和潜在植被对不同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不同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潜在植被分布的规律具有相似性,但潜在植被类在总数和各情景下分布的面积存在差异性;(2)比较发现,中国的气候条件在20世纪和21世纪均不适宜炎热极干热带荒漠类(ⅦA)的发育;(3)中国潜在植被在3种气候变化情景下表现为敏感性的区域占到国土总面积的64.10%,在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及青藏地区不同自然区敏感性地区所占各区的比例不同,分别为68.20%、70.82%、49.94%及66.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植被 敏感性 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 情景
下载PDF
应用动态植被模型LPJ模拟中国植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孙艳玲 延晓冬 +1 位作者 谢德体 魏朝富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6-92,共7页
依据中国植被与气候的关系对动态植被模型LPJ中的生物气候参数进行了调整.将改进后LPJ模拟的潜在植被类型与中国植被区划图比较发现有很大改进.应用CRU05资料和改进后的LPJ模型模拟了中国20世纪的4个气候阶段的潜在植被类型的分布变化.... 依据中国植被与气候的关系对动态植被模型LPJ中的生物气候参数进行了调整.将改进后LPJ模拟的潜在植被类型与中国植被区划图比较发现有很大改进.应用CRU05资料和改进后的LPJ模型模拟了中国20世纪的4个气候阶段的潜在植被类型的分布变化.结果发现,由于气候变暖,20世纪我国森林植被大部分呈现出北移趋势,而热带季雨林、雨林植被分布在20世纪呈西移趋势,其面积减少最大;温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分布呈南移特征,其面积呈增加趋势.温带草本植被面积呈扩大趋势,而无植被区面积呈缩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J模型 气候变化 潜在植被 中国
下载PDF
中国潜在植被NPP的空间分布模拟 被引量:12
14
作者 潘竟虎 徐柏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01-1012,共12页
在对1980年以来气候要素进行空间化的基础上,利用分类回归树模型CART计算中国的潜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改进的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和潜在NDVI数据对中国的潜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中国潜在NDVI和潜在NPP... 在对1980年以来气候要素进行空间化的基础上,利用分类回归树模型CART计算中国的潜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改进的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和潜在NDVI数据对中国的潜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中国潜在NDVI和潜在NPP均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低值多分布在沙漠、戈壁等干旱地带,高值多出现在低、中山平原区;400 mm等降水量线是潜在NDVI和潜在NPP高值与低值的分界线;全国潜在NDVI和潜在NPP的平均值分别为0.396和319.31 g C·m-2;夏季潜在NPP的平均值最大,其次是春季,冬季最小;依据潜在NPP与2015年现实NPP的差异,可将中国植被恢复区划分为西部高潜力区、北部低潜力区和南部非潜力区3部分;潜在NDVI和潜在NPP的空间模拟可以将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直接影响与气候变化的影响分离,量化了外界压力下真实的生态状况和潜在生态状况的差异,为制定差别化的生态恢复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NPP 潜在NDVI 潜在植被 分类回归树 CASA模型
原文传递
Projected Potential Vegetation Change in China under the SRES A2 and B2 Scenarios 被引量:11
15
作者 姜大膀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26-138,共13页
The ability of seven global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models to reproduce East Asian monthly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ies during 1961 1990 is evaluated. January and July climate differences durin... The ability of seven global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models to reproduce East Asian monthly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ies during 1961 1990 is evaluated. January and July climate differences during the 2050s and 2090s relative to 1961-1990 projected by the seven-model ensemble under the 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 Scenarios (SRES) A2 and B2 scenarios are then briefly discussed. These projections, together with the corresponding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s under the SRES A2 and B2 scenarios, are subsequently used to drive the biome model BIOME3 to simulate potential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in China during the 2050s and 2090s. It is revealed that potential vegetation belts during the 2050s shift northward greatly in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 compared to those during 1961-1990. In contrast, potential vegetation change is slight in western China on the whol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otential vegetation during the 2090s is generally similar to that during the 2050s, but the range of potential vegetation change against 1961 1990 is more extensive during the 2090s than the 2050s, particularly in western China. Additionally, there exists model-dependent uncertainty of potential vegetation change under the SRES A2 scenario during the 2090s, which is due to the scatter of projected climate change by the models. The projected change in potential vegetation under the SRES A2 scenario during the 2090s is attributable to surface temperature change south of 35°N and to the joint changes of surface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north of 35°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potential vegetation PROJECTION UNCERTAINTY
下载PDF
基于IOCS的内蒙古潜在植被NPP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军 师银芳 王大为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70-1880,共11页
以综合顺序分类系统(IOCS)为基础,利用1985—2009年内蒙古及周边常规气象站的观测资料,采用NPP分类指数模型模拟内蒙古各潜在植被类型NPP,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NPP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①内蒙古地区植被NPP在空间分布上表现... 以综合顺序分类系统(IOCS)为基础,利用1985—2009年内蒙古及周边常规气象站的观测资料,采用NPP分类指数模型模拟内蒙古各潜在植被类型NPP,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NPP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①内蒙古地区植被NPP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的经向分布特征,多年均值介于0~366.5 gC·m-2·a-1之间,高值区中心分布在大兴安岭东北部;②各潜在植被类型中,碳汇潜力贡献率最大的潜在植被类型为微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类(ⅢC),其值为23.6%;最小的为寒温微干山地草原类(ⅡC),接近于0;③内蒙古潜在植被类型NPP表现出明显的干湿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且随寒温→微温→暖温、微干→微润→湿润→潮湿的变化其NPP值逐渐增大;但暖温极干暖温带荒漠类(ⅣA)和暖温干旱暖温带半荒漠类(ⅣB)并不符合这一规律,主要原因是较高的温度和较少的降水,达不到植被物质生长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CS 潜在植被 净初级生产力 分类指数模型 内蒙古
