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经济大变局、中国潜在增长率与后疫情时期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25
1
作者 汤铎铎 +4 位作者 刘学良 倪红福 杨耀武 黄群慧 张晓晶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23,共20页
全球经济大变局意味着此前的生产和分工格局已经不可持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增强和加速了这一变局。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将更加脆弱,全球价值链面临更加剧烈的调整,全球债务再创新高已成定局,全球宏观经济治理进入未知领域,社会分... 全球经济大变局意味着此前的生产和分工格局已经不可持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增强和加速了这一变局。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将更加脆弱,全球价值链面临更加剧烈的调整,全球债务再创新高已成定局,全球宏观经济治理进入未知领域,社会分配呈现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之势,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正加速新工业革命的效果。面对后疫情时期的经济大变局,中国即将步入“十四五”时期,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时期的经济发展问题必须立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胸怀两个大局”来研究思考。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既是全球经济大变局的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还体现了中国经济政策的主动调整。2021—2025年中国经济年潜在增长率预计平均为5.7%。在资本和劳动投入趋势性下降之际,经济增长要更多地依赖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后疫情时期的中国高质量发展,在政策导向上应该积极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工业化战略,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战略,以及以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为主线的宏观调控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大变局 高质量发展 后疫情时期 潜在增长率 “十四五”时期
原文传递
未来15年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及指标研究 被引量:93
2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李雪松 +5 位作者 陆旸 汪红驹 冯明 娄峰 张彬斌 李双双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2,共18页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四新经济”蓬勃发展,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各方面风险管控有力。本文从供给侧角度,基于人口结构的变化预测未来潜在增...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四新经济”蓬勃发展,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各方面风险管控有力。本文从供给侧角度,基于人口结构的变化预测未来潜在增长率。不断降低的总和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趋势都将对供给侧生产要素产生直接的负向影响,最终会导致潜在经济增长率放缓。本文在情景预测中考虑了产能利用率和不能增加有效生产能力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对实际利用资本存量的影响。未来15年,中国经济不仅规模显著增加,而且结构也将发生明显变化。“十四五”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应遵循如下几个基本原则: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基石,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更高水平开放为牵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于“十三五”末期的国内外环境,按照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目标要求,“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应该涵盖以下六个方面:创新驱动取得显著进展,产业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国内市场得到显著提升,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绿色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基于这些主要目标和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潜力预测,参考国家中长期相关专项规划,并要留有余地,本文对“十四五”时期主要指标的选择及其目标设定给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15年 “十四五”时期 潜在增长率 新发展理念 发展目标
原文传递
2020—203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被引量:59
3
作者 刘伟 陈彦斌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68,共15页
2020—2035年是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虽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是广泛的,但从经济增长的视角来看,需要以实现到2035年人均实际GDP水平较2020年翻一番为核... 2020—2035年是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虽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是广泛的,但从经济增长的视角来看,需要以实现到2035年人均实际GDP水平较2020年翻一番为核心目标。然而,基于生产函数法对2020—2035年中国经济增长趋势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无论是基准情形还是乐观情形,中国经济均难以完成翻一番的目标,达不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因此,中国要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以提高资本质量,发展人工智能与促进质量型人口红利释放以缓解劳动人口数量下降的影响。实施以上政策后,预计2020—2035年中国的实际GDP年均增速将达到5.3%左右,由此使2035年人均实际GDP水平达到2020年的2.1倍,从而完成翻一番的增长任务,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 经济增长 中等收入陷阱 潜在增速
原文传递
如何解除人口老龄化对消费需求的束缚 被引量:36
4
