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德自由的实在性
1
作者 董淑亮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1期60-64,共5页
康德的先验自由阐明自由的可能性,实践自由阐明自由的实在性,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其论证有两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是根据《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III,从意志与道德律演绎自由的实在性;第二条路径是根据《实践理性批判》,从"理性的事实&q... 康德的先验自由阐明自由的可能性,实践自由阐明自由的实在性,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其论证有两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是根据《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III,从意志与道德律演绎自由的实在性;第二条路径是根据《实践理性批判》,从"理性的事实"演绎自由的实在性。就两条路径之间的关系而言,学术界还存在争论,认为前者是个失败的论证,后者为弥补论证失败而作。但论证的两条路径是相对独立的,只是前者从理论理性的角度进行论证,后者从实践理性的角度去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自由 实践自由 自由的可能性 自由的实在性
下载PDF
贾平凹乡土书写的“规范”和“预谋”——兼谈文学的另一种“自由的可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尹利根 《宜宾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55-61,共7页
贾平凹在《秦腔》、《古炉》等乡土小说中延续其一贯客观自然的写实主义风格和追求意境营构的审美倾向。这种"皈依"传统的写作模式在让我们摆脱当下物欲社会现实、获得相对精神自由的同时,也彰显了某种写作的困境和悖论:传统... 贾平凹在《秦腔》、《古炉》等乡土小说中延续其一贯客观自然的写实主义风格和追求意境营构的审美倾向。这种"皈依"传统的写作模式在让我们摆脱当下物欲社会现实、获得相对精神自由的同时,也彰显了某种写作的困境和悖论:传统的"规范"和"预谋"会不由自主地使作家丧失对主体的真正自由及其生存活动的真正关切,从而冲淡严肃文学在价值重建中本该具有的积极力量和创造内涵。文学应以一种积极的自由面对世界,在批判中通往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古炉 “自由的可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