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桩核修复上颌前磨牙残根残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萍 贾燕 +1 位作者 罗红霞 张春雷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桩核修复方式和树脂直接充填入根管修复上颌前磨牙残根残冠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78例患者93颗上颌前磨牙残根残冠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铸造金属桩核、纤维桩+树脂核、树脂直接充填后... 目的比较不同桩核修复方式和树脂直接充填入根管修复上颌前磨牙残根残冠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78例患者93颗上颌前磨牙残根残冠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铸造金属桩核、纤维桩+树脂核、树脂直接充填后全冠修复,观察3年,通过临床和X线片检查,评估各种修复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3 种修复方式成功率无明显差异。纤维桩+树脂核组、树脂直接充填入根管组常见的并发症为桩松动脱落、桩折裂,铸造金属桩核组常见的并发症为牙折裂。结论 3种修复方式均有较高的修复成功率,考虑到不可修复性牙折,应谨慎选用铸造金属桩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核修复 桩脱位 桩折裂 牙折裂
下载PDF
Post-yielding dislocation retraction of nano-lamellar TiAl single crystals 被引量:1
2
作者 HengGao Xiang WanLin Guo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6期74-82,共9页
The perfect single crystal has ultra-high strength but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catastrophic failures after yielding.This study reveals that nano-lamellar TiAl single crystals alleviate the catastrophic failure due to ... The perfect single crystal has ultra-high strength but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catastrophic failures after yielding.This study reveals that nano-lamellar TiAl single crystals alleviate the catastrophic failure due to a post-yielding dislocation retraction through atomistic simulations and theoretical analyses.This dislocation retraction leads to a retained post-yielding strength of1.03 to 2.33 GPa(about 50%of the yielding strength).It is shown that this dislocation retraction is caused by local stress relaxation and interface-mediated image force.The local stress relaxation is due to successive dislocation nucleation in different slip systems,and the interface-mediated image force is caused by the heterogeneous interface.Based on dislocation theory,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size effect also plays a vital role in dislocation retraction.Theoretical modeling shows that the dislocation retraction occurs when the lamellar thickness is less than approximately 12 nm.Additionally,the post-yielding dislocation retraction is more pronounced at higher temperatures,making it more effective in alleviating catastrophic failures.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a viable option for avoiding catastrophic failure of single crystals through nanoscale-lamellar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yielding dislocation retraction single crystals NANO-LAMELLAR
原文传递
Cultural Dislocation and Humanity Lost:A Post-Colonial Analysis of Alice Walker’s“Everyday Use”
3
作者 XIAO xin-y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3年第8期580-584,共5页
Alice Walker is a famous African-American female author whose short story“Everyday Use”takes the conflict between a mother and her two daughters over the final ownership of“a quilt”as the main line and creates thr... Alice Walker is a famous African-American female author whose short story“Everyday Use”takes the conflict between a mother and her two daughters over the final ownership of“a quilt”as the main line and creates three black women characters with bright personality.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living conditions and spiritual world of black women,and reflects the anxiety of black women on ethnic cultural heritage within the white world and reveals the suppression of the strong culture to the weak culture,and the self-preservation of the weak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eryday use” post-COLONIALISM black women cultural dislocation
下载PDF
复杂现代性的成因与出路:现代性危机的场域分析
4
作者 吕鸣章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05-111,共7页
现代性的危机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对现代性作出新的思考与定位。新全球化时代,脱域使得现代性逐渐失去其单一、狭隘的维度,使现代性的场域发生了重大的位移与深刻的改变,现代性变得矛盾丛生、错综复杂。面对现代性的复杂境域,剖析现代性的... 现代性的危机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对现代性作出新的思考与定位。新全球化时代,脱域使得现代性逐渐失去其单一、狭隘的维度,使现代性的场域发生了重大的位移与深刻的改变,现代性变得矛盾丛生、错综复杂。面对现代性的复杂境域,剖析现代性的复杂内涵,成为深化现代性理论,走出现代性危机的必然。现代性从其开始就显现出其复杂性,它与前现代、后现代相互穿越与交织,在全球化的时空延展中呈现出西方发达国家、后发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复杂现代性样态。复杂现代性的形成是资本唯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矛盾,现代科技革命以及后现代的差异误读造成的。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一直处于复杂现代性的笼罩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复杂现代性的产物,又是走出复杂现代性的出路,同样是中国新现代的续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现代性 前现代 现代 后现代 错位
下载PDF
Time-space characteristics of viscoelastic post-seismic deformation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rheology models
5
作者 He Tang Wenke Sun 《Earthquake Science》 2021年第2期148-160,共13页
On a long time(>1 a)scale,the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mantle media significantly affect post-seismic deformation.The stress field disturbance in viscoelastic medium caused by fault slip gradually relax,and the r... On a long time(>1 a)scale,the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mantle media significantly affect post-seismic deformation.The stress field disturbance in viscoelastic medium caused by fault slip gradually relax,and the relaxation process and its temporal-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re determined by the viscoelastic model.In this paper,we assume that the mantle media are types of common linear rheological models,i.e.,the Burgers body,the standard linear solid,and the Maxell body,and we calculate the dislocation Love number and Green function for a spherically symmetric,non-rotating,viscoelastic,and isotropic(SNRVEI)Earth model.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st-seismic relaxation deformations corresponding to the different models are compared.Our results show that for a short time period,the Burgers body and standard linear solid are similar;while for the long time period,the Burgers body and Maxwell body are similar.This suggests that the observations of post-seismic deformation on the surface have a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inversion of underground viscoelastic structures.However,the potential of using surface displacement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 rheological models is limited when the observation period is not long enou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seismic deformation dislocation Love numbers viscoelasticity.
