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医毒物动力学 被引量:39
1
作者 贠克明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361-365,369,共6页
本文作者针对法医毒理学的任务、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将法医毒物动力学列为法医毒理学新的分支学科,并阐述了法医毒物动力学的概念、研究目的和任务、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内容涉及毒物动力... 本文作者针对法医毒理学的任务、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将法医毒物动力学列为法医毒理学新的分支学科,并阐述了法医毒物动力学的概念、研究目的和任务、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内容涉及毒物动力学、死后分布、动态分布、死后再分布、死后弥散、毒物分解动力学、毒物死后产生情况等。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将解决中毒法医学鉴定中的许多问题,如尸体或活体中毒当时机体内毒物浓度的推断、死后腐败产生毒物与生前服毒的区别、生前服毒与死后染毒的鉴别、毒物进入机体时间、途径和方式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理学 毒物动力学 法医毒物动力学 死后分布 死后再分布 死后弥散 毒物分解动力学 毒物死后产生
下载PDF
吗啡染毒大鼠死后体内吗啡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振波 吴家文 +1 位作者 汪秉康 王文东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71-74,共4页
作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慢性吗啡染毒大鼠死后,在不同时间尸体内吗啡公布的变化。发现随着死后时间的延长,吗啡在大鼠CNS的分布无明显改变;其它内脏器官组织中吗啡分布则有明显改变;内脏脂肪组织原未查见吗啡,随死后时... 作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慢性吗啡染毒大鼠死后,在不同时间尸体内吗啡公布的变化。发现随着死后时间的延长,吗啡在大鼠CNS的分布无明显改变;其它内脏器官组织中吗啡分布则有明显改变;内脏脂肪组织原未查见吗啡,随死后时间延长,吗啡含量增加.证实大鼠染毒死后尸体内吗啡存在重分布现象。初步讨论了死后体内吗啡分布的变化与死后时间的关系,为吸毒致死后尸检取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免疫组织化学 毒物学
下载PDF
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和静脉注射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分布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楠 贠克明 +3 位作者 孙俊红 尉志文 贺文艳 郭政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和静脉注射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分布特点。方法犬12只,其中6只经蛛网膜下腔,另6只经股静脉匀速注入利多卡因(5×15mg/kg)致死,迅速解剖动物,取大脑、侧脑室脑脊液、腰段脊髓腔脑脊液、不同脊髓节段(颈髓...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和静脉注射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分布特点。方法犬12只,其中6只经蛛网膜下腔,另6只经股静脉匀速注入利多卡因(5×15mg/kg)致死,迅速解剖动物,取大脑、侧脑室脑脊液、腰段脊髓腔脑脊液、不同脊髓节段(颈髓、胸髓、腰髓、骶髓),心、肺、肝、脾、肾、胆汁、尿、心血、周围血、注射部位肌肉和注射部位20 cm以外肌肉等脏器组织和体液,用气质联用法定性,气相色谱法定量检测其中利多卡因含量。结果蛛网膜下腔注射致死犬体内利多卡因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腰段脊髓腔脑脊液、骶段脊髓、胸段脊髓、侧脑室脑脊液、腰段脊髓、颈段脊髓、肺、肾、注射部位肌肉、心、大脑、脾、心血、肝、周围血、胆汁、注射部位20 cm以外的肌肉、尿;静脉注射致死犬体内利多卡因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肾、心、肺、脾、大脑、肝、周围血、胆汁、心血、颈段脊髓、胸段脑脊液、注射部位肌肉、腰段脊髓、注射部位20 cm以外的肌肉、侧脑室脑脊液、尿、腰段脊髓腔脑脊液、骶段脊髓。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致死犬背侧脊髓液中利多卡因含量最高,静脉注射致死犬肾脏利多卡因含量最高,此分布特征可为利多卡因麻醉意外法医学鉴定中入体途径的判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物分析 利多卡因 蛛网膜下腔麻醉 静脉注射 死后分布
下载PDF
甲哌啶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森 张云峰 +1 位作者 王炯 于忠山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50,共4页