作者 蔡昉 王美艳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3,共9页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在经历两个重要转折点时,经济增长会受到结构性冲击。劳动年龄人口到达峰值的转折点冲击主要在供给侧,导致供给侧潜在增长率降低;总人口到达峰值的转折点冲击主要在需求侧,可能导致需求侧潜在增长率降低。后一转折...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在经历两个重要转折点时,经济增长会受到结构性冲击。劳动年龄人口到达峰值的转折点冲击主要在供给侧,导致供给侧潜在增长率降低;总人口到达峰值的转折点冲击主要在需求侧,可能导致需求侧潜在增长率降低。后一转折点主要通过人口总量效应、年龄结构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对消费需求的扩大产生不利影响。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由于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低,其获得的劳动收入下降十分迅速,因此,消费水平将随年龄增长而趋于萎缩。而且,由于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和家庭养老均具有现收现付的性质,劳动年龄人口社保缴费负担重,消费有后顾之忧,在退休之前的年龄段上就出现消费减少的现象。扩大居民消费以保持总需求水平与供给侧潜在增长能力相适应,要求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收入分配、加大再分配力度,以及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普惠性和保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潜在增长率 居民消费 基本公共服务
原文传递
未来30年我国潜在增长率变化趋势及2049年发展水平预测 被引量:27
5
作者 易信 郭春丽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45,共10页
采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潜在增长率的测算表明,2030年在情景I、情景II和情景III下将分别下降到5.6%、4.9%和4.2%,2049年则分别下降到4.2%、3.7%和3.1%。2030年在情景I和情景II下,人均GDP将分别达到19132美元和17289美元,... 采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潜在增长率的测算表明,2030年在情景I、情景II和情景III下将分别下降到5.6%、4.9%和4.2%,2049年则分别下降到4.2%、3.7%和3.1%。2030年在情景I和情景II下,人均GDP将分别达到19132美元和17289美元,可以跨越高收入国家门槛;2049年在情景I、情景II和情景III下,人均GDP将分别达到48536美元、39636美元和31448美元。综合采用高收入区间法、典型样本法、中三分位法测算2049年高收入国家人均GDP平均水平应不低于43800美元、保守估计应不低于48000美元,表明我国通过努力有望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发展水平。应通过持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从增加生产要素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提升经济增长潜力,为确保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发展水平和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49年 潜在增长率 发展水平
原文传递
调整人口政策对中国长期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陆旸 蔡昉 《劳动经济研究》 2013年第1期35-50,共16页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整后的最新数据,并考虑到劳动参与率和自然失业率的人口结构特征,本文在Cai&Lu(2013)的模型基础上重新估计了2011-2020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我们发现,"十二五"期间中国平均潜在增长率为7.55%,"十三...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整后的最新数据,并考虑到劳动参与率和自然失业率的人口结构特征,本文在Cai&Lu(2013)的模型基础上重新估计了2011-2020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我们发现,"十二五"期间中国平均潜在增长率为7.55%,"十三五"期间中国平均潜在增长率为6.2%。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劳动参与率和自然失业率的影响不断增强,中国的平均潜在增长率在2021-2025年将进一步降低到5.41%;2026年以后会低于5%;2040年之后中国的潜在增长率甚至会低于4%。如果放开现有的人口生育政策,使人口的总和生育率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到1.77以上,虽然在短期内并不能使潜在增长率有所提高,但是将减缓中国长期潜在增长率的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潜在增长率 劳动参与率 自然失业率
原文传递
“十三五”我国成品油消费柴汽比预测 被引量:24
7
作者 丁少恒 仇玄 汤湘华 《国际石油经济》 2015年第11期58-61,75,共5页
"十一五"期间我国消费柴汽比出现下行趋势,"十二五"期间回落幅度明显加快。国内外的历史数据研究表明,经济发展阶段、汽车行业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柴汽比趋势的决定性因素。2020年以前,我国汽油需求增速总体将快于柴... "十一五"期间我国消费柴汽比出现下行趋势,"十二五"期间回落幅度明显加快。国内外的历史数据研究表明,经济发展阶段、汽车行业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柴汽比趋势的决定性因素。2020年以前,我国汽油需求增速总体将快于柴油;替代能源对汽柴油需求的冲击同时存在,对消费柴汽比变化趋势的影响有限。预计2020年我国消费柴汽比将降至1.0左右。受隐性资源的影响,不同经营主体销售柴汽比与我国需求柴汽比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汽比 工业化 潜在增长率 替代能源 隐性资源
下载PDF
如何认识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被引量:18
8
作者 蔡昉 《科学发展》 CAS 2017年第3期5-10,共6页
增长"没有水分",不仅是指关于增长的统计数据是真实的,而且是指经济增长不以资源、环境、生态、生产安全的恶化为代价。经济增长应是潜在增长率提高带来的增长,而不是靠政策刺激超越潜在增长率带来的增长。如果实际增长速度... 增长"没有水分",不仅是指关于增长的统计数据是真实的,而且是指经济增长不以资源、环境、生态、生产安全的恶化为代价。经济增长应是潜在增长率提高带来的增长,而不是靠政策刺激超越潜在增长率带来的增长。如果实际增长速度超过了潜在增长能力,就不能说是有质量的增长。增长速度能够保持在中高速,要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不能靠传统动能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质量 劳动生长率 潜在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从中国经济发展大历史和大逻辑认识新常态 被引量:19
9
作者 蔡昉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12,共10页
作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系列讲话精神的体会,本文把中国经济发展正在经历的阶段性变化,分别置于三个视野中进行观察。第一,从中国发展的长期历史过程看,新常态是中国发展由盛到衰再到盛的一个历史阶段,认识到这一点... 作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系列讲话精神的体会,本文把中国经济发展正在经历的阶段性变化,分别置于三个视野中进行观察。第一,从中国发展的长期历史过程看,新常态是中国发展由盛到衰再到盛的一个历史阶段,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保持应有的历史耐心和政策定力。第二,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着眼认识新常态,进一步增强了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增长动能转换的紧迫性。第三,与世界经济呈现的"新平庸"不同,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高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新常态 潜在增长率 改革红利
原文传递
新常态下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三重冲击及其治理路径——基于1981—2013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被引量:16
10
