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田启运 吴玉斌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PGN)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为儿童EPGN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住院期间经肾活检确诊为EPGN患儿45例... 目的探讨儿童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PGN)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为儿童EPGN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住院期间经肾活检确诊为EPGN患儿45例临床资料。发病年龄3—14岁(男26例,女19例),对其临床、病理表现、治疗方法、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EPGN患儿中,临床表现为急性肾小球肾炎28例(62.2%),肾病综合征5例(11.1%),紫癜性肾炎3例(6.7%),急性肾小球肾炎伴急性肾功能不全6例(13.3%),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4.4%),紫癜性肾炎伴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2.2%),病理表现以肾病综合征(肾炎型)、感染后肾炎(肾病型)以及急性肾功能不全为重,有不同程度新月体形成及肾小球硬化。免疫荧光显示以IgG和C3沉积为主。对7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对伴有大量蛋白尿、紫癜性肾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给予激素治疗,部分加用免疫抑制剂,均完全缓解。结论儿童EPGN临床上表现多样。对伴有大量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表现的患者给予激素,部分患者加用免疫抑制剂,取得较好疗效,长期预后尚须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感染后肾炎 急性肾功能不全 肾活检 儿童
原文传递
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52例临床与病理特征
2
作者 魏瑾莹 黄瑶 +7 位作者 袁曙光 陈晓君 符晓 李峥 李瑛 孙林 刘虹 朱雪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3,共9页
目的:随着对补体失调研究的深入,以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日益受到关注,其病理类型多样,且病理类型间症状及预后差异具有异质性。为避免误诊及漏诊,本研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 目的:随着对补体失调研究的深入,以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日益受到关注,其病理类型多样,且病理类型间症状及预后差异具有异质性。为避免误诊及漏诊,本研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2013年6月至2022年10月行肾活检诊断为以C3沉积为主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根据临床表现以及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感染后肾小球肾炎(post-infectious glomerulonephritis,PIGN)组(n=15)和非感染后肾小球肾炎(non-post-infectious glomerulonephritis,N-PIGN)组(n=37)。进一步行N-PIGN亚组分析,分为C3独立沉积组(n=16)与C3复合沉积组(n=21),或C3肾病(C3 glomerulopathy,C3G)组(n=27)与非C3肾病(N-C3G)组(n=10)。结果:PIGN组相较于N-PIGN组,活检时血清肌酐值更低(84.60μmol/L vs 179.62μmol/L,P=0.001),补体C3值更低(0.36 g/L vs 0.74 g/L,P<0.001),病理慢性化病变程度更轻。在N-PIGN亚组分析中,C3复合沉积组较C3独立沉积组血清肌酐值更高(235.30μmol/L vs 106.70μmol/L,P=0.004),24 h尿蛋白值更高(4025.62 mg vs 1981.11 mg,P=0.037)。PIGN组的预后好于N-PIGN组(P=0.049),C3独立沉积组的预后好于C3复合沉积组(P=0.017),C3G组的预后好于N-C3G(P=0.018)。结论: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涵盖多种病理类型,诊断C3G前需先排除PIGN,但对于非典型PIGN患者仍需要警惕C3G叠加或者相互转化;此外,荧光显微镜下经典补体C1q的沉积可能提示肾预后不良,应加强相关诊治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 C3肾病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肾脏病理
下载PDF
IgA为主型感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10例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孙丽君 王国勤 +5 位作者 叶楠 程文荣 赵晓毅 张艳霞 董鸿瑞 程虹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00-704,共5页
目的分析总结IgA为主型感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IgA-IRGN)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的感染后肾小球肾炎(PIGN)患者19例,其中10例病理诊断为IgA-IRGN,余9例为经典型PIGN;并从同时期的IgA... 目的分析总结IgA为主型感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IgA-IRGN)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的感染后肾小球肾炎(PIGN)患者19例,其中10例病理诊断为IgA-IRGN,余9例为经典型PIGN;并从同时期的IgA肾病中按照IgA-IRGN的年龄、性别及24 h尿蛋白定量三项进行随机匹配到IgA肾病组28例,分别比较IgA-IRGN组与PIGN及IgA肾病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1)IgA-IRGN组与PIGN组比较,临床表现及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IgA-IRGN除了免疫荧光伴有IgA沉积外,两组其余表现基本一致。