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6月的250例产妇作为常规组,采用传统轮班制助产护理模式,且不实施产时体位管理。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的250例产妇作为责任制组,采用...目的探讨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6月的250例产妇作为常规组,采用传统轮班制助产护理模式,且不实施产时体位管理。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的250例产妇作为责任制组,采用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并联合实施产时体位管理。观察两组的产程、产后出血及分娩结局。结果责任制组的第一、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责任制组的产后出血量为(168.2±34.7)ml,显著少于常规组的(263.2±56.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责任制组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责任制组的新生儿娩出后5 min Apgar评分为(9.5±1.2)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2±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与产时体位管理能够提高分娩安全性,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使母婴获得更好的结局。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体位对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早期食管癌患者疼痛的改善效果和舒适度的影响,为患者ESD术后选择最佳体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接受ESD的120例早期食管癌...目的探讨不同角度体位对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早期食管癌患者疼痛的改善效果和舒适度的影响,为患者ESD术后选择最佳体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接受ESD的12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4组均为常规护理,A组术后取自由体位,B组术后取头高脚低30°卧位,C组术后取头高脚低45°卧位,D组术后取头高脚低60°卧位。观察对比4组患者术后回病房和术后8、16、24 h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及术后24 h 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结果A组男17例,女13例;B组男20例,女10例;C组男22例,女8例;D组男19例,女11例。所有患者年龄为30~85岁。4组患者术后疼痛NRS评分的时间主效应、分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618.13、12.14、6.75,均P<0.01)。4组患者术后回病房时的疼痛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8、16 h疼痛NRS评分分别为(1.93±0.64)、(0.60±0.47)分,低于A、B、C组(2.87±1.14)、(1.97±1.22)分,(2.17±0.83)、(0.97±0.61)分,(2.30±0.75)、(0.80±0.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0.79~4.72,均P<0.05);术后24 h B组疼痛NRS评分为(0.23±0.18)分,低于A、C、D组的(1.53±1.08)、(0.30±0.21)、(0.46±0.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2、1.34、1.37,均P<0.05);A、B、C、D组患者术后24 h GCQ总分分别为(96.96±3.05)、(99.77±3.21)、(93.53±3.76)、(92.20±3.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59,P<0.05),且B组患者高于A、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5、7.01、8.52,均P<0.05)。结论针对性体位管理可有效减轻行ESD的早期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展开更多
目的检索和评价腰麻术后体位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整合,获得最佳体位管理策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美国国立指南库(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英国国家临床优...目的检索和评价腰麻术后体位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整合,获得最佳体位管理策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美国国立指南库(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Care and Excellence,NICE);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络(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 Network,SIGN);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医脉通中关于腰麻术后体位管理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最佳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以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6月。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其中指南2篇,共识1篇,Meta分析/系统评价3篇,随机对照研究8篇,共获得15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腰麻术后体位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士对腰麻术后患者体位护理提供循证依据,利用科学的方法护理腰麻术后患者,从而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精准度及护理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家庭髋关节姿势管理对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髋关节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4岁痉挛型双瘫儿童32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cale,GMFCS)Ⅲ-Ⅳ级,采用随机数...目的:观察家庭髋关节姿势管理对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髋关节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4岁痉挛型双瘫儿童32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cale,GMFCS)Ⅲ-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我院行常规康复治疗,每年≥6个疗程,每个疗程10—14天,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指导患儿监护人使用矫形器行家庭髋关节姿势管理,包括夜间髋关节外展位睡眠,白天髋关节外展位站立,每日髋外展站立时间≥1h。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8—24个月拍摄骨盆平片,测量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双髋关节股骨头偏移百分比(migration percentage,MP)和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结果:治疗前,试验组MP值和A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试验组MP值为:20.96±6.35,对照组MP值为:29.78±9.38,试验组AI值为:18.53±2.54,对照组AI值为:21.17±2.73,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家庭髋关节姿势管理可有效减轻较小年龄痉挛型脑瘫儿童髋关节的进行性移位,有助于患儿髋关节正常发育。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6月的250例产妇作为常规组,采用传统轮班制助产护理模式,且不实施产时体位管理。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的250例产妇作为责任制组,采用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并联合实施产时体位管理。观察两组的产程、产后出血及分娩结局。结果责任制组的第一、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责任制组的产后出血量为(168.2±34.7)ml,显著少于常规组的(263.2±56.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责任制组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责任制组的新生儿娩出后5 min Apgar评分为(9.5±1.2)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2±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与产时体位管理能够提高分娩安全性,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使母婴获得更好的结局。
文摘目的探讨不同角度体位对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早期食管癌患者疼痛的改善效果和舒适度的影响,为患者ESD术后选择最佳体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接受ESD的12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4组均为常规护理,A组术后取自由体位,B组术后取头高脚低30°卧位,C组术后取头高脚低45°卧位,D组术后取头高脚低60°卧位。观察对比4组患者术后回病房和术后8、16、24 h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及术后24 h 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结果A组男17例,女13例;B组男20例,女10例;C组男22例,女8例;D组男19例,女11例。所有患者年龄为30~85岁。4组患者术后疼痛NRS评分的时间主效应、分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618.13、12.14、6.75,均P<0.01)。4组患者术后回病房时的疼痛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8、16 h疼痛NRS评分分别为(1.93±0.64)、(0.60±0.47)分,低于A、B、C组(2.87±1.14)、(1.97±1.22)分,(2.17±0.83)、(0.97±0.61)分,(2.30±0.75)、(0.80±0.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0.79~4.72,均P<0.05);术后24 h B组疼痛NRS评分为(0.23±0.18)分,低于A、C、D组的(1.53±1.08)、(0.30±0.21)、(0.46±0.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2、1.34、1.37,均P<0.05);A、B、C、D组患者术后24 h GCQ总分分别为(96.96±3.05)、(99.77±3.21)、(93.53±3.76)、(92.20±3.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59,P<0.05),且B组患者高于A、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5、7.01、8.52,均P<0.05)。结论针对性体位管理可有效减轻行ESD的早期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文摘目的检索和评价腰麻术后体位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整合,获得最佳体位管理策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美国国立指南库(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Care and Excellence,NICE);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络(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 Network,SIGN);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医脉通中关于腰麻术后体位管理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最佳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以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6月。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其中指南2篇,共识1篇,Meta分析/系统评价3篇,随机对照研究8篇,共获得15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腰麻术后体位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士对腰麻术后患者体位护理提供循证依据,利用科学的方法护理腰麻术后患者,从而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精准度及护理质量。
文摘目的:观察家庭髋关节姿势管理对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髋关节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4岁痉挛型双瘫儿童32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cale,GMFCS)Ⅲ-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我院行常规康复治疗,每年≥6个疗程,每个疗程10—14天,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指导患儿监护人使用矫形器行家庭髋关节姿势管理,包括夜间髋关节外展位睡眠,白天髋关节外展位站立,每日髋外展站立时间≥1h。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8—24个月拍摄骨盆平片,测量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双髋关节股骨头偏移百分比(migration percentage,MP)和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结果:治疗前,试验组MP值和A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试验组MP值为:20.96±6.35,对照组MP值为:29.78±9.38,试验组AI值为:18.53±2.54,对照组AI值为:21.17±2.73,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家庭髋关节姿势管理可有效减轻较小年龄痉挛型脑瘫儿童髋关节的进行性移位,有助于患儿髋关节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