作者 罗浩轩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33,共10页
该文基于对1981—2013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发现2007年以后,中国农业的固定资本增长率高企,而农业劳动力和全要素(TFP)增长率却进入下降通道,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乏力,农业固定资本增长对农业TFP的挤出效应明显。原因是中国经济... 该文基于对1981—2013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发现2007年以后,中国农业的固定资本增长率高企,而农业劳动力和全要素(TFP)增长率却进入下降通道,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乏力,农业固定资本增长对农业TFP的挤出效应明显。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大规模农业投资遭遇资本报酬递减以及人口红利减少导致的农村"未富先老"和"未优先空"现象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带来了三重冲击。并且这种三重冲击均属于供给冲击,意味着新常态下中国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下行已经无法避免。不过,在当前,政府不应急于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而应着眼于夯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潜在增长率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周期拐点预测——基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与经验判断 被引量:15
11
作者 谢太峰 王子博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86,共10页
为研究中国经济周期拐点预测问题,考虑体制变革、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国际贸易与投资等因素,本文构建一个状态空间形式的多参数动态系统,应用Kalman滤波估算中国1978-2011年潜在经济增长率等变量并用VAR模型进行检验,结合对中国经... 为研究中国经济周期拐点预测问题,考虑体制变革、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国际贸易与投资等因素,本文构建一个状态空间形式的多参数动态系统,应用Kalman滤波估算中国1978-2011年潜在经济增长率等变量并用VAR模型进行检验,结合对中国经济周期特征和规律的经验判断形成预测思路:当经济运行超过可接受产出缺口区间阈值时,根据扩张期长而收缩期短的新特征,判断拐点的大致位置,若此时监测到潜在经济增长率趋势变动,则可对拐点做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周期 潜在增长率 KALMAN滤波 预测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可持续性与潜在增长率估算:一个综述 被引量:13
12
作者 邹卫星 房林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37,共7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表现特征、可持续性和潜在增长率估算三方面的理论综述,进一步论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理论尚需改进的空间。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波动 潜在增长率 可持续性
下载PDF
当前和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树成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2,共5页
本文分析了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特点,对2013年和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走势进行了分析。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可以呈现略高于8%的适度回升的良好态势;未来五年,经过努力,有望使中国经济在8%~9%的适度增长区间内,走出一种较为平... 本文分析了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特点,对2013年和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走势进行了分析。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可以呈现略高于8%的适度回升的良好态势;未来五年,经过努力,有望使中国经济在8%~9%的适度增长区间内,走出一种较为平稳的、锯齿形缓升缓降的良好新轨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宏观经济 经济走势 潜在增长率 适度增长区间
下载PDF
基于Bayesian Gibbs Sampler的状态空间模型估计方法研究及其在中国潜在产出估计上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昕东 耿鹏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5-63,共9页
本文将贝叶斯吉伯斯样本生成(Bayesian Gibbs Sampling,BGS)方法应用到状态空间模型的估计。首先介绍了BGS方法的基本内容和计算步骤,然后给定参数生成满足状态空间模型的模拟数据,并对模拟数据应用BGS方法估计。结果表明参数和状态向... 本文将贝叶斯吉伯斯样本生成(Bayesian Gibbs Sampling,BGS)方法应用到状态空间模型的估计。首先介绍了BGS方法的基本内容和计算步骤,然后给定参数生成满足状态空间模型的模拟数据,并对模拟数据应用BGS方法估计。结果表明参数和状态向量的估计值与参数和状态向量的真实值相当接近,明显优于基于Kalman滤波的最大似然估计结果。最后,本文将BGS算法应用于中国1980至2008年的潜在增长率与增长率缺口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估计 吉伯斯样本生成 状态空间模型 潜在增长率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展望:2020-2035、2035-2050 被引量:11
15
作者 林毅夫 文永恒 顾艳伟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5,共13页
本文基于二战后5个追赶型经济体的成功发展经验及后来者优势在预测中国增长潜力方面的关键作用,利用计量模型预测中国在2020-2035年和2035-2050年的增长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依靠后来者优势,中国在2020-2035年还有年均约8%的增长潜力,如... 本文基于二战后5个追赶型经济体的成功发展经验及后来者优势在预测中国增长潜力方面的关键作用,利用计量模型预测中国在2020-2035年和2035-2050年的增长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依靠后来者优势,中国在2020-2035年还有年均约8%的增长潜力,如能实现年均5%-6%的增长,那么到2035年就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2035-2050年,依靠后来者优势,中国还有约6%的增长潜力,如果能够实现4%的增长,那么到2049年,中国GDP总规模为美国的两倍,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潜力 潜在增长率 后来者优势
原文传递
TFP增长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基于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数据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自然 《金融评论》 CSSCI 2014年第1期24-37,123-124,共14页