原文传递
近50年黑河流域潜在植被的演替及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军 马小平 魏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68,共8页
本研究以综合顺序分类法(IOCSG)为基本理论方法,在GIS的支持下,利用黑河流域1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间50年的气候数据模拟出黑河流域潜在植被的演替过程,在此基础上耦合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黑河流域潜在生态... 本研究以综合顺序分类法(IOCSG)为基本理论方法,在GIS的支持下,利用黑河流域1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间50年的气候数据模拟出黑河流域潜在植被的演替过程,在此基础上耦合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黑河流域潜在生态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潜在植被类型在逐渐减少,到c时期(1991-2010)时仅有11种植被类型,并且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性很大,下游额济纳旗地区植被类型非常单一。2)黑河中上游气候暖湿化,潜在植被向暖湿的植被类型发展,但变暖的速度大于变湿的速度,使植被类型不断退化;而下游额济纳旗地区,气候逐渐暖干化,潜在植被向暖干的植被类型发展,荒漠化较为严重。3)随着气候的变化,全流域植被类型逐渐减少,潜在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近年来下游额济纳旗地区植被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是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潜在植被 演替 潜在生态环境变化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研究新热点:2008-202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
18
作者 林慧龙 范迪 +1 位作者 冯琦胜 梁天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1-213,共13页
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ssland,CSCS)经过6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已成为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唯一的可数量化的草地分类系统。特别是2008年任继周等在Rangeland Journal专门著文... 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ssland,CSCS)经过6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已成为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唯一的可数量化的草地分类系统。特别是2008年任继周等在Rangeland Journal专门著文推介CSCS,开启了CSCS在国内外研究的新高潮。本研究以CSCS作为关键词从Wed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等科技论文数据库检索得2008-2020年发表的中英文文献分别为48和29篇。通过系统梳理,获得最新的研究成果如下:1)将CSCS与国际公认的Holdridge Life Zone、BIOME4分类体系在全球尺度上进行对比验证,论证了CSCS在草地类型划分方面的突出优势;2)使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坡度、坡向和坡度变化率等因子修正传统空间插值法,引入海拔、坡度等变量的多元回归和残差分析插值法,有效解决高海拔和复杂地形所带来的气候数据插值误差,提高了CSCS的模拟精度,也为深入广泛的应用提供了方法论依据;3)基于CSCS发生学特征,研究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现已在区域、全国及全球尺度上研究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为进一步的草地精细化分类管理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基础;4)热量状况和水分条件的组合是草原现象和过程的本质的因素,以CSCS为理论框架,用分类指标为参数构建草地第一性生产力(NPP)分类指数模型,该模型不仅揭示草地类型与其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内在联系,也为进一步研究地带性草地类型的生产潜力、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区域分布和全球分布提供了可能。在区域、全国和全球尺度上的比较验证可知,基于CSCS的草地NPP模型已发展成为草地生态系统第一性生产力评估及碳汇计算的新工具。未来CSCS研究亟待开展的工作主要有:1)完善CSCS亚类及型的定量分类体系;2)通过开发CSCS方法在草地营养载畜量和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完善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 空间插值法 潜在植被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CSCS和RegCM3模型的21世纪末中国潜在植被 被引量:7
19
作者 车彦军 赵军 +1 位作者 师银芳 王大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7-454,共8页
潜在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真实反映立地气候环境,对其分布特征的研究可为生态工程评价提供依据。本文以综合顺序分类系统理论为基础,选取RegCM3模型及A2情景下的预测数据,模拟了2071—2100年中国潜在植被的空间分布... 潜在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真实反映立地气候环境,对其分布特征的研究可为生态工程评价提供依据。本文以综合顺序分类系统理论为基础,选取RegCM3模型及A2情景下的预测数据,模拟了2071—2100年中国潜在植被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21世纪中国潜在植被均发生了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变化,具体表现为:温带森林和冻原高山草地向冷干方向变化,其中温带森林为中国主体潜在植被;亚热带森林向较冷地区演替;温带荒漠、热带森林及热带稀树草原向冷湿方向迁移;半荒漠向暖湿地区集中分布;干草原、温带湿润草地及热带荒漠向暖干方向变化,其中温带湿润草地和热带荒漠的空间分布重心迁移显著。本文揭示了21世纪中国潜在植被的变化规律,可为我国21世纪生态建设战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植被 综合顺序分类模型(CSCS) RegCM3模型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和GIS的黄土高原小流域植被退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索安宁 周睿 +1 位作者 洪军 葛剑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1-184,共4页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黄土高原泾河小流域植被覆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各种生境条件下最好自然植被覆盖为标准建立了小流域潜在植被覆盖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流域植被退化状况和植被生态恢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泾河小流域植被退化...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黄土高原泾河小流域植被覆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各种生境条件下最好自然植被覆盖为标准建立了小流域潜在植被覆盖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流域植被退化状况和植被生态恢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泾河小流域植被退化相当严重,占流域面积60. 06%的流域上中游宜林地区现仅保存森林和疏林共53 350hm2,其66. 93%已退化为其他植被覆盖;占流域面积39. 94%的中下游宜灌草地区有150 250hm2退化为植被覆盖稀疏的荒草地,此外还有79 500hm2的各种植被覆盖类型被开垦为各种类型的农业用地,植被生态恢复任务艰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潜在植被 植被退化 泾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