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啶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一涵 冷玉芳 +1 位作者 李娟 韩雪娜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3-357,共5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180—2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24):假手术组(s组)、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组(CNP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S...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180—2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24):假手术组(s组)、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组(CNP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S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CNP组和D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D组于结扎坐骨神经结束开始至处死前,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50ug/kg,1次/d,s组和CNP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前1d、术后3、7、14d(T0~5)时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爪潜伏期(TWL);于,T1-3时测定痛阈后每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取L4,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背角Bcl-2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与s组比较,CNP组和D组,T1-3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Bcl-2和caspase-3表达上调(P〈0.05);与CNP组比较,D组T1-3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Bcl-2表达上调,caspase-3表达下调(P〈0.05)。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超微结构:S组基本正常,CNP组细胞凋亡数目增加,D组细胞凋亡数目较CNP组减少。结论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可减轻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细胞凋亡 后角细胞 神经痛
原文传递
氟比洛芬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吕帅国 卢锡华 +2 位作者 李廷坤 汪蕾 孙亚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184,共3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体质量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S...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体质量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S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NP组和F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F组于术毕开始腹腔注射氟比洛芬酯10mg/kg,1次/日,连续14d;S组和NP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于术前1d、术后3、7、14d时测定热痛阈(TWL),并于术后3、7和14d时测定痛阈后各取6只大鼠处死,取脊髓背角,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水平,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脊髓背角凋亡神经元细胞,计算凋亡率。结果与S组比较,术后3、7、14dTWL在NP组[(5.24±0.52)、(3.54±0.47)、(3.84±0.55)s]和F组[(5.68±0.61)、(7.76±0.71)、(9.68±0.81)s]缩短,脊髓背角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在NP组[(9.24±1.22)%、(9.54±1.37)%、(9.84±1.45)%]和F组[(6.68±0.91)%、(6.26.4±1.08)%、(6.15±0.83)%]升高,Caspase-3表达术后3、7、14d在NP组(1.34±0.16、1.45±0.18、1.38±0.16)和F组(0.96±0.09、1.02±0.12、0.89±0.08)上调,bcl-2表达在hip组(0.36±0.04、0.45±0.03、0.32±0.05)和F组(0.68±0.06、0.75±0.07、0.89±0.08)下调(P〈0.05);与NP组比较,F组TWL[(5.68±0.61)、(7.76±0.71)、(9.68±0.81)s]延长,脊髓背角神经元细胞凋亡率[(6.68±0.91)%、(6.26±1.08)%、(6.15±0.83)%]降低,Caspase-3表达(0.96±0.09、1.02±0.12、0.89±0.08)下调,bcl-2表达(0.68±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 神经痛 脱噬作用 后角细胞
原文传递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小荣 张策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99-400,共2页
目的研究痛觉传导通路中脊髓背角Fos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脊髓背角Fos蛋白的表达。结果注射Formalin侧脊髓背角Fos样免疫阳性(FLI)神经元的数量较生理盐水(NS)对侧明显增多。结论Fo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可被应用于痛... 目的研究痛觉传导通路中脊髓背角Fos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脊髓背角Fos蛋白的表达。结果注射Formalin侧脊髓背角Fos样免疫阳性(FLI)神经元的数量较生理盐水(NS)对侧明显增多。结论Fo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可被应用于痛觉机制研究,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阳性的神经元可作为伤害性反应神经元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 los 后角细胞 疼痛测定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罗哌卡因诱导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凋亡中Fas/FasL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釜于 曾炼 +3 位作者 罗昭 桑明 孙晓东 罗辉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5-740,共6页
