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代谥号追加范围的考察
1
作者 苗霖霖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28-134,共7页
金代的谥号自太宗时期就已经出现,至世宗时期逐渐定型,自章宗时期开始,谥号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展,并成为国家荣誉赏赐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代谥号使用的范围较广,不仅皇帝、皇后、宗室以及三品以上官员在死后会拥有谥号,甚至部分为国战死的... 金代的谥号自太宗时期就已经出现,至世宗时期逐渐定型,自章宗时期开始,谥号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展,并成为国家荣誉赏赐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代谥号使用的范围较广,不仅皇帝、皇后、宗室以及三品以上官员在死后会拥有谥号,甚至部分为国战死的官员及其妻女在死后也会获谥。国家通过对逝者追加谥号的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对皇室宗亲和高级官员的褒奖,提升他们的死后哀荣,更可以通过对战死官员及其家属的谥号追加,起到号召国民忠君爱国、抵抗外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谥号 谥法
下载PDF
先秦《谥法》行用考 被引量:6
2
作者 薛金玲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94,共4页
西周初期多美谥,谥号之有善恶自周昭王、鲁炀公始。春秋时期,儒家更加强调谥法的褒贬原则,谥法成为维护封建礼教的工具。战国时期,谥法显扬功绩的作用加大。从先秦主要人物谥号行迹与《谥法》之对照看,除"昭"、"懿"... 西周初期多美谥,谥号之有善恶自周昭王、鲁炀公始。春秋时期,儒家更加强调谥法的褒贬原则,谥法成为维护封建礼教的工具。战国时期,谥法显扬功绩的作用加大。从先秦主要人物谥号行迹与《谥法》之对照看,除"昭"、"懿"、"夷"三谥字外,其余皆相符,且同谥者,行迹相似,善恶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谥号 谥法 时代 考证
下载PDF
构建正统:东晋成、康、穆三帝谥号的西周拟态论
3
作者 邱正涛 董刚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7-60,123,共15页
东晋成、康、穆三帝谥号与西周成、康、穆三王谥号相同,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帝王谥号中比较罕见。成、康、穆三王是西周毋庸置疑的天下共主,东晋皇帝谥号的西周拟态现象很可能是效仿西周的“故事”进行政权正统性和合法性的构建。这种... 东晋成、康、穆三帝谥号与西周成、康、穆三王谥号相同,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帝王谥号中比较罕见。成、康、穆三王是西周毋庸置疑的天下共主,东晋皇帝谥号的西周拟态现象很可能是效仿西周的“故事”进行政权正统性和合法性的构建。这种构建分为两个方面:对外而言,东晋通过册封、赐谥、接受朝贡等方式,在华夷体系下构建以东晋为华夏正统的天下格局;对内而言,司马皇室、门阀士族之间多方力量共同作用,利用西周诸侯拱卫周王室与士族官僚辅佐东晋皇室的相似之处,塑造皇权与士族“共天下”的政治格局。因此,东晋成、康、穆三帝谥号的选定是多方合力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 谥号 正统性 天下秩序 政治合力
下载PDF
汉宣帝庙号的废立与东汉初年的政治文化转型
4
作者 田丰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101,共11页
两汉之际宣帝庙号的废立是这一时期政治文化转型的结果。东汉建立后,新莽末年所设宣帝庙号一度不被承认,究其原因,在于光武有意消除王莽的政治影响,重建周制,拔擢私亲,宣示东汉的特殊性。随着东汉政治向“霸王道杂之”回归,孝宣政治成... 两汉之际宣帝庙号的废立是这一时期政治文化转型的结果。东汉建立后,新莽末年所设宣帝庙号一度不被承认,究其原因,在于光武有意消除王莽的政治影响,重建周制,拔擢私亲,宣示东汉的特殊性。随着东汉政治向“霸王道杂之”回归,孝宣政治成为重要的参考,宣帝地位因此提升。建武十九年庙制改革,光武基于现实与未来的双重考虑,主动追尊宣帝庙号。宣帝庙号的确立,意味着革新后的汉制超越了周制,也消解了光武四亲庙存在的意义,东汉皇帝只得通过其他途径维系与本支先祖的联系。宣帝庙号在两汉之际的废立过程,也是东汉王朝融入汉朝大宗,完善汉家制度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宣帝 庙号 继周 立汉 光武四亲庙
原文传递
关于唐代官员谥法运作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华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1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唐代官员谥法在运作过程中,在请谥、拟谥的阶段存在具体执行、操作的官员群体不符合文献记载的现象,在驳议阶段存在谥号用字意义和字数的争论,在赐谥阶段受到了来自皇帝的较大影响,而正常程序之外的改谥则是对正常程序的延伸、补充,追... 唐代官员谥法在运作过程中,在请谥、拟谥的阶段存在具体执行、操作的官员群体不符合文献记载的现象,在驳议阶段存在谥号用字意义和字数的争论,在赐谥阶段受到了来自皇帝的较大影响,而正常程序之外的改谥则是对正常程序的延伸、补充,追谥则在皇帝的参与与否、是否可以追谥等方面也有很多正常程序所不具备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官员 谥号 谥法运作
