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血液流变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3
1
作者 牛琦云 郭振鑫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9期1312-1314,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血液流变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16年4月—2018年1月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针...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血液流变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16年4月—2018年1月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针灸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采取针灸及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有效调节血液流变学状态,改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针灸 天麻素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清CGRP、ET-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郑石洲 王建文 +1 位作者 李观荣 许锦荣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651-655,共5页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清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给予倍他...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清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情况、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清CGRP、ET-1水平、血流变学指标变化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及眩晕障碍调查量表(DHI)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23%)高于对照组(80.77%)(P<0.05);两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动力增快(P<0.05),阻力系数(RI)减少(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降低(P<0.05),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ET-1及ET-1/CGRP降低,CGRP水平提高,ET-1/CGRP值降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5.77%和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循环,改善血液黏稠度,改善内皮细胞损伤,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缺血性眩晕 血塞通 倍他司汀 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灯银脑通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焕程 刘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8期2338-2342,共5页
目的探究灯银脑通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目的探究灯银脑通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mg/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灯银脑通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评分、眩晕障碍量表的筛查表(DHI-S)评分和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67%、8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ARS、DHI-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DARS、DH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增快,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银脑通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减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程度,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且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银脑通胶囊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评分 眩晕障碍量表的筛查表评分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原文传递
清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32
4
作者 任成思 艾邸 +1 位作者 曹晓岚 孙灵芝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20期2194-2197,2202,共5页
目的探讨清眩汤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9月-2019年7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30例给... 目的探讨清眩汤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9月-2019年7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清眩汤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3%(25/30),对照组为60.0%(18/3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63.3%(19/3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快(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2周后左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更快(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2周后左椎动脉、基底动脉搏动指数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基础上合用清眩汤可以增快左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显著提高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清眩汤
下载PDF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性缺血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5
作者 杨明华 樊素娟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5期784-787,共4页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静脉滴...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2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10 m 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眩晕症状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85%、95.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黏附率(PAR)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增加椎基底动脉血供,降低血液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注射液 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血液流变学 眩晕症状评分
原文传递
丁苯酞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8
6
作者 刘雅芳 黄咏梅 +2 位作者 戴军 曹雄彬 石云琼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8期145-148,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10月于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在常...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10月于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疗程2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后循环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眩晕临床疗效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5%比81.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加快(均P<0.05),且观察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比7.3%,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可靠,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加快后循环血流速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前列地尔注射液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血流速度
下载PDF
益肾定眩汤结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血液流变学、血清NO、ET水平及TCD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方 李文杰 董永书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9期3014-3018,共5页
目的 观察益肾定眩汤结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血液流变学、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及经颅多普勒(TCD)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3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应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研究组6... 目的 观察益肾定眩汤结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血液流变学、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及经颅多普勒(TCD)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3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应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研究组68例应用益肾定眩汤结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d。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清NO、ET水平及TCD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两组治疗后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清NO、E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VA)、右侧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定眩汤结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明显改善病人血液流变学和TCD指标,降低血清NO、E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益肾定眩汤 长春西汀 血液流变学 一氧化氮 内皮素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前庭功能康复结合本体觉训练对老年性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 被引量:23
8
作者 许如炜 范友强 +5 位作者 吴迪 蒋鹏 徐琳 徐亮 马明 姜亚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33-1337,共5页