目的明确Fas/FasL在罗哌卡因诱导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罗哌卡因神经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罗哌卡因小、中、大剂量组,每组5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进行... 目的明确Fas/FasL在罗哌卡因诱导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罗哌卡因神经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罗哌卡因小、中、大剂量组,每组5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进行鞘内置管,并在造模3 d后分别鞘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或0.5%,1%,2%罗哌卡因(剂量均为0.12 mL·kg^(-1))。分别测量大鼠造模前1 d、给药前(造模后3 d)及鞘内给药后24 h后爪机械缩足反射(MWT)阈值;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形态改变;TUNEL染色检测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脊髓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造模前后MWT无明显差异(P>0.05);给药后24 h,罗哌卡因中、大剂量组大鼠MWT较给药前明显升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罗哌卡因小剂量组较模型对照组脊髓背角组织轻度水肿,罗哌卡因中、大剂量组间质明显水肿伴空泡增加。与模型对照组相比,TUNEL染色显示各罗哌卡因处理组脊髓背角凋亡细胞比例增大(P<0.05),罗哌卡因大剂量组较罗哌卡因小剂量组凋亡细胞比例增大更明显(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罗哌卡因处理组Fas表达均升高(P<0.05);罗哌卡因大剂量组较罗哌卡因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升高更明显(P<0.05);而FasL的表达仅罗哌卡因大剂量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罗哌卡因可能通过上调Fas/FasL的表达诱导大鼠神经损伤和脊髓背角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脊髓背角细胞 凋亡 FAS FASL
下载PDF
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1在大鼠糖尿病神经痛形成中的作用
5
作者 邹晋峰 贺纯静 +2 位作者 李锶蕊 余倩 高华琳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86-1088,共3页
目的 评价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1(TRPA1)在大鼠糖尿病神经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糖尿病神经痛模型制备成功的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糖尿病神经痛组(DNP组)、TRPA1 siRNA组(siRNA组)和TR... 目的 评价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1(TRPA1)在大鼠糖尿病神经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糖尿病神经痛模型制备成功的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糖尿病神经痛组(DNP组)、TRPA1 siRNA组(siRNA组)和TRPA1-阴性siRNA组(NC组).另取血糖正常的SD大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siRNA组鞘内注射TRPA1 siRNA 45 μL,NC组鞘内注射TRPA1-阴性siRNA 45 μL,DNP组和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45μL.各组于鞘内注药后第2天,取L4-6背根神经节,采用RT-PCR法测定神经元TRPA1 mRNA的表达,于鞘内注药后第7、14、21和28天(T1-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结果 与DNP组比较,siRNA组和C组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TRPA1 mRNA表达下调(P<0.05);与siRNA组比较,NC组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TRPA1 mRNA表达上调(P<0.05);与NC组比较,C组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TRPA1 mRNA表达下调(P<0.05).与DNP组比较,siRNA组T1.2时、NC组T1-3时MWT降低,C组T1-4时MWT升高(P<0.05);与siRNA组比较,C组T1-4时MWT升高(P<0.05);与NC比较,C组T1-4时MWT升高(P<0.05).结论 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TRPA1参与大鼠糖尿病神经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后角细胞 糖尿病神经病变
原文传递
幻肢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和突触数量的变化
6
作者 林菁艳 彭彬 +1 位作者 杨正伟 闵苏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 探讨幻肢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和突触数量的变化.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11只,雄雌不拘,体重290~300 g,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组,n=5)和单侧坐骨神经横断组(P组,n=6).术后持续观察P组大鼠自噬情况,并进行自噬评分.术后28 d时,... 目的 探讨幻肢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和突触数量的变化.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11只,雄雌不拘,体重290~300 g,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组,n=5)和单侧坐骨神经横断组(P组,n=6).术后持续观察P组大鼠自噬情况,并进行自噬评分.术后28 d时,取L3~6节段脊髓组织,分别进行尼氏染色(显示神经元)和突触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突触数量),计数手术侧和非手术侧脊髓背角神经元和突触的数量.结果 P组自术后2 d开始陆续发生自噬,自噬评分9~11分.与S组比较,P组各节段双侧脊髓背角神经元数量及L3.6节段脊髓背角突触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侧L4.5节段脊髓背角突触数量增加(P<0.05).结论 幻肢痛大鼠脊髓背角突触数量增加,神经元数量未发生变化;突触数量增加可诱发幻肢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痛症 后角细胞 突触 脊髓
原文传递
脊髓背角神经元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1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维持中的作用
7
作者 张伟 赵鑫 +2 位作者 程崇学 顾小萍 马正良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评价脊髓背角神经元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1(TRPA1)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56只,体重200 ~ 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4):假手术组(S组)、慢性背根神经节压迫组(CCD组)、CCD... 目的 评价脊髓背角神经元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1(TRPA1)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56只,体重200 ~ 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4):假手术组(S组)、慢性背根神经节压迫组(CCD组)、CCD+二甲基亚砜组(D组)和CCD+TRPA1阻断剂HC-030031组(H组).CCD组、D组、H组行CCD术;D组和H组在CCD术后7d时分别鞘内注射10%二甲基亚砜20μl或HC-030031 50 μg.分别于术前1 d(T0)、鞘内给药前1 h(T1)、鞘内给药后1 h(T2)、2 h(T3)、4 h(T4)、6 h(T5)、8 h(T6)、24 h(T7)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PWMT).分别于T4、T7时处死6只大鼠,取L3-5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TRPA1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CCD组及D组T1-7时PWMT降低,T4、T7时脊髓组织TRPA1表达上调,H组T1、T5-7时PWMT降低,T7时脊髓组织TRPA1表达上调(P<0.05);与CCD组比较,H组T2-5时PWMT升高,T4时脊髓组织TRPA1表达下调(P<0.05).结论 脊髓背角神经元TRPA1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后角细胞 神经痛
原文传递
幻肢痛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
8