建立生物检材中甲哌啶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研究甲哌啶(mepiquat chloride,MQ)灌胃染毒致死的大鼠动物模型。大鼠以1/2LD50剂量(200 mg/kg原药浓度)甲哌啶灌胃染毒,分别于染毒后3,8,12 h处死解剖,采集心、肝、脾、肺、肾... 建立生物检材中甲哌啶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研究甲哌啶(mepiquat chloride,MQ)灌胃染毒致死的大鼠动物模型。大鼠以1/2LD50剂量(200 mg/kg原药浓度)甲哌啶灌胃染毒,分别于染毒后3,8,12 h处死解剖,采集心、肝、脾、肺、肾、脑、膀胱、肌肉、小肠和胃组织,UPLC-MS/MS法定量检测各组织中甲哌啶浓度。试验中大鼠灌胃后,12h内小肠、胃、膀胱、肾是主要分布器官。肺中含量较低,小肠含量最多。8 h内各脏器中含量变化不大,8 h后组织内甲哌啶含量急剧下降。各组织与脑组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显示甲哌啶在大鼠体内死后分布不均匀并且各组织含量随着时间变化有所改变。甲哌啶口服染毒的致死动物模型、UPLC-MS/MS方法以及各组织分布规律可作为甲哌啶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鉴定参考依据,并且为全面正确采取检材进行毒物分析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哌啶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死后分布
下载PDF
呋喃丹及其代谢产物呋喃酚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文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6-710,共5页
建立生物样品中呋喃丹及其代谢物呋喃酚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内标分析法,研究两者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灌胃给予大鼠4倍LD_(50)(44 mg/kg)浓度为1. 8 mg/m L自制呋喃丹混悬液,死亡后分别于0,12,24,48,72和96 h取材,HPLC-MS/MS法... 建立生物样品中呋喃丹及其代谢物呋喃酚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内标分析法,研究两者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灌胃给予大鼠4倍LD_(50)(44 mg/kg)浓度为1. 8 mg/m L自制呋喃丹混悬液,死亡后分别于0,12,24,48,72和96 h取材,HPLC-MS/MS法测定心血、心、肝、脾、肺、肾、脑、左下肢肌、胃壁等检材中呋喃丹及呋喃酚含量。结果显示,死后0 h呋喃丹在大鼠体内分布如下:胃壁>肺、肝>肾、脾>心脏、心血、脑,并逐渐从胃壁、肺及心血向肝、肾、心及骨骼肌中转移。而呋喃酚在大鼠体内分布如下:胃壁>心血>肝、肾>脾、肌肉、肺、脑>心,心血、心、肝、脾、肾中的呋喃酚浓度死后显著上升(P <0. 05)。呋喃丹的降解及呋喃丹在不同组织间的扩散迁移共同导致了呋喃丹及其代谢产物呋喃酚组织浓度的死后变化。本研究建立的呋喃丹及呋喃酚组织含量HPLC-MS/MS检测方法及获得的死后分布规律可作为呋喃丹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并且为全面正确采取检材进行毒物分析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物分析 死后分布 HPLC-MS/MS 呋喃丹 呋喃酚
下载PDF
甲拌磷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喻洪江 贠克明 +4 位作者 尉志文 解天福 马珂 光永立 刁海鹏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建立甲拌磷灌胃染毒致死的大鼠动物模型,建立生物检材中甲拌磷的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 ,观察甲拌磷在3种剂量染毒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特点。方法大鼠2LD50、4LD50或8LD50甲拌磷灌胃染毒,死后立即解剖,采集心、肝、脾... 目的建立甲拌磷灌胃染毒致死的大鼠动物模型,建立生物检材中甲拌磷的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 ,观察甲拌磷在3种剂量染毒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特点。方法大鼠2LD50、4LD50或8LD50甲拌磷灌胃染毒,死后立即解剖,采集心、肝、脾、肺、肾、脑、肌肉、睾丸、心血和胃组织,GC/MS、GC/FPD法定性定量检测各组织和心血中甲拌磷。结果大鼠2LD50、4LD50和8LD50甲拌磷染毒后31±3min、19±4min和11±6min死亡。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均可检到甲拌磷。染毒死亡大鼠体内甲拌磷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2LD50组:胃组织>肝>脾>肾>肺>脑>睾丸>肌肉>心>心血。4LD50组:胃组织>肝>肺>脾>肾>睾丸>肌肉>脑>心>心血。8LD50组:胃组织>肝>肾>脾>肺>心>肌肉>睾丸>心血>脑。结论甲拌磷在大鼠体内死后分布不均匀。胃组织中含量最高,其次是肝、脾、肺和肾,脑、肌肉和睾丸含量最低。