原文传递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谥号用字——魏晋南北朝官员谥法、谥号研究之二 被引量:1
6
作者 戴卫红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7-21,共5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气虽以复谥为美,但在实际评谥过程中,官员谥号以单谥为主。谥号用字绝大多数为美谥或平谥,恶谥极少。由于现实评议的需要,当时还采用了一些《周书.谥法》篇中没有的谥号用字,不过这些谥号用字仍可能有本可依。
关键词 谥号 单谥 复谥 美谥 恶谥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官员给谥程序——魏晋南北朝官员谥法、谥号研究(三) 被引量:3
7
作者 戴卫红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3-28,123,共6页
两晋南朝时期,尚书省官员参加了百官给谥程序中"议谥"这一环节。北魏官员谥号的实际评议过程中,尚书省负责审核行状的真伪,确定行状的记载与考簿的记载一致之后,将行状交与太常寺,太常卿、太常博士根据行状评议此人的谥号;当... 两晋南朝时期,尚书省官员参加了百官给谥程序中"议谥"这一环节。北魏官员谥号的实际评议过程中,尚书省负责审核行状的真伪,确定行状的记载与考簿的记载一致之后,将行状交与太常寺,太常卿、太常博士根据行状评议此人的谥号;当官员的谥号与其生前考课行迹不一致时,尚书省的官员依照官员生前的考课行迹,对礼官评议的谥号进行驳议,这一点直接影响了唐代的相关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谥号 给谥程序 尚书省 太常寺
下载PDF
吐鲁番文书所见《谥法》残本略考 被引量:3
8
作者 戴卫红 《吐鲁番学研究》 2010年第1期54-68,共15页
本文通过与现存的谥法文献对照,对高昌时期的《谥法》残本进行了补充和分析,在这份残存的《谥法》中,共出现22个谥字,30条谥解。其中,“通敏先识曰口”、“残仁损善曰克”、“绥来士民曰怀”、“协谐九族曰和”等谥解现存文献不载... 本文通过与现存的谥法文献对照,对高昌时期的《谥法》残本进行了补充和分析,在这份残存的《谥法》中,共出现22个谥字,30条谥解。其中,“通敏先识曰口”、“残仁损善曰克”、“绥来士民曰怀”、“协谐九族曰和”等谥解现存文献不载。这份出现于高昌时期的《谥法》残本,不仅深受汉代谥法文献的影响,也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家对《谥法》进行增广、阐释的产物,完全有可能是从北朝政权流传至高昌地区的。而在高昌王国内是否对官员采取谥法,若采取谥法,其官品规定如何仍是一疑问;从三个高昌王谥号的谥字和字数,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受到了十六国北朝帝王谥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文书 《谥法》残本谥法 谥号
下载PDF
《昊天有成命》属《大武乐章》考辨 被引量:4
9
作者 梁锡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96,共6页
王国维考证《大武乐章》包含《昊天有成命》,此结论却为高亨等学者否定。王氏循《武宿夜》以考《大武》的方法是正确的,《昊天有成命》中的"成王"决非姬诵,故不能以此将其排除在《大武》之外,而《我将》亦非《武宿夜》。总之... 王国维考证《大武乐章》包含《昊天有成命》,此结论却为高亨等学者否定。王氏循《武宿夜》以考《大武》的方法是正确的,《昊天有成命》中的"成王"决非姬诵,故不能以此将其排除在《大武》之外,而《我将》亦非《武宿夜》。总之,《昊天有成命》即《武宿夜》,为《大武》之一篇信无可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昊天有成命》 《大武乐章》 《武宿夜》 成王 生号 死谥 《我将》
下载PDF
历代重臣得谥“文正”者考
10
作者 邸永君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谥,又称谥号,乃帝王、大臣等身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赋予之称号。自宋代始,“文正”之谥最为崇隆。由宋至清,先后共有30位重臣得此美谥,而各朝代重视程度与评判标准又有所不同。文中先将得谥者生平逐一列出,再进行分析、排比、考量,得出... 谥,又称谥号,乃帝王、大臣等身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赋予之称号。自宋代始,“文正”之谥最为崇隆。由宋至清,先后共有30位重臣得此美谥,而各朝代重视程度与评判标准又有所不同。文中先将得谥者生平逐一列出,再进行分析、排比、考量,得出“宋代重科举,金代重声望,元代重学术,明代最重气节,清代得此谥者则最重翰林出身与官品阶位,且皇帝个人意志之因素最为彰显”之推论,并可从中略窥专制集权之脉络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权 谥号 文正 翰林
下载PDF
南京铁心桥杨吴宣懿皇后墓的考古发掘与初步认识 被引量:4
11
作者 邵磊 贺云翱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78,共13页