下载PDF
玻璃纤维桩核与铸造金属桩核修复残根残冠及无桩修复牙体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93
6
作者 马洪学 申丽丽 +1 位作者 刘琨 苏林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评价玻璃纤维桩核与铸造金属桩核修复残根残冠及无桩修复根管治疗后残冠的生存率和并发症。方法 96名患者共142颗患牙进行根管充填,然后依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玻璃纤维桩核、铸造纯钛桩核、无桩固位的全冠修复。结果在89名患者的135颗... 目的评价玻璃纤维桩核与铸造金属桩核修复残根残冠及无桩修复根管治疗后残冠的生存率和并发症。方法 96名患者共142颗患牙进行根管充填,然后依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玻璃纤维桩核、铸造纯钛桩核、无桩固位的全冠修复。结果在89名患者的135颗牙齿中,73颗牙齿(54.1%)使用玻璃纤维桩修复、复合树脂桩核,最后进行金瓷冠或全瓷冠修复,在(5.7±1.9)年平均观察期内的留存率达到97.3%;40颗牙齿采用铸造纯钛桩核修复,在(6.2±2.2)年平均观察期内的留存率达到了87.5%;22颗牙齿采用无桩修复,在(5.4±1.8)年平均观察期内的留存率是90.9%。玻璃纤维桩、铸造纯钛桩核、无桩修复的患牙三者间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修复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根折(6.7%)、固位丧失(2.2%)、继发龋(1.5%)、根尖周炎(0.7%)。结论在实施高质量的根管治疗和规范的修复操作技术的前提下,无论是玻璃纤维桩修复还是铸造金属桩核修复或无桩修复的基牙在超过5年的观察期内均能获得较高的留存率,但并发症尤其是根折裂应引起必要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桩核 铸造金属桩核 留存率 根折裂 桩脱位
下载PDF
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的地壳变形特征 被引量:40
7
作者 乔学军 王琪 +3 位作者 杜瑞林 陈宗时 游新兆 谭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4期6-11,共6页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1991~ 2 0 0 1年及震后 4期GPS观测数据 ,获得了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口西地震 (Ms8.1)的同震和震后形变运动图像。跨破裂带GPS网最近两点测得的最大同震形变为 1.9m左右 ,而震后 4个月断层蠕滑引起的变形约为 ...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1991~ 2 0 0 1年及震后 4期GPS观测数据 ,获得了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口西地震 (Ms8.1)的同震和震后形变运动图像。跨破裂带GPS网最近两点测得的最大同震形变为 1.9m左右 ,而震后 4个月断层蠕滑引起的变形约为 80mm。破裂带两侧震后变形幅度具有非对称性 ,南侧震后变形基本是北侧的 2~ 3倍。研究结果显示破裂带南盘在震后向偏东方向有明显移动 ,预示本次地震后能量的重新分配与积累 ,根据近几十年以来东昆仑断裂带的大地震由西向东扩展的特点 ,未来地震有向东迁移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同震形变 震后形变 弹性位错模型 GPS网 全球定位系统 数据处理
下载PDF
关节镜下非打结型与打结型缝合锚钉Bankart重建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 被引量:8
8
作者 郑小飞 黄华扬 +1 位作者 张余 李凭跃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2年第2期90-96,共7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非打结型与打结型缝合锚钉对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Bankart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44例复发性肩关节脱位Bankart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关节镜下修复方式的不同...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非打结型与打结型缝合锚钉对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Bankart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44例复发性肩关节脱位Bankart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关节镜下修复方式的不同分为非打结组(可吸收非打结型缝合锚钉修复,20例)和打结组(打结型缝合锚钉修复,24例)。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对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记录肩关节活动范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4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非打结组术前和终末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角度、外展90°时外旋角度分别为(163±9)°和(170±4)°、(58±14)°和(90±6)°,术后外展90°时患侧外旋角度较健侧受限(8±6)°;术前和终末随访时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7.4±3.7)分和(94.3±2.6)分、(78.1±4.6)分和(93.9±3.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打结组术前和终末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角度、外展90°时外旋角度分别为(162±8)°和(170±6)°、(61±13)°和(91±6)°,术后外展90°时患侧外旋角度较健侧受限(5±3)°;术前和终末随访时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5.8±2.9)分和(95.1±3.7)分、(76.2±5.9)分和(92.8±5.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再脱位,均重返伤前工作岗位。结论肩关节镜下Bankart重建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有效方法,非打结型和打结型缝合锚钉修复Bankart损伤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脱位 BANKART损伤 关节镜检查 缝合锚钉
