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ol Positioning Algorithm Based on Smooth Tool Paths for 5-axis Machining of Sculptured Surfaces 被引量:7
1
作者 XU Rufeng CHEN Zhitong CHEN Wuyi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851-858,共8页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the 5-axis tool positioning algorithm mainly focuses on searching the local optimal tool position without gouging and interference at a cutter contact(CC) point,while not considering the smoo...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the 5-axis tool positioning algorithm mainly focuses on searching the local optimal tool position without gouging and interference at a cutter contact(CC) point,while not considering the smoothness and continuity of a whole tool path.When the surface curvature varies significantly,a local abrupt change of tool paths will happen.The abrupt chang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surface machining quality.In order to keep generated tool paths smooth and continuous,a five-axis tool positioning algorithm based on smooth tool paths is presented.Firstly,the inclination angle,the tilt angle and offset distance of the tool at a CC point are used as design variables,and the machining strip width is used as an objective function,an optimization model of a local tool positioning algorithm is thus established.Then,a vector equation of tool path is derived by using the above optimization model.By analyzing the equation,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tool path quality are obtained.Finally,a new tool position optimiz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and the detailed process of tool position optimization is also given.An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to machine an aircraft turbine blade by using the proposed algorithm on a 5-axis blade grinding machine,and the machined blade surface is measured with a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CMM).Experimental and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ensure tool paths are smooth and continuous,improve the tool path quality,avoid the local abrupt change of tool paths,and enhance machining quality and machining efficiency of sculptured surf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ol position tool path SMOOTH FIVE-axis sculptured surfaces MACHINING
下载PDF
桐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位置及轴线的选择 被引量:6
2
作者 何艳丽 《广东水利水电》 2020年第3期54-57,共4页
抽水蓄能电站的地下厂房位置和轴线的选择是输水发电系统布置的关键,也是枢纽布置格局中的重要工作。该文在分析桐城抽水蓄能电站的地下厂房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不同方案的地质条件和枢纽布置等因素进行比较,最终确定合适的厂房... 抽水蓄能电站的地下厂房位置和轴线的选择是输水发电系统布置的关键,也是枢纽布置格局中的重要工作。该文在分析桐城抽水蓄能电站的地下厂房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不同方案的地质条件和枢纽布置等因素进行比较,最终确定合适的厂房位置和轴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地下厂房 位置 轴线
下载PDF
高度近视人群晶状体厚度和位置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3
作者 戚梦莹 陈茜 曾庆延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晶状体厚度及位置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532例(986只眼)。小瞳检影验光确定等效球镜(SE),Pentacam测量前房深度(ACD),眼...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晶状体厚度及位置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532例(986只眼)。小瞳检影验光确定等效球镜(SE),Pentacam测量前房深度(ACD),眼部A超测量晶状体厚度(LT)、眼轴长度(AL),计算眼前节长度(ASL)、晶状体位置(LP)、晶状体相对位置(RLP)。分析晶状体厚度与各因素的相关性,按年龄、眼轴分组比较不同组晶状体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 平均年龄为(26.34±6.59)岁,平均SE为(-11.93±3.74)D,平均LT为(3.82±0.29)mm。随着年龄增长,LT增加,ASL增长,LP后移,RLP前移(均P〈0.05),ACD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着AL增长,LT增加,ACD加深,ASL增长,LP后移,RLP前移(均P〈0.05)。高度近视眼LT与年龄、AL呈正相关,与ACD呈负相关(P=0.000),其中与年龄的相关系数最大(偏相关系数r=0.551,P=0.000),随年龄增长LT增加约0.025 mm/y。结论 对于高度及超度近视患者而言,晶状体随年龄、眼轴的增加逐渐增厚、晶状体中心及后表面均后移,但因眼轴增长,晶状体相对位置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晶状体厚度 晶状体位置 年龄 眼轴
