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杨宝林 张绍东 +2 位作者 王小虎 刘磊 吴小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9-296,共8页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2月采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微型钛板固定单开门椎板,...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2月采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微型钛板固定单开门椎板,其中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66.2±10.0岁)采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39例(男36例,女3例,年龄57.3±10.5岁)采用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传统组),收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随访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曲度、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等,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改良组平均手术费用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两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JOA评分改善率改良组为(60.46±9.65)%,传统组为(46.41±24.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组术后12个月时颈椎曲度丢失4.7°±1.9°,颈椎曲度指数丢失(3.09±.14)%,颈椎活动度丢失7.3°±2.3°;传统组颈椎曲度丢失8.9°±5.6°,颈椎曲度指数丢失(6.27±3.42)%,颈椎活动度丢失13.0°±3.9°,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改良组术后出现轴性疼痛症状患者3例,传统组为1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再关门发生,两组均无钛板、螺钉松动移位。结论:与颈椎后路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获得良好神经减压效果的同时,可减少手术费用,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有利于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椎板切除术 轴性症状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崔明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及对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选择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B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观...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及对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选择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B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及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两组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A组JO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合理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对提高CSM患者的JOA评分及优良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日本骨科学会评分
下载PDF
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椎板开门角度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马先 孔荣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对术后椎板开门角度及神经功能改善率产生的影响。方法对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后路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根据不同治疗术式分为两组:17例采用不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术式为A组,11例采用保留颈后方韧... 目的探讨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对术后椎板开门角度及神经功能改善率产生的影响。方法对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后路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根据不同治疗术式分为两组:17例采用不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术式为A组,11例采用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术式为B组。通过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10个月)CT影像学资料测得椎板开门角;同时评定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2周椎板开门角:A组为38.0°~44.0°(40.3°±1.0°),B组为37.2°~42.5°(40.7°±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板开门角:A组为34.8°~45.0°(39.0°±3.1°),B组为34.0°~36.5°(35.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率:A组为27.8%~37.0%(32.4%±4.3%)及53.3%~68.0%(59.7%±5.6%),B组为26.3%~38.2%(32.1%±5.0%)及44.4%~67.0%(58.5%±5.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再关门率均为0。结论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术式的椎板开门角度小于不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术式。两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颈后韧带复合体 椎板开门角度 再关门
下载PDF
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国权 陆廷盛 +2 位作者 姚书眈 蒲兴魏 罗春山 《西部医学》 2021年第8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对比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改良组患者... 目的对比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改良组患者采用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对照组患者选取传统不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轴性症状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术前及随访时的颈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改善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6~2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JOA评分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术后出现7例轴性症状,对照组出现8例轴性症状,均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面相比,同样能获得有效的脊髓减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以及较少的并发症,且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术能够降低出血量及简化手术步骤,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棘突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病 出血量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后继发颈椎曲度丢失的风险因素
5
