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区绿洲城市发展与水资源需求预警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唐宏 夏富强 +2 位作者 杨德刚 黄凤 乔旭宁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68-1174,共7页
基于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数据,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干旱区绿洲城市发展与水资源需求预警系统仿真模型,并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的水资源需求进行多情景模拟。模拟结果显示:①现有水资源条件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 基于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数据,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干旱区绿洲城市发展与水资源需求预警系统仿真模型,并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的水资源需求进行多情景模拟。模拟结果显示:①现有水资源条件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各情景下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系统均存在较强约束,采用调水与节水方案,乌鲁木齐市中、高速发展情景下到2030年将分别存在5.17亿m3、30.15亿m3的水资源缺口;②节水方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的效果远大于调水的效果,社会经济发展越快,节水带来的效果越明显;③适度增强城市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与规模效应,降低用水定额,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最有效的途径;④通过跨流域调水提高区域的供水能力,有助于减弱水资源系统对城市发展系统的约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 水资源潜力 预警分析 约束强度 绿洲城市 乌鲁木齐市
原文传递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中亚水资源开发潜力评估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旋旋 陈亚宁 +3 位作者 李稚 方功焕 王非 张姣优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6-134,共9页
定量评估水资源开发潜力对掌握区域水资源开发现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水资源利用率、灌溉率、地表水控制率、人均占有水量、重复利用率、生活用水定额、供水量模数、生态环境用水率等8个重要指标,借助模糊综合评... 定量评估水资源开发潜力对掌握区域水资源开发现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水资源利用率、灌溉率、地表水控制率、人均占有水量、重复利用率、生活用水定额、供水量模数、生态环境用水率等8个重要指标,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中亚五国水资源开发潜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亚地区整体水资源开发利用处于中级阶段,开发潜力综合评分值为0.5027,表明开发潜力较大。其中,哈萨克斯坦水资源综合评分值最高,为0.7124,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但要注意摒弃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综合评分值分别为0.5911、0.4887,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但应注意由广度开发逐渐向深度开发转变。下游国家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处于开发利用的高级阶段,综合评分值分别为0.3526、0.3150,水资源开发潜力较小。今后应注意发展节水型经济,注重水资源综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潜力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中亚五国
下载PDF
基于经济新常态的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倪志楠 李琼芳 +3 位作者 王凯燕 严方家 沈红霞 周正模 《水利经济》 2018年第2期10-14,共5页
以长春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未来经济处于新常态的发展态势,构建包含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评价等级标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以及层次分析法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3层模糊综合评价... 以长春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未来经济处于新常态的发展态势,构建包含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评价等级标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以及层次分析法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3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2015年为现状水平年,应用模型对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辖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不平衡,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全市用水效率,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经济新常态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长春市
下载PDF
中国大陆面向生态的水资源管理与调控战略 被引量:35
4
作者 周国逸 黄志宏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35-440,共6页
通过对 1999年度中国大陆降水量、水资源量和供需水量的分析 ,理论上提出了潜在的水资源和现实的水资源两个概念 ,潜在的水资源是所有形式产水量的总和 ,现实的水资源是指具有利用价值的水资源 ,认为中国的水资源战略应着力于将潜在的... 通过对 1999年度中国大陆降水量、水资源量和供需水量的分析 ,理论上提出了潜在的水资源和现实的水资源两个概念 ,潜在的水资源是所有形式产水量的总和 ,现实的水资源是指具有利用价值的水资源 ,认为中国的水资源战略应着力于将潜在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的水资源 ,但在西北干旱地区 ,如何使降水量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潜在水资源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在大陆范围内 ,潜在的水资源是丰富的 ,但现实的水资源不足 ,中国未来需水总量并不会有大的增加 ,但对水质的要求会有较大的提高。从面向生态的水资源管理观点出发 ,分析了从降水量到供需水量过程中一系列环节的调控途径和原理 ,指出了水资源宏观调控的技术和方法———植被调节、地表水水库调节、地下水水库调节和水体污染控制。针对我国各区域的具体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潜在水资源 现实水资源 生态 水资源管理
下载PDF
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15
5
作者 尹喜霖 柏钰春 +2 位作者 王勇 祁敏 姜吉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10,共6页
三江平原地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一般为100~200m,最厚达300m,为结构单一、大厚度的砂、砂砾石含水层,储存运移着巨量的孔隙水(部分为微承压水)。含水层疏导功能与富水性强,单井涌水量多在1000m3 d,且水质为矿化度小于1g L的淡水。依... 三江平原地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一般为100~200m,最厚达300m,为结构单一、大厚度的砂、砂砾石含水层,储存运移着巨量的孔隙水(部分为微承压水)。含水层疏导功能与富水性强,单井涌水量多在1000m3 d,且水质为矿化度小于1g L的淡水。依据含水层的地质时代和贮水介质类型,将三江平原地下水系统划分成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亚系统、第三系孔隙裂隙含水层亚系统、基岩裂隙含水层亚系统。其中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亚系统进一步分成更新统含水层次级亚系统和全新统含水层次级亚系统;第四系更新统含水层次级亚系统又细分为下、中、上更新统含水层。根据盆地浅部区域地下水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流域水系、地质构造、地貌条件、含水层结构及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对三江盆地地下水系统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各地下水动力亚系统受外部动力条件(降水、蒸发、地表水、地下水)的制约,同时受内动力条件(含水介质循环条件)的控制,形成了独特的地下水动力场;论述了含水层系统的特征、边界条件、输入特征、输出特征、内部功能特征等。最后对三江平原的地下水资源潜力进行了计算与评价:依据水均衡原理,充分地考虑了计算区及计算单元在开采状态下多年补、排均衡的基础上,利用长系列的气象、水文资料,应用三维模型模拟计算了丰、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地下水资源潜力 地下水系统 水文地质条件
下载PDF
水电上网模式的讨论 被引量:4
6
作者 吴东平 杨晓谨 《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 2003年第3期7-8,16,共3页
分析了水电的技术构成和在电网中的作用 ,论述了可调节水电容量作为电网运行资源的价值 ,提出了水电参加电网市场化运作的方案 ,讨论了水电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水电资源 上网模式 电力市场 上网电价
下载PDF
河道水资源资产确认及计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沈菊琴 聂勇 +3 位作者 孙付华 徐高彦 张胜男 张丹丹 《会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17,共6页
为了实现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对水资源概念分析基础上,界定了水资源资产及潜在水资源资产的内涵,分析了水资源资产具有与水资源的交互循环性、多功能性及非消耗性、重复利用性、随机不确定性以及数量与水... 为了实现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对水资源概念分析基础上,界定了水资源资产及潜在水资源资产的内涵,分析了水资源资产具有与水资源的交互循环性、多功能性及非消耗性、重复利用性、随机不确定性以及数量与水资源开发目标有关等特点;在提出河道水资源资产的确认条件及计量假设的基础上,根据水资源资产的概念构建了基于使用及供水过程的河道水资源资产计量模型,并分析了其约束条件。这一成果为完善水资源资产核算理论体系、提高我国水资源资产化管理水平以及绿色发展水平提供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河道水资源资产 河道潜在水资源资产 资产计量模型 约束分析
原文传递
污水资源化再利用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文华 孙大群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3-16,共4页
从水资源角度,论述了污水资源化再利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综述了国内外污水资源化再利用的历史与现状;指出我国污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再利用已进入全面启动的发展机遇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关键词 污水资源化 再利用 现状分析 发展机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