原文传递
无刷直流电机理想换相位置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前 冯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2-111,共10页
无刷直流电机的设计与运行参数均会影响其理想换相位置,而换相的超前或者滞后均会引起控制效率的降低。为了分析电机参数对理想换相位置的影响,通过对称性边界条件建立了无刷直流电机的稳态电流数学模型。在稳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 无刷直流电机的设计与运行参数均会影响其理想换相位置,而换相的超前或者滞后均会引起控制效率的降低。为了分析电机参数对理想换相位置的影响,通过对称性边界条件建立了无刷直流电机的稳态电流数学模型。在稳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理想换相位置与d轴电流的关系,进一步建立了通过最优化算法寻找理想换相位置的仿真系统。最后,通过实验电流波形与仿真电流波形的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并且对理想换相位置随电机内感、内阻、电气时间常数、转速和负载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模型 换相位置 无刷电机 d轴电流 最优化方法
下载PDF
中国男性青年坐姿Z轴振动频率计权曲线(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彭绍平 李盈忠 +1 位作者 韩宜保 肖艳华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获取中国男性青年坐姿Z轴振动的频率计权曲线。方法被试者为 1 0名男性青年 ,身体健康。实验采用对偶法。标准激励为频率 8Hz、加速度 1 .0m/s2 的正弦振动 ,实验激励也是正弦振动 ,频率为 4~ 80Hz,共 1 4种。被试者自然放松地坐... 目的获取中国男性青年坐姿Z轴振动的频率计权曲线。方法被试者为 1 0名男性青年 ,身体健康。实验采用对偶法。标准激励为频率 8Hz、加速度 1 .0m/s2 的正弦振动 ,实验激励也是正弦振动 ,频率为 4~ 80Hz,共 1 4种。被试者自然放松地坐在实验座椅上 ,座椅刚性地固定在振动台面上。被试者首先承受标准激励 ,获得一个振动感觉 ,然后承受实验激励 ,用信号调节与切换装置调节其强度 ,直到获得与标准激励相同的振动感觉为止。再用振动信号记录系统记录此时实验激励的振动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将记录的数据利用最小二乘和优化设计的方法拟合成振动频率计权曲线。结果所得到的振动频率计权在 1 6~ 80Hz显著地大于ISO 2 631 - 1相应的频率计权 (P <0 .0 0 5) ,在其它频率上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坐姿中国男性青年对 1 6~ 80Hz的Z轴振动比ISO 2 631 - 1规定的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应激 人体坐姿 Z轴振动 频率计权曲线
下载PDF
齿形磨削通用组合夹具的改进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艳 黄乾贵 任丽华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5-56,共2页
在原有齿轮磨床磨齿胎特点的基础上 ,对磨齿胎进行了通用性的改进 。
关键词 齿形磨削 组合夹具 改进设计 胎座 定位轴 定位件 尺寸公差 齿圈径向跳动 磨床
下载PDF
浅谈通过数控系统的补偿功能减少伺服轴定位误差的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郑丽萍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7-248,共2页
对于德国西门子840C数控系统控制的机床,通过对与数控系统的补偿功能有关的机床数据进行计算和设置,实现对该机床的所有伺服轴定位误差进行补偿,使该项误差限制在机床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提高了机床的加工精度。
关键词 补偿功能 机床参数 定位误差 伺服轴
下载PDF
Postoperative Mechanical Axis Alignment and Components Position after Conventional and Patient-Specific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8
作者 Mohamed Mosa Mohamed Maher A. El Assal +2 位作者 Ahmed M. Abdel Aal Yaser E. Khalifa Mahmoud A. Hafez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6年第8期253-258,共6页
Introduction: Accurate postoperative alignment and implant positioning are determinant factors for successfu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Patient-specific template (PST) is a technique that uses computer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Accurate postoperative alignment and implant positioning are determinant factors for successfu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Patient-specific template (PST) is a technique that uses computer technology for the planning, deigning and production of cutting guides. This study aims to compare PST to conventional technique in terms of mechanical axis alignment and component positioning. Patients and method: 109 TKA were performed for 78 patients in 2 groups. Group A included 69 conventional TKA in 55 patients and Group B included 40 patient-specific TKA in 23 patient. Postoperative long-film X-rays were done for all patients to observe the mechanical axis, anatomical axis, lateral distal femoral mechanical angle and 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Result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garding alignment or component positioning. Conclusion: Both techniques have shown similar results in restoring the mechanical axis and alignment after TKA. However, PST had the advantages of reduced blood loss and shorter operativ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Patient-Specific Templates Conventional TKA Mechanical axis Limb Alignment Component position