甲拌磷的灌胃染毒致死动物模型、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及死后分布规律可应用于甲拌磷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鉴定和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理学 死后分布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甲拌磷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中毒死亡大白兔体内分布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高勤 王玫 +2 位作者 张大明 常红发 刘耀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建立甲基苯丙胺中毒致死的动物模型,探讨其在致死大白兔体内的分布规律。方法:用6只日本♂大白兔经胃管按照150mg·kg-1(3LD50)给予盐酸甲基苯丙胺建立动物模型,大白兔死后迅速解剖并提取心、肝、脾、肺、肾、脑、肌肉、睾丸... 目的:建立甲基苯丙胺中毒致死的动物模型,探讨其在致死大白兔体内的分布规律。方法:用6只日本♂大白兔经胃管按照150mg·kg-1(3LD50)给予盐酸甲基苯丙胺建立动物模型,大白兔死后迅速解剖并提取心、肝、脾、肺、肾、脑、肌肉、睾丸、胃、心血、周围血、胆汁、尿液和玻璃体液,用正己烷∶乙醇(20∶1)作为提取溶剂,利用UPLC-MS/MS法检测其中甲基苯丙胺含量,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采用均数两两比较的SNK法。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实验大白兔胃内甲基苯丙胺含量最高,其次是脾、肺、肾、睾丸和尿液,而心血、周围血和玻璃体液中含量较低。结论:本实验的结果与相关案例报道基本吻合,这提示胃、脾、肾和尿液是甲基苯丙胺中毒案件鉴定的理想检材,中毒死后的甲基苯丙胺分布规律可为相关案件的鉴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死后分布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下载PDF
甲氰菊酯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凯 关培英 贠克明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7-90,93,共5页
目的建立甲氰菊酯家兔灌胃染毒致死模型和生物检材中甲氰菊酯的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研究甲氰菊酯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方法家兔6只,甲氰菊酯经口灌胃染毒,死亡后迅速解剖,取心血、外周血、肝等组织,气相色谱和... 目的建立甲氰菊酯家兔灌胃染毒致死模型和生物检材中甲氰菊酯的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研究甲氰菊酯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方法家兔6只,甲氰菊酯经口灌胃染毒,死亡后迅速解剖,取心血、外周血、肝等组织,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甲氰菊酯含量;部分组织经甲醛固定,HE染色,光镜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家兔染毒后2~3h出现中毒表现,染毒后4.5~8h死亡。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均检测到甲氰菊酯。甲氰菊酯在家兔体内死后分布为胃壁(458.92±32.82)μg/g、肾(46.47±6.30)μg/g、肝(35.79±20.11)μg/g、大脑(28.77±10.52)μg/g、心(26.49±4.10)μg/g、脾(22.23±5.37)μg/g、胆汁(10.87±1.42)μg/mL、肺(10.32±0.78)μg/g、周围血(8.14±1.12)μg/mL和心血(8.20±1.83)μg/mL。结论甲氰菊酯的灌胃染毒致死模型、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及死后分布规律可应用于甲氰菊酯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鉴定及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物分析 死后分布 中毒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甲氰菊酯
下载PDF
盐酸阿米替林在大鼠体内死后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培贤 赵瑛 +1 位作者 尉志文 贠克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第12期705-707,共3页
目的观察并研究盐酸阿米替林在大鼠体内死亡后的分布。方法建立盐酸阿米替林的中毒致死大鼠模型,大鼠经2倍LD50(39.2mg/kg)剂量盐酸阿米替林灌胃后,观察中毒症状,死亡后取脑、心、肺、肝、脾、肾、肌肉(左腿)、心血、周围血等... 目的观察并研究盐酸阿米替林在大鼠体内死亡后的分布。方法建立盐酸阿米替林的中毒致死大鼠模型,大鼠经2倍LD50(39.2mg/kg)剂量盐酸阿米替林灌胃后,观察中毒症状,死亡后取脑、心、肺、肝、脾、肾、肌肉(左腿)、心血、周围血等组织、脏器和体液,薄层色谱扫描法检测其中盐酸阿米替林含量。结果大鼠在灌药后3~5min即出现抽搐症状,间隔3min抽搐1次,每次抽搐持续2~4秒,2h内死亡。2倍LD50剂量盐酸阿米替林灌胃后,各脏器阿米替林浓度由高向低分别为肺〉肝、肌肉、肾、脾〉心、脑、心血、外周血。结论使用薄层色谱分析法检测盐酸阿米替林,其方法简便、快速,中毒死亡大鼠肺、肝、肾、脾和肌肉中盐酸阿米替林含量较高,可作为疑似阿米替林中毒案件毒物分析的检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阿米替林 薄层色谱 中毒 死后分布