目的探讨在视觉参与下,前庭功能训练和本体觉训练对老年性后循环缺血引起的眩晕症状和平衡功能的疗效。方法 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72例年龄> 60岁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本体组(n=24)、前庭组(n=24)和综合组(n=24)。所有患... 目的探讨在视觉参与下,前庭功能训练和本体觉训练对老年性后循环缺血引起的眩晕症状和平衡功能的疗效。方法 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72例年龄> 60岁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本体组(n=24)、前庭组(n=24)和综合组(n=24)。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本体组行本体觉训练,前庭组行前庭功能训练,综合组同时进行本体觉训练和前庭功能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眩晕评定量表(DARS)、眩晕残障量表(DHI)和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经颅多普勒超声测量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Tetrax平衡仪测量稳定性指数(ST)。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DARS、DHI、BBS评分,Vm和S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 57.825, P <0.001),综合组DHI、BBS评分和ST优于本体组和前庭组(P <0.05),前庭组和综合组Vm和DARS评分优于本体组(P <0.05)。结论在视觉参与下,前庭功能训练结合本体觉训练可以进一步减轻老年性后循环缺血引起的眩晕症状,改善平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前庭 本体觉 平衡 老年 康复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眩晕宁片治疗43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关战立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25期66-67,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眩晕宁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 目的:研究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眩晕宁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眩晕宁片。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后循环血流速度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81.4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的后循环血流速度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佳,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眩晕宁片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后循环血流情况,治疗效果切确,有效且安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 眩晕宁片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效果
下载PDF
通脑丸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正军 王争艳 雷作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17-123,共7页
目的:观察通脑丸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型)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痰瘀阻窍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两组,单号对照组、双号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通脑丸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型)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痰瘀阻窍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两组,单号对照组、双号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长春西汀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脑丸,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欧洲眩晕评分量表(EEV)评分,眩晕障碍量表的筛查表(DHI-S)评分,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血流动力学改变[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右房压(RAP),左房压(LAP),心排出量(CO),心脏每搏量(SV)],血液黏度及血脂水平变化、症状消失时间、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χ2=4.80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证候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倦怠乏力、头蒙不清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EEV和DHI-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EEV和DHI-S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的两侧双侧椎动脉(VA)和BA的Vm均明显升高,PI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两侧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MAP,CVP,RAP,LAP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CO,SV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S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液黏度及血脂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倦怠乏力、头蒙不清的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脑丸 后循环缺血眩晕 痰瘀阻窍型 临床疗效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络型)患者CGRP、ET-1、血液黏度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宝爱 徐玉婷 +4 位作者 韦辉燕 张春玲 王瑜 符文雄 银罗熙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络型)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血液黏度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12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络型)患者,根据随机... 目的:探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络型)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血液黏度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12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络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G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ET-1水平变化,血液流变学状态改善情况,脑血流速度[椎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和右椎动脉(RVA)]改善情况,眩晕障碍量表(DHI)、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GRP、SOD水平较对照组更高,ET-1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血流速度(BA、LVA和RVA)较对照组更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DH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SF-36、BBS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4%(60/63),高于对照组的77.78%(4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络型)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的效果显著,可调节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血流动力学,促进脑部血供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痰瘀阻络型 血管内皮功能 血液黏度 脑血流速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头针结合天麻葛根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2
作者 郭娜 焦黎明 闫冬雪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3期2741-2743,共3页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天麻葛根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阳上扰型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如无禁忌证,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100 mg,并对症予降糖、降压、降脂等治疗;观...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天麻葛根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阳上扰型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如无禁忌证,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100 mg,并对症予降糖、降压、降脂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联合天麻葛根颗粒治疗,治疗30 d。观察两组病人证候积分、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左、右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流速峰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降低,两组左、右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流速峰值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天麻葛根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和脑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头针 天麻葛根颗粒 证候
下载PDF
艾灸头部穴位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8
13
作者 伍应芳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6年第4期182-184,共3页
目的观察临床采用艾灸头部穴位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艾灸头部... 目的观察临床采用艾灸头部穴位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艾灸头部穴位法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5d的治疗,与治疗前比较,2组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升高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艾灸头部穴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头部穴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及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郑加丽 袁园 +1 位作者 邓佳 王清坪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6期113-115,共3页