下载PDF
桩长度对核桩冠修复体脱位力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杨艳 陈新民 +2 位作者 吴小红 姚蔚 牛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6-708,共3页
目的研究桩长度对核桩冠修复体脱位力的影响.方法用有机玻璃模拟不同桩长牙根,常规铸造桩核,均以磷酸锌粘固,以测试机进行拉伸测试,加载速度10 mm/min,至桩核松动、脱位,记录最大载荷,同时测试有机玻璃与铸造金属的平面粘结力,测算桩核... 目的研究桩长度对核桩冠修复体脱位力的影响.方法用有机玻璃模拟不同桩长牙根,常规铸造桩核,均以磷酸锌粘固,以测试机进行拉伸测试,加载速度10 mm/min,至桩核松动、脱位,记录最大载荷,同时测试有机玻璃与铸造金属的平面粘结力,测算桩核的粘结力大小及桩核的机械嵌合力大小.结果桩长7.0 mm、7.5 mm、8.0 mm、8.5 mm、9.0 mm组脱位力分别为(203.25±57.19) N、(213.63±45.06) N、(234.44±59.27) N、(317.75±60.94) N和(334.25±58.00) N,桩长(L)与脱位力(D)、粘结力(B)及机械嵌合力(M)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D=73.225L-325.776,B=0.442L+9.951,M=72.676L-334.338. 结论机械嵌合力在脱位力中起主要作用,而桩长对于机械嵌合力的大小的影响使桩长成为影响核桩冠脱位力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应使桩长达到根长的2/3~3/4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桩冠 脱位力 机械嵌合力
下载PDF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探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宇 《职业技术教育》 2007年第4期51-53,共3页
中职教育“三段式”的课程体系,是一种“学科本位”思想的体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构建“岗位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成为当前中职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课程体系改革可以有效解决中职教育长久以来存在的矛盾,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优化... 中职教育“三段式”的课程体系,是一种“学科本位”思想的体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构建“岗位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成为当前中职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课程体系改革可以有效解决中职教育长久以来存在的矛盾,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优化教师队伍,改变中职办学的低水平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学科本位 能力本位 模块课程 错位
下载PDF
基于粘弹性球体地球模型的震后位移与重力变化计算软件 被引量:6
11
作者 付广裕 刘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61-667,共7页
在考虑地球曲率、成层结构、可压缩性与自重的前提下,Tanaka等[1-2]提出一套较为完备的粘弹性球体位错理论,可计算全球任意位置由地震产生的同震与震后形变(含位移、重力变化、大地水准面变化)。Gao等[3]给出了与上述理论相匹配、界面... 在考虑地球曲率、成层结构、可压缩性与自重的前提下,Tanaka等[1-2]提出一套较为完备的粘弹性球体位错理论,可计算全球任意位置由地震产生的同震与震后形变(含位移、重力变化、大地水准面变化)。Gao等[3]给出了与上述理论相匹配、界面友好的计算软件,能计算30个震后时间点对应的震后形变。本研究针对Gao等的软件进行改进,可计算震后任意时间点对应的震后形变。新软件由3个部分组成:1)与32个震后时间点相对应的32套离散格林函数数值框架;2)格林函数插值计算程序,可针对上述32套格林函数数值框架进行插值运算,输出任意震后时间点对应的格林函数数值结果;3)积分计算程序,调用上述格林函数数值结果,计算任意类型地震在地表任意位置产生的同震与震后形变。一般情况下,使用者只需按要求准备辅助文件,提供发震断层模型和观测站位置信息,以及震中周围地区地幔粘滞性因子,先后运行格林函数插值计算程序和积分计算程序,即可计算出目标地震在地表任意位置产生的同震与震后形变。本文基于粘弹球体位错理论与弹性球体位错理论,分别计算2011年日本MW9.0地震引起的远场同震位移,2套结果的高度一致性证明了新程序的正确性。最后,介绍需要注意的若干事项,便于使用者掌握该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性球体位错理论 震后形变 位错格林函数 地幔粘滞性 2011年日本MW9.0地震
下载PDF
黏弹地球地震变形理论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7
12
作者 唐河 孙文科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 2021年第1期11-26,共16页
自Love(1911)研究了自重球体的弹性变形后,基于不同的黏弹性地球模型,许多科学家都对地震变形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发展了基于半无限空间和球形地球模型的黏弹地球地震变形理论.地震变形问题通常经积分变换、基函数展开等技术处理后... 自Love(1911)研究了自重球体的弹性变形后,基于不同的黏弹性地球模型,许多科学家都对地震变形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发展了基于半无限空间和球形地球模型的黏弹地球地震变形理论.地震变形问题通常经积分变换、基函数展开等技术处理后,简化为求解满足特定震源和地表边界条件的常微分方程组问题.针对这一独特的数学物理边值问题,本文以全解析、半解析和数值积分解等求解形式概述了近几十年发展的基于规则几何形态地球模型的黏弹地球地震变形理论,并讨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此外,针对三维地球模型,本文也简单回顾了目前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总之,本文综述了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黏弹地球地震变形理论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并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循环 同震—震后变形 黏弹性 边值问题 位错理论