下载PDF
溴敌隆及其代谢物-苄叉丙酮在犬体内的死后分布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丹玭 杨泽国 +3 位作者 尉志文 傅善林 刘良 贠克明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研究溴敌隆及其代谢物-苄叉丙酮在中毒致死犬体内死后分布规律,为溴敌隆中毒检材的采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经口给予犬2倍和4倍LD_(50)溴敌隆,待其死亡后迅速解剖取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心血、外周血、尿、胆汁、心、肝、... 目的研究溴敌隆及其代谢物-苄叉丙酮在中毒致死犬体内死后分布规律,为溴敌隆中毒检材的采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经口给予犬2倍和4倍LD_(50)溴敌隆,待其死亡后迅速解剖取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心血、外周血、尿、胆汁、心、肝、脾、肺、肾、脑、左下肢肌、膀胱、胃、胃内容、胰等脏器和体液中溴敌隆和代谢物-苄叉丙酮的含量。结果犬经2倍和4倍LD_(50)溴敌隆灌胃染毒后3d开始出现出血症状,(178.40±20.94)h后死亡。溴敌隆和代谢物-苄叉丙酮在各组织脏器及体液中的死后分布为:溴敌隆2LD_(50)组溴敌隆:胆汁>尿、肝、心、肾>心血、外周血、脾、肺等;苄叉丙酮:胆汁、尿、心血、外周血、肺、胃内容中含量高于其他脏器。溴敌隆4LD_(50)组溴敌隆:胆汁、尿>肝、外周血>心血、胃内容物等脏器。苄叉丙酮:胆汁、尿、肺浓度高于其他脏器。结论溴敌隆及其代谢物-苄叉丙酮在中毒致死犬体内死后分布不均匀,溴敌隆在胆汁、尿、肝脏、心血和外周血含量较高,代谢物-苄叉丙酮在胆汁、尿、肺较高。胆汁、尿、肝脏、心血、外周血可作为疑似溴敌隆中毒毒物分析的检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物分析 死后分布 溴敌隆 代谢物-苄叉丙酮 GC-MS/MS
原文传递
芬太尼中毒死亡大白兔体内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高勤 王玫 +2 位作者 张大明 常红发 刘耀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9-392,共4页
目的建立芬太尼中毒致死的动物模型,探讨芬太尼在致死大白兔体内的分布规律。方法用6只雄性大白兔按5.4mg/kg(2LD50)经耳缘静脉推注芬太尼注射液,大白兔死后迅速解剖并提取心、肝、脾、肺、肾、脑、肌肉、睾丸、胃、心血、周围血、胆汁... 目的建立芬太尼中毒致死的动物模型,探讨芬太尼在致死大白兔体内的分布规律。方法用6只雄性大白兔按5.4mg/kg(2LD50)经耳缘静脉推注芬太尼注射液,大白兔死后迅速解剖并提取心、肝、脾、肺、肾、脑、肌肉、睾丸、胃、心血、周围血、胆汁和尿液,用正己烷∶乙醇(20∶1)萃取,利用UPLC-MSn法检测各组织和体液中芬太尼含量,使用SPSS15.0进行方差分析,均数两两比较的SNK法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实验大白兔给药后1min出现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等中毒症状,平均4.7min因呼吸抑制而死亡。死后肺内芬太尼含量最高,其次是肾和心,而尿液中含量较低。结论本实验的结果与相关案例报道基本吻合,提示肺、肾和心脏是芬太尼中毒案件鉴定的理想检材,芬太尼在致死大白兔体内的分布规律可为相关案件的鉴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理学 芬太尼 死后分布 超高效液相色谱-多级质谱(UPLC—MSn)
原文传递
生物检材中微量斑蝥素的检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维蓉 孟品佳 李宜春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2年第3期152-154,共3页
本文提出了用酸解法分离提取生物检材中的斑蝥素,并提供了一种新的薄层显色方法。以烯丙异丙巴比妥为内标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斑蝥素含量,准确可靠。回收率可达85%。应用该法测定了中毒动物死后的体内分布。
关键词 斑蝥素 酸解提取法 气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死后体内分布
下载PDF
河豚毒素在死后豚鼠组织和体液中的分布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伟 达情 沈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研究河豚毒素在死后豚鼠组织和体液中的分布规律,为河豚毒素中毒的法医学鉴定和临床诊治提供方法和评价依据。方法建立河豚毒素的豚鼠灌胃染毒致死模型,豚鼠分别以100、50、15μg/kg3种剂量河豚毒素灌胃后,观察其中毒症状,待豚鼠死... 目的研究河豚毒素在死后豚鼠组织和体液中的分布规律,为河豚毒素中毒的法医学鉴定和临床诊治提供方法和评价依据。方法建立河豚毒素的豚鼠灌胃染毒致死模型,豚鼠分别以100、50、15μg/kg3种剂量河豚毒素灌胃后,观察其中毒症状,待豚鼠死亡后立即解剖,分别取心、肝、脾、肺、肾、脑、胃、肠、胆汁、心血和尿液,用LC-MS/MS检测其中河豚毒素含量。结果豚鼠河豚毒素灌胃染毒后,均出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中毒症状继而死亡。肺、胃、肠、尿液中河豚毒素含量较高,其次为血液、心、脑,胆汁中含量最低。结论河豚毒素在豚鼠体内死后分布不均匀,肺、胃、肠、尿液和血液中含量较高,可作为疑似河豚中毒检测河豚毒素的较佳检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理学 河豚毒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死后分布 豚鼠