20世纪90年代末在南京铁心桥发掘了一座墓葬,在释读墓志志盖和志文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记载并梳理唐、五代时期帝后追谥制度,可推定其墓主应即杨吴第三任统治者杨隆演的妻室宣懿皇后。该墓是目前考古发现的第二座杨吴皇室成员的墓葬,... 20世纪90年代末在南京铁心桥发掘了一座墓葬,在释读墓志志盖和志文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记载并梳理唐、五代时期帝后追谥制度,可推定其墓主应即杨吴第三任统治者杨隆演的妻室宣懿皇后。该墓是目前考古发现的第二座杨吴皇室成员的墓葬,尽管其墓志的作者以及刻工皆为一时名家,但墓葬规模狭小、随葬品较为粗陋,所谓礼葬较为勉强,可以反映其时南唐政权的艰难处境。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弥补杨吴乃至南唐史的诸多阙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吴 宣懿皇后 杨隆演 谥号
原文传递
明代官员给谥中的特殊现象解读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4-33,共10页
明代三品以上两京大员中的贤能者方能给谥,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有三种特殊现象:一是四品以下官员官品本不及谥而特恩赐谥;二是明中期以后,谥法渐弛,奸邪官员仍得美谥;三是明代翰林出身的官员多为"文"字谥,且为士大夫所认... 明代三品以上两京大员中的贤能者方能给谥,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有三种特殊现象:一是四品以下官员官品本不及谥而特恩赐谥;二是明中期以后,谥法渐弛,奸邪官员仍得美谥;三是明代翰林出身的官员多为"文"字谥,且为士大夫所认同,以至于翰林出身的不谥"文"、非翰林出身的谥"文"均被视为异常情况。前两种现象明代以前已有先例,是明代对历史的继承。而翰林出身者多谥"文"却是明代的新规,与明代翰林出身的官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非同寻常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就总体而言,明代官员给谥中的特殊现象常常是制度、人事和传统等单个因素或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官员 翰林 谥号 特谥
原文传递
闻谥知行:清代百官谥字分析
13
作者 王美珏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28-33,共6页
谥法是古代中国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其中,官谥——统治者为官员赐谥,更属谥法之大宗。清代统治者在参酌前代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出符合本朝特色的谥法典制——《鸿称通用》,并在长时段内为不同品级的满、汉官员赐谥。谥字是清代官谥... 谥法是古代中国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其中,官谥——统治者为官员赐谥,更属谥法之大宗。清代统治者在参酌前代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出符合本朝特色的谥法典制——《鸿称通用》,并在长时段内为不同品级的满、汉官员赐谥。谥字是清代官谥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在官方认知体系下,谥字、谥义与谥主生平相结合,从而使官谥达到"闻谥知行"的基本目的。当然,清代官谥背后的诸多政治、文化意蕴,也凸显出了清帝治官临民的价值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官谥 谥字 谥义
下载PDF
明代官员“忠”谥考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0-167,共8页
在明洪武至崇祯朝,可得确证谥"忠"官员共计121人。赞襄军务,以至殁于战阵,敢于谏诤,甚至不惜以死感动君心,这构成官员获"忠"谥的最主要缘由,亦为"忠"之精神的主要表现形式。愈近晚明,明人以谏为忠的观念... 在明洪武至崇祯朝,可得确证谥"忠"官员共计121人。赞襄军务,以至殁于战阵,敢于谏诤,甚至不惜以死感动君心,这构成官员获"忠"谥的最主要缘由,亦为"忠"之精神的主要表现形式。愈近晚明,明人以谏为忠的观念愈发清晰。同时,亦有部分官员因君臣关系相得而获"忠"谥,相对战与谏而言,其谥"忠"缘由较为模糊,君主的个人意愿在其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在明人的观念中,"忠"指向官员不惜牺牲生命以坚守政治原则的行为取向,臣这一政治角色确有忠君之内涵,然其旨归不限于对君主个人意愿的服从。"忠"被视为臣道的一种理想境界,构成官员在政治道德层面的自励目标。"忠"谥则将这种境界聚焦于可供效仿之典范人物的言行,既是"忠"之精神的表征,又构成一种促动官员尽忠的外部激励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谥号 明代 政治原则
下载PDF
解缙谥号的赠授时间考证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冬根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28-131,共4页
关于解缙"文毅"这个谥号的赠授时间,历来说法不一,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成化说"、"万历说"二说。但是,目前各种关于解缙谥号赠授时间的说法都是有问题的。实际上,解缙"文毅"之谥号是南明弘光朝(... 关于解缙"文毅"这个谥号的赠授时间,历来说法不一,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成化说"、"万历说"二说。但是,目前各种关于解缙谥号赠授时间的说法都是有问题的。实际上,解缙"文毅"之谥号是南明弘光朝(1644-1645)追赠的。清初文人编写的《明史稿》和《明史》中均未提及解缙之谥号,解缙"文毅"谥号获得清代官方认可大抵是康熙后期以后的事情。从解缙一生行事来看,"文毅"之号,其当之无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缙 谥号 文毅 弘光朝