本文利用1990~2011年中国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及相关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分区域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及要素增长及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1)264个地... 本文利用1990~2011年中国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及相关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分区域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及要素增长及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1)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1990~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近些年呈下降趋势,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尤其要提高东部TFP增长水平。东部地区GDP增长率和TFP增长高度正相关(尤其是第三阶段),说明东部地区提高TFP增长对GDP潜在增长率有促进作用。(3)提高中、西部固定资本存量水平。中、西部地区GDP增长率-9固定资本存量的增长率有正相关性.说明中、西部地区仍然可以通过提高固定资本存量的方式提高GDP潜在增长率。(4)提高劳动增长率。全国GDP增长率趋势值与劳动增长率趋势值高度正相关,提高劳动增长率也可以提高潜在增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TFP增长 潜在增长率 MALMQUIST指数法
原文传递
基于省际数据的潜在增长率测算:前瞻至2020年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振宇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25,共6页
利用1994年以来我国31个省份历史数据估算潜在增长率与发展水平间的数量关系,并进一步测算未来十年潜在增长率的变化情况。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不考虑外部环境影响,各省份潜在增长率在不变价人均GDP达到8000元左右时会逐步走低;未来十年... 利用1994年以来我国31个省份历史数据估算潜在增长率与发展水平间的数量关系,并进一步测算未来十年潜在增长率的变化情况。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不考虑外部环境影响,各省份潜在增长率在不变价人均GDP达到8000元左右时会逐步走低;未来十年我国平均潜在增长率接近7%;当前全国潜在增长率略高于8%,未来两年达到高点8.5%后,随着更多省份越过转折点,全国潜在增长率会快速下降;2020年我国潜在增长率会下降到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速度 潜在增长率
下载PDF
实现2035年发展目标的潜在增长率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泰岩 张仲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2,共9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目标,因此测算和回答能否和如何如期实现该目标,对于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坚持"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根据跨越和陷入"中等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目标,因此测算和回答能否和如何如期实现该目标,对于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坚持"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根据跨越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发展经验,对2021—2035年我国潜在增长率变化进行了测算。一是参照跨越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在我国相同发展阶段时各主要生产要素的变化,模拟设定我国未来各主要生产要素的增长率;二是通过运用附加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模型测算基准、乐观和悲观三种不同情境下未来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验证我国2035年发展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三是依据主要要素对潜在增长率的贡献度,提出我国如期实现2035年发展目标的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35年发展目标 潜在增长率 国际经验测算
下载PDF
中国经济将回归怎样的常态 被引量:5
19
作者 蔡昉 李雪松 陆旸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2,共8页
中国经济在回归常态的同时,也恰遇人口转变和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变化。特别是人口将进入负增长时代,是前所未有的变化,既带来一系列崭新的挑战,也提供诸多崭新的机遇。为了进一步认识变化了的发展阶段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现实,立足于在理... 中国经济在回归常态的同时,也恰遇人口转变和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变化。特别是人口将进入负增长时代,是前所未有的变化,既带来一系列崭新的挑战,也提供诸多崭新的机遇。为了进一步认识变化了的发展阶段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现实,立足于在理论上做足准备,在政策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行动中做出积极的反应。这要求在经济增长中更好体现新发展理念,也要求实现相应的思维范式转换,如供需两侧的改革可以实现同步和互补、政策取向从“取其轻”到“取其重”的转变、在更高的层面上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使中国经济回归常态的复苏具有可持续性,进而与长期发展实现良好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峰值 潜在增长率 磁滞效应
原文传递
城市化与潜在增长率:基于长期视角的增长效应评估 被引量:9
20
作者 巴曙松 杨现领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6-101,137,共6页
从单个国家不同阶段的纵向来观察,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强弱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横向跨国对比来看,不同国家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不存在统一的范式,城市化既可能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可能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未来城... 从单个国家不同阶段的纵向来观察,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强弱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横向跨国对比来看,不同国家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不存在统一的范式,城市化既可能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可能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未来城市化的速度将不可避免地放缓,人口结构也将逐步跨越老龄化的时间窗口,这会对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产生负面冲击;同时,中国分散型的城市化抑制了创新、规模经济和专业分工带来的增长效应;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出了较强的"中心偏向","中心—外围"式的城市化层级结构扩大了区域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人口结构 潜在经济增长 公共政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