下载PDF
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家兔死后体内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解文凯 管青林 +7 位作者 路晓君 梁嘉豪 吕晨曦 王涛 胡萌 尉志文 贠克明 崔海燕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研究乌头生物碱及6种代谢物在中毒家兔死后体内的分布规律,为乌头生物碱中毒案件中检材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生川乌粉碎制成水煎剂,以其中乌头碱的LD50计算,给予家兔灌胃,待其死亡后立即解剖取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目的研究乌头生物碱及6种代谢物在中毒家兔死后体内的分布规律,为乌头生物碱中毒案件中检材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生川乌粉碎制成水煎剂,以其中乌头碱的LD50计算,给予家兔灌胃,待其死亡后立即解剖取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检材中乌头生物碱及6种代谢物的含量。结果乌头生物碱及6种代谢物在各脏器及体液中的死后分布情况为:(1)乌头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胃、肺、肾、心、肝、肌、脾;(2)新乌头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肺、胃、肾、肝、肌、脾、心;(3)次乌头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胃、肺、肝、脾、肾、肌、心;(4)苯甲酰乌头原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胃、脾、肾、肺、肌、心、肝;(5)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胃、脾、肾、肺、肌、肝、心;(6)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胃、肾、脾、肺、肌、肝、心;(7)乌头原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肾、胃、心、脾、肝、肌、肺;(8)新乌头原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肾、胃、肝、心、肺、脾、肌;(9)次乌头原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肝、肾、脾、胃、心、肺、肌。结论乌头生物碱及6种代谢物分布以血液和尿液中为主,在脏器以胃、肺脏、肾脏和肝脏等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物分析 死后分布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乌头生物碱 代谢物
原文传递
呋喃酚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呋喃丹染毒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及死后再分布
15
作者 文岩 韩昱哲 +6 位作者 龚铎 解文凯 吕晨曦 孟宇珍 张潮 尉志文 贠克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601-605,共5页
目的建立呋喃丹的家兔灌胃染毒致死模型,观察呋喃丹Ⅱ相代谢物呋喃酚葡萄糖醛酸结合物(carbofuran-7-phenyl glucuronic acid,Glu-7PH)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及死后再分布规律。方法死后分布:对家兔使用1/2LD50、LD50、2LD50呋喃丹灌胃染... 目的建立呋喃丹的家兔灌胃染毒致死模型,观察呋喃丹Ⅱ相代谢物呋喃酚葡萄糖醛酸结合物(carbofuran-7-phenyl glucuronic acid,Glu-7PH)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及死后再分布规律。方法死后分布:对家兔使用1/2LD50、LD50、2LD50呋喃丹灌胃染毒,染毒死亡家兔立即解剖,灌胃后2 h仍未死亡家兔采用二氧化碳(CO_(2))吸入法处死后立即解剖,取心肌、心血、肝、脾、肺、肾、脑和右下肢肌肉。死后再分布:家兔用4LD50呋喃丹灌胃染毒,仰卧位置于室温(15℃)条件下,分别于死后0、12、24、48、72 h取心肌、心血、肝、脾、肺、肾、脑和右下肢肌肉。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检测Glu-7PH含量。结果死后分布结果显示,3个剂量组中,各组织中Glu-7PH含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死后再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心血、心肌、脾、肾、脑及右下肢肌肉中Glu-7PH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肺中Glu-7PH含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兔心肌、心血、肝、肺、肾、脑和下肢肌肉可作为Glu-7PH检测分析样本。Glu-7PH在家兔肝和肺中存在死后再分布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理学 呋喃酚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死后分布 死后再分布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家兔