作者 孟宪志 韩新勇 +1 位作者 李文龙 刘殿鹏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86-290,295,共6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cervical open-door expansive laminoplasty,LAMP)手术后的颈椎曲度丢失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开展LAMP手术(开门侧均采用微型钛板固定...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cervical open-door expansive laminoplasty,LAMP)手术后的颈椎曲度丢失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开展LAMP手术(开门侧均采用微型钛板固定)的8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评价患者术前、术后2年时的VAS评分、mJOA评分和改善率,并观察患者术前、术后2年时的C1-2Cobb角、C_(2-7)Cobb角、C_(2-7)屈曲和伸展ROM、C_(2-7)矢状位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变化情况。对上述影像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上述指标与VAS评分和mJOA评分改善程度的相关性,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LAMP术后C_(2-7)Cobb角、C_(2-7)ROM减少和C_(2-7)SVA增加的风险因素。结果(1)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LAMP术后2年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mJOA评分显著升高(P<0.05),mJOA改善率达到(50.5±10.5)%;术后2年的C_(2-7)Cobb角和C_(2-7)ROM均显著减少,而C_(2-7)SVA显著增加(P<0.05)。(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C_(2-7)Cobb角与T_(1)斜率和C_(2-7)屈曲ROM呈正相关性(r=0.223,r=0.386);术后C_(2-7)SVA值与C1-2Cobb角和T_(1)斜率呈正相关性(r=0.295,r=0.491),与术后C_(2-7)屈曲ROM呈负相关性(r=-0.325)。术后VAS改善程度、mJOA改善率与C_(2-7)Cobb角、C_(2-7)屈曲ROM和C_(2-7)SVA的变化值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T_(1)斜率越大,则术后C_(2-7)Cobb角减少越明显(β=0.331;P=0.007);术前C_(2-7)伸展ROM越大,则术后C_(2-7)Cobb角的减少越轻微(β=-0.312;P=0.022)。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LAMP手术后,可出现颈椎曲度丢失、活动度减少和颈椎重心位置前移等变化,但尚未对术后早期疗效造成明显影响。术前颈椎伸展能力越大,术后颈椎曲度丢失越少;术前T_(1)斜率越大,则术后颈椎曲度丢失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颈椎曲度 后凸畸形 风险因素
下载PDF
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6
作者 张黎龙 邵睿 +1 位作者 耿彦南 徐天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探究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6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为64.4±... 目的:探究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6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为64.4±8.5岁。于患者术前颈椎双斜位X线片上测量C7/T1椎间孔面积,根据C7/T1椎间孔面积分为两组:A组,C7/T1椎间孔面积≤平均值(40例),B组,C7/T1椎间孔面积大于平均值(3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计算JOA改善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轴性症状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术前不同C7/T1椎间孔面积的患者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后是否存在疗效的差异性。结果:C7/T1椎间孔面积A组为35.2±9.7mm^(2),B组为65.7±13.1mm^(2);术前C2~C7 Cobb角A组为14.0°±3.6°,B组为16.0°±5.5°,两组间椎间孔面积和C2~C7 Cobb角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A组127.5±23.6min,B组120.3±32.6min;出血量A组176.8±88.2mL,B组183.6±100.2mL,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A组10.9±2.0分,B组10.3±2.1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JOA评分A组12.8±1.5分,B组14.0±2.2分;术后12个月JOA评分A组14.1±1.5分,B组15.9±1.7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术后12个月的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2.5%和19.4%,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较大的患者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更好,JOA改善率更高,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C7/T1椎间孔面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下载PDF
椎体大小对颈椎单开门椎管减压术后产生轴性症状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仲东海 熊敏 +3 位作者 周升 王如来 雷俊 张振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探讨椎体大小对经颈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术术后产生轴性症状(axial syndrome,AS)的影响。方法行经颈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的术后病人40例,按照病人椎体大小将病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1例,为小椎体组;B组29例,为非小椎体组。共1例失... 目的探讨椎体大小对经颈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术术后产生轴性症状(axial syndrome,AS)的影响。方法行经颈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的术后病人40例,按照病人椎体大小将病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1例,为小椎体组;B组29例,为非小椎体组。共1例失访。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及持续率,评定椎体大小对单开门手术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病人轴性症状患病率为63.6%;B组为2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A组仍存在轴性症状者6例,持续患病率为54.5%;B组3例,持续患病率为1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仍存在轴性症状者A组3例,持续患病率为27.3%;B组1例,发生率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椎体组的病人术后更容易发生轴性症状,且早晚期轴性症状持续存在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椎体大小 轴性症状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ODLP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8
作者 周若南 张华 +1 位作者 寇德鹏 王祥善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ODLP)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市骨科医院拟行ODLP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6例,采集其基线资料,统计并计算术后隐性失血...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ODLP)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市骨科医院拟行ODLP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6例,采集其基线资料,统计并计算术后隐性失血量,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ODLP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7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ODLP术后总失血量为90.85~1216.94 ml,显性失血量为52.96~834.26 ml,隐性失血量为(210.29±26.39)ml;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36.58±5.36)%。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ODLP术后隐性失血情况中,不同年龄、手术体位、手术时间及是否糖尿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体位为俯卧位、手术时间≥110 min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ODLP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ODLP术后隐性失血量在总失血量中占较大比例,其中手术体位为俯卧位、手术时间≥110 min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ODLP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髓型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隐性失血