下载PDF
模拟焊后热处理对316H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昕明 张海明 +3 位作者 隋松言 邢梦楠 欧阳鑫 庞宗旭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39,共6页
以316H奥氏体耐热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模拟焊后热处理温度对奥氏体耐热钢组织及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模拟焊后热处理温度升高,材料内部位错密度降低,造成材料的常温及短时高温强度降低;而晶... 以316H奥氏体耐热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模拟焊后热处理温度对奥氏体耐热钢组织及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模拟焊后热处理温度升高,材料内部位错密度降低,造成材料的常温及短时高温强度降低;而晶界析出相的数量同样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其形状也由长条状过渡至短棒状乃至颗粒状,并最终不再析出,材料的常温韧性提高,但由于析出相钉扎晶界作用的逐渐消失,晶粒开始长大,进一步造成材料常温及短时高温强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H钢 奥氏体耐热钢 模拟焊后热处理 位错 析出相
下载PDF
顾及地壳粘弹性结构的地震断层震后形变反演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志才 许才军 +1 位作者 张鹏 温扬茂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77-1481,共5页
顾及地壳的粘弹性结构特征,建立了基于粘弹性地球模型的地震断层震后反演模型。利用遗传算法重点对走滑断层和逆断层两种主要地震断层进行了震后形变反演研究,并与球体均匀模型反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能在较大范围内搜... 顾及地壳的粘弹性结构特征,建立了基于粘弹性地球模型的地震断层震后反演模型。利用遗传算法重点对走滑断层和逆断层两种主要地震断层进行了震后形变反演研究,并与球体均匀模型反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能在较大范围内搜索出发震断层的位错参数,反演的结果基本可靠;基于粘弹性地球模型特征建立的地震断层震后反演模型,可较好地反演不同类型的地震断层震源位错参数;如果出现模型参数不清楚的情况,需综合考虑衡量反演结果的准则,找寻其他方法来判断,仅以VTPV最小作为反演准则并不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性结构 断层 震后反演 位错
原文传递
CHARACTERISTIC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RELATED TO Ms8.1 KUNLUNSHAN EARTHQUAKE
15
作者 QiaoXuejun WangQi +3 位作者 DuRuilin ChenZongshi YouXinzhao TanKai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B12期83-88,共6页
The co seismic and post seismic deformation velocities of M s 8.1 Kunlunshan earthquake on Nov. 14, 2001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results of 1991-2001 GPS data and 4 repeated GPS surveys after the event. The result in... The co seismic and post seismic deformation velocities of M s 8.1 Kunlunshan earthquake on Nov. 14, 2001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results of 1991-2001 GPS data and 4 repeated GPS surveys after the event. The result indicates the maximum co seismic and post seismic changes are 1.9 m and 0.08 m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 of post seismic velocity, we used an elastic dislocation model to inverse the crusta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astern Kunlun active faul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omain motion of eastern Kunlun fault is left lateral and strike slip. The trend of eastward motion for the southern block of Kunlun fault implies redistribution and reaccumulation of energy after the earthquake.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seismicity will migrate to eastern region in the future according to the trend that strong earthquakes along Kunlun fault extended from west to east during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变形 昆仑西部地震 地震后的变形 弹性错位模型 变形特性 交互变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