下载PDF
甲胺磷在犬体内的死后分布 被引量:1
16
作者 尉志文 肖昆 +1 位作者 孙全刚 贠克明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275,279,共4页
目的建立甲胺磷的犬灌胃染毒致死模型,观察甲胺磷在犬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方法犬经8倍LD50(7.4mg/kg)剂量甲胺磷灌胃后,观察其中毒症状,死亡后即刻解剖,分别取心、肝、脾、肺、肾、脑、右上肢肌、右下肢肌、胸肌、胃组织、心血、胆汁... 目的建立甲胺磷的犬灌胃染毒致死模型,观察甲胺磷在犬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方法犬经8倍LD50(7.4mg/kg)剂量甲胺磷灌胃后,观察其中毒症状,死亡后即刻解剖,分别取心、肝、脾、肺、肾、脑、右上肢肌、右下肢肌、胸肌、胃组织、心血、胆汁、玻璃体液和尿液,GC/MS和GC法检测其中甲胺磷含量。结果犬8倍LD50甲胺磷灌胃染毒后20min内出现中毒症状(,53.3±14.1)min死亡。各组织脏器及体液中甲胺磷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胃(99.84±0.87)μg/g、脾(46.87±28.67)μg/g、肝(43.82±22.74)μg/g、肾(43.79±29.04)μg/g、心血(35.36±13.98)μg/mL、肺(35.25±18.59)μg/g、尿34.81μg/mL、胸肌(19.23±17.18)μg/g、右上肢(16.92±8.98)μg/g、心(15.09±6.11)μg/g、右下肢(12.83±7.63)μg/g、脑(10.91±4.13)μg/g、胆汁(6.75±1.45)μg/mL、玻璃体液(6.22±4.97)μg/mL。结论甲胺磷在犬体内死后分布不均,胃、脾、肝、肾、心血、肺、尿检材中含量较高,可作为疑似甲胺磷中毒毒物分析的检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理学 死后分布 甲胺磷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原文传递
氯氮平及其代谢产物在兔体内的死后分布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晓辉 尉志文 +1 位作者 于晓巍 贠克明 《中南药学》 CAS 2013年第7期492-495,共4页
目的建立氯氮平的新西兰大白兔染毒致死模型,观察氯氮平(CLP)及其代谢物在兔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方法按LD50(270 mg.kg-1)与4 LD50(1 080 mg.kg-1)氯氮平给新西兰大白兔灌胃,待实验动物心跳呼吸等生命体征全部消失后,在死亡当时,迅速... 目的建立氯氮平的新西兰大白兔染毒致死模型,观察氯氮平(CLP)及其代谢物在兔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方法按LD50(270 mg.kg-1)与4 LD50(1 080 mg.kg-1)氯氮平给新西兰大白兔灌胃,待实验动物心跳呼吸等生命体征全部消失后,在死亡当时,迅速解剖动物,提取心血、尿、脑、心、肝、脾、肺、肾等组织,样本冷冻保存,经固相萃取提取后,LC/MS/MS定性、定量检测其中氯氮平(CLP)及其代谢物去甲氯氮平(DMCLP)、N-氧化氯氮平(CLP-NO)的含量。结果氯氮平及其代谢物的死后分布存在器官的依存性,肺、肝、肾等器官的分布浓度高,而玻璃体液及下肢肌分布浓度较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CLP及其代谢物在组织中浓度(尿液除外)有所升高,CLP代谢物与原体浓度的比值随剂量的增加有所下降。结论氯氮平及其代谢物在新西兰大白兔分布不均匀,除常规的尿和血液可以作为分析的检材以外,肝、肺、肾等氯氮平及其代谢物富集的器官亦可作为检案的分析样本。氯氮平及其代谢物浓度与染毒剂量成正比,代谢物与原药浓度的比值与染毒剂量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后分布 氯氮平 去甲氯氮平 N-氧化氯氮平
下载PDF
嗜尸性昆虫证据在案发现场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禹 王江峰 王敏 《政法学刊》 2014年第2期72-76,共5页
为了明确案发现场昆虫证据的分布,为法医昆虫学现场昆虫证据收集提供借鉴,我们利用猪尸体进行模拟,对现场昆虫的分布进行了调查,重点观察了大头金蝇、丝光绿蝇、绯颜裸金蝇、厚环黑蝇、阎甲科、隐翅甲科、埋葬甲科和皮蠹科昆虫的活动情... 为了明确案发现场昆虫证据的分布,为法医昆虫学现场昆虫证据收集提供借鉴,我们利用猪尸体进行模拟,对现场昆虫的分布进行了调查,重点观察了大头金蝇、丝光绿蝇、绯颜裸金蝇、厚环黑蝇、阎甲科、隐翅甲科、埋葬甲科和皮蠹科昆虫的活动情况。结果表明,昆虫标本主要分布于尸体上及现场约10米范围的地面和地下,据此我们提出了法医昆虫学现场取样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时间推断 嗜尸性昆虫 分布