原文传递
前路和后路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9
作者 王明贵 饶锐强 王海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不同入路手术的疗效,以期提高老年CS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老年CSM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方式分为前路组(n=80)与后路组(n=80)。前路组患者接受颈椎前... 目的探讨老年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不同入路手术的疗效,以期提高老年CS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老年CSM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方式分为前路组(n=80)与后路组(n=80)。前路组患者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路组患者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及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的变化。结果前路组平均手术时间比后路组明显缩短(P<0.05);前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后路组(P<0.01)。2组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路组JOA评分改善优于后路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CSM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合理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可提高老年CS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原文传递
浅谈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围手术期相关注意事项
10
作者 梁田子 姚啸生 《中国民康医学》 2018年第24期116-118,121,共4页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但部分患者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术后疗效不佳,或发生轴性疼痛、C5神经根麻痹、门轴断裂、术后再关门、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影响疾病的康复...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但部分患者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术后疗效不佳,或发生轴性疼痛、C5神经根麻痹、门轴断裂、术后再关门、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影响疾病的康复。本文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围手术期相关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围手术期 并发症 注意事项
下载PDF
后路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焕融 徐宝山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133-138,共6页
颈脊髓压迫症(CCM)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常由于颈椎间盘突出和后纵韧带骨化等多种原因造成椎管狭窄,进而压迫脊髓,引起一系列神经功能症状。目前,后路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PCEOLP)广泛用于3节段或更多节段CCM的治疗。... 颈脊髓压迫症(CCM)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常由于颈椎间盘突出和后纵韧带骨化等多种原因造成椎管狭窄,进而压迫脊髓,引起一系列神经功能症状。目前,后路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PCEOLP)广泛用于3节段或更多节段CCM的治疗。该手术可以在保留颈椎后部结构的同时扩张椎管,非神经学并发症相对较少,但术后仍会出现神经根麻痹、轴性颈肩疼痛以及颈椎活动度(ROM)丢失等并发症。目前已经出现多种PCEOLP的改良术式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近年来PCEOL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内固定材料和方法、手术入路、手术节段、不同术式的联合应用、"开门"尺寸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成形术 脊髓压迫症 脊髓型颈椎病 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手术改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颈椎后路C3~6与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矢状面参数的影响
12
作者 万文 刘家明 +7 位作者 孙伯林 吴嘉宝 刘子豪 颜金祥 张宁 张志宏 刘志礼 黄山虎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5-1023,共9页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C3~6与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术后颈椎矢状面参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患有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行手术方式的...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C3~6与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术后颈椎矢状面参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患有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行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颈椎后路C3~6单开门组(37例)和C3~7单开门组(28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年,术前1 d、术后3 d及术后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颈椎矢状面参数、各颈椎节段Pavlov比值及减压程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3~6单开门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C3~7单开门组,术后引流量少于C3~7单开门组,拔管时间早于C3~7单开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和术后1年时,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高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及术后1年时,C3~7单开门组的T1倾斜角均大于C3~6单开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C3~7单开门组的C2~7 Cobb角大于C3~6单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术后1年时,两组患者各颈椎节段Pavlov比值均大于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各颈椎节段减压程度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椎后路C3~6单开门与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引流量更少,拔管时间更早,术后T1倾斜角更小,且对颈椎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损伤更小,颈椎后凸畸形发生率也更低,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矢状面平衡 颈椎椎管狭窄症 颈椎后凸畸形
下载PDF
经肌间隙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技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惠锡 《临床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经肌间隙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选择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行第3~7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治疗患者共30例,均采用经肌间隙入路。从术前MRI检查明确病变范围... 目的研究经肌间隙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选择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行第3~7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治疗患者共30例,均采用经肌间隙入路。从术前MRI检查明确病变范围和手术方案制定,术中病变节段探查和累及周围组织,经肌间隙入路的注意事项及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个体化要求,术后的并发症预防角度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136.7±25.8)min,术后住院时间(7.5±2.3)d,术中出血量(286.4±56.7)ml,术后引流量(356.8±66.5)ml。术后7 d 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9)。JOA评分改善率为(78.6±13.2)%,其中优10例,良12例,中5例,差3例。所有患者均无感染、脑脊液漏、神经和血管损伤。随访1年共出现轴性症状3例(10.0%),第5颈椎神经根麻痹1例(3.3%),经对症处理后明显缓解或治愈。颈椎前凸26例,后凸4例(13.3%),经手法矫正后明显缓解。结论经肌间隙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MCSM安全、有效,术中仔细辨认不同肌群平面,准确分离肌间隙是手术成功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隙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原文传递