目的 分析丁苯酞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我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2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65,丁苯酞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与对照组(n=60,甲磺... 目的 分析丁苯酞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我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2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65,丁苯酞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与对照组(n=60,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连续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血流动力均上升,且研究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可提升临床疗效,有效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脑血流动力、降低临床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甲磺酸倍他司汀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脑血流动力 复发率
下载PDF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6
15
作者 高博 吕涛 +1 位作者 唐琴 白洁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和观察组(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和观察组(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视频眼震图仪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的自发性眼震、扫视试验、平滑跟踪试验及位置试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检测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分别采集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水平;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眼震电图显示眼震峰速下降、潜伏期延长、精确度下降、欠冲及过冲发生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平滑跟踪试验Ⅲ、Ⅳ型异常检出率和位置试验Ⅰ、Ⅱ及Ⅲ型检出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PDGF-BB和NOS水平低于对照组,但TCD各动脉血管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意义(χ^(2)=5.41,P=0.02)。结论与单纯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方法相比,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可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眼震异常状态、血清PDGF-BB和NOS水平、TCD指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震电图描记术 一氧化氮合酶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马来酸桂哌齐特 甲磺酸倍他司汀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下载PDF
针刺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继欣 陈淑琪 刘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3329-3333,共5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分别用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和中文数据库,前者主要包括PubMed和Cochrane图书馆及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后者则以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分别用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和中文数据库,前者主要包括PubMed和Cochrane图书馆及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后者则以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维普,VIP)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中国知网,CNKI)为主。并收集所有与针刺治疗PCIV有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既定的纳入标准进行逐一排除,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相关资料提取后,运用RevMan5.3统计软件分析相关研究指标。结果共纳入14个RCT,合计1 0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PCIV总有效率的合并分析效应为[RR=1.23,95%CI(1.17,1.29),P<0.001],说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PCIV效果比西药或中成药等治疗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针刺 眩晕 头痛 META分析
下载PDF
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汤治疗痰瘀互结兼热毒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隋晓琳 牟善茂 +3 位作者 张孟 徐延俊 高磊 李莉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11期1993-1995,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汤治疗痰瘀互结兼热毒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痰瘀互结兼热毒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活血解毒方... 目的观察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汤治疗痰瘀互结兼热毒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痰瘀互结兼热毒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活血解毒方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hs-CRP、ET-1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活血解毒汤治疗痰瘀互结兼热毒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方 痰瘀互结兼热毒 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超敏C反应蛋白 内皮素-1
下载PDF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血塞通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吴婉玉 谢宸宸 《黑龙江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489-491,共3页
目的:研究天麻素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血塞通静脉滴注,1... 目的:研究天麻素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血塞通静脉滴注,1天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静脉滴注,1天1次。所有患者治疗14天后评价疗效,并统计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评价总有效28例,总有效率为73.7%(28/38),观察组患者评价总有效35例,总有效率为92.1%(35/3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时联合应用天麻素注射液和血塞通,不仅具有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上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注射液 血塞通注射液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下载PDF
银杏达莫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评价 被引量:15
19
作者 黄鹤鸣 高霞 +1 位作者 张睿 陈实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2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疗效及对内皮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PCIV患者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1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并给...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疗效及对内皮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PCIV患者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1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并给予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研究组患者加用银杏达莫,均治疗10 d。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内皮素-1 (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栓调节蛋白(TM)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两侧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4.88%比2.50%,P> 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治疗PCIV,疗效确切,对患者的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均有明显改善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 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疗效 内皮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天麻活血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瘀阻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外周血CGRP、sCD40L、MFG-E8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顾晨晓 姚青 高娟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究天麻活血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瘀阻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外周血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Ⅷ(MFG-E8)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 目的探究天麻活血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瘀阻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外周血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Ⅷ(MFG-E8)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调节血脂代谢紊乱、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及血糖等基础治疗及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天麻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临床疗效,眩晕症状量表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外周血CGRP、sCD40L、MFG-E8水平变化。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5.33%(46/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83.33%(40/48)(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症状量表评分、阻力指数、外周血sCD40L、MFG-E8水平均明显降低,外周血CGRP水平、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地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各指标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天麻活血汤治疗风痰瘀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眩晕症状量表评分,调节血流动力学及外周血CGRP、sCD40L、MFG-E8水平,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活血汤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风痰瘀阻型 血流动力学 CGRP SCD40L MFG-E8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