原文传递
Postmortem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morphine in dependent rats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惠玲 马丽霞 +1 位作者 唐承汉 赵晏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3年第4期230-234,共5页
Objective: Morphine concentration measured in postmortem tissues may or may not reflect antemortem concentration. We measured levels of morphine in autopsied tissues to determine whether morphine distribution in morph... Objective: Morphine concentration measured in postmortem tissues may or may not reflect antemortem concentration. We measured levels of morphine in autopsied tissues to determine whether morphine distribution in morphine-dependent rats is altered after death. Methods: Solid-phase extraction was used to extract morphine from the samples, and morphine levels were measured at 0-96 h postmortem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Results: The study of the morphine dependent rats showed a significant (P<0.05) increase of morphine concentration in postmortem cardiac blood, liver tissues and kidneys tissue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was also observed at 72 h and 96 h postmortem in the brain, while morphine levels in cardiac tissues only increased at 24 h and 96 h postmortem. These changes were associated with an observed pH rapid decrease: pH of cardiac blood dropped from 7.36±0.15 to 6.86±0.09 (P<0.01), pH of liver tissues from 6.98±0.04 to 6.34±0.03 (P<0.05). Conclusion: The postmortem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morphine occurs in dependent rats, but different from the change that occurs in acute poisoning rats. The morphine concentration in cardiac blood and tissues tends to increase during the period of 0-96 h postmortem in dependent rats. Morphine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with pH rapid decrease. The antemortem internal amount of morphine affects its postmortem regional distribution. It appears that several mechanisms are accountable for postmortem morphine distributi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and patterns may eventually lead to better choices of samples which may better represent antemortem drug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mortem regional distribution DEPENDENCE MORPHINE RAT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Lidocaine in Different Body Fluids/Tissues after Subarachnoid Space an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a Lethal Dose of Lidocaine
20