手术体位对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总出血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玉生 苏一帆 +4 位作者 尹东飞 李鹏辉 张少坤 苗金红 徐远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29-633,共5页
目的:探讨手术体位对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手术总出血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全麻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患者49例,按手术体位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俯卧位17例(A组,男13例、女4例),坐位组32例(B组,... 目的:探讨手术体位对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手术总出血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全麻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患者49例,按手术体位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俯卧位17例(A组,男13例、女4例),坐位组32例(B组,男28例、女4例),为减少性别差异的影响,从B组28例男患者中随机选取13例与4例女患者组成C组。分别在手术日晨、全麻诱导后(仰卧位)5min和摆好体位后5min测量并记录患者收缩压及心率,记录A、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并为总出血量。分别对A、B两组组内及A、C两组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由仰卧位变为俯卧位后收缩压变化差值[d(BP)]为-19±21mm Hg,心率变化差值[d(HR)]为-7±10次/分,体位改变后收缩压及心率均下降,且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由仰卧位变为坐位后d(BP)为-12±23mm Hg,收缩压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d(HR)为-3±9次/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总出血量、d(BP)、d(HR)分别为272.94±105.82ml、-19±21mm Hg、-7±10次/分,C组分别为194.12±79.69ml、-3±21mm Hg、-3±9次/分,A组手术总出血量大于C组(P<0.05),收缩压下降较C组更明显(P<0.05),两组间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俯卧位相比,坐位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可减少手术总出血量,虽然两种体位下收缩压均下降且心率变化无明显差异,但在安全范围内坐位能维持更高的血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手术体位 总出血量 收缩压 心率
下载PDF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颈椎影像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瑞鹏 蔡一鸣 +4 位作者 范道洋 肖阳 孙俊辉 刘亚飞 王卫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6-569,共4页
[目的]分析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颈伸肌(neck extensor muscle,NEM)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探讨术后NEM萎缩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月—2019年7月于本院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患者共128例,于术前、术后1周... [目的]分析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颈伸肌(neck extensor muscle,NEM)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探讨术后NEM萎缩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月—2019年7月于本院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患者共128例,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2年行影像检查,测量C_(2~7)Cobb角、C_(2~7)SVA、T_(1)斜率,以及NEM的丰度(SEA/VBA和DEA/VBA)及脂肪变性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随时间推移,C_(2~7)SVA、C_(2-7)Cobb角、T_(1)S,以及SEA/VBA、DEA/VBA和脂肪含量均显曲线变化,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SEA/VBA和DEA/VBA均与C_(2~7) Cobb角的变化呈正相关(P<0.05)。NEM脂肪含量与C_(2~7)Cobb角的变化呈负相关(P<0.05)。C_(7)T_(1)的NEM脂肪含量与T_(1)S的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颈椎出现后凸改变的趋势,NEM萎缩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路椎板成形术 颈椎矢状面参数 颈伸肌丰度 肌肉脂肪变性率
原文传递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德富 田园 +1 位作者 师雪飞 宋君玮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8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联合丝线悬吊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给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颈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水平、颈椎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康复锻炼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椎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的1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可缩短术后康复锻炼时间,提高颈椎椎管矢状径和颈椎曲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联合丝线悬吊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微型钛板 颈椎曲度 并发症
下载PDF
选择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孤立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影响
17
作者 杨寿志 周炳华 +6 位作者 黄卫民 祝晓聪 黄伟 余文忠 冯文龙 邓凯 李艳青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6期13-17,共5页
目的:研究选择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孤立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0例孤立型OPLL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作观察组... 目的:研究选择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孤立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0例孤立型OPLL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作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开展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治疗,观察组则开展选择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分析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末次随访时的JOA、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曲度,以及术前颈椎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应用于孤立型OPLL患者中的疗效较佳,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选择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疗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