下载PDF
减少数控机床伺服轴定位误差的方法
9
作者 郑丽萍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5-47,共3页
通过对数控系统补偿功能有关数据的计算和设置,实现了对机床伺服轴定位误差进行补偿,使该项误差限制在机床允许误差范围内,提高了机床的加工精度。
关键词 补偿功能 机床参数 定位误差 伺服轴
下载PDF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元芳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4-26,共3页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无法实现,单凭实际训练也难以奏效,工学结合模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拟就工学结合模式下,以"课程活动观"为基础的&q...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无法实现,单凭实际训练也难以奏效,工学结合模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拟就工学结合模式下,以"课程活动观"为基础的"职业技能/工作项目(岗位)"和"综合素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等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活动观 高技能人才 工作项目 岗位 实践轴心
下载PDF
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位置及轴线选择研究
11
作者 丁师伟 《价值工程》 2020年第31期142-143,共2页
抽水蓄能电站的地下厂房位置和轴线的选择是输水发电系统布置的关键,也是枢纽布置格局中的重要工作。该文在分析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的地下厂房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不同方案的地质条件和枢纽布置等因素进行比较,最终确定合适的... 抽水蓄能电站的地下厂房位置和轴线的选择是输水发电系统布置的关键,也是枢纽布置格局中的重要工作。该文在分析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的地下厂房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不同方案的地质条件和枢纽布置等因素进行比较,最终确定合适的厂房位置和轴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地下厂房 位置 轴线
下载PDF
双位置多轴运动实验平台的研制
12
作者 田锐 李杰 周成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92-195,共4页
实验室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需求的逐渐提高对测试平台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原本离线式的实验模式逐渐转为在线、连续测试。本文基于实际需求,开发双位置多轴运动实验平台,实现2个位置8个自由度的连续在线调整,基于485通讯标准搭建平台控制... 实验室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需求的逐渐提高对测试平台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原本离线式的实验模式逐渐转为在线、连续测试。本文基于实际需求,开发双位置多轴运动实验平台,实现2个位置8个自由度的连续在线调整,基于485通讯标准搭建平台控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位置 多轴 实验平台
下载PDF
修造船厂船坞、船台下水工艺设计技术
13
作者 杨昌辉 顾宽海 刘术俭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220-223,共4页
通过对船坞位置、轴线、起重设施等干船坞工艺和船台滑道工艺的浅析,得出它们各自特点,并提供工程实例,为船厂建设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修造船厂 下水设施 工艺设计 干船坞 船台 位置 轴线 起重设施
下载PDF
多工位伺服挤压液压机
14
作者 王广斌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65-167,共3页
文中介绍了一种多工位伺服挤压液压机的开发背景,产品结构特点及实际应用中的技术指标。围绕多工位成形的工艺特点,设备机身结构所采取的设计方法,同时针对快速、节能、低噪等控制方面的需求,进行了重点研究,为多工位伺服液压机在锻压... 文中介绍了一种多工位伺服挤压液压机的开发背景,产品结构特点及实际应用中的技术指标。围绕多工位成形的工艺特点,设备机身结构所采取的设计方法,同时针对快速、节能、低噪等控制方面的需求,进行了重点研究,为多工位伺服液压机在锻压行业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工位 伺服挤压液压机 轴控制器
下载PDF
滚动法轴线翻身安置俯卧位法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体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叶菊花 鲁燕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滚动法轴线翻身安置俯卧位法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俯卧位脊柱手术的患者11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分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措施安置俯卧位,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滚动法轴线翻... 目的探讨滚动法轴线翻身安置俯卧位法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俯卧位脊柱手术的患者11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分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措施安置俯卧位,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滚动法轴线翻身护理干预进行体位的安置操作,对比两种不同体位安置方法所需要的时间、特殊情况发生率、对患者的影响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体位安置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导管滑脱等特殊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安全性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俯卧位下行脊柱手术的患者体位安置时采用滚动法轴线翻身护理方法,能够缩短体位安置的时间,提升干预的安全性,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下行脊柱手术 滚动法轴线翻身 体位安置 护理效果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叶片精密自适应砂带磨削技术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蓝仁浩 黄云 +5 位作者 陈贵林 肖贵坚 刘智武 邹莱 刘秀梅 杨俊峰 《航空制造技术》 2018年第15期16-24,共9页