作者 Nan Zhang JunHong Sun +6 位作者 Zhiwen Wei Wenyan He Guohua Jin Xiaohong Zhang Pengxiang Gao Longmei Wang Keming Yun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 2015年第1期48-53,共6页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concentration of lidocaine in different body fluids/tissues after subarachnoid space an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s of a lethal dose of lidocaine.Totally 18 dogs were use...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concentration of lidocaine in different body fluids/tissues after subarachnoid space an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s of a lethal dose of lidocaine.Totally 18 dogs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Six dogs were given subarachnoid anesthesia,another were given an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a dose of 75 mg/kg weight of lidocaine hydrochloride in 5 min and the last 6 dogs were used as the blank control dogs and given a subarachnoid space injection or a femoral artery injection of the same volume of sodium chloride.As soon as its vital signs disappeared,each dog was dissected and the specimen,such as brain,cerebrospinal fluid(CSF)in lateral ventricle,CSF in subarachnoid space,spinal cord(cervical spinal cord,thoracic spinal cord,lumbar spinal cord,and waist spinal cord),heart,lung,liver,spleen,kidney,bile,urine,heart blood,peripheral blood,muscle in injection location,and muscle in no injection location,were collected for analysis of lidocaine immediately.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From the maximum to the minimum,the order of lidocaine concentration detected in the subarachnoid space‑administered dogs was as follows:CSF in subarachnoid space,waist spinal cord,thoracic spinal cord,CSF in lateral ventricle,lumbar spinal cord,cervical spinal cord,lung,kidney,muscle in injection location,heart,brain,spleen,heart blood,liver,peripheral blood,bile,muscle in no injection location,and urine.The order of lidocaine concentration detected in the intravenously administered dogs was as followed:Kidney,heart,lung,spleen,brain,liver,peripheral blood,bile,heart blood,cervical spinal cord,thoracic spinal cord,muscle in injection location,lumbar spinal cord,muscle in no injection location,CSF in subarachnoid space,urine,and CSF in lateral ventricle.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lidocaine was detected in the subarachnoid space CSF of subarachnoid space‑administered dead dogs,while in intravenously injected dead dogs,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esthesia accident distribution of lidocaine forensic medicine forensic toxicological analysis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intravenous injection LIDOCAINE postmortem distribution subarachnoid administration subarachnoid anesthesi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