(2)IgA-IRGN组与IgA肾病组比较,伴有糖尿病及肾病综合征比例高(P>0.05);病程中前驱感染率高、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高、多伴肉眼血尿、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及补体C3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病理资料显示IgA-IRGN组与IgA肾病组比较,免疫荧光IgA在毛细血管壁沉积且多伴IgG沉积;光镜下可见弥漫的内皮细胞增生及上皮下嗜复红蛋白沉积,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萎缩病变轻;电镜检查IgA-IRGN组可见上皮下驼峰状及内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IgA-IRGN与经典型PIG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没有显著差别;但与IgA肾病比较,多有前驱感染病史,AKI发生率高,多伴肾病综合征,肾脏病理慢性化的病变少见;年轻患者及肾间质小管病变轻的患者临床缓解率高、预后相对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IgA为主型感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球蛋白A 肾小球肾炎 IGA
原文传递
先天性大疱表皮松解症合并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杨茜 高二志 +1 位作者 徐峰 谢红浪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8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大疱表皮松解症(EB)合并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南京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1例EB合并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分析该特殊人群的发病特... 目的分析先天性大疱表皮松解症(EB)合并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南京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1例EB合并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分析该特殊人群的发病特点,探讨可能的发病机制。结果本例患者男性,52岁,自幼即反复出现全身皮肤水疱、大疱、出血伴结痂,间断小剂量强的松治疗效果不佳,2月余前因咳嗽就诊发现尿检异常,肾功能正常。本次入院后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不高,补体正常,行皮肤活检示鳞状上皮棘层部分区域水肿松解伴水疱形成、免疫荧光全阴性,肾活检示肾小球节段轻度系膜增生性病变伴体积增大、球性废弃,免疫荧光C3+弥漫、IgA+节段呈颗粒状分布于系膜区,电镜见1处系膜旁区见孤立的团块状电子致密物沉积,最终诊断为EB合并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经小剂量激素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及大黄制剂等治疗,患者病情稳定。结论EB患者发生肾损害在临床极为罕见,作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EB患者相关尿液及肾功能检查,必要时行肾活检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表皮松解症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肾活检 感染
下载PDF
不同增殖性肾炎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志红 吴燕 +3 位作者 周虹 陈惠萍 王建平 黎磊石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34-338,共5页
目的 观察细胞增殖与凋亡在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LN)和急性感染后肾炎(APGN)的表现。方法 用原位末端标记方法对12例MPGN,15例LN和13例APGN患者肾活检组织中肾小球内凋亡细胞进行了观察,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同... 目的 观察细胞增殖与凋亡在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LN)和急性感染后肾炎(APGN)的表现。方法 用原位末端标记方法对12例MPGN,15例LN和13例APGN患者肾活检组织中肾小球内凋亡细胞进行了观察,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同时对增殖细胞(PCNA染色阳性细胞)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肾小球细胞增殖的同时,MPGN和LN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凋亡不足的征象,而APGN患者则伴活跃的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数在APGN明显大于MPGN和LN,而增殖细胞与凋亡细胞的比值则以MPGN最大。结论 不同的增生性肾炎由于病因和病变性质不同,虽然都表现出细胞增殖,但其凋亡机制的反应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可能是上述三种增生性肾炎预后不同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膜增生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 病理
原文传递
单纯C3沉积的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与C3肾小球肾炎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峰 张明超 +5 位作者 朱小东 谌达程 梁少姗 梁丹丹 曾彩虹 刘志红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8-213,244,共7页