下载PDF
袁崇焕画像及其疏稿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贵忱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33-36,共4页
本文作者介绍其旧藏的一幅采绘本袁崇焕画像,并及历代记录有关为袁崇焕造像事。此文的后一部分,是引用康熙刻本屈大均《翁山文钞》卷十所载《王予安先生哀辞》一文,引发出王氏初为袁崇焕幕僚,袁氏卒后尝为其辩诬。后将袁氏疏稿及其... 本文作者介绍其旧藏的一幅采绘本袁崇焕画像,并及历代记录有关为袁崇焕造像事。此文的后一部分,是引用康熙刻本屈大均《翁山文钞》卷十所载《王予安先生哀辞》一文,引发出王氏初为袁崇焕幕僚,袁氏卒后尝为其辩诬。后将袁氏疏稿及其幕僚程本直《矶声记》、余大成《剖肝录》等文稿传交给屈大均,使后世知袁氏之忠。清道光间伍崇曜刊本《袁督师事迹》所收袁氏疏稿及程、余二文,可能是出自屈大均传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崇焕画像 王予 屈大均 疏稿 兵部侍郎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开国君主多用“武”谥原因探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青华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4年第3期124-127,共4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时间较久的分裂动荡时期,政权更迭频繁,而此期间,每个朝代开国皇帝的谥号大多为"武"。这种特殊的现象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首先,长期分裂的局面,频繁的战争,造成这一时期的人们对于武力的推...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时间较久的分裂动荡时期,政权更迭频繁,而此期间,每个朝代开国皇帝的谥号大多为"武"。这种特殊的现象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首先,长期分裂的局面,频繁的战争,造成这一时期的人们对于武力的推崇;其次,这是对开国皇帝的一种客观的评价;最后,受儒家正统观的影响其统治者希望通过谥号来表现其政权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谥号 魏晋南北朝 正统观
原文传递
对我国历代王朝帝王及其纪年的习惯称说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敬体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8-43,共6页
针对历代王朝帝王谥号、庙号、年号等习惯称说的问题,概述其一般规律及一些特殊情况;批评了当前一些影视、曲艺作品中出现的对历代帝王的称说错误;解释了《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在对历代王朝帝王称说的收词、纪年表等方面... 针对历代王朝帝王谥号、庙号、年号等习惯称说的问题,概述其一般规律及一些特殊情况;批评了当前一些影视、曲艺作品中出现的对历代帝王的称说错误;解释了《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在对历代王朝帝王称说的收词、纪年表等方面存在歧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王 纪年 称说 谥号 庙号 年号
下载PDF
论秦穆公与秦繆公
19
作者 唐志辉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2期125-126,共2页
秦穆公与秦繆公本是一号。即秦穆公为其本来的谥号。先秦之时,多口口相传,以致将秦穆公误读为秦繆公。后来之人,不加分析,于史书之中杂乱称之。而至战国末期,随着谥法的完善时,将其硬套入后来完整的谥法之中。这样,竟然使秦繆公之称成... 秦穆公与秦繆公本是一号。即秦穆公为其本来的谥号。先秦之时,多口口相传,以致将秦穆公误读为秦繆公。后来之人,不加分析,于史书之中杂乱称之。而至战国末期,随着谥法的完善时,将其硬套入后来完整的谥法之中。这样,竟然使秦繆公之称成为秦穆公的代名词,而引起后人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穆公 秦繆公 谥号 谥法
下载PDF
从《左传》看春秋时期谥法
20
作者 王宁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4期48-50,共3页
春秋时期君主有谥号不足为奇,但在《左传》中鲁隐公时期却第一次出现卿大夫被赐予谥号的现象。在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随着君主失权,臣子执政,到春秋末期,有谥号的卿大夫比比皆是,妇人也开始有属于自己的谥号,而不再只能随夫谥,这... 春秋时期君主有谥号不足为奇,但在《左传》中鲁隐公时期却第一次出现卿大夫被赐予谥号的现象。在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随着君主失权,臣子执政,到春秋末期,有谥号的卿大夫比比皆是,妇人也开始有属于自己的谥号,而不再只能随夫谥,这不仅反映了权力下移和对权力平等的追求,也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左传 谥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