叶片的型面精度和表面完整性直接制约着航空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及使用寿命。由于叶片具有薄壁易变形、材料难加工及砂带磨削柔性接触等特征而难以实现精密磨削,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检测—加工一体化的自适应砂带磨削加工方法。首先根据叶... 叶片的型面精度和表面完整性直接制约着航空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及使用寿命。由于叶片具有薄壁易变形、材料难加工及砂带磨削柔性接触等特征而难以实现精密磨削,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检测—加工一体化的自适应砂带磨削加工方法。首先根据叶片结构特点,设计了边缘磨削工位磨头和圆角磨削工位磨头,分别用于磨削叶片型面及进排气边缘、阻尼台及根部转角等部位;其次基于模型重构的几何误差进行了自适应软件的研制;最后通过双工位集成的七轴联动数控砂带磨削中心进行了叶片磨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磨削后的叶片表面粗糙度Ra≤0.4μm,加工误差保持在±0.05mm范围内,叶片型面磨削加工周期仅为3.5h,满足叶片加工要求。因此,自适应砂带磨削技术是实现叶片精密磨削加工的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叶片 砂带磨削 自适应 双工位集成 七轴联动
下载PDF
一种数控力/位置控制半实物仿真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金壮 李晓燕 +1 位作者 王洪瑞 刘琨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8-782,共5页
针对数控系统的力位置控制实现难度大、参数调整复杂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Quanser Q8卡和Si mulink的半实物仿真系统。以X-Y-Z三轴运动平台为对象,对该系统中软硬件的具体构成进行了设计。通过以Z轴的恒接触力控制为目标,在Si mulink... 针对数控系统的力位置控制实现难度大、参数调整复杂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Quanser Q8卡和Si mulink的半实物仿真系统。以X-Y-Z三轴运动平台为对象,对该系统中软硬件的具体构成进行了设计。通过以Z轴的恒接触力控制为目标,在Si mulink软件中设计了含有位置环和力环的控制器,给出了实际仿真曲线。结果表明,该系统控制器设计合理,参数调整简单,控制效果观察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系统 力/位置控制 半实物仿真 X-Y-Z三轴运动平台 恒力控制 位置环 力环
下载PDF
基于速度位置双闭环控制的视轴稳定系统设计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轶男 陆玉姣 +2 位作者 徐江 肖春芳 陈为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8-360,364,共4页
视轴稳定伺服系统用于隔离振动或冲击对摄像系统成像的影响。系统由航向和俯仰框架组成,速度传感器、角位置传感器、航向电机、俯仰电机、主控制器构成了速度、位置双闭环稳定控制系统。利用位置环调节来保证系统准确性的基础上加入速... 视轴稳定伺服系统用于隔离振动或冲击对摄像系统成像的影响。系统由航向和俯仰框架组成,速度传感器、角位置传感器、航向电机、俯仰电机、主控制器构成了速度、位置双闭环稳定控制系统。利用位置环调节来保证系统准确性的基础上加入速度环调节来提高系统响应速度,使系统的响应时间小于50 ms,过渡时间小于200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环 速度环 视轴稳定 陀螺 控制器
下载PDF
正畸治疗中利用锥形束CT测量牙根位置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佳君 薛超然 +1 位作者 王沛棋 白丁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10期740-745,共6页
牙根位置对于正畸治疗的健康、稳定、美观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应用二维放射影像评估牙根位置的准确性、精度不佳。近年来,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及其重建影像测量牙根三维空间位置及角度已经成为主流。牙根位置主要通过在颊舌... 牙根位置对于正畸治疗的健康、稳定、美观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应用二维放射影像评估牙根位置的准确性、精度不佳。近年来,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及其重建影像测量牙根三维空间位置及角度已经成为主流。牙根位置主要通过在颊舌向、垂直向、近远中向三个方向上测量牙根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测量牙根角度来描述。牙根颊舌侧的牙槽骨厚度代表颊舌向位置,牙根在牙槽骨中的垂直高度及与上颌窦的距离关系代表垂直向位置,根间牙槽骨厚度代表牙根近远中向位置,牙根角度则多以传统的二维测量中的下颌中切牙-下颌平面角、轴倾角、转矩等角度表示。拟合CBCT和数字化模型数据能监测正畸治疗中的牙根与牙槽骨位置关系,但需要更为全面、规范的牙根位置三维测量方法,以充分利用CBCT提供的牙根数据研究相对于不同层次解剖结构的牙根最佳位置,从而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优化正畸诊疗数字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位置 锥形束CT 数字化模型 数字化设计 正畸 三维测量 牙长轴 牙槽骨厚度 牙槽骨高度 轴倾角 转矩 上颌窦
下载PDF
双激光位移传感器组合测头的光轴共线调校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新波 付鲁华 +1 位作者 王仲 兰太吉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63-1369,共7页
针对大型工件内尺寸高精度在机测量难题,介绍了一种双激光位移传感器组合定值比较测头,其功能可类比一把非接触式"内径千分尺",能实现快速、无损、高精度和自动化测量。测头在使用前,需保持两束激光的光轴重合,而分立的激光... 针对大型工件内尺寸高精度在机测量难题,介绍了一种双激光位移传感器组合定值比较测头,其功能可类比一把非接触式"内径千分尺",能实现快速、无损、高精度和自动化测量。测头在使用前,需保持两束激光的光轴重合,而分立的激光束是否满足这种位姿关系一般难以确定。针对此问题,分析了光轴位姿误差对检测精度的影响,给出了允差值,提出了一种激光光轴共线性测量、调整方法。分别利用已调校和未调校的测头对标准量块进行测量,证明了调校方案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姿调校 激光光轴 激光位移传感器 内尺寸测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