目的:分析单纯C3沉积的感染后肾小球肾炎(C3-PIGN)的临床、病理和肾脏预后特点,并和C3肾小球肾炎(C3GN)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5行肾活检诊断为感染后肾小球肾炎(PIGN)和C3肾小球肾炎(C3GN)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 目的:分析单纯C3沉积的感染后肾小球肾炎(C3-PIGN)的临床、病理和肾脏预后特点,并和C3肾小球肾炎(C3GN)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5行肾活检诊断为感染后肾小球肾炎(PIGN)和C3肾小球肾炎(C3GN)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分别对C3-PIGN和免疫球蛋白合并补体沉积的感染后肾小球肾炎(Ig+C3-PIGN)、C3-PIGN和C3肾小球肾炎(C3GN)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共纳入89例PIGN和52例C3GN,PIGN患者中43例(48.3%)为C3-PIGN,46例(51.7%)Ig+C3-PIGN。(2)与Ig+C3-PIGN相比,C3-PIGN肾病范围的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比例、新月体比例、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IFTA)的比例及系膜区和内皮下的电子致密物沉积的比例较低。(3)与C3GN比较,C3-PIGN患者未成年人比例更高,病程更短,尿红细胞计数更多,肾病范围蛋白尿比例和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更低;C3-PIGN患者球性硬化、IFTA、动脉透明变性、肾小球系膜区和内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的比例更低,而驼峰比例更高。C3-PIGN和C3GN患者肾小球均存在C3b、C3c和C3g沉积。(4)C3-PIGN患者的临床转归总体预后良好,39例患者随访>1年,其中32例患者1年内尿检转阴,7例患者尿检持续阳性>1年,其中5例患者尿检逐渐转阴,而2例患者尿检持续不缓解,提示可能存在补体旁路途径活化失衡,符合C3GN的诊断。结论:与Ig+C3-PIGN和C3GN相比,C3-PIGN的临床和组织形态学病变较轻,但是C3-PIGN和C3GN肾小球内有相同的补体片段沉积,提示两者肾小球局部的补体活化和裂解失活过程有相似之处。对C3-PIGN患者要进行长期追踪随访,以便发现这些以感染为诱因,临床诊断为"C3-PIGN",而实际是C3GN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C3沉积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C3肾小球肾炎 肾脏病理 补体片段
下载PDF
儿童不典型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谭梅 邓会英 +4 位作者 杨华彬 陈椰 李颖杰 钟桴 邓慧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21期3250-3253,共4页
目的提高对儿童不典型感染后肾小球肾炎(PIGN)临床和病理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本院21例儿童不典型PIGN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21例均急性起病。肉眼血尿17例,其中9例病程4周后仍然持续或反复肉眼血尿。16例肾病水... 目的提高对儿童不典型感染后肾小球肾炎(PIGN)临床和病理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本院21例儿童不典型PIGN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21例均急性起病。肉眼血尿17例,其中9例病程4周后仍然持续或反复肉眼血尿。16例肾病水平蛋白尿,其中9例达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肾活检病理系膜增生为主肾小球肾炎8例、毛细血管内增生肾小球肾炎13例。免疫荧光系膜区和毛细血管襻C3和IgG共沉积8例,以C3沉积为主或仅C3沉积13例。12例患儿采用了泼尼松和/或环磷酰胺或吗替麦考酚酯治疗。6个月~3年的追踪观察,全部患儿肾功能正常,11例患儿镜下血尿,2例感染后有微量蛋白尿,感染控制后正常。结论不典型PIGN临床可表现为持续肾病水平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表现,病理免疫荧光可C3沉积为主,给予包括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在内的相应治疗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儿童 肾病综合征 蛋白尿 补体C3
下载PDF
IgA型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与预后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智慧 唐小铁 +1 位作者 王艳娥 李力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49-152,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IgA型感染后肾小球肾炎(PIGN)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及其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潜在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IgA型PIGN患者25例,均进行肾组织活检,分析其在光镜病理、免疫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变化特点,总结其临床结局... 目的观察IgA型感染后肾小球肾炎(PIGN)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及其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潜在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IgA型PIGN患者25例,均进行肾组织活检,分析其在光镜病理、免疫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变化特点,总结其临床结局。结果所有患者在发病时均为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其中MSSA感染11例,MRSA感染14例。肾活检显示:急性期PIGN 6例,表现为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恢复期或亚急性期显示系膜细胞增生。免疫荧光显示IgA沉积。超微结构分析表明局灶性上皮下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25例均使用抗生素治疗12例联合应用甲泼尼龙治疗,血液透析依赖8例。其中16例出院,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0例;9例持续住院,死亡5例。结论 IgA型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诊断主要依靠IgA的免疫荧光染色和存在毛细血管内增殖,电镜检查示上皮下电子致密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型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免疫球蛋白A 补体系统 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