作者 林菁艳 彭彬 +1 位作者 杨正伟 闵苏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幻肢痛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1只,雌雄不拘,体重29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组,n=5)和单侧坐骨神经横断组(SNT组,n=6)。术后持续观察SN... 目的探讨幻肢痛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1只,雌雄不拘,体重29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组,n=5)和单侧坐骨神经横断组(SNT组,n=6)。术后持续观察SNT组大鼠自噬情况,并进行自噬评分。术后28d时取L5节段脊髓组织,分别进行iba-1(标记小胶质细胞)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标记星形胶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手术侧和非手术侧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计数。结果s组无一只大鼠发生自噬,SNT组术后2d开始陆续发生自噬,最高自噬评分9—11分。与s组比较,SNT组手术侧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均减少(P〈0.05)。结论幻肢痛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痛症 小神经胶质细胞 星形细胞 后角细胞
原文传递
鞘内注射吗啡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腰段脊髓后角神经元中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张洁 王勇 李斌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7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可以引起腰段脊髓后角中c-fos的表达。μ-阿片受体长期以来被认为与脊髓中的镇痛机制有关,而吗啡作为μ-阿片受体激动剂被应用于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中。本实验通过给坐骨神经CCI大鼠模型鞘内注射吗啡,观... 目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可以引起腰段脊髓后角中c-fos的表达。μ-阿片受体长期以来被认为与脊髓中的镇痛机制有关,而吗啡作为μ-阿片受体激动剂被应用于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中。本实验通过给坐骨神经CCI大鼠模型鞘内注射吗啡,观察其对脊髓后角中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23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其中B、C两组大鼠接受右侧坐骨神经外周结扎手术,而A组为假手术组。9d后,A、C两组大鼠接受鞘内注射吗啡同时给B组大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6d,解剖三组大鼠并取出L3~L5节段的脊髓制成40μm的冰冻切片。标本在室温下进行荧光免疫染色后制成玻片。使用激光共焦点显微镜下观察各脊髓切片标本双侧c-fos的染色情况。结果三组大鼠手术侧同侧的脊髓后角中c-fos阳性神经元较对侧明显增多。但是C组大鼠脊髓后角同侧的c-fos阳性神经元较B组少。结论μ-阿片受体激动剂能明显减少CCI大鼠腰段脊髓后角中c-fos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病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 吗啡 脊髓压迫症 后角细胞 大鼠 Sprague-Dawley
原文传递
脊髓背角神经元磷脂酰肌醇-3激酶p110β在大鼠关节炎性痛形成中的作用:与辣椒素受体及酸敏感离子通道1a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亚军 杨承祥 +3 位作者 王汉兵 张斌 项红兵 田玉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评价脊髓背角神经元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p110β在大鼠关节炎性痛形成中的作用及与辣椒素受体(TRPV1)及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1a)的关系。方法鞘内置管成功的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3月龄,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评价脊髓背角神经元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p110β在大鼠关节炎性痛形成中的作用及与辣椒素受体(TRPV1)及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1a)的关系。方法鞘内置管成功的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3月龄,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关节炎性痛组(AP组)、AP+PI3Kp110β错义寡核苷酸组(MS组)和AP+P13Kp110β反义寡核苷酸组(AS组)。采用右踝关节腔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关节炎性痛模型,模型制备后即刻AP组、MS组、AS组分别经鞘内注射生理盐水、错义寡核苷酸15μg和反义寡核苷酸15μg,容量20μ1,1次,d,连续6d。于术前1d、术后4、7、10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反应潜伏期(TWL),术后10d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脊髓背角神经元P13Kp110β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背角神经元TRPV1和ASIC1a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AP组、MS组和As组术后各时点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神经元P13Kp110β、TRPV1和ASIC1a表达上调(P〈0.01);与AP组和MS组比较,As组术后各时点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神经元P13Kp110β、TRPV1和ASIC1a表达下调(P〈0.01)。结论脊髓背角神经元P13Kp110β参与大鼠关节炎性痛的形成,其机制与上调脊髓背角神经元TRPV1和ASIC1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关节炎 疼痛 辣椒辣素 受体 细胞表面 离子通 后角细胞
原文传递
5-HT对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伤害性电刺激诱发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挺杰 郭政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观察 5 羟色胺 (5 HT)对大鼠脊髓背角广域 (WDR)神经元伤害性电刺激诱发放电的影响。方法 对完整SD雄性大鼠模型 ,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 ,观察脊髓表面使用 5 HT前后脊髓背角WDR神经元对伤害性电刺激诱发放电频率变化 ,... 目的 观察 5 羟色胺 (5 HT)对大鼠脊髓背角广域 (WDR)神经元伤害性电刺激诱发放电的影响。方法 对完整SD雄性大鼠模型 ,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 ,观察脊髓表面使用 5 HT前后脊髓背角WDR神经元对伤害性电刺激诱发放电频率变化 ,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不同剂量 5 HT(12 .5 μg/ 4 μl,2 5 μg/ 4 μl,5 0 μg/ 4 μl)应用后 ,脊髓背角WDR神经元伤害性放电频率显著降低 ,且降低幅度随 5 HT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5 HT拮抗剂美西麦角 (methysergide)对 5 HT具有拮抗效应。结论  5 HT对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伤害性电刺激诱发放电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此作用由脊髓内 5 HT受体介导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 脊髓背角 WDR神经元 伤害性电刺激 诱发 放电 脊髓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